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位法研究了玻碳电极肉桂酸添加剂对锌电沉积机理及成核过程的影响. 研究表明,含肉桂酸基础镀液中还原仍为Zn2+ + 2e → Zn,但肉桂酸能促进锌成核,改变锌沉积的动力学过程. 在基础镀液锌成核机理为3D-瞬时成核过程,加肉桂酸后锌的成核机理趋于3D-连续成核过程,其活性位点数增加,成核速率减小.  相似文献   

2.
氯化血红素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正交法设计实验方案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氯化血红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电催化作用 ,发现 :(1)氯化血红素在电极表面有两种状态 单体和二聚体 ,阴极峰电位分别为 - 0 .2 5± 0 .0 1V和 - 0 .4 3± 0 .0 1V ;(2 )两种状态对过氧化氢均有电催化还原作用 ,单体的催化活性是二聚体的 1.4 5倍 ,并给出了相应的作用机理。以介质转换后Δi2 为指标确定了影响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pH ,给出了制备与测试该修饰电极的最佳条件。电催化还原过氧化氢电流与其浓度的线性关系为Δi (A) =3.184 6× 10 -6+2 .6 371× 10 -5C(mmol/L) ;检出限为 1.7× 10 -5mol/L ;相关系数为 0 .992 8,电极催化性能两星期内不变  相似文献   

3.
崔学桂  李晓燕 《化学学报》1994,52(10):1007-1011
本文利用TG,DTG技术研究了铜(Ⅱ)与N-(2-羟基乙基)水杨醛亚胺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借助TG,DTG曲线,采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 通过对比不同机理时的动力学参数,推断出第一,三两步热分解反应的可能机理, 求出了该配合物热分解的非等温动力学数据.其机理为三维扩散,#D(圆柱形对称)  相似文献   

4.
弱碱性介质中氯离子对铜电极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循环伏安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电化学阻抗谱法以及现场椭圆偏光法研究了在弱碱性介质中添加Cl-对铜电极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Cl-的加入能加剧铜电极的腐蚀,使腐蚀电流以及现场椭圆偏振参数Δ的变化范围都增大1个数量级, Cl-对Cu2O的掺杂将使铜电极的表面膜变得疏松,膜的耐蚀性变差.椭圆偏光实验不仅与电化学和能谱实验的结果一致,而且还能定性地、清楚地分辨出铜电极腐蚀过程中Cu2O的生成、Cl-对Cu2O的掺杂、CuO的生成等不同阶段;同时,利用恰当的模型还能定量地确定各个阶段铜电极表面膜的组成、厚度的变化,从而为研究铜电极的腐蚀与防护机理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SnCl2·2H2O和SnCl4·5H2O为锡源,采用胶溶晶核法,经沉淀和胶溶过程,在液相中一步合成了金红石型TiO2.详细考察了各种胶溶条件对产物结构的影响,并通过两种锡源实验结果的比较对异相晶核法中两种锡源的成晶机理进行了分析.所合成的金红石型TiO2晶粒度为20~50nm,两种方法获得完全金红石型TiO2所需引入SnO2的最低物质的量的分数分别为10%和8%.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球形化制备的情况,对乳液法二次造粒的方法及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微波合成法制备的LiMn2O4作为一次颗粒,采用一种特殊的乳液法二次造粒,初步制备了球形LiMn2O4正极材料.对二次造粒的产物进行了SEM、XRD分析,测试了其振实密度,发现在二次造粒过程中一次颗粒有一定生长,二次颗粒球状形貌还不够理想,分析了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丙烯腈废水中有机物的高压放电法降解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探讨了丙烯腈废水中有机物的高压放电法降解机理.结果表明:丙烯腈的氰基首先被破坏生成丙烯酸,丙烯酸进一步被氧化生成乙酸,乙酸降解为甲酸,最后生成CO2.丁二腈首先降解为丁二酸,丁二酸再生成丙酸,并逐步降解为乙酸、甲酸,最后生成CO2.二氰乙基胺在降解过程中依次生成丙腈、丙酸、乙酸和甲酸,最后生成CO2....  相似文献   

