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史凡  王磊 《化学教育》2018,39(1):19-26
通过梳理电化学的有关研究,在已有的电化学认识模型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高一原电池的具体知识和活动经验,构建了高一原电池的教学模型和表现指标,并开发前、后测试工具。以单液原电池、氢氧燃料电池、双液原电池等3种典型的教学原型为例,从情境素材的选取、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对话的调整等3个维度来分析不同教学设计的异同点,并概括出高一原电池认识模型建立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必修阶段原电池教学内容对促进学生能量观发展的价值,提出理解原电池原理和建构原电池装置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实现能量观功能化的前提条件。阐述了在原电池新授课阶段,通过优选原电池教学模型,采取学生探究设计原电池,建构原电池认识模型等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观念的建构与功能化。  相似文献   

3.
针对原电池教学中对电子定向移动的解释, 外电路中电子移动的问题, 内电路中离子移动的问题, 能量转化问题等出现的一些偏差认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福涛 《化学教育》2014,35(17):13-17
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在必修2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通过生活中的原电池和必修知识的复习,引出原电池原理;通过铜锌原电池的设计、分析,掌握单液原电池原理;从原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出发,学习双液原电池原理;利用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设计原电池。  相似文献   

5.
陈益  孙夕礼 《化学教育》2018,39(1):27-32
阐释了学科教学认识和促进学生认识发展教学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化学学科和“原电池”的内容特点,从有关“原电池”的学科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理解的知识、教学策略及表征的知识等4个方面,论述了“原电池”主题的学科教学认识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张发新 《化学教育》2014,35(21):44-47
通过化学能量观的构成要素和知识结构的分析,论述了化学能量观4个教学功能价值,同时提出在复习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化学能量观知识结构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徐敏  王磊 《化学教育》2013,34(1):6-10
分析了有效碰撞理论对促进学生能量观、化学反应过程观、微粒观发展的功能与价值,提出了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探究方式开展有效碰撞理论教学,将有效碰撞理论的功能与价值显性化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魏壮伟 《化学教育》2007,28(4):10-12
帮助学生发展适当的科学本质观(VNOS)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教师具有理想的科学本质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有调查显示,现今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基本处于较为朴素的水平,有待提高。鉴于此,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符合中学理科教师实际情况的科学本质观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物质及其转化是化学科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化学学科教学的回归性问题。化学科学认识活动对其基本问题“物质及其转化”的认识有2大基本任务:一是探寻“物质及其转化”的基本规律,一是建构“物质及其转化”的科学理论。元素视角是化学科学认识其基本问题“物质及其转化”规律性的独特视角。微观认识是化学科学理解或解释其基本问题“物质及其转化”规律性的独特思维方式。元素观、能量观、科学本质观是化学科学的核心观念。  相似文献   

10.
陈宗英  刘瑞  刘畅 《化学教育》2024,(9):109-117
发展小学生对科学本质(nature of science, NOS)的理解是国际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NOS教学。适当的NOS教学能够改善小学生对NOS的理解,但小学生对NOS的理解较难从“素朴”水平提升到“充分”水平。后续研究应充分关注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结合显性-反思性教学方法以及去情境化活动和情境化活动,探索适合不同认知发展阶段小学生的更为有效的NOS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金龙  鞠东胜 《化学教育》2016,37(21):75-77
针对铜锌原电池中锌电极冒气泡的“异常”现象,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认为即使使用纯度极高的锌也会产生气泡,并给出其缘由。对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一棘手的难题,提出个人见解。同时,建议中学化学教材将“锌片上产生气泡”的现象明确地描述出来。  相似文献   

12.
王影  王磊 《化学教育》2018,39(1):48-55
深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主题的层面,对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内涵构成和教师PCK的发展进行过程性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高端备课”项目为平台,以《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的“原电池”主题为载体,提出PCK的分析框架,并据此开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在“高端备课”培训过程中,PCK的一级维度和二级维度均得到发展,其中学生学习知识和教学策略知识这2个一级维度的提升最为明显,电化学思维模型、学生认识发展特点、知识的功能价值和思路外显这4个二级维度的提升较为显著。教师普遍认为培训中的备课研讨环节和试讲反思改进环节,以及指导专家的分析讲解、质疑提问和讨论建议这3种指导行为是促使其PCK提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丽华  杨玉琴 《化学教育》2019,40(15):41-47
以近30年“原电池”(第1课时)的教学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教学演进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化学课程改革进程,“原电池”核心教学内容、基本认识模型及教学实验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理念、目标、方法、内容组织及实验形式等在合理传承的基础上也在不断超越,呈现出渐进性变革的特征。但仍存在三维目标割裂设计、Cu-Zn原电池模型易衍生错误概念及学生探究活动仍存在浅层化等问题,需要在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新工科背景下新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思政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根据无机化学课程的特点,对“原电池”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努力实现学生的个人、社会和职业价值观提升,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