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中使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长碳链季胺盐,同动物胶在溶液性质上进行比较,发现它们有极为类似的地方:动物胶在酸性溶液中所形成的胶粒,由于H~+过剩而带正电荷;长碳链季胺盐在水溶液中所形成的胶粒(或称胶束)也带有正电荷。因此,它们应都能同亲水性很强的带负电荷的硅酸胶粒(γ-硅酸)相互作用,从而发生凝聚和沉淀。“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我们实验证明,上述推测基本上是正确的。保持盐酸酸度在8N以上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银溶胶体系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溶剂效应,发现在不同的溶剂中,银溶胶的聚集状态不同,当胶粒带电荷时,溶剂还能影响分子在胶粒表面的吸附,溶剂通过改变胶粒的聚集状态及分子在胶粒上的吸附这两个因素影响银溶胶体系的SERS光谱。  相似文献   

3.
臧泠  刘春艳  任新民 《化学学报》1994,52(6):578-587
本文研究了吸附几种不同阴离子(CO~3^2-, OH^-, I^-, Br^-, Cl^-)的Ag溶胶的吸光性质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研究发现, 亲核能力较强的阴离子在胶粒表面有较强的吸附, 并能有效降低胶粒表层的自由电子密度, 从而使Ag溶胶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溶胶中产生SERS的机理是阴离子在Ag胶粒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SERS的强度随吸附覆盖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胶体化学的方法对Fe2+/H2O2影响脲醛树脂(UF)胶ζ电位及其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8.0时,脲醛树脂胶粒的ζ电位平均值约-32.5mV,粒子带负电,并以单分散形式存在。随着Fe2+离子或H2O2加入量的增加,脲醛树脂胶ζ电位的绝对值迅速减小,从而使胶粒间排斥势垒降低,胶粒发生聚集,体系粘度随之增大并最终产生凝胶。其中,Fe2+离子对脲醛树脂胶粒的ζ电位和粘度η变化的影响幅度比H2O2更为明显。pH值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pH值约为9时,体系具有最大的ζ电位,除此之外,pH值增大或减小ζ电位的绝对值均迅速减小,其中pH9时ζ电位的绝对值下降幅度更为明显。采用胶体的双电层理论对Fe2+/H2O2影响脲醛树脂胶稳定性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第一题(评判分8分,成绩8分)1.(3分)①将"表面"Cr_2O_3·xH_2O溶解产生Cr~3+,使"胶粒"带正电荷。②多加:溶解产生大量的Cr~3+,"溶胶少",Cr_2O_3产率低。③少加:产生的Cr~3+太少,在"胶粒"上难以形成保护层,得不到稳定的胶体,最终产率低。(1分)2.(2分)①Cr_2O_3.xH_2O"胶粒"带正电荷,产生静电排斥。(各0.5分〕②"胶粒"带电形成的水化膜,可阻止粒子在碰撞中聚结变大。(各0.5分)3.(1分)①带电"胶粒"被DBS包覆后带上了憎水基。(0.5分)②通过相转移,消除…  相似文献   

6.
按教材132页作此实验,学生在滴加6N盐酸时,往往因加得太快而使盐酸过量,使生的成胶体颗粒由带负电荷一下子转变为带正电荷,胶粒带同性电荷相斥,又生成了稳定的溶胶,而不成凝胶。  相似文献   

