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长清地区春季大气中颗粒物显微形态及粒径分布状况,采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绘制了连续30 d的大气颗粒物粒径与数量分布状况关系曲线及相应的柱状图.试验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主要集中在0~1.0μm和1.0~2.5μm的粒径范围内,显微形态有不规则的颗粒状、块状、圆球状、棒状和片状等.另外,还观察到了杆菌和花粉的显微形态.试验结果对于研究大气中PM2.5、PM10及大气污染状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PM是大气颗粒物的总称,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100是指总悬浮颗粒物,也称TSP,即直径不大于100μm的颗粒物。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指直径大于2.5μm、不大于10μm,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大气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无机重金属是受到监控的大气污染物重要指标之一。大气PM微粒中无机元素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管式炉研究了在O2/CO2气氛下添加高岭石对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荷电低压撞击器(ELPI)采集和分析燃烧后的PM2.5。结果表明,添加高岭石是燃烧过程中影响PM2.5生成的重要因素。添加高岭石后,生成PM1的数量和质量浓度均降低,而PM1-2.5的数量和质量浓度均略有增加,PM2.5粒径分布均呈双峰分布,峰值点分别出现在0.2μm和2.0μm左右。随着高岭石添加质量比的增加,PM2.5中的S、Pb、Cu、Na和K五种元素的浓度呈下降趋势。粒径小于0.317μm的亚微米颗粒通过气化-凝结机理形成,而超微米颗粒则是通过亚微米颗粒凝聚、聚结和矿物质熔融、破碎、聚结形成。  相似文献   

4.
燃烧源PM2.5凝结洗涤脱除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蒸汽在燃烧源PM2.5表面凝结,促使PM2.5凝结长大,建立一套燃烧源PM2.5凝结洗涤的实验台;考察了颗粒粒径分布、蒸汽添加量、液气比等对两种燃烧源PM2.5凝结洗涤脱除效果的影响。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 (ELPI)在线测试分析燃煤和燃油PM2.5凝结洗涤前后的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性,并用SEM和XPS对两种不同燃烧源的颗粒进行了形貌和元素组分分析。结果表明,燃煤和燃油产生的PM2.5形貌和组分具有较大的差别,燃煤PM2.5主要为硅铝矿物质,而燃油PM2.5主要为含炭物质;相同条件下,燃煤PM2.5相变脱除效果优于燃油PM2.5;随着蒸汽添加量的增加,两者的脱除效率均升高;随粒径的增大,脱除效率提高;蒸汽添加量为0.08kg/m3时,粒径为0.4μm的燃煤和燃油细颗粒的脱除效率分别81%和72%;此外,适当增加液气比有利于凝结长大含尘液滴的脱除。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城市交通路口大气气溶胶污染状况及气溶胶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在福州市主要交通路口之一的五四路和二环路的交叉路口采集大气中PM2.5、PM5、PM10、PM2.5~5.0、PM5~10、PM10~100及TSP.将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编程荧光法用于各切割粒径气溶胶样品中的12种多环芳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路口颗粒物中的飘尘(PM10)占总悬浮颗粒物(TSP)的70%;PM5占飘尘(PM10)的70%;而细粒子PM2.5占PM5的73%.交通源所产生的PAHs主要存在于细粒子PM2.5中,通过特征标志的多环芳烃的比值识别,交通路口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6.
采集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样品,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PM2.5中10种重金属元素的方法。样品经5%HNO_3超声浸提,过滤后,用ICP-MS测定。结果表明:10种重金属元素的检出限在0.030μg/L~0.13μ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为0.82%~4.3%,回收率为80.1%~113.0%。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PM2.5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正PM2.5又称细颗粒物,是环境空气中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颗粒物的通称。重金属元素是PM2.5的重要组分,对其进行研究,能更好地识别污染来源、判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途径、评估污染危害毒性,从而更有效地防治和控制环境空气污染。目前我国还没有PM2.5中重金属含量指标的相关标准,因此研究PM2.5中有害重金属的测试方法对评价可入肺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指标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8.
应用自动烟尘测试仪在沙角C电厂1#炉静电除尘器前进行飞灰颗粒物采集,分析了煤种、负荷对飞灰细颗粒排放特性的影响,同时对飞灰颗粒粒径分布、化学成分、矿物含量和形貌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机组负荷越高,飞灰颗粒越细,生成的PM1和PM2.5越多,但总的烟尘排放浓度随负荷升高而降低;随着伊泰煤的掺烧比例增大,飞灰颗粒粒径分布向细颗粒区域移动,PM1和PM2.5的含量增大。低负荷时易形成含有熔融小球体的煤胞结构,高负荷时易形成多孔煤胞。高低负荷和不同配煤的燃煤颗粒物矿物成分类似。  相似文献   

