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选择电石渣、硼泥和粉煤灰等三种工业废渣单一或组合使用,作为型煤固硫剂和粘结剂,与粉煤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工成四组蜂窝型煤.测定了型煤的抗压力、灰熔点、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等理化指标,并和仅以粘土作为粘结剂的对照型煤进行了比较,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添加以上工业废渣作为固硫剂和粘结剂,取代粘土制备固硫型煤,能够满足有关理化指标要求,并且更加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天平、气相色谱在线联合分析技术(TG- GC) ,对若干种固硫剂的固硫效果,型煤燃烧过程SO2 的释放特征进行系统的表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由固硫剂和助燃剂复配而成的复合型固硫剂的固硫效率明显优于单组分固硫剂,助燃剂与固硫剂有协同作用,助燃剂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固硫产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TGDTG-GC技术研究不同固硫剂助燃剂对型煤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助燃剂在对煤燃烧产生助燃作用的同时减少甚至消除燃烧反应后期SO2的释放,进一步证实固硫剂与助燃剂的协同作用。同时,有些固硫剂本身也是一种助燃剂,单一组分助燃剂的助燃作用远不如复合型助燃剂,但二者助燃作用均与固硫剂有关。  相似文献   

4.
型煤燃烧固硫特性的TG/DTG—GC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G/DTG-GC技术研究不同固硫剂/助燃睦型煤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助燃剂在对煤燃烧产生的助燃作用的同时减少甚至消除燃烧反应后期SO2的释放,进一步证实固硫剂与助燃剂的协同作用,同时,有些固硫剂本身也是一种助燃剂,单一组分助燃剂的助燃作用元宵 如复合型助燃剂,但二者助燃作用均与固硫剂有关。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型煤在固硫剂条件下的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生物质型煤在不同Ca/S比和不同生物质加入量下的燃烧特性,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固硫型煤的TG,DTG曲线变化趋势相似,都出现两个明显的失重峰挥发分析出阶段和煤焦燃烧阶段.一般在310-320℃范围内挥发分析出达到最大,在520-530℃范围内,煤焦燃烧失重速率最大.由于固硫反应的增重和型煤燃烧的失重的相对变化,导致第二个失重峰变化比较平缓,且失重温度范围较宽.不同Ca/S比的样品试验结果相比,Ca/S=2样品的最大失重点温度要比Ca/S=1.5样品的最大失重点温度要低;同一Ca/S比下,随着生物质量的增加,相应失重峰的峰值增加,最终失重百分比增加.通过动力学分析,生物质型煤在固硫剂条件下的燃烧反应服从燃烧动力学的基本方程表征的规律,对于不同的温度阶段可用不同的一级反应来描述.  相似文献   

6.
利用固定床管式炉反应器进行几种污泥以及不同型煤的等温燃烧实验 ,研究了NOx、SO2 等污染物的释放规律 ,发现污泥单独燃烧时污染物释放浓度高 ,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而添加固硫剂的不同污泥型煤的等温燃烧时 ,NOx、SO2 的释放浓度低得多 ,可以能源化、洁净化处理大量污泥。  相似文献   

7.
利用固定床管式炉反应器进行几种污泥以及不同型煤的等温燃烧实验,研究了NOx、SO2等污染物的释放规律,发现污泥单独燃烧时污染物释放浓度高,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而添加固硫剂的不同污泥型煤的等温燃烧时,NOx、SO2的释放浓度低得多,可以能源化、洁净化处理大量污泥。  相似文献   

8.
热重分析法研究贝壳固硫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分析法研究了贝壳和石灰石固硫反应过程, 用等效粒子模型对固硫反应过程进行了表征, 计算分析了其固硫反应动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 贝壳比石灰石含有较多的碱金属盐, 其作用是提高了贝壳固硫反应速率常数和有效扩散系数. 贝壳固硫反应中存在补偿效应. 根据等动力学温度判别固硫剂活性适用于不同反应控制区的活性判断. 碱金属成分对钙基固硫剂活性有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 含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削弱固硫剂活性, 因而存在最适含量. 在1 073~1 273 K温区固硫时, 钙基固硫剂中碱金属离子与钙离子摩尔比为1∶50左右时固硫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赤泥的固硫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燃烧固硫技术作为洁净煤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对固硫剂的研究也是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天平,气相色谱在线联合分析技术(TG-GC),对若干种固硫剂的固工燃烧过程SO2的释放特征进行系统的表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由固硫剂和助燃剂复配而成的型固硫剂的固硫效果明显优于单组分固硫剂,助燃剂与固硫剂有协同作用,助燃剂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固硫产的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