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薄层循环伏安法是研究液/液界面电荷转移的一种新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易操作的优点。文章回顾了液/液界面电化学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薄层法的实验原理,对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总结了界面驱动力与电子转移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薄层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硝基苯/水两相界面间,且有共同离子四丁基铵TBA+存在于两相中,在有机相中的四氰化二甲基苯醌(TCNQ)与水相中的K4Fe(CN)6之间发生的反向电子转移反应。在直径为0.64cm的裂解石墨电极上用2μL硝基苯溶液使之自然扩散在电极表面形成薄层的有机相,并以此作为工作电极。对电极为铂丝(0.5mm),参比电极为Ag/AgCl电极,均置于总体积为2mL的水相中。由于共同离子TBA+的诱导,在硝基苯/水界面间,在已氧化的TCNQ+阳离子(在有机相中)与[Fe(CN)6]4-阴离子(在水相中)之间发生了反向电子转移反应。试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改变两相中共同离子的浓度,可使一些不能发生的两相界面的电子转移反应得以发生;这类电子转移反应系受界面电位差所控制。此外,还测得了在恒定的共同离子浓度比值的条件下,此两相界面电子转移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为0.135cm.s-1.mol-1。  相似文献   

3.
由于液/液界面可以看作是模拟生物膜或人造膜的简单模型,研究在此其上的电子转移过程对理解生物体复杂的生理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薄层伏安法因其简单、易操作等优点成为研究液/液界面电子转移过程的有力手段,因此对该方法的定量分析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薄层伏安法液/液界面电子转移速率理论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用薄层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硝基苯/水界面电子转移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水相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度的增加, 有机相中十甲基二茂铁(DMFc)和水相中Fe(CN)63-发生的界面双分子反应的阴极平台电流呈现递减趋势, 但是界面双分子反应速率常数却呈递增趋势. 这是由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硝基苯/水界面形成了修饰层, 影响了界面双电层结构. SDBS在液/液界面的吸附为Langmuir吸附.  相似文献   

5.
麦迪霉素的油/水界面循环伏安法研究及其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麦迪霉素推动质子从水相向硝基苯相或1,2-二氯乙烷相转移的过程,测定了麦迪霉素与质子在油相结合的稳定常数,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麦迪霉素的电化学方法。检测下限为10μg/mL,线性范围为20~1400μg/mL,样品检测结果与生物效价法相同。  相似文献   

6.
Pb2+在液/液界面迁移的电化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恺  谢少艾  贾金平 《化学学报》2006,64(6):532-536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双硫腙络合推动Pb2+在水/乙酰丙酮界面迁移的伏安过程. 实验证明, 该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 Pb2+由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中, 与双硫腙形成络合物Pb(DzH)2. Pb2+的峰电位在-0.3 V处, 并且在5× 10-6~0.1 mol•L-1范围内与峰电流成正比. 这一方法为工业废水中铅的在线、现场测定提供了可靠、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Pb2+在液/液界面迁移的电化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双硫腙络合推动Pb2+在水/乙酰丙酮界面迁移的伏安过程. 实验证明, 该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 Pb2+由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中, 与双硫腙形成络合物Pb(DzH)2. Pb2+的峰电位在-0.3 V处, 并且在5× 10-6~0.1 mol•L-1范围内与峰电流成正比. 这一方法为工业废水中铅的在线、现场测定提供了可靠、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油/水界面半微分循环伏安法测定麦迪霉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范瑞溪  李淑瑾 《分析化学》1990,18(10):912-915
  相似文献   

9.
应用液/液界面微电极对二苯并18-冠-6(DB18-C-6)辅助推动Ba~(2+)在1,2-二氯乙烷/水(DCE/W)界面转移的电化学过程进行了详细探讨,证明该过程遵循TIC机理,是受扩散控制的可逆过程。通过转移电流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测定了Ba~(2+)以及用其它方法难以测定的DB18-C-6。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制了基于双节式微滴管顶端的1,2-二氯乙烷/水界面的微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不对称扫描循环伏安法、溶出伏安法对苏卡因的转移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计算了有关界面转移参数,分析检测限为6.8×10(-6)mol/L,平均回收率98.7%。  相似文献   

11.
许家园  周绍民 《电化学》1995,1(1):82-86
根据镀液中待测组份或杂质的电化学特性和添加剂对金属电沉积过程的阻化或活化效应,建立了测定某些镀液组份、一些杂质和常用添加剂的浓度的直接伏安法、间接伏安法和金属沉积层阳极溶出伏安法。这些方法测定步骤简单、快速,适合于电镀生产监控和电镀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循环伏安(CV)法研究了卟啉蒽醌(PAQ)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测定了氧化还原电势,求得了分子内电子传递过程的自由能改变量ΔG0,估算了电子传递速度常数,推测了PAQ的结构与电荷分离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液/液界面毛细管电极的不对称扫描循环伏安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拔章  黄波 《化学通报》1992,(10):37-40
最近,对电荷在微毛细滴管尖端的液/液界面转移的电化学过程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中,将互不相溶的两种电解质溶液之一充入微毛细滴管中,当它的细端浸入另一相溶液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酸性染料溴甲酚紫的液/液界面离子传输过程。详细研究了两相基础电解质对传输过程的影响,用离子缔合的观点解释了传输电位与有机相基础电解质浓度的关系。探讨了有机相溶剂性质对传输电位的影响,讨论了传输机理,并用光谱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所测半波电位△_0~wφ_(1/2)-pH曲线与根据传输机理推导的方程式相符合,计算了传输离子的标准传输电位△_0~wφ°和标准Gibbs传输能△_0~wG°。  相似文献   

15.
谢少艾  贾金平 《分析化学》2007,35(5):735-738
利用甲基异丁酮(MIBK)作为萃取剂,等体积法将水中的碘萃取到有机相中,微量进样器将20~40μL有机溶液注入玻璃微管中,使它处于界面上。利用经典的三电极系统研究该有机相在液/液界面的伏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过程是一个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有机相中碘的含量和峰电流大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间接测定水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金属离子(如Cr2O72-、Cu2 等)的含量,检出限为10-5mol/L。  相似文献   

16.
张祖训 《化学学报》1994,52(3):285-289
本文提出了超微盘电极上准稳态可逆波循环伏安理论, 并对环形氧化还原波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选择K~4Fe(CN)~6KCl体系在铂微盘电极上对理论进行验证,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自己设计的四电极系统线路-改装的79—1型伏安分析仪,作了钡离子与18-冠-6形成的配合物在油/水界面离子迁移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18-冠-6推动Ba~(2+)离子的迁移是受扩散控制的可逆过程。此迁移过程可描述为: Ba~(2+)(w)+L(n,w)BaL(w,n)  相似文献   

18.
19.
王桂芬  朴元哲 《分析化学》1998,26(12):1490-1493
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对多菌灵在破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进行了研究。在pH=9.0的2mol/L NH3-NH4Cl底液中,对其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发现于0.61V(vs.Ag/AgCl)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微分脉冲伏安法殉菌灵的检测限为4×10^-8mol/L。多菌灵的浓度在5.0×10^-7 ̄1.0×10^-5mol/L间与微分脉冲伏安峰电流呈线性关系(r=0.9942)。对于1×  相似文献   

20.
循环伏安法测定维生素B6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循环伏安法测定维生素B6;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循环伏安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