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我们有常识:这个世界,人分三六九等,物有左中右派,这是社会结构。有了结构,社会的人性才会有驱动力,也就有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就有了真善美和假丑恶。不过,一个人、一种材料(物),其"本征才华"大概是个守恒量,虽然对这种量如何scale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一个人,从青少年到中老年,本征才华=(意识+感悟+理性+成熟度)=守恒量。此人一生学习和衍生的知识是对"本征才华"的改造,即  相似文献   

2.
 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曾经写过一个著名的科幻故事, 叫做“黄昏”。在这个被许多读者推举为有史以来最优秀科幻作品之一的名篇中, 阿西莫夫虚构了一个由六个太阳组成的多星系统, 在那里的一个有“人”栖居的行星上, 几乎任何时候都至少有一个太阳悬在空中, 夜幕每隔2049 年才会降临一次。每当那一时刻来临, 地平线上硕果仅存的一个太阳会遭遇“日全食”, 传说中能夺人魂魄、让人丧失理智, 进而毁灭整个文明世界的星星会出现在黑暗天空里。所有人都在短时间内陷入巨大的恐慌和骚乱之中, 周而复始地将星星毁灭文明世界的传说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英国学者C.P.斯诺一次写道:"人文学者嘲笑那些从来没有读过一本重要的英国文学作品的科学家太可怜.我曾多次出席一些被认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集会,这些人一直夸夸其谈地表示,他们难以置信科学家如此缺乏文化素养.有一两次我被惹火了,就问他们当中有多少人能够叙述热力学第二定律.回答是一片冷寂:也是否定的.但我问的问题,只不过相当于问一个科学家‘你读过莎士比亚吗?'而已."  相似文献   

4.
王乔 《物理》2021,(8):545-546
2013年,一名玩家在任天堂超级马里奥游戏中遭遇了一个"不可能发生"的"瞬移",这个事故通过直播平台引起了另一名资深玩家关注,他决心解释发生的事情,甚至向任何能够重现这一"瞬移"的人提供1000美元的奖励.很多玩家进行了尝试,但都徒劳无功.最后他的结论是:定义角色高度字节中的某一比特位恰好被改写了,而元凶很可能是来自外...  相似文献   

5.
<正>1.什么是负热膨胀材料?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的话:人只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奇迹,另一种是认为所有的东西都不是奇迹。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他是那样的适合于我们人类生存,有太多东西司空见惯以至于都不去思考了。比如自然界的水,它在0~4℃是自然界罕见的"热缩冷胀"。因此,冬天江河与湖泊结冰,都是从上面开始,而湖底的水温保持在4℃,这样就保证了鱼类不会被冻死,从而避免了生物的  相似文献   

6.
本初 《物理》1963,(11)
进行理论力学教学时,在用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题目中,有一类要用到相对速度的概念,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许多同学在算这类问题时常易犯的错误。 H.H.蒲赫哥尔茨等著的“理论力学习题集”中有这样一个习题(见中译本211页755题,或周衍柏编著的“理论力学”203页5.7题): 一个体重为P的人手上拿着一个重p的物  相似文献   

7.
《物理》2016,(2)
正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秩序,那所有的国家将被摧毁。——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古语有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两个人要齐心合力,很多难题都可迎刃而解,两个人要情投意合,聊起天来也是娓娓动听,——这就是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团结的力量有多大?我们常说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就难了。如果个体集结在一起成为群体,力量如钢,力量如铁,甚至比铁硬,比钢强!浩瀚海洋里生存法则残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小的鱼可以靠群体的力量来抵御掠食者的进攻。这种强大的力  相似文献   

8.
 自从中微子的概念被提出的一刻,物理学界一直被这个神秘的精灵所困扰。它最初是被迫引入的,"中微子之教父"泡利在建议存在这样一个"没法被实验观测"的粒子时说:"我做了一件可怕的事!"然而随着实验手段和理论研究的进展,我们对中微子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我们对它了解的越多,就越感到它的神奇。  相似文献   

9.
李晓刚 《物理通报》2016,35(4):128-129
2012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引言"的第2页有这样一个活动:如图1,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这是引言中的一个活动,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字被放大这一有趣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这个实验做起来并不难,只需在圆柱形透明矿泉水瓶子里灌上水,照图示那样做即可完成,实验现象也非常明显,书上字变宽变"胖",左右被放大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如果实验就此结  相似文献   

