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厚宇德  王盼 《物理》2012,41(10)
马克斯·玻恩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除了自己在多个物理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外,还培养了一大批物理人才.这其中有几位著名的中国物理学家,如王福山、彭桓武、程开甲、杨立铭、黄昆等.他的这一贡献值得写入中国物理学史册.回顾他为中国物理界培养杰出人才的贡献,是中国物理界对他诞辰130周年的最好纪念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1前言今年4月14日是我们最崇敬的导师、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芶清泉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从1987年考入芶先生所创建的成都科技大学高温高压与原子分子物理科学所硕士研究生以来,至今已达30周年.芶先生亲自给我们研究生讲授量子力学2(也就是量子矩阵力学)、原子结构的变分计算及有幸多次聆听芶先生重要学术讲座.我1990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亲自指导我从事  相似文献   

3.
今年8月15日是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1892—1987)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他是本世纪二十年代为创建量子力学作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中最后去世和最长寿的一位物理学大师。德布罗意对物理学的最重要贡献,无疑是他在1924年博士论文中提出的电子波假设,他正因此获得192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虽然目前流行的各种近代物理的教科书和科普读物,对于德布罗意的电子波,或者说一般的德布罗意波,都有简详不同的阐述,但是能够按其原始意义如实介  相似文献   

4.
正《高能物理》创刊40周年了。作为一位老读者,长期受惠于她,自然要写一些文字,来"庄重地"纪念她和怀念她。当我们把时钟拨回到40年以前(正处在"文革"的年代),当时的科普杂志只有寥寥数种。今天还可以看到的有《化石》(曾经为"御览")和《地理知识》(已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今天看到这些杂志,我仍然会感到很亲切。《科学实验》杂志是我当时最喜欢看,也看得最仔细的一本。当然仔细也罢、略读也罢,内容已经基本回忆不起来  相似文献   

5.
1988年5月4日,北京大学迎来了90周年喜庆.曾任北大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的周培源教授,与全校师生一起欢欣鼓舞,庆祝这个自己的节日.他在北大校刊上发表了<90周年话沧桑>一文,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文章很短,寥寥400字,言简意赅,层次分明,生动有力.现全文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Л.Д.朗道院士(Ландау)是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今年一月二十二日是他诞生五十周年。他于1908年生于巴库,很早他的数学天才就开始显露出来。十四岁考入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1927年毕业。从这时候起,朗道就开始了紧张的科学活动。朗道在列宁格勒应用物理研究所开始科学研究工作,二年以后,在1929年得到出差国外的机会,半年内先后在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以及德国、英国和瑞士进行工作。由于与近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特别是玻尔来往和共同工作,使他作为一个物理学家的眼界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谨此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恩曼先生(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1988)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邀请国内外著名大学的6位教授,从多个视角撰文隆重纪念这位被誉为"科学的怪才、教育的楷模"、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的理论物理教授.他是一位真正的伟大教师,时至今日他在教学方面的非凡才能也令人仰慕.正像费恩曼本人所宣称的那样,他对物理学的贡献不仅在于量子电动力学、超流理论、路径积分、费恩曼图以及部分子模型等,更在于三卷《费恩曼物理学讲义》.所有这些皆对  相似文献   

8.
赵凯华教授长期从事物理基础课程的教学,从他接触基础课教学算起,到2010年刚好从教60周年.可以说,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物理教育事业.我在本科学习阶段虽然没有听过赵先生的课,但是,毕业留校以后,听过赵先生讲课,后来赵先生为物理系本科生开选修课"综合物理选题--物理中的定性方法",我参加了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的前夕,《现代物理知识》杂志约我写一篇回顾性文章。今年也是邓稼先同志诞辰90周年,我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与邓稼先在核武器研究院共同奋斗拼搏的26个年头的日日夜夜。他那高大的形象及特有的风格和品质展现在眼前。他的战友们会永远记住那火热激情的  相似文献   

10.
朗道百年     
2008年是20世纪苏联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kv D.Landau)诞生100周年、逝世40周年.事实上,作为理论物理学家的朗道在1962年1月7日的车祸后已经消逝.他在当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并在多方救治之下又存活了6年,于1968年4月1日去世.  相似文献   

11.
在政道95华诞之际,作为他当年西南联大的同学、半个世纪的好友及多个项目上的合作伙伴,和大家分享我所了解的李政道. 政道常说:"物理是我的生活方式." 政道的研究领域,除了众所周知的粒子物理与量子场论以外,还广泛涉及天体物理、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广义相对论,相对沦重离子碰撞等领域.对于自己的每项研究,他都从最...  相似文献   

12.
张文裕 《物理》1987,16(9):0-0
今年10月19日是伟大物理学家卢瑟福逝世五十周年,作为他的学生和他的事业的一个追随者,我愿在这里就自己多年的体验和感受,谈以下几点回忆与感想,以表对卢瑟福的怀念之情.卢瑟福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教师和科研工作的杰出组织者与领导者.他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卢瑟福一生在放射性实验和理论,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无不源于他严肃认真的研究作风,实事求?...  相似文献   

13.
<正>2.相位·杨-米尔斯场·弱电统一理论(1)相位在纪念中国科学院成立50周年所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杨振宁教授作了题为《量子化、对称和相位因子——20世纪物理学的主旋律》的学术报告;2002年,在巴黎国际理论物理讨论会上,他又作了类似题目:Thematic Melodies of Twentieth Centure Theoretical Physics:Quantization,Symmetry and Phase Factor的报告,一再强调"量子化、对称和相位因子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主旋律"。量子化和对称在20世纪物理学  相似文献   

