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紫外光辐照接枝MMA改性锂离子电池PE隔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光辐照接枝的方法,通过本体聚合,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至聚乙烯(PE)隔膜表面,以改善其对电解液的润湿性能。结果表明:通过紫外光辐照可实现有效的表面接枝,当引发剂质量浓度为0.10 g/mL,光照时间为150 s时,表面接枝率达到49.15%,通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对膜表面形貌变化进行了观察,静态...  相似文献   

2.
电子束预辐照聚丙烯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电子束预辐照的方法对丙烯酸与等规聚丙烯粉末的接枝共聚合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辐照剂量、储藏时间、反应温度、Mohr’s 盐浓度及单体浓度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 所有的实验,辐照及接枝聚合等都是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的) .同时对接枝材料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接枝聚合可以在有氧的条件下顺利进行.接枝材料在离子吸附方面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聚四氟乙烯微粉辐照接枝苯乙烯的XP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四氟乙烯微粉辐照接枝苯乙烯的XPS研究许观藩,罗云霞,杨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聚四氟乙烯,苯乙烯,表面接枝,XPS用辐照方法在疏水性高聚物材料表面接枝聚合亲水性单体,可以达到改性的目的.文献中所用的高聚物材料包...  相似文献   

4.
以部分预辐照聚丙烯(rPP)作为聚丙烯反应挤出接枝丙烯酸(AA)的引发剂,制备了PP-g-AA接枝共聚物。考察了预辐照剂量、预辐照聚丙烯用量以及单体浓度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差热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等测试技术对接枝产物的形态、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的PP-g-AA共聚物制备方法能有效抑制聚丙烯的降解并获得较高力学性能的接枝产物。研究发现,当rPP的预辐照剂量为4 kGy,反应原料的组成为m(PP)∶m(rPP)∶m(AA)=90∶10∶0.8时,得到的产物有较高的接枝率(0.19%),并且具有相对最佳的力学性能;这种接枝产物与铝板有很强的粘接效果,其剥离强度达4.88 kN/m。  相似文献   

5.
使用微波辐照,在水溶液中以K2S2O8/NaHSO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上的乳液接枝聚合。讨论了微波辐照下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引发剂浓度、pH值对接枝率的影响,并与水浴条件下的接枝共聚进行了比较。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溶解性,结果表明接枝物具有良好的抗有机溶剂以及强酸、强碱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近年来碳酸钙表面接枝改性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自由基接枝聚合、辐照接枝聚合和力化学表面接枝聚合及偶联剂预处理与辐照并用接枝聚合改性方法。其中重点讨论了最新研究的偶联剂预处理与辐照并用接枝改性纳米碳酸钙的方法。用此方法制备的聚合物/纳米碳酸钙纳米复合材料在其他力学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其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指出了碳酸钙表面接枝改性应向着提高接枝单体量和采用弹性体单体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聚β-羟基丁酸酯辐照接枝顺丁烯二酸酐及产物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一种提高聚β羟基丁酸酯(PHB)热稳定性的方法,即用60Coγ射线辐照对PHB进行顺丁烯二酸酐(MAH)的接枝,采用1HNMR、13CNMR、TGA、DSC、XRD等方法对辐照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1HNMR、13CNMR谱图结果表明MAH单体接枝到了PHB上.TGA测试表明,辐照接枝产物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如接枝率为0.52%的样品热分解温度提高了36K.DSC研究表明辐照接枝产物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均降低.此外,由于引入极性单体顺丁烯二酸酐,接枝产物的结晶度降低,同时亲水性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辐射接枝共聚法制备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SBS)接枝α-甲基丙烯酸(MAA)的接枝聚合物(SBS-g-MAA).研究了辐射接枝反应中单体转化率、接枝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单体浓度为0.10g/mL时,接枝率可达到10.9%;辐照前滤去多余含有单体的清液,会使接枝率下降,可同时减少单体的均聚,由于滤出的液体可重复使用,提高了单体的利用率,从而降低成本.用滴定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结合,建立了以SBS-g-MAA中1 705cm^-1羰基峰的峰面积与SBS的1 493cm^-1苯乙烯的特征峰作为内标峰的峰面积之比,与滴定分析测定的接枝量,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了红外定量分析工作曲线与公式,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该表达式可用于快捷表征SBS-g-MAA中MAA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接枝共聚交联;60Co辐照;预辐照聚乙烯醇纤维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酸酰胺的接枝、交联  相似文献   

