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密闭植物工厂中水培种植中药蒲公英,以发射不同波段光谱的荧光灯及LED灯作为药材生长光源,并结合ICP–AES技术分析了不同光谱条件对蒲公英无机元素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近的光合有效辐射(PAR)条件下,单一红光R及混合光FLRB有利于水培蒲公英可食生物量的积累,单一蓝光B处理下可食生物量最低;(2)荧光灯FL条件下蒲公英地上部分常量无机元素含量比值为K∶Ca∶P∶Mg∶Na=79.74∶32.39∶24.32∶10.55∶1.00,微量无机元素含量比值为Fe∶Mn∶B∶Zn∶Cu=9.28∶9.71∶3.82∶2.08∶1.00;(3)峰值为660nm的红光有利于蒲公英对Ca,Fe,Mn,Zn元素的吸收,Cu元素含量受光谱条件的影响不明显;(4)蒲公英地上部分对Ca,Na,Mn,Zn四种元素的积累量均在纯红光R下最高,而对其余六种元素的积累量以混合光FLRB条件下最高。  相似文献   

2.
红光和蓝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的主要光谱,且红蓝LED是植物工厂光源的发展趋势。因此为实现连续光照在植物工厂中的应用,植物对红蓝光谱连续光照的响应特征及其机理亟待探究。在环境可控的植物工厂内,应用ICP-AES技术,研究了红蓝光谱下连续光照及其光强对生菜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该研究共包含两个试验,试验一设置了常规光照(12 h/12 h)和连续光照(24 h/0 h)2个光照处理及5个生菜品种,试验二设置了5个连续光照光强处理(80,120,160,200和240 μmol·m-2·s-1)。结果表明,连续光照30 d内生菜的干重和干物质含量能够持续显著提高,且表现为随连续光照光强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但地上部鲜重仅在连续光照的前15 d得到显著提高,并随光强增加而升高。而连续光照30天时,连续光照对生菜地上部鲜重无显著促进作用,甚至显著降低意大利生菜的地上部鲜重。相比常规光照,连续光照30 d显著降低了生菜的Ca,Mg,Fe,Mn,Cu和Zn含量,但这些元素积累量均有所增加。不同光强下,生菜Ca,Fe,Cu和Zn的含量随光强增加而降低,其中Ca和Fe积累量随光强增强而升高,Cu和Zn积累量不受光强影响。Mg元素含量和积累量均随光强增强先升高后降低。Mn元素含量受光强影响不显著,但积累量随光强增大而升高。此外,连续光照30 d生菜叶片出现褪绿萎黄的伤害症状,且伤害症状随光强增加而逐渐加重,说明矿质元素含量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连续光照伤害。综上所述,15 d连续光照能够显著提高生菜产量。全生长期(30 d)连续光照虽能促进生菜干物质累积,但对产量无显著促进作用,同时还会导致生菜矿质元素含量的降低及叶片伤害。相对而言,低光强(80和120 μmol·m-2·s-1)连续光照对生菜无明显伤害作用,且矿质元素含量相对较高,但不能提高产量。研究结果表明短期红蓝光连续光照更适宜应用于在植物工厂生菜栽培,能够获得相比能量投入更高的产量。矿质元素含量的降低可能是长期连续光照伤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LED组合光谱对水培生菜矿物质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工厂全密闭环境中水培种植大速生生菜,以光谱比例可调节的LED灯板为植物生长光源,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技术(ICP-AES),研究了红蓝LED组合光谱下生菜对K,P,Ca,Mg,Na,Fe,Mn,Zn,Cu,B,Mo等11种营养元素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1)与叶绿素生理吸收波峰(峰值450和660 nm)对应的单一或组合光谱均可增强水培生菜根对Na, Fe, Mn, Cu, Mo元素的吸收能力,且单一红光光谱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四种元素含量分别为荧光灯全光谱下的7.8, 4.2, 5.3, 11.0倍;(2)根对K和B元素的吸收量在荧光灯全光谱下达到最大分别为10.309 mg·g-1和32.6 μg·g-1,而在红、蓝单一或组合光谱下吸收能力降低;(3)单一蓝色光谱下根对Ca和Mg元素的吸收受到抑制,分别比荧光灯对照降低35%,33%;(4)生菜在30%蓝光+70%红光的光谱条件下生物量最高,而在20%蓝光+80%红光条件下对Ca, Mg, Na, Fe, Mn, Zn, B七种元素的累积量达到最大值。试验结果为水培生菜光源光谱选择及营养液配方调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叶用莴苣为试验材料,应用ICP-AES等技术,研究了不同光谱成分及其组合条件下生菜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特性。结果显示:(1)生菜常量、微量矿质元素含量比约为Ca:Mg:K:Na:P=5.5:2.5:2.3:1.5:1.0,Fe:Mn:Zn:Cu:B=25.9:5.9:2.8:1.1:1.0,且LED及荧光灯处理下的生菜各元素含量均高于自然光,差异显著;(2)生菜在红蓝组合LED光R/B=1:2.75处理下对K,P,Ca,Mg,B元素的吸收量及累积量均达最大,LED及荧光灯红光均可显著促进生菜对Fe和Cu元素的吸收;(3)矿质元素含量较高及干物质积累量较高的处理均为LED灯R/B=1:2.75和B/W=1:1。  相似文献   

5.