7.
戴晔  包华  林嘉平  FOULGER  S.H 《化学学报》2006,64(22):2275-2280
以含有双硫键的二丙烯酰胱胺与双丙烯酰胺作为交联剂, 与单体丙烯酰胺紫外光引发聚合, 嵌入聚苯乙烯胶体晶体, 制备了聚丙烯酰胺胶体晶体水凝胶. 将水凝胶中双硫键打断形成巯基, 利用巯基可与重金属离子偶合的作用, 水凝胶体积收缩而改变胶体晶体中胶粒之间的距离, 根据胶体晶体带隙位移, 可分析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 紫外可见光反射图谱表明, 胶体晶体带隙最大可蓝移约80 nm. 带隙移动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表明, 胶体晶体水凝胶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好的灵敏度. 该体系可用于分析铅、锌等重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8.
长程范德华力导向作用下胶体凝聚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长程范德华力在胶体凝聚过程中的作用, 发现由于胶粒间的范德华力是长程力, 它对胶粒或团簇运动将产生导向作用. 与不考虑导向作用的扩散控制团簇凝聚(DLCA)模型比较, 这种导向作用不仅加速了胶体的凝聚过程, 而且形成了更致密、分形维数更大的结构体. 研究还发现, 长程范德华力导向作用对胶粒的初始浓度非常敏感, 不论是在凝聚物的结构还是凝聚速率方面, 只有在胶粒初始浓度较低时, 该导向作用效应才明显. 其可能的原因是,在胶粒初始浓度较高时, 由于胶粒布朗运动的平均自由程很短而且位阻效应大, 从而使导向作用效应未能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9.
不同尺寸(0.02—0.5μm)单分散聚苯乙烯乳液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苯乙烯乳液聚合微观动力学以及聚合过程中胶粒直径及其分布随时间变化的理论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比较了不同乳化剂种类、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单体用量条件下,产物胶乳的粒径分布,发现乳液聚合最终产物的粒径分布与成核期长短没有直接联系,而是取决于自由基进入胶粒的速率常数、稳态增长时间、胶粒中的平均自由基数目和胶粒的体积增长速率,胶乳单分散性随这些参量的增大而提高,从而解释了采用高温、高引发剂浓度以及长时间反应的条件对最终的胶粒尺寸分布的影响。本文还通过实验,找到了在20~500nm范围内控制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的方法。在20~100nm的范围内,用一步法乳液聚合,通过改变单体用量和乳化剂浓度,制备了一系列粒径的单分散聚苯乙烯胶乳;在100~500nm的范围内,运用种子乳液聚合,通过改变溶胀单体与种子胶乳的用量比,也制得了不同粒径的单分散聚苯乙烯胶乳。  相似文献   

10.
钛层柱粘土的合成:Ⅱ.硫酸钛作钛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硫酸钛作钛源得到的钛柱化剂与Na型蒙脱石交换合成了钛层柱粘土(Ti-PILC)。详细考察了交换时温度、酸浓度、Ti(Ⅳ)浓度以及Ti(Ⅳ)与粘土比等对柱化粘土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或降低酸浓度都能导致层离Ti-PILC的生成,产物的大部分比表面积及也容由层离产生的大孔(D>1.0nm)所贡献。Ti(Ⅳ)水解生成尺寸不等的氧化钛胶粒,带正电荷的胶粒插入粘土层间是产生层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电场作用下,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阴离子向正极移动。本实验用硫酸铜和重铬酸钾(或硫酸铜与高锰酸钾)的混合溶液能同时看到阴阳两种离子发生迁移,现象明显,比一般只用硫酸铜或高锰酸钾一种溶液作离子迁移实验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种子乳液聚合物胶粒形态及胶膜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丁酯为单体,用乳液聚合方法,以极性小的PBA为种子进行了VA种子聚合,用透射电镜染色及皂液滴定方法对胶粒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上述聚合反应能形成PBA/PVA核壳结构的胶粒,而以PVA为种子对PBA进行聚合,则不能形成PVA/PBA核壳结构的胶粒,其胶粒亦具有类似PBA/PVA核壳结构或半包囊结构,将胶乳制成胶膜,其耐水性能测试表明成膜后胶粒基本保持了其分散阶段的形态。  相似文献   

13.
该文采用自行合成的一种带亲水性磺酸离子基团及羟基的可共聚单体3-烯丙氧基-2-羟基丙磺酸钠(AHPS)用于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IBMA/MMA/BA)无皂乳液聚合体系。对乳胶粒粒径大小、乳液流体力学行为、共聚物的动态力学性质、拉伸行为及耐水性进行了研究,并对乳胶粒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带亲水性离子基团可共聚单体AHPS的加入可获得0.6μm左右的乳胶粒,乳液  相似文献   

