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微渗析取样技术是一种新型、有效、涉及多学科的生物活体取样技术。它比传统的生物取样方法有许多优越性。该文就其技术原理、应用及特点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渗析活体取样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安培检测法 ,测定了鼠脑纹状体中的黄嘌呤和次黄嘌呤。安培检测以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 ,检测电位为 0 .9V。在 5 .0× 1 0 - 7~ 1 .0× 1 0 - 4 mol/L浓度范围内 ,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的浓度分别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分别为 8 0× 1 0 - 8mol/L和 3 0× 1 0 - 7mol/L。该方法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3.
施国跃  周红国 《分析化学》1998,26(7):814-818
研究了六氰合亚铁酸镍修饰电极对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催化机理,首次以该电极为色谱电化学检测器,对8种物质进行了分离测定,同时,半微渗析活体取样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联用测定SD大鼠脑尾核处的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并研究了Ca^2+浓度对脑中递质的影响,拓展了电分析化学在生物活体分析中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渗析活体取样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了鼠脑纹状体中的3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在3.0×10-8~1.0×10-5mol/L浓度范围内,DA、DOPAC和5HIAA的浓度分别与氧化峰的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在灌流液中加入1.0×10-5mol/L的NO释放剂硝普钠(SNP),研究了NO对DA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受NO刺激后纹状体中DA的量为基础水平的150%。  相似文献   

5.
微透析取样技术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汪海林  邹汉法  孙生才  张玉奎 《色谱》1996,14(6):441-446
对微透析技术及其在生化分析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主要介绍了微透析活体取样的定量及与LC、HPCE、MS等分析技术在线联用技术的发展,并涉及了利用微透析技术研究药物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微透析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简要介绍了固定和活动状态取样的微透析技术要领,在动、植物方面的主要应用及该技术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种微透析活体取样与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联用技术测定自由活动大鼠脑中7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采用Aglient XDB-C18柱,流动相为pH 3.0的0.1 mol/L H3PO4-NaH2PO4缓冲液与甲醇的混合液(90:10,V/V),流速为0.3 mL/min,电化学检测的工作电极为玻...  相似文献   

8.
9.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作为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并将该修饰电极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有效地分离和检测了半胱氨酸(Cys)和谷胱甘肽(GSH)两种巯基化合物,其检出限分别为1.2×10-7mol/L和2.2×10-7mol/L;结合微渗析活体取样技术测定了大鼠脑内纹状体中Cys和GSH的浓度分别为(2.22±0.16)×10-6mol/L和(2.75±0.14)×10-6mol/L,标准加入回收率分别为96%和103%。  相似文献   

10.
化学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活体层次上精准获取生理活性分子的分布和含量的变化规律对于了解和研究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化学方法,特别是基于核酸适体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由于兼具高特异性识别、检测对象广以及易于微型化等优良特性,已成为复杂生理环境中实现快速、灵敏和高选择性检测的有效工具.本文综述了核酸适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以及在活体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微机械加工技术的双腔型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机械加工技术研制了具有三维结构的腔型传感器,双腔型工作电极与Ag/Agcl参比电极集成在同一微芯片上。考察了微腔型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及其对H2O2含量的测定。并以此为基础电极制备了半乳糖、葡萄糖双腔型生物传感器。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同时测定半乳糖、葡萄糖双组分,线性上限分别为4.5mmol/L和4.0mmol/L。而且在测试双组分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交叉干扰现象。  相似文献   

12.
微渗析活体取样-NiHCF修饰电极色谱电化学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六氰合亚铁酸镍修饰电极对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催化机理,首次以该 电极为色谱电化学检测器,对8种物质进行了分离测定。同时,将微渗析活体取样技术与高 效液相色谱一电化学检测联用测定了SD大鼠脑尾核处的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并研究了 Ca2+浓度对脑中递质的影响,拓展了电分析化学在生物活体分析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由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NX02合成了一种具有增稠性、假塑性、成凝胶特性和乳化活性的新型生物聚合物. 定性分析表明, 聚合物由糖类、脂类和多肽构成, 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4.8%, 63.1%和1.5%. 用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法测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分别为408000和382000, 分子量分布Mw/Mn为1.07. 该聚合物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 脂类由十六碳及十八碳脂肪酸组成. 由于在聚合物的氨基酸组成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两种酸性氨基酸占23.3%, 因此可以采用酸沉法提取, 从而大幅度降低其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油酸包被的Fe3O4纳米粒子,以此Fe3O4纳米粒子为核,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表面带有氨基功能基团的磁性微球。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两种磁性微球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微球表面的氨基含量。结果表明,微球粒径均匀,为10 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约为50 emu/g,氨基基团含量达486μmol/g。  相似文献   

15.
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QCM)是一种具有灵敏度高、免标记、可实时在线检测等优点的重要分析工具。在生物检测领域,QCM与多种信号放大方法相结合,广泛应用于对生物分子的高灵敏检测。新型耗散型QCM(QCM-D)通过对薄膜厚度、粘弹性等的研究,主要用于考察生物分子的吸附分离、构型变化等微观过程。本文主要阐述了QCM及QCM-D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DNA、蛋白质、细胞和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简易的紫外光刻平版印刷技术,对无化学修饰的生物兼容性良好的天然牛白蛋白的水相光刻胶进行微图案化加工,获得了可用作微光栅器件的蛋白质微条纹结构,表征了蛋白质凝胶微条纹图案的宏观性状.结果表明,其折射散射彩虹色明显,单束激光经过后的衍射条纹对称度高,可获得11级衍射条纹.通过改变参数实现了条纹的可控褶皱.将图案化的蛋白水凝胶膜用于肝癌细胞的培养,实现了细胞图案化排布.  相似文献   

17.
胶束微多相中生物催化反应的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研究胶束微多相中的生物催化反应进行了讨论,并对过氧化物酶及其模拟酶在微多相中的分析应用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分子的微溶剂化动力学过程是一个热点课题。应用各种光谱、质谱等实验技术并与从头计算和密度泛函等计算方法相结合,通过对生物分子和溶剂分子在气相中形成的分子团簇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溶剂分子对生物分子的结构和构型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些先进的实验技术及其应用于溶剂化团簇的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发展的几种主要理论计算和溶剂化模型方法。文中介绍了氨基酸分子与水、甲醇等发生微溶剂化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然后分别综述了核酸碱基和碱基对、糖类、神经传递分子的溶剂化团簇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关于微泵的研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现已研制开发出很多种类的微泵,如可以用多种驱动力驱动的机械微泵(压电驱动、静电驱动和热气动力驱动等)[2]和以场感应流微泵为主的非机械微泵(包括电渗泵、磁液态动力泵和电液态动力泵等[3]).机械微泵的制造工艺复杂,而且液流有脉动性;场感应流微泵的液流无脉动性,流速范围可在每分钟几纳升到每分钟几百微升之间变化,因此被微流控系统广泛采用,但这种微泵需要庞大的驱动器,使用不便.  相似文献   

20.
施艺玮  张宁  操雯  洪战英 《色谱》2020,38(5):491-501
分散液液微萃取是一种新型微萃取技术,具有易操作、低成本、耗时短、环境友好、萃取效率高等优点。该文着眼于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中萃取剂的性质及辅助分散方式,综述了常规分散液液微萃取、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等多种萃取模式,并重点归纳总结了近5年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在生物样品分析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