14.
王乃彦 《物理》2007,36(5):361-363
我和王淦昌老师接触比较多是在从我到九院工作以后,当时更多的是在工作上的来往.1978年,他调任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并亲自创建和领导准分子激光实验室后,我就真正地生活和工作在他的身边,那时我真是太幸运了,我有更多的时间亲聆他的教诲,对于我的一生都受益匪浅.王老从来都不以长者、老师的姿态来对我进行说教,他经常给我说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包括他自己的科学经历,用活生生的事例来教育我,他反复地教导我怎么做人,怎么做科研,那时王老已经年过七旬,早上醒得很早,每天6:30以前,我们就一起从原子能研究所的南区步行到北区,在半个小时左右的步行中,王老天天和我交谈的不是科学就是工作,晚上从北区回到南区还要向他汇报工作.我最爱听他讲他个人科学生涯中的一些经历,后来我又参加《核科学家王淦昌》一书的审校工作,就对王老的科学生涯有一些更为深入的了解.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离开了我们已近十年的老师,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的东西很多很多,其中最最宝贵的最最值得我学习的就是他对科学的执著的追求和永攀科学高峰的精神,他七十年如一日,在科学的道路上勇敢和顽强地攀登着,从一个高峰到另一个高峰,真是生命不止,攀登不已.  相似文献   

15.
<正>越重要的东西,平时就越感觉不到。洪应明在《菜根谭》里说,"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鱼在水里游,却不知道自己生活在水里;鸟在空中飞,却不知道自己生活在空气里。他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水之于鱼,风之于鸟,是这样;半导体之于我们,也是这样。我们生活在半导体的世界里,半导体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与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可是很多人却感受不到它。今天就来介绍这个"半导体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正>古代对"人"有讲究,今人则拜"物"而专长。人有男女而阴阳,由性格而自我,也因人生轨迹不同而沉浮。我们可以由此说一个社会意义上的人生有三重属性:性别、性格和轨迹。治心者研究和把玩这三重属性是成功的必备:以性别为基础而治最简单、最容易、也最成功;以性格为目标而治就比较难,并无一定之规,虽然也有很多"正统""邪说";以设计轨迹而治,这是现代教育的魔道,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哲学大行其道,蔚为壮观。电子也有三重属性:电荷、自旋和轨道。如果对照电子与人的三重属性,您会发现其中的相似性很高,虽然也有差异。当然,凝聚态  相似文献   

17.
<正>1引言虞福春(1914—2003),福建省福州人。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国际核磁共振应用开拓者,核磁共振谱学奠基人之一。他又是中国核教育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物理学教育的一代宗师。他辛勤努力,从不懈怠地耕耘物理学六十余载,没有多少荣誉,没有多少桂冠,在大学里淡泊地度过了一生。他自己总是以穷小子出身,做好一个"教书匠"而感到满足。多少年来,我们大家都尊称他"虞先生",十分感念他。值此纪念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我们重温先生的人生之路和他质朴纯真的物理人生,我们又一次被感动、震撼:惊叹先  相似文献   

18.
千百年难得一遇的“伟大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物理学界可谓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超级天才人物爱因斯坦,正是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一颗最光彩夺目的巨星。为了缅怀伟人,激励今人,惠及来者。笔者特意在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和他的彪炳史册的狭义相对论创立100周年的日子里,撰写此文。籍以光扬爱因斯坦那种至今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精神力量。毋庸置疑,爱因斯坦的巨大科学成就、严谨的治学态度、精辟的思想见解、完美而高尚的品格等,必将对21世纪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自我完善,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只有他才能与牛顿相媲美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1955年4月18日卒于美国普林斯顿,享年76岁。  相似文献   

19.
<正>(译自APS News,2002年12月)萨哈罗夫(Andrei Sakharov)是一位以研究武器开始的苏联科学家,后来成为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所说的"人类良知的发言人"。萨哈罗夫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深深着迷于基础物理和宇宙论,他起先花了20年设计核武器,以苏联的氢弹之父闻名,对苏联的强大军力贡献很大。然而,渐渐地,他成了苏联政权最敢言的评论家,一位  相似文献   

20.
郝柏林 《物理》2020,49(8):555-562
郝柏林先生(1934—2018)是大家熟知的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他在中国物理学科发展大业里深耕苦干、身先士卒,影响并激励了很多后学投身其中,接棒传承。2011年4月郝柏林先生曾在复旦大学物理系及理论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发表演讲,讲述自己的成长奋斗过程。之后又受邀在多所学术单位作同样内容的报告,深受听众欢迎。郝先生去世后,根据他2013年在复旦大学希德书院的报告录音,由复旦大学物理系周鲁卫教授文字整理、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刘寄星研究员修改审核成文,收入吴晓明主编的 《书院的理念与探索——复旦大学书院讲演录II》(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文中郝先生结合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回忆并讲述了大量有趣的往事。郝先生这篇富有哲理的讲演中所体现的在困境中的奋斗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必然会对年轻的朋友们有所启发。值此郝先生去世两周年之际,本刊征得郝柏林先生家属同意,特分三次刊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