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钇对Ti-1100高温钛合金热稳定性和蠕变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量了Ti1100和Ti1100/01%Y(质量分数)高温钛合金在600℃/100h空气中暴露后的拉伸性能及在600℃/150MPa/100h条件下的蠕变性能,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合金室温及蠕变后的组织。结果表明,Ti1100合金加入01%的Y后,由于原始β晶粒得到细化,明显改善了其热稳定性;固溶在基体中的硅原子阻碍位错滑移和攀移,使蠕变中的回复过程难于实现;稀土还抑制α2相的长大,所形成的氧化物也阻碍位错的运动。这些均有利于提高Ti1100合金的抗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2.
变形高铅黄铜中稀土相的相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变形高铅黄铜具有良好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及优良的切削加工性能,在机械、钟表和制笔等部门得到广泛应用,特别适宜于深孔加工零件。但该类合金热加工性能差,热变形易开裂,成材率低。试验表明,添加微量稀土可提高合金的高温塑性,显著改善热加工性能,从而提高成材率。鉴于稀土元素在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及作用机理至今仍未搞清,本文着重对高铅黄  相似文献   

3.
对Ti-5.6Al-4.8Sn-2Zr-1Mo-0.32Si-1Nd合金β相区不同热处理样品的分析表明,在EMP-810Q电子探针仪的精度范围内,晶界无元素偏聚。阻止晶粒长大的主要原因是稀土相颗粒对晶界移动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固相分光光度法测定鱼体中稀土总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稀土进入水环境的数量不断增加,对水生态环境带来潜在影响,并可能通过食物链(如鱼等)影响人体健康.因此,鱼体中稀土含量的测定,对全面了解水生环境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有重要意义.本文用树脂做固相吸附剂,模型压片,5-Br-PADAP光度法测定鱼体中稀土总...  相似文献   