9.
<正>公开(公告)号:CN106525670A公开(公告)日:2017.03.22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市环境监测站摘要本发明属于环境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测定空气PM2.5细颗粒物中九种卤乙酸的方法。利用PM2.5采样头采集环境空气中PM2.5细颗粒物样品,以甲基叔丁基醚作为解吸试剂,将样品中的卤乙酸解吸附,得到解吸液;向  相似文献   

10.
张剑辉  张宁  林昭  吴水平 《分析测试学报》2019,38(10):1171-1178
室内燃烧源排放颗粒物及其多环芳烃(PAHs)的粒径分布是定量评估室内人群呼吸暴露风险的重要参数之一。该研究在再悬浮箱内模拟燃香、燃蚊香、艾灸和吸烟等过程,采用MOUDI采样器采集和分析颗粒物中17种PAHs;同时,采用颗粒物计数器,在实际房间中模拟艾灸和吸烟过程,得到室内颗粒物数浓度的衰减曲线。结果表明,燃烧源烟雾颗粒的排放因子为3.68~22.46 mg/g,颗粒质量粒径呈单峰型,峰值为0.25~0.44μm;US EPA 16种优控PAHs的排放因子为10.52~91.30μg/g,艾绒燃烧排放PAHs的粒径峰值为0.44~1.0μm,略大于其它燃烧源;1μm颗粒中PAHs的BaP等效毒性当量(BaP_(TEQ))的贡献占比为85%~98%。来源特征比值的研究显示,艾灸、燃香和吸烟释放的PAHs均归属于生物质燃烧类别。实际室内监测显示,在艾绒和香烟燃烧后室内颗粒物数浓度快速上升,在燃尽时达到峰值,而后在4 h内呈指数规律衰减,且0.3μm的细颗粒衰减最快。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微池加压溶剂萃取(μ-PLE)-气相色谱在线联用测定可吸入固体颗粒物(PM10)中多环芳烃的方法和装置。研究了萃取压力在5~20MPa、萃取温度在50—200℃、萃取时间在2-15min对μ-PLE萃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在24.3%-63%之间;对标准样品的检出限为2.2-9.5μg/L;对实际样品的检出限在0.01—2.03ng/m^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26.4%。通过对萃取池小型化,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大体积柱内进样技术,实现了两者的在线联用。将萃取液全部转移到气相色谱中,样品利用率达到80%以上,检出灵敏度比现有样品预处理方法提高100倍以上,可以监测大气颗粒中短时间化学变化的有机成分。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控温超声提取-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测定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s)的分析方法。PM2.5中的PAHs用二氯甲烷-正己烷(2∶1,V/V)控温超声提取3次,每次提取20 min,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得到16种PAHs和6种替代物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6种PAHs的检出限范围为0.013~0.12μg/L。实验中还观察到PAHs在空白滤膜中有微量存在,回收率实验中得到6种替代物的回收率在58.7%~108.2%之间,16种PAHs的空白滤膜加标的平均回收率在88.3%~104.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9.0%,实际滤膜加标的平均回收率在77.3%~98.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6.0%,本方法能够满足实际大气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空气PM2.5中的Pb和Cd元素的分析方法。采用连续β射线–DHS PM2.5大气颗粒物浓度监测仪采集空气中的PM2.5,以智能石墨消解PM2.5滤膜样品,ICP–MS测定其中的Pb和Cd元素含量。在优化的仪器条件下,元素Pb和Cd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为0.999 9,检出限分别为0.018,0.52ng/m3,满足HJ 657–2013的要求。Pb和Cd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8%~101.4%,99.3%~104.9%,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20%和2.38%(n=6)。对滤膜标准样品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与标准值一致。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空气PM2.5中的Pb和Cd。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夏、冬季室内外PM2.5中元素组分的特征与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集广州市9个居民住宅室内、外的PM2.5样品,测定分析PM2.5中18个元素组分的质量浓度,分析讨论其污染、分布特征并解析其污染来源。经过比较得知,广州市PM2.5中元素污染较严重;不同类型住宅PM2.5中元素浓度存在空间分布特征;大部分元素浓度具有夏季比冬季低的变化特征;室内与室外元素浓度比值介于0.4974~2.0497之间;元素浓度的室内、室外相关拟合结果说明冬季室内空气受室外空气影响比夏季时情况更明显;基于富集因子分析,Se、As、S、Pb、Br、Zn和Cl元素高度富集;Ni、V、Cu元素中等富集,主要来自人为源,而Cr、Sr、K、Mn、Ca和Ti元素不富集,主要来自自然源。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锦州市秋冬季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Al、Cd、Cr、Cu、Zn、Pb的化学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锦州市主要商业街和交通主干道的PM10和PM2.5污染比较严重,冬季取暖期间PM2.5平均超标3.4倍,最高超标达8.1倍。PM10和PM2.5中重金属Zn、Pb和Cu的含量较高,在PM10中最大值分别为0.903、0.392、0.272μg·m-3。Cd、Cu、Pb、Zn在大气颗粒物中主要以酸可提取态(F1)和氧化物结合态(F2)存在,这两种形态在环境中易迁移和转化,特别是Cd的F1和F2形态含量之和占总量的95%,其毒性较大。Cd的含量较低(0.006~0.018μg·m-3),但富集因子高(1880~2819),表明Cd人为污染严重;Cu、Zn和Pb的富集因子较高(100),表明其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Cd和Zn在PM2.5中生物有效性系数分别为0.56和0.58,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6.
正PM_(2.5)是指粒径小于2.5μm的小颗粒物质~([1-2])。这种颗粒物质是一种化学成分极其复杂的复合污染物,含有多种有毒有害成分。金属元素作为这种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空气动力等作用下,能直接进入人体并黏附在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危害人体健康~([3-5])。PM_(2.5)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与研究的热  相似文献   

