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医疗器械主要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此种材料/器械在植/介入人体与血液接触时,血浆蛋白会在几秒钟内吸附到材料/器械表面,并与血小板上的糖蛋白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活化、凝血级联以及补体激活,形成凝血及血栓,严重危及病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为了赋予材料/器械表面抗凝血性能,需有针对性地进行抗凝血表面构建,其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生物医用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医源性感染问题层出不穷,对人们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表面抗菌涂层构建是解决该类医源性感染问题最有效的策略之一.目前,按照作用机制和功能不同将表面抗菌涂层分为接触式抗菌涂层、抗黏附抑菌涂层、抗黏附杀菌涂层以及智能抗菌涂层.表面抗菌涂层的构建不仅赋予了生物医用材料抗菌性能,有效解决了上述医源性感染问题,还可以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赋予其抗黏附、抗氧化、生物识别、传感等功能.本文旨在对目前表面抗菌涂层的种类、构建方法以及其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做一全面论述,为进一步开发高性能表面抗菌涂层并扩展其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当人体发生病变后若体内产生并蓄积过量的胆红素会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其在新生儿和肝炎症中尤为常见,进而有引起神经毒性甚至死亡的危险。目前,药物疗法对其的效果不理想,换血疗法虽然有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风险和局限,而血液净化疗法虽然潜力优越,但治疗效果和使用安全性方面仍需大力改善和提高,故设计研制安全高效的清除胆红素的医用吸附剂一直是临床上血液净化研究中的难点。当前的胆红素医用吸附剂主要集中在活性炭类、合成高分子树脂类、多糖类、磁性材料类等,本文主要介绍有关医用胆红素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胆红素医用吸附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层层组装构建蛋白质基多层结构及其生物医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蛋白质基自组装多层结构的发展和生物医学应用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蛋白质多层结构的组装原理、组装基元类型、不同物理结构如涂层、微胶囊和纳米管的制备技术。阐述了蛋白质多层结构在抗凝血、抗菌、生物活性涂层、药物控释和生物分离方面的应用。最后对蛋白质基组装体系的优势进行总结,对其进一步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毛细管电泳与质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等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毛细管电泳技术在生命科学、环境保护、食品检验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毛细管内壁进行涂层改性是提高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效果和重现性,抑制分析物与毛细管内壁间吸附作用的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该文根据涂层材料的种类和制备机理,分别综述了近年来非共价键合和共价键合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型科学技术层出不穷,微流控芯片因具有试剂消耗量少、能耗低、反应速度快、高通量化、液体自驱等独特优势,已经发展成为集生化、医学、电子、材料及其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s)是在微电机加工系统(MEMS)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在微米级微管中精确操纵微量流体的...  相似文献   

7.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研究领域已经涉及到生物传感、疾病诊断、药物和基因载体、抗菌和抗病毒、生物成像以及肿瘤的光热和光动力治疗、组织工程等。研究的热点也多集中在石墨烯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制备,但至今仍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本文主要是介绍近几年有关石墨烯生物相容性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智能性生物医用高分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智能高分子材料能够响应外界环境的微小刺激,引起自身构象,极性,相结构,组成结构等物理化学变化,表现出“智能”的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纳米技术领域.文中将以智能水凝胶体系,智能载药体系和智能识别体系为例,综述智能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生物医用亲合吸附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生物医用亲合吸附剂研究的最新进展,对该类功能高分子材料在血液净化医疗领域中的研究,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作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0.