5.
微量稀土对工业纯铝中杂质相的变质行为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采用SE,EDAX,TEM他稀土对工业纯铝中富Fe(Si)杂质相的变质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富铈混合稀土(RE)是一种有效变质剂,可使铝中杂质相由粗大长针(条)状或骨骼变细小的团球状或短棒状,且分布均均匀,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其变质机制主要是因稀土在固/液界面前前沿的富集,导致了稀土进入杂质相形成(AlFeSiRE)的复杂化合物,或吸附在杂质相表面阻碍其长大,但过量稀土易导致第二相数量增多,降低材料塑性,其加入量应小于 0.07%(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6.
微合金钢中稀土对沉淀相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在Nb(Ti,V)微合金钢中,主要沉淀相分别为Nb(C,N),(Nb,Ti)(C,N)和V(C,N)。稀土降低沉淀相完全溶解的温度,增大奥氏体中沉淀相析出的孕育期,降低析出速率,抑制奥氏体中沉淀相的析出,在铁素体相区,稀土提高沉淀相的析出速率和数量,促进沉淀相的析出,其中稀土对铌沉淀相析出的作用影响最强。锻态钢中,稀土有促进细化球化析出相的作用,随稀土含量增加,沉淀相析出数量增加,但过量稀土,促进作用又减弱,稀土在保持微合金钢强度的情况下,显著改善其冲击韧性,尤其是低温韧性,微合金钢中添加适量稀土可获得更佳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稀土-硼共渗法对TC4钛合金基体表面在1000,1050和1100℃分别保温5,10,15,20 h进行了固体粉末渗硼实验,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分析与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TC4钛合金稀土-硼共渗后的组织形貌和物相组成,讨论了稀土对TC4钛合金渗硼层相组成、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渗层由外表层的TiB2和伸向基体的齿状的TiB组成,渗层厚度最高可达25μm;XRD分析表明,TC4钛合金稀土-硼共渗后形成TiB2与TiB双相硼钛化合物层,稀土的加入使得TiB2的含量增大;EDS分析得出表层B和Ce元素含量较高,稀土促进B原子在基体表面的吸附使其浓度增大;渗层的显微硬度呈梯度分布,稀土-硼共渗渗层的TiB2到TiB晶须硬度值的变化范围为3300HV0.01~1800HV0.01;共渗渗层的耐磨性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熔融共混将三氟甲烷磺酸镱[Yb(OTf)3]和三氟甲烷磺酸镧[La(OTf)3]添加至聚丙烯(PP)中, 制得PP/Yb和PP/La材料, 并对其热稳定性进行表征. 热失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显示, Yb(OTf)3和La(OTf)3均可以显著提高聚丙烯的热稳定性. 当Yb(OTf)3添加量仅为1%(质量分数)时, PP的起始分解温度从275 ℃提高至305 ℃, 最大分解温度从384 ℃提高至405 ℃, 160 ℃下的氧化诱导时间从12.1 min延长至43.0 min, 热焓从1907 J/g降低至483 J/g; 而PP/La1的起始分解温度、 最大分解温度、 160 ℃下的氧化诱导时间和热焓分别为300 ℃, 409 ℃, 18.6 min和633 J/g. 结果表明, La(OTf)3对聚丙烯热稳定性的改善作用弱于Yb(OTf)3, 对2种稀土盐产生不同实验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机制. 由于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共同作用, Yb(OTf)3和La(OTf)3均可提高PP的热氧稳定性. La(OTf)3中三氟甲烷磺酸根的自由基捕捉能力和稀土离子的配位能力发挥主要作用, 而Yb(OTf)3中的稀土离子的高反应活性也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TiAl-RE合金中稀土相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在TiAl合金中加入以Ce和La为主要元素的混合稀土得到普通铸态和熔体旋淬法试样,稀土元素金属间化合物AlCe(AlLa)分别存在于晶粒边界和层片结构之上。本文基于对二元合金平衡相图的分析以及应用Miedema 生成热模型对稀土相AlCe(AlLa)的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l元素与Ce和La的亲和力远大于其与Ti之间的亲和力。因此,TiAl基合金中的富稀土相似AlCe(或AlLa)的形成存在,是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一种均相稀土催化剂反应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元素组成的Ziegler-Natta型催化剂,其相态常受体系中Cl/Nd克原子比所制约,仅在Cl/Nd≤2克原子比时呈均相态。最近发现一类新型催化体系,可在较宽Cl/Nd下保持均相态,如以Me_2SiCl_2(二甲基二氯硅烷),烯丙基氯等为第三组份所组成的体系。为  相似文献   

11.
通过DSC和VSM等研究了Co含量对Fe70-xCoxGd3.5B25Nb1.5(x=0,4,7,9.5)金属玻璃的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和磁性能的影响.当该系合金的Co含量在0%~9.5%(原子分数)变化时,饱和磁极化强度(Js)在0.91~0.96 T范围内变化,矫顽力(Hc)在2.23~3.26 A·m^-1范围内变化,用能带理论对合金磁性进行了解释.当Co含量为9.5%时,金属玻璃具有较大的非晶形成能力,其过冷液相区宽度ΔTx为91.6 K,约化玻璃温度Tg/Tl为0.57,得到了直径达1.5 mm的非晶棒.  相似文献   

12.
石蜡相光度法测定混合稀土中的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研究了Ce(Ⅳ)-8-羟基喹啉体系在石蜡相中的显色反应。在NH4Cl-NH3(pH=9.5)介质中,Ce(Ⅳ)-8-羟基喹啉有色络合物可定量被石蜡萃取,且固相色阶明显,铈量在0~100ug/5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从而建立了测量铈的新的固相分光光度法。其它稀土离子的干扰可通过双波长光度法测量扣除。方法应用于混合稀土合成样中铈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稀土在钢中的研究现状,并重点说明了稀土在钛合金钢中的作用机制及对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稀土加入钢中后起到细化了组织晶粒、净化钢液、细化夹杂的作用,改善了钢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等性能;稀土加入含钛钢中后,对含钛第二相以及组织与性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细小的TiN与TiC颗粒经常用于改善晶粒大小和改善钢的切削韧性和耐磨性等特点,对奥氏体晶粒的细化程度更加明显,促进了含细小钛第二相的富集、夹杂的弥散分布、夹杂的球化等,更为有效的改善钢的组织与性能。  相似文献   

