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在西方,特别是欧洲,拍摄纪录片要到CNC纪录片公共组织或者纪录片基金会去申请。一部52分钟的纪录片大约需要12万-15万欧元,相当于人民币130万元左右。这个数字也不是绝对的,像瑞士这样的国家还会高出一些,而像比利时这样的国家就会少一些。如果拍摄野生动物或者环境保护的纪录片,费用会更高。要得到这些资金,无论是外国还是中国,都需要有“找钱”的本事。  相似文献   

2.
民族志是人类学家书写文化的重要研究手段,影像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看见文字表达之外丰富多样的意义空间,所以民族志与影像的巧妙结合是其呈现文化内核的全新表达形式。民族志纪录片借助摄影机的镜头,以具体的人作为观察对象,用影像文本的形式书写记录文化。本文主要探析民族志纪录片的创作特征,并深度阐释其影像价值。  相似文献   

3.
关于西方创作纪录片预算和经费,我曾经采访过法国FIPA国际电影节的秘书长米歇尔先生,以及美国、英国、德国、瑞士的一些电视节负责人和纪录片制作商,他们给我的数字基本是每部纪录片10-20万欧元。  相似文献   

4.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对外的名片和对内的向心力,在城市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传媒行业已然成为构建城市形象的重要推手,而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艺术特性和媒介特征完美适配城市形象的构建。本文以美食类纪录片《寻味东莞》为例,通过剖析当前传统纪录片在城市形象建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纪录片《寻味东莞》对于城市形象建构的创新探索。笔者站在纪录片与城市形象的内部、外部和整体维度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为往后纪录片建构城市形象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社会类电视纪录片以贴近大众,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认同,并成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最主要类型.社会类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标准、叙事原则与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纪录片的质量与价值.本文结合多部优秀社会类电视纪录片作品,探讨社会类电视纪录片真实性、社会价值等选题标准,探究此类作品在叙事原则、叙事策略与技巧方面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棒!少年》聚焦于一群特殊的棒球少年,他们从贫困的泥潭中站起来,叫板命运.《棒!少年》极具价值,从叙事艺术来看,叙事对象的选择、情感叙事和空间叙事的运用都彰显出创作特色;从现实表达来看,《棒!少年》让底层问题被看见,也揭示了阶层命运难以逾越的困境,最重要的是传达了叫板命运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8年的优秀历史纪录片《西南联大》为例,分析了《西南联大》之所以成功的几个原因,首先,叙事元素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日记、口述片段、历史影像资料的合理使用既体现纪录片的真实性,又具有感染力;第二,叙事策略的标新立异,横向叙事与纵向叙事有机结合,宏大叙事与微末叙事的有机结合,使得纪录片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心理特征,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文博类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新的传播生态下,我国文博类纪录片的内容制作和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在继承了传统文博类纪录片的文化烙印与纪实特点基础上,融入了新媒体时代的特性,逐渐走向大众化,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与较强的影响力。本文结合新媒体环境,从叙事策略、视听表现、传播渠道三方面,浅析新媒体语境下文博类纪录片的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9.
在短视频的冲击下,纪录片的创作形式发生了变化.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就是其创作形式的一次创新与突破.在秉承纪实的基础上借助独特的视角构建诗意化的影像表达,力求在"记录真实"的同时融合多方媒体平台、多方互动寻求观众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0.
种晖 《西部广播电视》2023,(15):165-167
心理学家指出,个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情感共鸣体验是一种共情现象。自然类纪录片作为一种情感的艺术,它需要进行共情叙事传播。笔者基于多年来引进国外优秀自然类纪录片的工作实践,根据耀斯创建的接受者与作品主人公情感认同的三个主要层次——钦慕式、同情式和净化式认同,对一些优秀自然类纪录片的共情叙事路径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从自然风光类题材的类型梳理、自然风光类题材的独特性和自然风光类题材的价值三个方面探讨了海南本土自然风光类纪录片题材的挖掘和研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独立制片人,翻译成英文叫“F1]mmaker”,在国外所谓“直接电影流派”中使用的人较多。Filmmaker既包含了“导演”、“摄影师”、“制片人’,也包含“剪辑师”和“录音师”的功能。同时,使用Filmmaker大多表明作者拍摄纪录片在资金来源上也是“独立”资助或赞助来的。这是国际通用的一些习惯。而国外独立纪录片人也有着很好的电影传统:上世纪20年代,美国的弗拉哈蒂就已经开始最早的纪录片探索;30年代英国的格里尔逊、德国的里芬斯塔尔都有不俗的纪录片作品流传于世:还有活跃了大半世纪的纪录片奇人伊文思,更是对独立纪录片创作做过多年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媒体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各类纪录片的传播和制作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本文从参与式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出发,辨析传统纪录片和参与式纪录片的异同,探究在新媒体视域下参与式纪录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冈仁波齐》以纪录片化的创作手法展现了一个关于藏民朝圣的戏剧故事。影片以风格化的影像表达、群像化的人物呈现、生活化的宗教观念呈现全景式的朝圣之旅,这种虚实相间的叙事结构及似真的幻觉让观众产生对艺术真实的认同,将朝圣的敬畏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彭静  杨润忠  杨建安 《电视技术》2021,45(12):20-23
现阶段,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非遗题材纪录片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在叙事过程中体现出了丰富的叙事维度与视听构建艺术,在非遗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传播路径作用.随着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日渐衰落,继承、传播非遗文化已经成为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通过传播学角度研究非遗题材纪录片的视听构建艺术,借助视听语言艺术保留、传承非...  相似文献   

17.
《印制电路资讯》2014,(6):74-74
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政府环保部门在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创新工作,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环保工作经验。那么,能不能探寻出一条中国印制电路板行业的健康发展之路呢?这就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我们在此愿抛砖引玉,先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无价之保》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和观众广泛好评,并在豆瓣获得9.4分的好成绩,主题重大、紧扣社会热点、以人为切入点、故事真实、情感真实、故事化叙事、契合融媒体传播特点等是纪录片《无价之保》成功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结合《无价之保》的具体内容,分析该纪录片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大众更倾向于用便捷的方式获取碎片化的信息,在此背景下,微纪录片应运而生。微纪录片体量小,内容丰富,传播渠道广,因此获得了观众的青睐,产生了良好的市场反馈。本文对新媒体时代微纪录片的创作特征与创作策略展开论述,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通过优秀的自然纪实类纪录片,即雅克·贝汉导演的纪录片《海洋》,从个性中探索共性,以“塑造声音形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海洋》声音创作的可圈可点之处.通过对自然纪实类纪录片和雅克·贝汉其人其作的介绍,综合梳理与归纳该影片当中拥有的声音形象的基本特征,分析《海洋》中声音形象在塑造过程中的创作要点及方法,为我国同类型纪录片的声音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