17.
在碱性介质中,加入氯化镁和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95℃水浴消解溶出样品中的Cr(Ⅵ),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TEOM膜中PM10的Cr(Ⅵ)含量。Cr(Ⅵ)质量浓度在0.0~2.0μg/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7。当采集1 000 m3环境空气时,方法检出限为2.10×10–6μg/m3。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9.0%~94.3%,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2%(n=7)。该法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Cr(Ⅵ)年平均浓度2.5×10–5μg/m3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M2.5样品中多溴二苯醚(PBDEs)含量的方法。采集后的样品以二氯甲烷-正己烷(3+1)混合液为萃取剂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进行萃取。萃取液经净化、过滤后,以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93+7)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PBDEs的质量浓度在10.00~250.00μg·L-1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σ/s)为1.01~5.34μg·L-1。按上述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和青浦区的PM2.5样品中PBDEs进行测定,并简述了多溴二苯醚同系物含量分布和随季节分布。  相似文献   

19.
雾过程对大气气溶胶PM10中多环芳烃粒径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雾天气高发期间采集大气气溶胶PM10分级样品,测定了这些样品中的16种优控PAHs.结果表明:雾区近地层大气中PM2.1和PM9.0的平均质量浓度明显增加,雾过程改变了PM2.1的昼、夜浓度变化特征;雾前、雾中与雾后大气PM10中16种优控PAHs主要分布在比表面积大的细粒子上,平均有83.04%分布在Dp <2.1μm的范围,雾中1.1~2.1μm粒子的∑16PAHs浓度明显增加,Dp <0.65μm粒子的∑16PAHs浓度略有降低,说明雾过程对细粒子中∑16PAHs的浓度分布产生明显影响;雾前、雾中与雾后白天时间段,PM10分级粒子的∑16PAHs积聚模态分布出现较大差异,雾中积聚模态峰位置较雾前与雾后向较大粒径偏移;一次连续雾过程中,白天的∑16PAHs积聚模态峰位置随着雾的持续向大粒径方向偏移并停留在1.1~2.1μm;夜间的∑16PAHs积聚模态峰位置没有变化,均在1.1~2.1μm,说明PM10∑16PAHs的粒径分布受雾过程持续时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建立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快速溶剂提取-直接进样-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PM2.5经玻璃纤维滤膜收集,采样后的滤膜直接用乙腈经快速溶剂萃取仪提取,以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提取液通过ZORBAX Eclipse PAH液相色谱柱分离,紫外串联荧光检测器检测.16种PAHs分离效果良好,在0.025~5.000μ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98,方法加标回收率为78.3%~113.2%,相对标准偏差为0.5%~9.5%,检出限为0.007~0.062 ng/m3.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适于PM2.5中16种PAHs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