14.
通过ZetaPlus电位仪及90Plus粒度仪考察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椰子胺(CA)及油酸(OA)对轮古常渣(LGAR)zeta电位、胶粒粒度以及胶粒间电性斥力位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活性剂对沥青质具有解缔作用,能使LGAR四组分分布、胶粒Zeta电位、电量、胶粒粒度和胶粒间电性斥力位能发生明显的变化;随着SDS和CA浓度的增加,胶粒Zeta电位、电量和胶粒间电性斥力位能先增大后减小,胶粒粒度先减小后增大,极值分别在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7%(SDS)和0.5%(CA)处;随着OA浓度的增加,胶粒Zeta电位、电量和胶粒间电性斥力位能持续增加,胶粒粒度持续减小;渣油沥青质胶粒间电性斥力的大小,是抑制沥青质缔合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弄清各种影响因素对硅溶胶胶粒生长的作用,实验测定了胶粒自发生长速度与温度、pH和胶粒粒径等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复杂的胶粒生长过程的一些信息。并根据本实验室提出的硅酸聚合理论推导了胶粒生长速度公式,用该式推出的结果与实验所得结果基本符合,说明该式能较正确地反映胶粒生长规律,因而在哇溶胶实际生产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单体,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合成了三元无皂乳液共聚胶粒。用TEM观测了胶粒形态、大小及其分布;以电导滴定法测定了胶粒表面-COOH的密度。考察了不同的聚合阶段加入不同量的丙烯酸对所得胶粒形态、大小及其表面-COOH的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前加入丙烯酸,随着丙烯酸浓度的增大,胶粒粒径减小、分散系数增大;在成核后期滴加丙烯酸,胶粒粒径较大且随丙烯酸浓度增大粒径变化不大而分散  相似文献   

17.
自由基的解吸是指在乳液聚合体系中,自由基从单体增溶的胶束或聚合物胶粒中解吸附的过程。这些自由基可以是单体自由基、齐聚物自由基、也可以是由于链转移反应生成的链转移自由基。自由基的解吸使乳液聚合反应速率下降、聚合物胶粒数目增加,并在聚合反应后期引起自加速现象。考虑到自由基解吸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MAA存在下VAc/BA核壳乳液聚合过程中的胶粒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EM和电位滴定法对不同配方和工艺条件得到的胶粒形态结构和羧基分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甲基丙烯酸有利于胶粒的稳定和形成规则的核壳胶粒。半连续加料不会形成完全反转的核壳结构,但是,核层在反应过程中由于聚合物簇的迁移会造成形变。由于胶粒中聚合物浓度高,粘度大,因而胶粒形态变化受动力学影响甚大,羧基分布主要是由动力学确定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任意形状胶粒相互作用的新方法。把粒胶做为一个凸面体, 做出它的支持平面, 当假定两凸面体的支持平面之间的排斥能可以由经典DLVO理论计算时, 令一凸面体(或它的相似体)沿另一凸面体(或它的相似体)转动, 那么, 两凸面体胶粒之间的排斥能, 就是支持平面之间的排斥能沿凸面体(或它的相似体)的表面积分。计算结果表明, 这种方法十分简便, 又有足够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完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粒径窄分布的P(MMA-EA-MAA)乳胶粒,通过对上述胶乳进行碱处理,制备出了具有空腔结构和多孔结构的聚合物乳胶粒,研究了交联剂的种类和用量对聚合过程、胶粒特性及胶粒结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中加入交联剂后,单体转化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乳胶粒粒径略有减小,交联剂用量较高时,乳胶粒粒径分布加宽;二乙烯基苯(DVB)的交联效率稍高于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不加入交联剂及EGDMA用量低于0.5%时,处理后乳胶粒呈空腔结构,加入DVB及EGDMA用量高于1.0%时,处理后乳胶粒呈多孔结构,并且乳胶粒体积增量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