10.
在四氢呋喃、环己酮等溶液中实现了聚氯乙烯(PVC)与聚苯乙烯(PS)的Friedel-Crafts接枝反应,考察了加热方式、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表征了PVC-g-PS接枝物的结构,探讨了反应的机理和特点.研究发现,油浴加热和微波辐照都能使PVC和PS发生接枝反应,但微波辐照效果更好,油浴加热,接枝率仅0.27%,而微波辐照接枝率高达23%;油浴加热时产物少且多为间位,微波辐照时产物多且多为对位和邻位.无水AlCl3、无水FeCl3、无水SnCl4皆对PVC与PS之间的Friedel-Crafts反应具有催化活性,其中无水AlCl3的催化活性最高,其最佳用量为质量分数3%,此时,接枝率达到29%.当无水AlCl3过高时,PVC降解,产生双键,接枝率下降.表明微波辐照是实现PVC与PS之间Friedel-Crafts接枝反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含羧基和吡啶基两性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γ射线预辐照PP纤维引发 4VP和AA(或AANa)或 4VP和MAA(或MAANa)接枝共聚 ,制得不同接枝率和不同链段结构的弱酸弱碱两性离子交换纤维。采用 4VP/AANa共接枝时 ,在不同单体投料比范围内获得高于 4 2 0 %的总接枝率。研究了纤维的预辐照剂量、单体浓度、摩尔盐含量、交联剂含量以及接枝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适宜的接枝共聚反应条件为 :预辐照剂量为 8× 10 4Gy ,单体浓度 10 % ,摩尔盐加入量约 0 .0 5 % ,交联剂用量 2 % ,接枝温度 65℃ ,时间 4h。发现两性纤维呈现双螺旋结构形态。对比自制的弱酸、弱碱离子交换纤维 ,所制备的两性纤维对酸性、中性、碱性氨基酸的吸附量比较大 ,对不同氨基酸具有不同的吸附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12.
魏建功  李志明  王新灵 《应用化学》2007,24(10):1197-1200
采用电子加速器(EB)预辐照接枝的方法,在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制备了PVDF-g-PMMA膜。研究了辐照剂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溶剂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接枝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反应初期接枝率随着单体质量分数的增大迅速增加,当单体质量分数达40%时,增加缓慢;单体质量分数达70%时,接枝率最高;从40℃开始接枝率缓慢上升,至60℃时陡增,之后接枝率基本不变;醇类是接枝反应很好的溶剂。用FT-IR、DSC分析了接枝物的组成及热性能。接枝膜成分为PVDF-g-PMMA共聚物,接枝膜在117℃处出现Tg峰,随着接枝率的增加该峰越来越明显,说明发生了接枝反应。随着接枝率的增加,熔融峰左移并最终消失,说明PMMA的接枝破坏了原PVDF膜的结晶性。吸液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PVDF接枝膜达到的最大吸液率为290%,所需要的时间比原PVDF膜长。接枝率为50%的PVDF膜的离子电导率为6.0×10-3S/cm,吸液率达290%,MMA的接枝改善了PVDF电解质膜的电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紫外光引发接枝表面改性的方法,以芴酮(FL)为引发剂,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表面上接枝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甲酯(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酰胺(AM)等单体,以赋予薄膜表面新的化学性质.考察了引发剂浓度、紫外光的辐照时间、辐照强度、单体种类对LDPE薄膜接枝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芴酮浓度,可以提高单体的接枝率,但当芴酮浓度达到5%时,接枝率反而下降.延长辐照时间至4 min和提高紫外光的辐照强度达100 W/m2,均有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不同单体在LDPE膜上的接枝能力与单体的活性、单体与基材的相容性等因素有关.接枝后,LDPE与水的接触角下降程度不仅与单体在膜上的接枝量有关,还与接枝单体的亲水性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共辐照工艺,在20°—40℃范围内研究了聚四氟乙烯辐射引发接枝苯乙烯-丙烯酸的动力学。找到了接枝温度与临界辐照强度的关系。高于临界辐照强度,接枝发生在表面,反之,接枝发生在整体。借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接枝膜的断面和表面结构。表面接枝膜的接枝量约1毫克/厘米~2,平均粘结强度高达100公斤/厘米~2以上。表面接枝膜的电性能与未接枝的聚四氟乙烯相仿。可知聚四氟乙烯表面辐射接枝苯乙烯-丙烯酸可用作强粘结强度的结构材料或电子元件的粘结密封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改进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性能,利用辐射引发接枝或化学引发接枝的方法在大孔交联聚苯乙烯骨架上接枝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用红外光谱鉴定接枝共聚物。改变辐照温度,辐照剂量和单体浓度可控制接枝量。接枝后树脂的吸附能力显著提高,无论是对水溶性药物还是对脂溶性药物的吸附能力皆优于原树脂,并接近或超过椰壳炭。  相似文献   