热塑性聚氨酯(TPU)弹性体因其良好的可加工性、机械性能和生物安全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绝大部分TPU都由大分子二元醇软段以及异氰酸酯和小分子扩链剂形成的硬段组成, 这两者分别提供基体的弹性与链网络的框架刚性. 小分子扩链剂二元醇/胺和二异氰酸酯的结构设计是构建功能化TPU的主要途径. 研究者根据特定临床应用场景和使用需求, 设计和制备相应的功能化单体, 并开发出相应的医用TPU. 本综述首先介绍了大分子二元醇、二异氰酸酯以及扩链剂的种类以及各自的特点, 对其特有的微相分离结构做了介绍, 并明晰了化学/物理结构与最终性能的关系. 随后, 综述了国内外TPU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重点阐述了医用TPU在抗菌、抗凝血、耐水解耐氧化、自愈性以及可降解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最后, 通过总结和分析医用TPU及其器械评价的相关标准, 提出了产业化应用的关键问题, 并展望了医用TPU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有机涂层自然环境试验方法和实验室加速试验方法。自然环境试验方法主要有大气环境试验和海水环境试验;实验室加速试验方法不但包括模拟太阳光、热、湿热、盐雾等环境的实验室试验,还有综合模拟试验。还介绍了检测有机涂层老化的宏观分析方法、微观分析方法和电化学分析方法。其中宏观分析方法主要介绍了涂层附着力试验方法,微观分析方法则主要介绍了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EIS)。讨论了近年发展起来的有机涂层老化的各种机理,例如自由基降解的光老化降解机理,亲水性基团的水降解机理,热氧机理,臭氧及污染物影响的老化机理等。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涂层光稳定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于改造各种材料的表面性质并防止其光老化的聚合物涂层的光稳定化技术近年来已经成为高分子材料科学和光化学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本文以紫外光固化聚合物涂层为重点综述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过程、理论研究特点和应用技术的生长点,并对聚合物涂层光稳定化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讨论了聚合物涂层光稳定化技术中新型光固化树脂,多功能单体、光引发剂和光稳定剂(包括紫外吸收剂和受阻胺类稳定剂)的特点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水凝胶是一类由亲水性聚合物链通过多种交联机制而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及可调节的力学性能,广泛用于医药领域。针对不同的临床应用场景,水凝胶需要具备不同的力学性能,但目前尚无统一、系统的量化评价标准,无法针对不同临床应用需求特异性地调节水凝胶性能,限制了此类制剂应用。本文系统总结了医用水凝胶的临床应用及相应的力学性能要求、力学性能的表征手段及调节方法,并对医用水凝胶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和展望,希望为医用水凝胶力学性能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全氟碳化物(PFCs)胶体的生物医学应用由最初的血液代用品逐渐发展成为多种需氧治疗的辅助剂,例如用于心血管系统、肺部疾患的治疗,肿瘤化疗与放疗的辅助、移植器官的保存及细胞培养技术等,还可作为造影剂和药物释放载体,以及充当生物医用的诊断探针。  相似文献   

15.
医用微囊化微球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实例综述了微囊化制备微球的物理化学,化学及物理方法;且对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及微球智能化途径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生物医用高分子微球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生物医用高分子微球载体的制备方法、表面功能化途径以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固定化方法,并对高分子微球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以生物大分子γ-聚谷氨酸(γ-PGA)、β-环糊精(β-CD)为反应单元,通过酯化反应,制备接枝共聚物(γ-PGA-g-β-CD),用氢核磁共振(1 H-NMR)对共聚物进行结构表征。接着将γ-PGAg-β-CD在选择性溶剂中进行自组装,形成自组装胶束纳米粒子,利用纳米粒度分析仪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胶束粒子的粒径和形貌进行表征。最后以γ-PGA-g-β-CD自组装胶束粒子溶液为电解液,结合恒电位电沉积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制备γ-PGA-g-β-CD生物纳米涂层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涂层的化学组分、表面形貌以及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显示:β-CD的接枝率为28%,γ-PGA-g-β-CD自组装胶束粒子的流体动力学直径为(168±5.3)nm,所制备的γ-PGA-g-β-CD生物涂层可降低镁合金的腐蚀速率,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构筑聚合物抗污涂层表面是解决生物污损的有效策略.聚合物具有耐酸碱性和易于功能化及表面修饰等优点,聚合物抗污涂层在降低生物污损对材料的影响和减少经济损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评述了聚合物抗污涂层的各种研究策略和研究进展,介绍了相关新型聚合物抗污涂层的成果,并展望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3D打印(亦称增材制造)技术因其独特的材料成型优势,在组织工程、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以及电子工业等众多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在实际生物医学应用中,3D打印生物器件和组织器官除了要求具有复杂的结构和优异的生物学性能外,其打印结构的表面性质也需满足某些特定的要求,如3D打印组织骨架和器官必须具有生物相容性、抗菌性及细胞粘附性等。因此,将3D打印与传统表面修饰技术相结合,在不改变材料三维结构的基础上调控其表面生物化学性质,从而赋予3D打印生物骨架器官多功能化,可实现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以3D打印生物骨架及器官的表面修饰为主要内容对就近年来3D打印生物医用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