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微渗析取样技术是一种新型、有效、涉及多学科的生物活体取样技术。它比传统的生物取样方法有许多优越性。该文就其技术原理、应用及特点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2.
微透析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简要介绍了固定和活动状态取样的微透析技术要领,在动、植物方面的主要应用及该技术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微透析取样技术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汪海林  邹汉法  孙生才  张玉奎 《色谱》1996,14(6):441-446
对微透析技术及其在生化分析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主要介绍了微透析活体取样的定量及与LC、HPCE、MS等分析技术在线联用技术的发展,并涉及了利用微透析技术研究药物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4.
邵锋  陈坤  罗志辉  王艳君  陆冬莲  韩鹤友 《化学进展》2012,24(12):2391-2402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技术以其独特的谱带窄、灵敏度高、抗光漂白、原位和无损等优势,在疾病诊断和生物分析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病原微生物、细胞和活体检测分析中的最新SERS技术,并分别从标记与非标记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总结了SERS标记检测生物大分子的基本识别模式,简述了检测低浓度病原微生物的SERS技术,着重评述了SERS检测技术在细胞和活体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基于SERS的疾病诊断和生物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渗析活体取样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安培检测法 ,测定了鼠脑纹状体中的黄嘌呤和次黄嘌呤。安培检测以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 ,检测电位为 0 .9V。在 5 .0× 1 0 - 7~ 1 .0× 1 0 - 4 mol/L浓度范围内 ,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的浓度分别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分别为 8 0× 1 0 - 8mol/L和 3 0× 1 0 - 7mol/L。该方法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6.
近红外二区(NIR Ⅱ,1000~1700 nm)生物成像作为近年来新生的光学成像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近红外一区(NIR I,750~900 nm)和可见光(Vis,400~750 nm)成像,由于其荧光波长更长,生物组织的自发荧光背景更低,光子散射值更低,其组织穿透深度更深,该技术更适合于活体原位成像.本文综述了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活体成像方面的应用,总结了各项技术的特点,最后对该研究方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通过化学材料、光电仪器和多模态技术等多方面的持续发展,有望推动近红外二区活体成像技术的临床转化.  相似文献   

7.
柳玢竹  张国军  李玉桃 《化学通报》2021,84(12):1292-1299
酸碱度异常即pH值改变与机体的健康状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活体实时pH检测不仅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支持信息,而且有助于一些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本综述详细介绍了pH的定义、pH检测的发展历史、活体实时pH生物传感器所需满足的条件,重点介绍了各类型活体实时pH生物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包括电化学传感器、荧光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以及超声传感器,并对活体实时pH生物传感器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微透析活体取样与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联用技术测定自由活动大鼠脑中7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采用Aglient XDB-C18柱,流动相为pH 3.0的0.1 mol/L H3PO4-NaH2PO4缓冲液与甲醇的混合液(90:10,V/V),流速为0.3 mL/min,电化学检测的工作电极为玻...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渐进取样法,通过样本数目的累积,使总方差估计值达到所需的精度。应用Monte Carlo模拟技术考察了满足一定取样精度的样本数目及其偏差。将该方法应用于散装生铁块中Si、Mn、C、S、P含量分析的取样,结果令人满意。该项研究对于大宗货物的实际随机取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渗析活体取样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了鼠脑纹状体中的3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在3.0×10-8~1.0×10-5mol/L浓度范围内,DA、DOPAC和5HIAA的浓度分别与氧化峰的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在灌流液中加入1.0×10-5mol/L的NO释放剂硝普钠(SNP),研究了NO对DA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受NO刺激后纹状体中DA的量为基础水平的150%。  相似文献   