14.
离子掺杂效应对二氧化锆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及比表面测试,研究了La3+, Ce4+, Ti4+掺杂离子对亚稳态t-ZrO2晶相转变及对t-ZrO2比表面积的影响.最后发现掺杂离子能有效的提高亚稳态t-ZrO2的热稳定性能.其中La3+和Ce4+能有效的推迟亚稳态t-ZrO2的晶相转变温度.并发现离子掺杂效应对二氧化锆热稳定性作用大小排列顺序为 La3+>Ce4+>Ti4+.  相似文献   

15.
用高温X射线衍射装置对以B4C为供硼剂、以Y2O3为催WC-20Co硬质合金渗硼表面进行了从室温到1300℃连续升温渗硼过程的XRD动态物相分析,探讨了稀土-硼共渗机制。结果表明,在真空烧结升温期间,从WC-Co压坯表面B4C分解出来的活性硼原子除在压坯表面上形成硼化物外,所形成的高浓度活性硼原子还向压坯内钴中扩散形成三元含硼相W2Co21B6化合物。同单独渗硼相比,钇在稀土-硼共渗过程中有拓宽渗硼温度范围、促进B4C脱碳分解和活性硼原子向压坯内扩散等催化渗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的相化学及新相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详细研究了使相平衡法完成的43个稀土盐-α-氨基酸-水三元体系相图,讨论了盐的阳离子、抗衡阴离子、氨基酸结构及温度诸因素对相图的影响。在相平衡结果指导下制备了150余种新型固态配合物,研究了它们的IR光谱、反射光谱、UV光谱、FS光谱和拉曼光谱,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三分组效应”、“四分组效应”、“电子云扩大效应”(Nephelanxetic effect)、“Oddo-Harkins规律”。分析了配合物的热分解机制。在详细比较已有稀土氨基酸配合物晶体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预测系统配合物晶体结构数据的方法。使用RBC-1型转动弹量热计测定了几个系列配合物恒容燃烧能,计算了它们的标准燃烧焓和标准生成焓,同时发现了其中的“三分组效应”和“四分组效应”。  相似文献   

17.
稀土(Y、Ce、Sm)对Ni-P非晶态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非晶态合金Ni-RE-P(RE=Y, Ce, Sm,下同)的热稳定性; 用X-光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检测了在不同温度范围处理的样品的结构变化. 结果表明, 向非晶态Ni-P合金中加入少量稀土元素(Y, Ce, Sm), 可显著提高非晶态Ni-RE-P合金的热稳定性.样品的晶化激活能数据表明, Ni-RE-P的各转变阶段的激活能都比Ni-P的大, 说明Ni-RE-P比Ni-P更难晶化, 即Ni-RE-P比Ni-P更稳定.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两种不同的快速凝固方法对TiAl-RE合金中稀土相的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并与铸态组织进行对比,选择的快速凝固方法为溶体旋转法(MS)和锤钻法(HA),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材料冷却速度的变化稀土相的显微组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铸态完全分布于晶粒边界之上过渡到锤砧法极细的层片和弥散分布的颗粒组织,选区电子衍射结果表明,稀土相的衍射斑点与AlCe金属间化合物一致。  相似文献   

19.
稀土修饰Al2O3的表面积热稳定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不同稀土素为添加剂,采胜浸渍法和捏和法制备了γ-Al2O3样品。通过BET、XRD等手段,考察了在1273K湿空气中,经不同时间处理γ-Al2O3的相变和烧结情况,比较了各样品水热烧结后比表面积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硬脂酸稀土对PVC热稳定效能的递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钪、钷外其他稀土金属硬脂酸皂对PVC热稳定作用. 结果表明 它们均属长期型热稳定剂, 与少量硬脂酸锌并用可有效改善其抑制PVC初期着色的效能;不同硬脂酸稀土与硬脂酸锌并用稳定的PVC具有相似的初期色相, 但中、长期热稳定性不同, 其中镧系金属皂的中、长期热稳定性随原子序数呈现明显的奇偶效应递变规律性;硬脂酸稀土具有类似于碱土金属皂的热稳定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