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文以对乙酰氧基苯甲酸(pHB)、4,4′—二乙酰氧基二苯基丙烷(BPA)、对苯二甲酸(TPA)为单体,研究了制备液品共聚酯的熔融缩聚反应历程。通过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缩聚反应过程中析出的醋酸来间接地测定反应程度,讨论了无外加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液晶共聚酯的反应动力学。最后,对共聚合过程中的相态变化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4.
用DSC、WAXD的热台偏光显微镜等了热处理和外力作用对标题共聚酯液晶微观结构和序态结构的影响,对出现的双玻璃化转变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7.
热致性液晶共聚酯的剪切流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毛细管及锥板流变仪对PET/PHB系液晶共聚酯LCP80的剪切流变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在较低剪切速率下LCP80即出现剪切烯化现象,因此在通常的加要剪切速率范围下粘度非常低;当温度大于300℃后粘流活化能减小,粘度的温度依赖性明显减弱;由于过冷现象热史影响其流动曲线,并且经预剪切后粘度显著下降;在较低剪切速率下第一法向应力差出现负值,并开始表现出明显的弹性效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液共混制备耻不同比例的热致液晶共聚酯/含酚酞侧基聚芳醚砜共混物。利用锥板流变仪对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变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了熔体粘度-温度、粘度-剪切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液晶聚合物能明显降低聚芳醚砜的熔体粘度。 相似文献
9.
以对苯二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合成了液晶单体4,4’-对苯二甲酰地氧二苯甲酰氯(TOBC),用TOBC分别与癸二醇-1,10,己二醇-1,6,戊二醇-1,5,丁二醇-1,4和乙二醇进行缩聚反应,生成了一系列主链型热致液晶共聚酯。用DSC、热台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对合成的共聚酯的液晶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共聚互均为向列型热致液晶,共液晶温度范围在20℃ ̄68℃之间,并随着脂肪 相似文献
10.
对羟基苯甲酸与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共聚物研究张广利,阎丰琪,李勇,王震,潘景岐,张鸿志(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1)关键词液晶共聚酯,PET/PHB共聚脂,序列分布Jacbon和KuhfuJ’l于70年代报道了对羟基苯甲酸(PHB)一对苯二甲酸乙二... 相似文献
1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台偏光显微镜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PHB)/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共聚酯的热转变行为和液晶性。结果表明,PHB/PBT共聚酯呈现多重相转变特征,这与共聚酯中存在不同程度的PBT富微区和PHB富微区有关;当PHB链节含量在20%~80%范围时,共聚酯均呈现向列型液晶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对-乙酰氧基苯甲酸制得的PET/PHB共聚酯代表了一类序列结构较一般二元共聚物复杂的共聚体系.在揭示了这类共聚物与序列分布有关的诸概率参数中只有一个是独立的之后,定义了参数Bq来描述此类共聚物的无规度.并指出,共聚物Bq=b时的序列分布,可以从一般二元共聚物无规度B=b时的序列结构加以推断. 相似文献
13.
14.
监测了对-乙酰氧基苯甲酸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缩聚反应过程中HNMR图谱及特性粘度的变化,对乙酰氧基酯交换反应及乙酰脂肪酯的反应活性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以低分子量PET或对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为原料时反应中醚键的形成及其进入共聚酯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DSC及WAXD手段对含对羟基苯甲酸热致液晶共聚酯的相变行为及结晶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中存在两种同属于正交晶系的不同堆积形态结晶结构,在相变上表现为双重熔融峰。 相似文献
16.
17.
热致液晶PEI与PES—C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不同配比(2.5/97.5-75/25)的PEI/PES-C共混物,使用WAXD、DSC、锥板流变仪、力学性能测试、SEM等方法对共混物进行了研究。共混后强度、模量均有提高,在高剪切速率下,共混物的粘度有所降低。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共混物具有“皮芯”结构。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利用DSC研究了热致液晶性序列嵌段共聚酯在不同升温速率时的多重熔融转变,和不同冷却速率对结晶与熔融过程的影响。发现T_(kn)和T_(ni)与热历史、升温速率及成形条件均无关,T_(kn)=425.86K,T_(nt)=480.60K;而T_(in)与T_(nk)随冷却速率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4,4’-对苯二甲酰基二氧二苯甲酸与脂二醇的共聚及液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苯二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合成了液晶单体4,4’-对苯二甲酰二氧二苯甲酰氯(TOBC),用TOBC分别与癸二醇-1,10,己二醇-1,6,戊二醇-1,5,丁二醇-1,4和乙二醇进行缩聚反应,生成了一系列主链型热致液晶共聚酯。用DSC、热台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对合成的共聚酯的液晶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共聚酯均为向列型热致液晶,其液晶温度范围在20℃-68℃之间,并随着脂肪族二醇中亚甲基(CH2)单元的增加,共聚酯的熔融转变温度(Tm)和各向同性温度(Ti)均有规律的变化。表明主链型液晶共聚酯分子中柔性间隔基的大小对共聚酯的液晶性质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