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吴征铠老师走了,他是影响我一生的老师,我怀念他,敬仰他.吴征铠老师是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1955年我考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吴征铠老师时任化学系系主任.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硕士生导师沈联芳先生不幸于2013年5月6日逝世.噩耗传来,不胜伤感.我是沈联芳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我今生取得的所有成就,都离不开沈老师当年对我的辛勤教诲.我是于1982年2月从江西来到武汉求学,并师从沈老师开始研究生学习的.短短三年的时间,不但奠定了我从事NMR研究的基础,而且也确定了我的人生方向.沈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所起的作用,用怎样的赞美之词都不过份.  相似文献   

3.
正1前言今天是2017年元月29日(农历大年初二),离编辑部要求的交稿时间只剩一个月了.我提笔一次完成芶老师百年诞辰的纪念.绝大多数人都习惯称老师为先生,而我和少数老师的弟子,一直都称呼他"芶老师",对于老师和我而言,师生之情犹为深厚和特殊,我想用一个"情"字,来表达对老师的思念和纪念.2师徒情缘  相似文献   

4.
刘骏 《物理》2020,(4):225-225
2020,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新年伊始,正当我们都在为疫情紧张和担忧的时候,我的博士导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方华先生,在1月24日,悄然离开了人世,享年88岁。李老师把我带进冷冻电镜领域之门,她是我科学生涯的引路人和启蒙老师。在这条路上走得越久,越发感激她对我的影响,给我指引的路。李老师早在1993年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当我在1995年进入中科院物理所时.  相似文献   

5.
叶企孙先生是现代中国科教兴国的一位先驱者、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位奠基人.李政道先生认为[1],"他在1925年创建清华大学物理系,从一位副教授(即叶本人)、两位助教开始,不到1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就名列全国前列.……在发展速度上,在办系的成功上,我想,叶老师的创业成就是可以跟20世纪初的加州理工学院相媲美的."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1月3日《大学物理》期刊编辑部和主编委员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祝贺喀兴林先生90寿辰的活动,参会的有赵凯华先生、喀兴林先生,赵峥老师,我刊主编委员会全体老师和编辑部的老师.曾在我  相似文献   

7.
周光召先生是我的老师,1956 年我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时,周光召先生给我们全年级 120 位同学讲授电动力学课程.从1962 年起,我又在周光召先生指导下从事场论和粒子物理理论的科学研究.以后又和周光召先生合作进行场论和粒子物理理论的前沿探索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叶企孙先生是我的老师,也是我老师的老师。1945年,我从当时在贵州眉潭的浙江大学转学,插班到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二年级,叶先生教我们电磁学。我在浙江大学的物理老师王淦昌教授是1925年叶先生创办的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学生。据王先生说,一开始物理系的老师只有叶先生一人,所有的物理专业课都由他一人主讲。我进西  相似文献   

9.
包信和 《波谱学杂志》2021,38(4):封2,前插1-前插2
今年是韩秀文老师80岁寿辰,想来我与韩老师共事已有25年,我们亦师亦友,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厚德博学的波谱学专家为我国核磁共振事业的发展兢兢业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看到了这些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化物所)核磁共振谱学领域的研究力量在韩老师的带领下逐步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代,我国和西方在物理学科上已经有一些交流.1931年春夏之间,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P.Langevin)到北京作过学术报告.我那时还是一个学生,以偶然的机会也去听了他的报告.因为中国还没有物理学会一类的组织,他建议中国成立自己的学会.因此在学会成立时推选他为名誉会员. 1932年冬季,我开始在母校南京中大物理系任电磁学助教.电磁学实验室是在一栋不大的但也还整洁的科学馆二楼的尽头.学校位置在鸡鸣寺附近北极阁下.倪尚达老师任电磁学课,他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过无线电学.据说他因考取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奖学金而出去学习的,南洋兄弟烟草…  相似文献   

11.
“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总结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位老师: 我受大会组委会和中国高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会的委托,在"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即将闭幕的时候,作大会总结.  相似文献   

12.
我于1959年毕业留校即跟随赵凯华老师辅导无线电系58级的电磁学课程,从此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而赵老师也成为我教学工作的启蒙导师.那时候,他留学苏联获副博士回国,而北大老一辈的物理学家黄昆、虞福春、褚圣麟、郭敦仁等人已离开普物教学,他和丛树桐、李椿等人成为普物教学的主角.  相似文献   

13.
 于敏是我的博士导师,能成为于敏老师的学生是我此生中最为骄傲和荣耀的事情。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许多20世纪60年代就与于敏老师一起工作的老同志都自称是于老师的学生。他们常和我说,于敏是世界上最好的导师。我读博士这几年,让我对这话有了非常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正1956年我从上海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工作,喀兴林先生是我尊敬的长辈,崇敬的老师,在先生专攻的量子力学领域,我涉足不多,但在多年的工作接触与交往中,喀先生在我  相似文献   

15.
 记得刚上高中,物理老师对我特别严,给我许多题目,逼着我朝他希望的方向发展.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参加了全国物理竞赛,取得了决赛权.但终因根基不扎实,学习不系统及缺乏临场经验,未能进入集训队.回校后的一年中,我在王世勇老师指导下,反思再学习,弥补知识单一的局限性,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终于在高三以优异成绩进入国家集训队.  相似文献   

16.
正1955年夏,我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当时我们所受的教育是:向科学进军和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我的家庭、老师和自己都认为我应该报考物理系.正是那天在校填写报名单时,学校接教育部通知,我国有3个学校的物理系从1955年开始实行5年制,它们是北大、复旦和东北人民大学(1960年改名为吉林大学).我喜欢多读些书,就这样没有回家商量,自己便填上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到了大学首先学普通物理力学,主讲教师就是中年教  相似文献   

17.
 赵忠尧老师是中国核物理的开拓者,也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先驱者之一。1929年,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研究工作,观察到硬r射线在铅中引起的一种特殊辐射.  相似文献   

18.
不知不觉赵凯华先生竟然已经80岁了,可是在我的记忆中,他依然是那个潇洒英俊的赵老师.初识赵凯华先生是在他刚从苏联莫斯科大学获得副博士归来不久的1958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2月4日早上8点,我收到一条短信:陆埮老师去世了。简直不敢相信!在我眼中,陆老师一直是一个精力旺盛,工作永不停息的“铁人”。这几年,几乎每个月的25号左右我都会收到他的邮件,帮我推荐Physics Today当期的精品文章供我选择并请相关专业老师翻译成中文在《物理》上发表。就在昨天我还给他发了邮件,请他推荐2015年《物理》的选题,真的难以相信他已经走了!上网搜索,有关先生逝世的消息已铺天盖地。打开存在电脑里的我和陆老师最后一次见面时的采访视频,先生和蔼可亲的笑脸让我恍惚觉得他并没有离开。  相似文献   

20.
赵凯华教授的《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在1991年出版后,就受到物理学界的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该书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生动的材料重点介绍了对称性分析,量纲分析和数量级估计这些方法.当物理学院要我开设“指导研究”课程时,我马上想到了在此课程中请赵凯华老师来讲几讲对学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