11.
近场光学和纳米粒子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竹君  杨柳 《分析试验室》2003,22(3):97-101
评介近场光学生物传感器和纳米粒子生物传感器及其在单细胞的原位活体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荧光成像具有时空分辨率高、 反馈快、 非侵入和无电离辐射等优点, 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成像技术. 与传统用于荧光成像的可见光和近红外一区(NIR-I, 600~950 nm)相比, 近红外二区(NIR-Ⅱ, 1000~1700 nm)窗口具有低生物组织散射系数和低生物自发荧光, 采用NIR-Ⅱ光进行活体荧光成像能有效提高成像的分辨率、 信噪比和穿透深度. 稀土纳米颗粒(RENPs)具有大斯托克斯位移、 高化学稳定性、 可调的荧光寿命以及较窄的发射带, 是一种重要的荧光成像探针. 近年来, 一系列具有优异的NIR-Ⅱ发光性能的稀土纳米材料被用于高分辨活体荧光成像. 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年来RENPs用于高分辨活体成像及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概述了RENPs的掺杂调控、 基质晶格选择和复合敏化等NIR-Ⅱ发光增强策略, 介绍了其在多种生物医学场景中的靶向聚集、 荧光传感和疾病治疗等功能, 并总结了其在多路成像、 多模态成像和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最后, 简要分析了RENPs在未来生物医学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施国跃  周红国 《分析化学》1998,26(7):814-818
研究了六氰合亚铁酸镍修饰电极对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催化机理,首次以该电极为色谱电化学检测器,对8种物质进行了分离测定,同时,半微渗析活体取样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联用测定SD大鼠脑尾核处的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并研究了Ca^2+浓度对脑中递质的影响,拓展了电分析化学在生物活体分析中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二元颗粒混合物按质量取样的误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志  何锡文  李一峻  赵洁 《分析化学》2000,28(2):156-160
二元颗粒混合物的随机取样方式有两种:一是按颗粒数目取样,二是按质量取样本文对二元颗粒混合物按质量取样的误差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分析了混合物的各种参对被测组分含量取样误差的影响,应用Monte Carlo技术对取样进行了模拟。以颗粒药品的二元混合物为例对按颗粒数目取样和按质量取样的误差进行了比较。此项研究对于分析取样理论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Nd3+敏化Yb3+的近红外纳米探针NaYF4:Nd3+,Yb3+,观察到材料在980与865 nm两处发光峰的强度比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通过对探针中Nd3+/Yb3+比例的调节,综合考虑材料的发光强度与温敏效率,确定了NaYF4:2%Nd, 20%Yb为所测条件下适用于测量生物体系温度的较优组成。材料转水相前后温敏效率均随着Yb3+离子掺杂增加而提高,环己烷中最高可达1.9%·K-1,水相中最高为0.46%·K-1。通过盖肉片模拟及激光加热活体成像实验,研究了温敏材料在生物环境中发光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组织遮挡前后荧光比值未发生明显变化的结果,初步验证了使用该探针测量生物体系温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导数技术在植物叶片荧光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耀群  黄贤智 《分析化学》1992,20(6):692-694
本文首次采用导数技术于植物叶片的活体叶绿素荧光性质研究,探讨了其生物学意义。该方法降低了不同叶绿素存在形式光谱干扰程度,提高了谱带分辩率。衰老期植物叶片的导数荧光光谱和常规荧光光谱相比,对叶衰老的敏感程度增加,导数技术的应用便于植物状态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生物医学工程、微电子加工技术和神经科学的进展推动了用于神经电刺激的新型和先进的生物医学器件的问世,使各类患者的某些感官功能得以恢复,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这些生物医学器件中,人工耳蜗植入器件、人工视觉植入器件、深层脑部刺激器件和脊髓刺激器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刺激电极是生物医学植入器件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当刺激电极与活体组织相接触时,形成了电子器件和生物体组织间的接触界面.本文首先以耳蜗植入器件和视觉植入器件为例,简要介绍了生物医学植入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现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神经电刺激器件所涉及的电化学概念、测试方法及其进展进行了评述.介绍了电刺激和电极/活体组织界面上电荷注入的基本原理和机制.也对常用的电极材料和微电极加工技术进行了评介.讨论了植入式器件研发过程中所遇到的与电化学相关的挑战,诸如电极反应、电极阻抗、电荷注入容量、微电极阵列、电极腐蚀以及生物兼容性等.此外,也讨论了微型传感器和微型生物传感器在植入式器件中的应用前景.刺激电极长期处于活体组织内的苛刻条件下会渐渐失效,腐蚀、氧化和脱壳等情况的出现都会降低器件的使用寿命,甚至危及机体.本文也对此进行了讨论.对设计和加工所面临挑战的清醒认识促使包括电化学家在内的多学科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以推进神经刺激生物医学植入器件的长足进展和实际应用,使感官功能失效的患者得以受惠.  相似文献   

18.
通过数学推导建立了取样方差估计值的精度与样本数目之间的定量关系。实验也证明,取样方差估计值的标准偏差与样本数目的平方根之积可近似为一常数。应用蒙特卡罗技术模拟随机取样,对该关系式进行了验证,并探讨了取样方差估计值的分布规律,表明其规律对于组分含量服从正态分布,均匀随机分布及多项分布总体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扫描技术获取活体小鼠耳朵组织不同深度的微区拉曼光谱,选取分别归属于血糖、脂类、血红蛋白、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物质的特征谱带1125,1300,1549和1660 cm"1进行峰面积计算,利用这些数据重建二维三维拉曼光谱图像。图像清晰显示了不同物质在活体组织中空间分布情况。实验表明,活体拉曼成像技术可以成为活体研究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20.
固体分层取样方案的最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从理论上探讨了取得量对分层取样误差的影响,提出了总取样量一定时各层的最佳取样量和最小取样方差的计算公式,从而为分层取样的最佳取样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