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克礼(Christopher Cullen),英国国籍,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硕士和伦敦大学中国古典文学博士.  相似文献   

2.
梦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13(3):F0002-F0002,F0003
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博士是20世纪著名的人文学者、科学家与中国科技史家。他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FBA),1992年由女王伊利萨白二世亲授勋爵(Companion of Honour,界于大十字勋章爵位与第二等高级爵士之间)。他也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3年)、中国国家科委国际合作奖(1995年)。 李约瑟早年是一位有成就的生物化学家。1937年,到他的实验室学习的三个中国留学生使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并因此开始学习中文。其中的鲁桂珍,后来成…  相似文献   

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12(2):F0003-F0003
李约瑟研究所(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坐落在英国剑桥大学罗宾逊学院西端的一块空地上,是一座包括主楼和两个侧翼的东亚型建筑。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26(1):F003-F003
2005年1月11日,中国驻英大使馆为《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rilisation in China)第5卷第12分册的出版举行招待会,李约瑟研究所古克礼所长在会上向查培新大使赠书。  相似文献   

5.
2007年5月25日,李约瑟博士中国科学与文明研究项目(SCC)的档案库在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建成并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与文明研究计划(SCC)是20世纪伟大的汉学家和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所从事的主要研究项目,在长达60年的时间中,李约瑟博士对中国科学技术与文明进行了分学科的  相似文献   

6.
如何正视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技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李约瑟博士对中国人民的伟大贡献在于他使中国科学技术史开始获得世界学术界的公认;他的里程碑式的巨著离不开中国政府与海内外华人精神上与金钱上长期的大力支持,同样也离不开众多华裔学者的合作与帮助。  相似文献   

7.
古克礼为国际知名中国科技史学家。2018年4月在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进行的访谈中,他分享了结缘于中国科技史的历程,以及对古代中国与希腊天文学传统的理解。对中国历史上是否有科学等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我很荣幸接受改版的《中国科技史杂志》的邀请,写一篇介绍李约瑟研究所近况的文章。首先预祝改版后的杂志日后取得巨大成功,同时我相信,有阵容强大的编辑委员会的指导,有年富力强的主编的组织,《中国科技史杂志》必将极大地推动我们这一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一部功贯古今的著作。作者在评价这位伟大的英国科技史学者为中国科技史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就《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辨析,从而纠正了该书中出现的错讹。这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年前,我应邀访问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在墙上挂满了中国字画、桌上堆积着汉文书籍的李约瑟工作室,我向满头银发的耄耋老人李约瑟博士送上一部刚刚出版的他同鲁桂珍博士合著的《再次聆听大洋两岸的共鸣——回顾跨越太平洋的文化科学交流》中译本。  相似文献   

11.
何丙郁先生是海外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一位著名学者。《一位漂流学者的回忆录:科学、人文和李约瑟》是2005年出版的何丙郁先生的英文学术性自传。这本回忆录非常值得一读,不仅因为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珍贵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海外中国科技史研究近五十年来的发展,尤其是有关李约瑟研究所近年来的发展动向及其背景,更因为从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位海外学人对中国科技史研究长达半个世纪的执着和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史研究机构,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吸引了来自东亚、欧洲和美国等地的学者前来查找资料、研究课题或访问学习.研究所的东亚科学史图书馆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特色馆藏,为访问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作者访学期间,得到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和工作人员的帮助,拓展了研究主题,补充了研究资料,了解西方学者进行印刷出版史研究的方法,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科学院成立“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到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中国传统科技文明研究中心”的几十年中,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取向有了相当大的变化.从最初单纯的为科学辩护,为中国文化辩护,到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科技战略、科学文化等,向多元化取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科学院成立“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到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中国传统科技文明研究中心”的几十年中,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取向有了相当大的变化.从最初单纯的为科学辩护,为中国文化辩护,到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科技战略、科学文化等,向多元化取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这是美国著名科学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博士于1964年致我国著名学者、科技考古学家王振铎(1912—1992年)先生的一封信的译文及相关背景的注释。其中谈到英国学者研究苏颂水运仪象台时钟机构的基本论点和复原模型。译文注释则简要介绍了王振铎先生与李约瑟博士的交往,以及王先生于1958年研创现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水运仪象台复原模型的起因。  相似文献   

16.
五六十年代的科研管理干部与科学家--罗登先生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前所务秘书罗登先生的访谈,展示了五六十年代以王仲良、罗登为代表的少量当时被视为“右倾”的科研管理干部执行党的相关政策的情况。尽管作为党领导科学的具体体现者,他们在执行政策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下,他们“纠左”的能力是很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
1988年秋至1989年夏.作者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持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火药史诗》部分的翻译工作.在翻译中查阅了每一条李约瑟博士引用的中文史料.发现了一些错误.有些错误是由于语言障碍,或是由于疏忽.这样一部巨著,出现一些错误是可以理解的.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这部巨著在将来的修订中,更加完善.本文分三个部分:1. 史料的处理问题.2. 史料中所涉及的地名和战役问题.3. 语言问题和印刷错误.  相似文献   

18.
石钟慈院士是我国当代著名计算数学家,在有限元领域作出了多种原创性的重要贡献。作者于2000年9月14日对他作了采访,本文即根据此次采访整理而成,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求学经历和学术道路,他所作成果的时代背景。石钟慈院士的成就增强了我们的信念——21世纪中国数学必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设定了6项反映网站建设水平的统计指标,并运用这些指标对安徽省的18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网站进行了网上调查。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指出了目前安徽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网站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