16.
采用填加SiO_2增强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混炼压片。通过~(60)Co-γ射线引发辐射硫化,利用共辐照方法,将N-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到该硅橡胶上,制备了高纯度医用水凝胶。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接枝单体浓度、辐照剂量率、剂量、温度和接枝试片厚度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建立了接枝速率与单体浓度、剂量率之间的动力学关系式:R_g=k[M]~(4/5)D~(1/2)。讨论了反应机制和接枝区域。  相似文献   

17.
聚氯乙烯-g-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共聚物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氯乙烯 (PVC)是常用医用高分子材料之一 ,可以制作储血袋、导液管、人工尿道等 .PVC亲水性差 ,影响其生物相容性 .采用亲水性单体与PVC接枝共聚是提高PVC亲水性的重要方法[1] .Krishnan等[2 ] 对Co60 辐照下PVC接枝N 乙烯基吡咯烷酮进行了研究 .Singh等[3~ 5] 采用辐照引发甲基丙烯酸在PVC薄膜的接枝反应 ,对接枝动力学、接枝后薄膜表面形态、溶胀和抗凝血性等进行了研究 .Goldberg等[6] 采用辐照引发甲基丙烯酸2 羟乙酯 (HEMA)在PVC薄膜上的接枝 .Lee等[7]采用溶液接枝共聚制备了…  相似文献   

18.
等离子体辐照的聚乙烯表面接枝交联共聚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聚合物利用低温等离子体预辐照进行表面接枝共聚合已有报道.此方法的优点是接枝层被限制在聚合物表面,辐照过程对基材本体性质无影响,且整个过程对环境无污染. 用等离子体使聚合物表面产生自由基,不需要表面具有不饱和键或特殊官能团,因而适用于任何聚合物,甚至于一些无机物如玻璃等.利用等离子辐照后暴露于空气的聚合物表面上生成的过氧自由基或过氧化物进行接枝反应,一般接枝量不大.本工作中,我们自己设计了反应器,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为基材,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接枝单体,在无氧条件下利用等离子体辐照产生的表面自由基进行了接枝聚合,产物接枝量高达10%.还用顺磁共振技术对表面自由基性质及其在接枝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19.
预辐照聚三氟氯乙烯薄膜的过氧化含氟自由基室温衰变缓慢,可长期生存。预辐照的有效期可超过六年,研究了苯乙烯接枝反应时的温度、无机盐添加剂和有机溶剂的影响。观察到较低温度能提高接枝率。添加三氯化铁能有效地抑制苯乙烯自聚反应,并研究了聚三氟氯乙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电子束引发苯乙烯在PVA无纺布上的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电子束预辐照的PVA无纺布引发苯乙烯溶液接枝共聚时有机溶剂、单体浓度、反应温度、时间、莫尔盐用量等各种因素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