10.
文小刚 《物理》2015,(4):261-266
1基本粒子的起源与纠缠的量子比特《赛先生》:在您看来,当代物理学最伟大的未决问题有哪些?文小刚:就物理学的基础问题而言,人类一直追求万物起源这一问题,希望了解万物是从哪儿来的,基本规律是什么。直到今天,这还是物理学的最大梦想。但有人会说,这个问题不是已经解决了吗?我们有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有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还有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这些已经把我们的世界解释得清清楚楚,很让人满意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在标准模型提出40年后的今天,没有一个物理学家认为标准模型是基本理论,大家都认为它只是一个近似的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未来投资计划大会"上的人工智能专题会上,沙特王储宣布了一件让人惊奇的事:一位名叫索菲娅的女性机器人被授予了沙特公民身份,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取得人类身份的机器人!现场的人们有些蒙了,以为这是主办方的一个活跃气氛的玩笑,但当见到索菲娅出现在发布会上时,人们不禁鼓起掌来。索菲娅女士随机发表了一段即兴感言,"她"说道:"我对这一独特待遇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这是历史上第一个被承认公民身份  相似文献   

12.
最近,数学家杨乐在谈基础科学报道时提到国内新闻报道的一个怪现象——"名人录"问题。他说:我们经常在报上读到某某被列入"国际××学名人录"或"××工程师名人录"的消息。其实,有的《名人录》(Who’swho)译为《人名录》更为确切。这种"名人录"类似国内出版的名目繁多的《工商企业大全》,甚至象国际电话号码本或通讯录,只要出钱,把你的名字、单位、研究领域等内容随钱寄给出版商,你就可能被选中。杨乐说,中  相似文献   

13.
吴国勇 《物理通报》2015,(2):125-126
1一纸"托"千斤静摩擦力发挥的作用,学生的认识并不深刻,因为这个力比较隐蔽.其实,在生活中静摩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人走路、车辆行驶、手握东西、绳子打结等等都离不开静摩擦力,没有静摩擦力,我们就寸步难行.为了加深学生对静摩擦力的感性认识,笔者创设了多种静摩擦力趣味教学情境.一纸"托"千斤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4.
一、真空电子管、半导体与絕缘体固体的能带理論告訴我們:导电电子在固体中的运动,形式上与电子在真空中的运动一样;把电子在真空內运动規律中的电子貭量換了一个“有效质量”,这些規律就能被用来描述固体中的导电电子的运动。整个晶体对这个电子的作用,就集中地表現在这个“有效  相似文献   

15.
问题的提出:现今,环保和节能的意识已经普及,很多人开始自觉地把交通工具换成了自行车,不但能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而且便捷轻松,还能强身健体.但是有一个问题.物理课上我们学过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即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都小于一.但为什么人骑自行车比步行更省"力气"呢,难道"功的原理"在这里不适用?现实和理论的矛盾一直使我困惑.于是我觉得有必要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到底骑自行车和步行.哪个耗能多.  相似文献   

16.
《物理》2016,(8)
正四十年前,Stephen Hawking提出了一个挑战标准量子物理的观点:黑洞可以摧毁信息。这催生了被称为"黑洞信息疑难"的悖论,至今悬而未决。Hawking本人和他剑桥大学的同事Malcom Perry以及哈佛大学的Andrew Strominger的新研究显示,这个悖论的一些前提可能是错的。他们的工作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不过却指出了一个有望终结这个悬案的方向。按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相似文献   

17.
<正>1969年6月,我被派到湖北潜江"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1971年7月回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当时的"军代表"已解散了物理所的理论室,我被分到超导实验室的超导天线组向实验同行学做实验,1972年,我参加了郝柏林在磁学室重新组织的理论与计算组。当时成立这个组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郝柏林、蒲富恪等同事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从事天线研究,大量使用计  相似文献   

18.
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都会出现"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毛病,面对习题,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学习努力成绩却不很理想.因此上好习题课、活化知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就成为我们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最近在对一个力学问题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曾经轰动一时的美国科幻电影《终结者2》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用液态金属制造的机器人不但可以快速自行修复还原身体遇到的伤害,而且还能随意变换身体的形状,这真是叫人惊叹。"液态金属"这个听着极具科幻的项目,目前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个项目是由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刘静教授带队,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该团队首次报道了由液态金属驱动的金属丝振荡效应、金属颗粒触发型液态金属  相似文献   

20.
捕捉小行星     
《现代物理知识》2013,(5):F0002-F0002
<正>小行星,这个被冠以恐龙灭绝的"杀手",地球的"毁灭者",目前正被科学家们作为资源,而准备将其"捕获"。目前美国宇航局正着手实施小行星的"捕获"项目,计划发射一无人航天器,靠近目标小行星,向其释放一张大网,将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