红蓝光谱作为植物光合色素光吸收的最大波段,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作用光谱,且红蓝LED已成为植物工厂的主流光源。因此为实现植物工厂的广泛应用,植物对红蓝光供光模式的响应及其机理亟待研究。在人工光植物工厂中,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技术(ICP-AES),研究红蓝LED组合光谱下强光照射时长和频率对生菜生长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研究包含两个独立试验。试验一设置5个光处理:光强为500 μmol·m-2·s-1的强光分别在常规光照(150 μmol·m-2·s-1)的光期中间照射0 h(CK),0.5 h(HL0.5),1 h(HL1),2 h(HL2)和4 h(HL4)。试验二设置4个交替光处理和1个常规光照处理(NL,170 μmol·m-2·s-1),在交替光处理中,1 h的强光(500 μmol·m-2·s-1)在光期内被分别出现1次(A1)、3次(A3)、6次(A6)和12次(A12),将光强为150 μmol·m-2·s-1的光期分成相等的时间段。两个试验中光质(4R∶1B)、光周期(16/8 h)和处理天数(20 d)相同。结果表明,试验一中生菜的地上部生物量和N,C,P,K,Ca和Mg等大中量元素累积量均表现出随强光照射时间延长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和CK处理相比,HL4处理下生菜的地下部干鲜重和比叶重显著提高,叶面积显著降低。HL2处理下生菜的地上部干重和N,C,P,K,Ca和Mg元素累积量均最高。在试验二中,相比常规光照,A6处理显著降低了生菜的地上部鲜重,提高了生菜的根冠比,但其他处理间生菜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强光交替照射处理显著提高了生菜碳元素含量,但是强光照射频率对生菜的干物质的量和营养元素累积量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在光期中间加短时间连续的强光照射能够有效提高生菜体内营养元素和生物量的累积,更适用于植物工厂内的生菜栽培。  相似文献   

6.
以HNO3+HClO4消解向日葵根、茎、叶、花盘等器官,采用ICP-AES测定河套灌区盐碱胁迫下向日葵植株对十种矿质元素的吸收和积累。结果表明:(1)Fe,Mn,Zn,Ca,Na在向日葵根部含量最高,K含量在茎中最高,B和Mg在叶中含量最高,花盘中P含量高于其他部位,Cu含量在向日葵各器官间无明显差异;(2)向日葵器官间矿质元素累积量差异表现为花盘中Ca,Mg,P,Cu,B,Zn累积量最高,根Na,Fe,Mn累积量最高,茎K累积量最高;(3)向日葵全株常量矿质元素累积量比值为K∶Ca∶Mg∶P∶Na=16.71∶5.23∶3.86∶1.23∶1.00,微量矿质元素积累量比值为Zn∶Fe∶B∶Mn∶Cu=56.28∶27.75∶1.93∶1.17∶1.00;(4)盐分胁迫对向日葵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因部位及元素种类各异,根部矿质元素含量对土壤盐分变化最为敏感,茎、叶次之,花盘元素含量变化动态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7.
