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免疫磁分离和酶催化放大策略,构建了一种用于测定人血清中癌胚肮原(CEA)含量的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将磁球作为免疫反应的固相载体去捕获癌胚抗原(CEA),并通过在免疫磁球表面负载辣根过氧化酶(HRP)作为检测标记物,形成磁性免疫夹心复合物。通过HRP对过氧化氢的催化作用,氧化鲁米诺产生较强的化学发光信号,根据化学发光强度来定量CEA。结果显示:CEA的质量浓度在0.05~80.0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5 ng·L^(-1);对样品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7.0%~100%。与其他固相载体和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相比,该方法检测CEA的化学发光强度更强,并且具有更宽的线性范围和更低的检出限。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板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管式磁颗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基础上,建立了人血清中糖类抗原125(CA125)的板式磁颗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以磁性微粒子作为分离固相,96孔板为反应容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H2O2-luminol化学发光体系作为检测体系.本法测定CA125的检测灵敏度可达2.0U/mL,线性范围为0~400U/mL.与常用的包被板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对比,该方法检测范围宽.与管式磁颗粒化化学发光法比较,其分析灵敏度与精密度高、线性范围、分析通量以及分析成本方面均显示了很好的优越性.采用该方法对人血清中CA125进行测定并与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系统的测值结果进行了比对,两者显示了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车津晶  万谦宏 《化学进展》2006,18(2):344-348
利用磁场诱导的微粒运动即磁泳对磁响应性粒子进行精细分离,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选择性分离细胞和高分子量核酸的有效技术。本文在阐明磁泳分离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磁泳分离的分流薄层分级技术、四极磁场流动分离技术和微芯片上的自由流磁泳分离技术的装置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生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磁场诱导的微粒运动即磁泳对磁响应性粒子进行精细分离,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选择性分离细胞和高分子量核酸的有效技术。本文在阐明磁泳分离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磁泳分离的分流薄层分级技术、四极磁场流动分离技术和微芯片上的自由流磁泳分离技术的装置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生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磁场诱导的微粒运动即磁泳对磁响应性粒子进行精细分离,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选择性分离细胞和高分子量核酸的有效技术.本文在阐明磁泳分离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磁泳分离的分流薄层分级技术、四极磁场流动分离技术和微芯片上的自由流磁泳分离技术的装置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生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铜原位化学放大纳米金颗粒的信号增强特性, 并结合磁分离技术, 提出了一种高灵敏的溶出伏安免疫分析方法. 实验中以人IgG为模式蛋白质, 将抗体修饰的SiO2@Fe3O4核壳型磁性纳米颗粒和纳米金标抗体悬浊液混合, 用以均相免疫识别人IgG, 借助外加磁场分离纯化, 在免疫复合物悬浊液中加入铜增强试剂进行沉积放大反应, 再将铜用稀硝酸溶解并进行溶出伏安分析检测. 结果表明, 与基于固相反应的金属免疫分析法相比, 所提出的基于均相反应和磁分离原理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等优点. 该方法显示出明显增强的人IgG检测性能, 其线性检测范围为01~1000 ng/mL, 检出限为73 pg/mL. 此外, 将其用于实际样品的回收率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开发了一种板式磁颗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并将其用于人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的测定,该方法利用HRP标记的CEA抗体以及FITC标记的CEA抗体与CEA抗原在微孔板中进行夹心反应,使用抗FITC抗体包被的磁性微粒子溶液作为分离固相,利用了一个特殊的适用于微孔板的磁性分离器进行分离,最后加入鲁米诺和H2O2底物进行发光反应.该方法采用微孔板代替透明管作为反应容器,磁颗粒作为分离固相在微孔里与免疫试剂反应,提前用BSA将微孔板封闭,很好地解决了管式磁颗粒方法非特异吸附高以及包被板方法线性范围小的局限性,同时避免了管间差异以及包被不均问题.该方法结合了微孔板作为反应容器以及磁颗粒分离体系的优点,使用夹心法对人血清中的CEA在0~250ng/mL浓度范围进行了测定,检测灵敏度为0.57ng/mL,批内和批间变异分别小于7%和11%.与市售CLIA试剂盒测定结果做了比对,两者显示了很好的相关性.该法经济、优越,有望实现商品化.  相似文献   

8.