8.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停流法并结合Aniannson-Wall理论, 研究了联接基为(CH2)2, (CH2)3, (CH2)4和(CH2)6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破坏过程. 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胶束形成-破坏过程的弛豫时间(τ2)与联接基的长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反离子的浓度以及温度有关. 随联接基长度的增加,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破坏过程的弛豫时间缩短. 当温度高于293 K时, 随着反离子浓度的增加, 1/τ2将出现一个最低值. 根据核化焓结果提出了不同的联接基长度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胶束形成-破坏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以大肠杆菌为模型生物,结合生物学的细菌培养方法,用微量热法研究了硒代吗啉与亚砷酸钠对大肠杆菌的联合作用,初步探讨了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硒代吗啉和亚砷酸钠之间既有拮抗作用,也有协同作用,这依赖于两者的相对浓度.硒与砷的作用机理可能与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酶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金属卟啉的直接电化学合成及其固体微粒伏安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固体微粒伏安法在电极表面直接获得了铜卟啉、铁卟啉及钴卟啉,在氯化钾支持电解质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对meso四苯基卟啉(H2TPP)及现场合成的金属卟啉的固体电化学行为进行了表征.作为电荷补偿,实验证明在固体金属卟啉还原及氧化过程中同时伴随有钾离子在晶胞中的迁移,文中对金属卟啉的形成机理及其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曹惠  徐如人 《化学学报》1983,41(10):916-926
In this paper, a systematic study of crystallization of \O\ zeolite is reported namely, the crystallization phase region of \O\ zeolite in (TMA)2O-Na2O-Al2O3-SiO2-H2O system under the temperature of 140`C, the conditions of synthesis of the pure phase of \O\ zeolite as well as the kinetics of crystal growth of \Ot zeolite in non-spontaneous crystallization condition and the kinetics of crystallization in spontaneous nucle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电化学还原的方法得到钼硅多酸的还原产物杂多蓝单晶H~8SiMo~12H~2O.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晶体空间群PI.a=1.3769(3)nm,b=1.4346(4)nm,c=1.4134(4)nm,a=120.47(2)°,β=110.70(2)°,γ=66.11(2)°;z=2,R=0.0608.确证杂多蓝阴离子呈现Keggin结构和与a-异构体特征,基本保持未还原杂多酸阴离子的结构.但是在结构畸变程度、键角和健长的变化以及结晶水的分布上 有明显不同.同时确定了杂多蓝阴离子结构中4个Mo^5+离子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采用Czochralski法生长了均匀透明的Nd:GdVO4晶体,测量了其室温偏振吸收谱,并与0.2mol·L^-1的NdCl3溶液的室温吸收谱进行了比较。根据Judd-Ofelt理论,拟合出晶体场唯象强度参数:Ω2=12.629×10^-20cm^2,Ω4=4.828×10^-20cm^2,Ω6=8.425×10^-20cm^2.计算了各能级的辐射跃迁几率AJ,J',振子强度PJ,J;,辐射寿命τ,荧光分支比βJ'等光学参量。并用LD激光器泵浦Nd:GVO4晶体,当量大泵浦功率为26W时,得到输出功率为14.3W波长为1.06μm的基频光,光-光转换效率为55%,斜效率为63%。  相似文献   

14.
合成并表征了两个含有不同阴离子的双核镍(Ⅱ)配合物{[(tacn)Ni(H~2O)]~2(μ-C~2O~4)}I~2·2H~2O(1)和{[(tacn)Ni(H~2O)]~2(μ-C~2O~4)}(ClO~4)~2·2H~2O(2)(tacn=1,4,7-三氮杂环壬烷)。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这两个配合物中,两个Ni离子通过草酸根桥联,每个Ni离子还与一个大环配体tacn上的三个氮原子和一个水分子配位形成变形八面体结构。结晶水和配位水之间通过氢键相连。在紫外-可见区测定了配合物的固体反射谱和溶液吸收谱。  相似文献   