重庆是全国唯一的柑橘黄龙病非疫区及首创“柑橘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的产区。但是,由于重庆年均日照时数少且年内分配不均,使其柑橘育苗周期显著长于其他产区,严重制约了重庆柑橘苗木产业的发展速度。利用新型节能光源发光二极管(LED)进行秋冬季补光,可缩短柑橘育苗周期,加快优质无毒柑橘新品苗木的繁育。为了阐明不同LED光质及配比对枳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砂培枳壳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6种LED光处理(红光、蓝光、红蓝1∶1、红蓝4∶1、红黄蓝4∶1∶1 和白光),统计、测定了植株的表型和生物量指标, 为缩短柑橘砧木及新品种苗木繁育周期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结果表明:与荧光灯相比较,不同的LED复合光均显著促进了根伸长、茎增粗(除红蓝1∶1外)、叶变窄;LED红蓝1∶1和红蓝4∶1复合光抑制茎伸长、叶片数形成,促进叶增厚,且后者的叶长被促进、叶面积增大;而红黄蓝4∶1∶1复合光促进茎伸长、叶形成、叶伸长、叶变薄和叶面积增大。相对于单色光来说LED白光及高比例红光的复合光更有利于枳壳幼苗物质合成以及其地上、地下物质分配量;且LED红黄蓝4∶1∶1复合光下枳壳幼苗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最大,而根冠比最小。因此,LED红黄蓝4∶1∶1复合光最适宜于枳壳幼苗的物质合成与地上部分生长,可为光照不足季节或地区(特别是重庆地区)柑橘苗木的LED精准补光技术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采用深液流水培法栽培叶用莴苣,依托光谱时空分布可精准调控的智能LED光源系统,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技术(ICP-AES),研究了5 min,10 min,15 min,30 min,60 min,2 h,4 h和8 h等不同间隔的红、蓝光谱交替照射对叶用莴苣中K,P,Ca,Mg,Fe,Mn,Zn和Cu等8种营养元素吸收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与同时照射模式相比,所有的交替光谱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叶用莴苣地上部生物量,其中鲜重提高幅度约为18.6%~67.4%,干重提高幅度约为5.1%~88.0%;所有的交替红蓝光谱照射下叶用莴苣体内Mg,Fe和Zn元素的植株累积量均得到显著(p<0.05)地提高;所有的红蓝交替光谱辐射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叶用莴苣植株中Ca元素含量。(2) 间隔为5 min的红蓝交替光谱辐射下莴苣植株Fe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任意处理,较其他处理增加了38.87%~85.37%,高频次的红蓝光切换照射刺激了叶用莴苣植株对Fe元素的吸收。(3) 红蓝交替光谱辐射有利于提高叶用莴苣的能量利用效率,与红蓝同时供光的RB处理相比,所有交替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叶用莴苣的光、电能利用率,提高幅度分别约为34.3%~87.5%和34.6%~87.9%;其中,间隔为4 h的红蓝交替光谱辐射下叶用莴苣植株的光、电能利用率均最大,分别为6.13%和2.01%,除间隔为5和10 min的红蓝交替光谱辐射处理外的其他交替光谱处理下的植株光、电能利用率均与处理间最大值无显著性差异。(4) 叶用莴苣对K和Mg两种元素的吸收在红蓝光交替间隔为10 min,15 min,60 min及4 h等多个处理下呈现拮抗现象。(5) R/B(30 m)处理下叶用莴苣中P,Ca,Fe和Mn等四种元素的含量水平均呈现处理间最低水平,其中P和Ca元素含量水平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采用HNO3∶HClO4(体积比为4∶1)消解体系,在低温微沸条件下消解,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了天水湖草鱼7个组织器官(肌肉、鱼鳃、鱼鳞、肝脏、肾脏、脾脏、精巢)中Zn、Fe、Cu、Mn的含量.结果表明:草鱼体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高低为Fe>Zn>Cu>Mn;4种微量元素在草鱼各组织器官中的含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草鱼体内各组织器官中Fe和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08;Fe和Cu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869;Fe和Mn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474;Cu和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834.  相似文献   

10.
ICP-AES技术分析野菊花不同器官矿质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CP-AES技术,测定并分析了野菊花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累积量和比例。结果显示:(1)野菊花常量矿质元素中K含量最高,根、茎、叶、花K含量分别达到15.84,17.74,31.52,37.55mg.g-1,微量元素中Fe含量最高,根、茎、叶、花Fe含量分别为3 219.90,433.36,1 519.46,1 426.63μg.g-1。(2)野菊花茎K,P,Ca,Mg,Mn,Zn,Mo累积量最大,分别达240.61,19.67,74.87,18.31mg.株-1,893.00,1 039.08,2.85μg.株-1,野菊花根Na,Fe,Cu累积量最高,分别为11.51mg.株-1,11 725.27,235.24μg.株-1。(3)野菊花各器官K∶P,Ca∶Mg,Fe∶Mn,Zn∶Cu差异较大。结果明确了野菊花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差异并为野菊花的合理施肥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HNO3-HClO4(体积比为4∶1)消化体系,在常压微沸消解条件下,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了天水市市售6种鲜肉(猪、鸡、牛、羊、鲤鱼、牛蛙)中Zn、Cu、Fe、Mn的含量.结果表明,Zn、Cu、Fe、Mn在6种鲜肉中的含量均差异极显著(P<o.01);将6种鲜肉按动物类别分为3类:即单胃动物(猪、鸡)鲜肉、反刍动物(牛、羊)鲜肉和水产动物(鲤鱼、牛蛙)鲜肉,结果显示:不同动物类别鲜肉中Zn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Cu、Fe含量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6种鲜肉中Zn和Cu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Zn与M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Cu与M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Fe和Mn含量呈极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2.
