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1引言气体吸收过程是吸收式能量系统最重要的能量与质量传递过程。传统的吸收方式为立式除膜和卧式喷淋、然而传统吸收器的热质传递效率不理想,体积庞大,难于实现紧凑式热交换和空气直接冷却吸收,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更为有效的新型气体吸收方式一管内受迫流动吸收。受迫内流气体吸收是一多组分多相流动传热传质过程,由于在汽液两相流动过程中,两相物质在流动过程中相互作用、充分混合,造成强烈的界面紊动,从而造成吸收边界层和传热边界层的亲动和两相间的频繁交换,大大强化了热质传递效率。同时,过程中随着… 相似文献
5.
6.
7.
8.
温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在科学研究中,将研究对象放置在低温环境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方法。更低的温度有助于发现低能量尺度的量子多体系统的新演生现象,也有助于在更低的热噪声下实现更高的实验分辨率。低温实验工作者有两个基本任务,一个是在低温环境下发现新的物理,另一个是提供低温环境和创造新的低温环境。在液氦或者干式制冷提供前级预冷环境的基础上,核绝热去磁等制冷原理被提出和使用。低温设备的无液氦消耗化,是与氦液化和稀释制冷同等重要的低温制冷突破。氦于1908年被液化,20世纪60年代中国有能力液化氦;同个时期,稀释制冷机被发明,中国近期正在发展稀释制冷技术。文章讨论了核绝热去磁制冷的基本原理,回顾了干式核绝热去磁技术的出现背景,并介绍了这种设备的一次搭建尝试。这次在中国的尝试,成功地实现了世界最低温度的无液氦消耗制冷机。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基于绝热氧化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指出了我国现行的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的不足之处,同时给出了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标准的基本原则。根据绝热氧化理论和绝热氧化方程,设计了相应绝热氧化实验装置。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提出了能够反映煤自燃关键阶段,即低温氧化阶段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作为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指标,并测试了五个典型煤样的低温氧化活化能E,同时根据该指标对煤自燃倾向性等级进行了初步划分。最后,通过现场煤自燃发火期与煤物理吸附氧量和低温氧化活化能E的对比,对该指标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4.
15.
N─甲基吡咯烷酮两相闭式热虹吸管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用N—甲基吡咯烷酮(C5H9NO3)为工质以光滑管与三维内翅片管为管壳制成的两相闭式逆流热虹吸管的传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温度为220~350℃,热负荷为8.2~17.3kW/m2范围内光滑热虹吸管蒸发段与凝结段换热系数的积分平均值分别约为1700W/m2·℃和1600W/m2·℃。由于三维翅片的强化传热作用,使三维内翅片热虹吸管蒸发段与凝结段换热系数分别比光滑管增大了20%~40%和70%~160%。实验表明N—甲基吡咯烷酮综合传热性能优于萘,可望作为中温热管工质使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用级数近似Voigt函数,导出了水平和垂路径吸收系数随压强变化的解析式。分析用数值模拟差分吸收法测量大气压强时激光频移和带宽的影响,计算表明前者是测压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