15.
李君  张逢星  唐宗薰  史启祯 《化学学报》2001,59(7):1116-1120
Mn(O2CMe)2·4H2O、咪唑、苯甲酸和N(n-Bu)4MnO4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反应,制备得到锰的三核μ3-O桥联配位化合物[Mn3O(O2CC6H5)6(C3H4N2)3]·C6H5CO2·0.5H2O.该配位化合物的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其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52832(19)nm,b=1.9722(2)nm,c=2.1023(3)nm,β=92.597(3)°,Z=4.变温磁化率(5~280K)研究表明,该配位化合物中3个锰离子在低温下存在弱的反铁磁性耦合,交换积分J=-2.34cm^-1。  相似文献   

16.
室温下将[NEt~4]~3[Fe(CN)~6]和[Mn(salophen)(H~2O)(CH~3OH)]ClO~4反应,得到了超分子化合物[NEt~4][Mn(salophen)(H~2O)~2]~2[Fe(CN)~6]·H~2O·CH~3OH(salophenH~2=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并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2150(4)nm,b=1.4834(6)nm,c=1.6625(6)nm,α=81.896(7)°,β=76.980(8)°,γ=81.120(6)°,V=2.872(2)nm^3,Z=2,D~c=1.388g·cm^-^3。晶体的各部分间以氢键连接成网状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余爱水  吴浩青 《化学学报》1994,52(8):763-766
锂嵌入[Mn~2O~4]晶格形成嵌合物Li~xMn~2O~4。通过对不同温度(20~45℃)下的Li/Li~xMn~2O~4电池的库仑滴定曲线[EmF(x)]的测定, 可以求得该嵌入过程的嵌入熵、焓和自由能等热力学函数。在x<1.5时, 表现为很高的偏摩尔自由能, 在x=1/2和x=1时, 嵌入熵和焓表现为不连续性。热力学函数值与Li~xMn~2O~4的晶体结构关联。  相似文献   

18.
李方  李干佐  杨博  汪汉卿 《化学学报》1997,55(3):229-235
测定了十二烷基磺酸钠/正戊醇/水体系的相图, 小角X衍射方法测定相图中液晶区的结构。结果表明: 在一定温度下, 整个液晶区均为层状液晶; 液晶层间距随水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随正戊醇含量的增大而减小; 液相内水的渗透率正比于水含量, 反比于正戊醇含量。ESR研究表明: 自旋标记探针分子5NS在整个液晶相中的结构参数为0.32±0.02; 油包水和水包油胶束区内探针分子运动的各向异性程度分别随着水和油含量的增多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钓鱼岛石晶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钓鱼岛石是钓鱼岛附近海洋沉积物中发现的一种新矿物。我们测定了不同铬含量的钓鱼岛石系列的晶体结构, 它们是由双尖晶石单元组成的层状结构, 层间由一个含有钠离子的结构层隔开, 氧原子按照立方密堆积的ABCA方式堆积。这些钓鱼岛石的六方晶格常数与其中铬的含量线性相关。本文还讨论了钓鱼岛石中铝离子被铬离子取代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配合物{[(n-Bu)2Sn(FcCH=CHCO2)]2O}2(Fc=Ferrocenyl)晶体结构,它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3943(3)nm,b=1.4635(3)m,c=1.2792(3)nm,α=94.32(3)°,β=116.27(3)°,γ=109.08(3)°,Z=2,V=2.1362(8)nm^3,Dc=1.542g/cm^3,F(000)=1004。最终偏差因子R=0.0401,Rw=0.1076。该分子中存在着内环锡和外环锡配位单元,锡原子均形成具有假六配位的单加帽畸变三角双锥配位构型。Sn2O2中心内环与丙烯酸酯基茂环等共轭体系之间相互未能共平面。配合物中四个羧基配体划分为两类:两个为桥式双齿配位(μ-COO),跨接于一个内环锡和一个外环锡;另两个仅以单齿配位方式各连接一个外环锡。根据核磁共振谱信息表明分子在溶液中存在着配位互变异构体之间的快交换。我们提出振动模式的假说,认为可能是羧酸酯基氧在其平面内快速摇摆建立了动态平衡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