各种矿质元素在荆芥各器官间贮藏差异。从矿质元素角度了解荆芥合理的药用部位组成以及收时间。应用ICP-AES技术,测定并分析了在不同采收时间,荆芥的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累积量和比例。结果显示, 在不同采收时间,(1)荆芥穗中常量矿质元素K, P和微量矿质元素Cu含量最高,荆芥叶中常量元素Mg, Ca, Na和微量元素Fe, Mn, Zn含量最高。(2)荆芥不同器官所含常量元素中Ca和K含量最高,Na含量最低;所含微量元素中Fe含量最高,Mo含量最低。(3)在荆芥茎中,K∶P最高,而Zn∶Cu则为最低;Ca∶Mg和Fe∶Mn在荆芥穗中最低。(4)随着采收时间的推移,各元素在荆芥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变化并不显著。荆芥茎中各矿质元素含量均较低; 从矿质元素含量的角度看,在合理的采收时间范围内,荆芥的质量受时间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黄芩、黄芩茶及其水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1年~3年生黄芩根、茎、叶、茶、茶水中几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黄芩根、茎、叶中富含K,Ca,Mg,P,Al,Fe等矿质元素,黄芩叶中Zn,Mn,Cu,Fe,Al,P,Mg,Ca,K的含量比例为1∶ 3∶ 6:15∶ 18∶ 19∶41∶ 333∶423;黄芩茎叶内Fe,Mn...  相似文献   

14.
应用ICP-AES技术,测定并分析冠菌素和茉莉酸甲酯处理对金银花矿质元素含量、累积量和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1)冠菌素处理使金银花K,Mg,Na,Zn,B,Si含量分别不同程度提高,P,Ca,Fe,Mn含量分别不同程度降低;(2)茉莉酸甲酯处理后金银花K,Na,Zn,B,Si含量分别不同程度增加,P,Ca,Mg,Fe,Mn含量分别不同程度降低;(3)冠菌素和茉莉酸甲酯处理后金银花K∶P和Na∶Zn升高,Ca∶Mg,Fe∶Mn,B∶Si降低。研究结果明确了冠菌素和茉莉酸甲酯处理对金银花矿质元素的影响,并为生长调节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两份耐盐性不同的野生披碱草种质材料在不同盐浓度胁迫条件下根组织和叶组织中的大量元素(Na,K,Ca,Mg)和微量元素(Cu,Fe,Mn,Zn)含量,并对野生披碱草种质材料矿质元素吸收和积累的选择性与耐盐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野生披碱草种质材料叶和根组织中Na含量不断增加,耐盐材料HS叶组织中的Na含量显著低于敏盐材料LS(P<0.05);而K和Ca含量呈下降的趋势,在高浓度盐胁迫下,耐盐材料HS中两种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敏盐材料LS(P<0.05);微量元素Fe和Zn在野生披碱草材料根、叶组织中的含量升高,Cu在根组织中的含量没有变化,但是在叶组织中升高,而Mn在根、叶组织中的含量都呈下降的趋势,耐盐材料HS叶组织和根组织中Zn和Fe含量低于敏盐材料LS,Mn含量显著高于敏盐材料LS(P<0.05)。  相似文献   

16.
采用HNO3-HClO4(4∶1)混酸消化丹参的根、茎和叶,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消化液中的五种人体必需的金属元素K,Cu,Zn,Fe,Mg进行了测定。该方法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8 7~0.999 7,加标回收率为99.7%~104.4%,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结果显示:K,Cu,Zn,Fe,Mg在丹参根、茎和叶的含量均有以下次序:K>Mg>Fe>Zn>Cu。丹参叶的K,Cu,Fe,Mg的含量大于根和茎。根、茎、叶中的锌铜比值均较小。该测定结果为研究金属元素K,Cu,Zn,Fe,Mg在丹参中的分布以及金属元素的含量与丹参药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LSD分析LED多重光质配比对芦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LED精量调制光源,设置红光、蓝光、红蓝1∶1、红蓝7∶1共4个不同光质配比的LED植物补光灯实验组,以室内自然光(CK)为空白对照组,对芦荟盆栽进行补光处理,基于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LSD多重方差分析,研究不同光质配比对芦荟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红光能促进芦荟叶片的伸长,蓝光有利于促进芦荟叶片厚度的增加,红蓝7∶1光处理下的芦荟生长效果最好,是本次实验中的最佳光质配比。  相似文献   

18.