生物条形码技术是指通过构建"金纳米颗粒-目标物-磁纳米颗粒"三明治结构,通过磁场作用将结合在金纳米颗粒表面的大量相同序列的寡聚核苷酸洗脱下来后进行进一步的信号放大,从而实现对目标物的间接或直接检测。该技术在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检测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势以及较高的灵敏度,在食品安全和传感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对基于生物条形码检测技术的原理、合成技术、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了基于超顺磁纳米颗粒的弛豫时间(T2)传感技术及其在生化分析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在均匀磁场中,超顺磁纳米颗粒状态的变化(分散或聚集)会改变磁场的均匀度进而引起周围水分子质子弛豫时间的改变,即磁弛豫时间传感效应.磁颗粒经表面修饰后与给体/受体偶联形成磁传感探针,当与待测物发生特异性反应后,引起介质磁颗粒聚集状态改变...  相似文献   

10.
趋磁性细菌-磁场处理含镍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趋磁性细菌-磁场技术处理Ni2 废水.首先进行了趋磁性细菌吸附试验,研究了pH、温度、时间、微生物量对吸附的影响.其次进行了趋磁性细菌的分离试验,考查了磁分离器中金属丝框的位置和磁场强度对磁分离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这种方法处理后,出水中镍离子浓度很低.  相似文献   

11.
超顺纳米磁颗粒由于具有超顺磁性、单分散性好、磁饱和强度大、分离速度快等优点,不仅可以作为磁免疫亲和载体,而且可以作为磁信号传感元件和信号的放大系统,因此在生化分析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介绍了超顺纳米磁颗粒在分离纯化、生物传感器、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等生化分析领域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超顺纳米磁颗粒在生化分析领域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磁性粒子(MB)良好的分离、富集能力,研究了硫化铜纳米粒子标记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DNA检测体系.通过硫化铜标记的探针1与目标DNA及连有磁球的探针2形成三明治结构,实现对目标DNA的捕获、分离与标记;通过其溶解释放出CuS标记颗粒的铜离子,引起化学发光信号增强,实现了目标DNA序列的定性定量检测.该方法对完全互补单链DNA(ssDNA)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10-11~1.6×10-9 mol/L,检出限为3.0×10-12 mol/L,对1.0×10-9 mol/L目标DNA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n=11),对目标碱基序列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磁处理对明胶中单注法制备卤化银乳剂的影响,SEM照片及粒径分布曲线表明,在本实验磁场条件下,经磁化处理的乳剂较未经处理的乳剂,平均粒径大,颗粒分布均匀,晶粒分散状态良好.机理分析认为磁场处理影响了溶液中离子的水合程度,而且能增加溶液的有序程度,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磁处理和未经磁处理之间的差异.磁处理能够影响明胶中卤化银的结晶过程,这可能为控制制备胶体中颗粒的大小及分布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实验表明,磁场能改变水系及非水体系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这不仅导致越来越多的科学的工作者对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1-4],而且还产生了一系列磁应用技术。从60年代至今,磁场及磁处理技术已在工业、农业、石油开采、混凝土、生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5-8]。因磁场能改变水及水系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果对水系中进行的同一反应,磁场能改变其溶剂效应,则必然引进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基于这种思想,前文^[9,10]曾采用磁处理反应液及磁场直接作用反应体系的方法对水溶液中进行的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体系的方法对水溶液中进行的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磁处理和最佳磁场条件下,该反应的速率常数都明显增大。铁氰化钾被抗坏血酸还原也是一个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而且其机理研究也较为成熟的反应。本文将采用磁场直接作用于反应体系的方法,研究不同的磁场条件对该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玻璃基底上分别生长了疏水的ZnO晶种层和超疏水的ZnO纳米线阵列.在磁场作用下1 min内,磁性载体/牛血清白蛋白纳米复合物在基底表面即可达到吸附饱和值;同时发现,以ZnO纳米线阵列为分离基底时的磁分离效率明显高于玻璃片和ZnO晶种层,且这种差距随着纳米复合物浓度的降低而加大,这与超疏水基底具有较小的固-液接触面积及较大的流体剪切力有关.进一步将目标蛋白拓展至血红蛋白及溶菌酶这2种具有不同性质的典型蛋白,证实了该影响规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超疏水基底在提高蛋白磁分离效率方面比商用玻璃、聚丙烯塑料和疏水基底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并对"硬"蛋白具有更佳的磁分离效果.