锌镉超累积植物遏蓝菜(Thlaspi caerulescens)是重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但环境Zn浓度是否会影响该植物对其他元素的吸收,进而影响土壤养分的平衡,此前并不清楚.研究采用可同时测量多种元素的ICP-AES技术,分析高、中、低Zn浓度(5,50和500μmolL-1)多元素营养液培养的遏蓝菜中Zn,Cd,K,P,Mg,Ca,Fe,Mn,cu等元素的计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随着Zn供给浓度的升高,遏蓝菜根和茎叶的Zn含量都显著增加,高Zn培养的遏蓝菜茎叶和根的Zn含量比低Zn培养条件分别增加12和19倍;但植物茎叶中其他八种元素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即在应用遏蓝菜修复Zn污染的土壤时,不会造成K,P,Mg,Ca,Fe,Mn,Cu元素从土壤中被植物过量带走而出现养分失衡.  相似文献   

19.
应用ICP-AES技术,测定了不同产地柴胡矿质元素含量。(1)柴胡中五种常量矿质元素中K含量和累积量最高,五种微量矿质元素中Fe含量和累积量最高。(2)北京上庄柴胡中Ca,Mg,P,Na,Cu含量高,分别可达6.40,3.84,3.45,4.97mg.g-1和25.20μg.g-1,而山西万荣柴胡K,Ca,Mg,P,Zn,Mn,B含量低,分别仅为12.43,4.57,1.92,1.79mg.g-1和50.04,32.21,12.95μg.g-1。(3)不同产地柴胡间P∶K,Zn∶Fe,Cu∶Mn差异大,Mg∶Ca差异小。不同产地间柴胡矿质元素含量、累积量和比例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矿质元素含量是中药材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且与中药材生长发育、功效物质形成及其疗效发挥密切相关。矿质元素含量及比例因产地、采收时期、采收部位等不同存在差异,但种质是影响中药材矿质元素含量及比例最为稳定和重要的因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法)可快速同时测定多种矿质元素,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矿质元素含量测定。肉苁蓉为著名补益类中药,其矿质元素含量及比例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该研究以不同花色肉苁蓉种质为材料,经硝酸和高氯酸消解后,采用ICP-AES法测定了不同花色肉苁蓉种质中的矿质元素K,P,Ca,Mg,Na,Fe,Mn,Zn,Cu和Mo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1)种质影响肉苁蓉矿质元素含量,不同花色肉苁蓉种质中均具有丰富的矿质元素K,P,Ca,Mg,Na,Fe,Mn,Zn,Cu,Mo,但含量具有明显差异。(2)不同花色肉苁蓉种质的常量矿质元素均以K含量和累积量最高,P含量和累积量最低;白色花种质K含量和累积量最高,为15.91 mg·g-1和727.76 mg·株-1;淡紫色花种质P含量和累积量最低,为0.45 mg·g-1和21.80 mg·株-1。(3)不同花色肉苁蓉种质的微量矿质元素均以Fe的含量和累积量最高,Mo含量和累积量最低;黄色花种质的Fe含量和累积量最高,达到了722.33 μg·g-1和30 251.29 μg·株-1;淡紫色花种质的Mo含量和累积量最低,为0.11 μg·g-1和5.12 μg·株-1。(4)白色花种质的K,Ca,Mg,Mn,Zn含量和累积量较高,而淡紫色花种质的K,Ca,Mg,Na,Mn含量和累积量较低。(5)种质影响肉苁蓉矿质元素比例,不同花色肉苁蓉种质中的矿质元素比例存在差异,其中K∶P和Fe∶Mn差异较大,而Ca∶Mg和Zn∶Cu差异较小。结果表明:肉苁蓉具有丰富的矿质元素,种质影响肉苁蓉中矿质元素含量、累积量及矿质元素比例,且不同花色种质间存在较大差异,应引起关注和重视。矿质元素为中药材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且影响中药材生长发育,研究结果可为不同花色肉苁蓉种质质量评价、营养价值评价及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