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界面性质对蛋白吸附行为的影响,并为构建新型高效蛋白分离平台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灵敏度、信号稳定的化学发光分析法对血清中游离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 (Free hCGβ)进行检测, 并对免疫分析进行条件优化和改进, 建立化学发光磁酶免疫检测方法. 利用3-(2′-螺旋金刚烷)-4-甲氧基-4-(3″-邻氧酰苯基)-1, 2-二氧杂环丁烷(AMPPD)-碱性磷酸酶(ALP)化学发光体系, 用磁珠酶联免疫法对Free hCGβ进行检测, 其检测灵敏度较光度法提高了10倍, 线性范围为0.45~185.2 mIU/mL, 批间和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2%, 回收率为84%~120%之间, 临床标本的检测值与分光光度法的相关系数为0.955. 因此,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较分光光度法的精密度和灵敏度高, 可以作为检测血清中的Free hCGβ水平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磁性酶免疫测量分析为模型,建立了微板式磁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利用3-(2′-螺旋金刚烷)-4-甲氧基-4-(3″-磷酰氧基)苯-1,2-二氧杂环丁烷(AMPPD)-碱性磷酸酶(ALP)化学发光体系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测定,测量的灵敏度较分光光度法提高了13倍.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5~500 mIU/mL;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变异系数(C.V.%) 均在18%之内;回收率在80%~116%之间;利用本法对血清样品进行了测定,并与其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其相关系数为0.965.首次将酶免疫分析方法用于唾液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测定,为建立非侵入式样品测定方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已经被应用于检测病原体,但是由于针对相应病原体的抗体筛选和修饰等的步骤耗时费力,不适于对多种病原体进行筛查.制备了兔抗大肠杆菌(E.coli)O157:H7的免疫磁性纳米颗粒,富集病原菌后与鼠抗E.coli O157:H7的单克隆抗体形成双抗夹心,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马抗鼠IgG与单抗结合,加入碱性磷酸酶的化学发光底物试剂3-(2'-螺旋金刚烷)-4-甲氧基-4-(3'-羟基)苯-1,2-二氧杂环丁烷磷酸检测化学发光.实验研究了底物缓冲液、碱性磷酸酶浓度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比较了NaBH4和甘氨酸对免疫磁珠剩余活性醛基的封闭效果以及本方法检测E.coli O157:H7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与底物在c缓冲液中反应的化学发光强度最高,碱性磷酸酶浓度决定了化学发光的强度和持续时间,NaBH4对活性醛基的封闭效果优于甘氨酸,以D群宋内氏志贺氏菌、B群福氏志贺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霍乱弧菌及E.coli Top10f'为对照的比较实验显示,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以1mL的菌液为检测体积时对E.coli O157:H7的检测灵敏度为103cell/mL,整个方法的检测时间约为3h.该方法适用于对多样本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19.
三组分抗原的磁分离及分离效率的SER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帅  姚建林  韩三阳  顾仁敖 《化学学报》2010,68(21):2151-2155
利用种子生长法制备了磁性γ-Fe2O3@Au核壳纳米粒子, 通过修饰抗体实现表面功能化, 利用抗原抗体间的特异性作用, 通过外加磁场对三组分抗原进行了逐个以及双抗原的磁分离, 采用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的免疫检测方法对磁分离效率进行了评价, 并且研究了该磁分离和效率评估方法的极限工作浓度. 研究结果表明, 该磁免疫分离法能对三组分混合抗原中的任意组分进行很好的选择性分离, 而不影响其它抗原的存在, 使其分离后溶液中被分离抗原的浓度降低到SERS免疫检测限, 分离所能达到的极限抗体浓度约0.1 pg/mL.  相似文献   

20.
开发了一种管式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玉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该方法使待测玉米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黄曲霉毒素B1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在均相体系中发生竞争性免疫反应,再加入用抗FITC抗体包被的磁微粒作分离剂,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在磁微粒上,在磁场中经分离、洗涤后加发光底物,检测发光强度,测定玉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此方法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5~5ng/mL,检测限为0.02ng/mL,批内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