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樊荣  万立  陈思思 《电视技术》2015,39(1):96-98
提出一种新型的Hi NOC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利用令牌桶给各个HM分配令牌,在每个MAP周期都重新进行一次计算,以分配在本MAP周期内HM所需发送的令牌数,并按比例进行截断,依次对HM的数据进行均衡。这样将最大程度地合理分配每个HM的数据发送时间,既保证每个HM分配带宽的公平性,又能有效的降低发送时延。  相似文献   

2.
一种公平的EPON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洋  陈雪 《电路与系统学报》2004,9(6):61-63,117
提出一种EPON上行链路动态带宽分配算法一周期比例DBA。ONU基于多门限周期地上报带宽请求,OLT根据ONU的带宽请求及其合约带宽进行动态带宽分配。当多个ONU竞争系统带宽时,OLT按照ONU合约带宽的比例进行带宽分配。仿真结果表明:周期比例DBA算法在实现高带宽利用率的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高晗雯  彭宏  潘虹 《中国有线电视》2006,(21):2065-2068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是接入网的最新发展趋势,动态带宽分配对提高GPON的服务质量、改进GPON系统时延及信道利用率等性能指标有着重要的意义,是GPON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对GPON上行信道动态带宽分配技术进行研究,在分析GPON基于业务和基于T—CONT两种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改进型算法,新算法具有高效率和保证QoS的优点,并分析了这种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卫星IP广播网络的带宽分配策略。与现有的带宽分配策略相比,该策略采用的保证带宽分配和动态带宽分配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统的剩余带宽,提高了系统的带宽利用率。这种带宽分配策略是通过令牌桶算法实现的,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并可以和基于业务类别的服务质量保证机制结合起来使用。通过OPNET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不但能对链路的总带宽进行预分配,还能对链路的剩余带宽实时地进行动态分配,实现了基于用户的服务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李丹 《通信技术》2012,45(4):10-12
随着高清IPTV、在线游戏等业务的发展,用户对于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加,10G-EPON技术应运而生。与传统的EPON系统一样,10G-EPON系统的动态带宽分配问题仍然十分关键。带宽分配方式的选择对于如何避免传输冲突,提高系统的带宽利用率且保障服务质量都非常重要。在已有算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改进型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该算法重点确保高优先级业务的服务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等级ONU之间的公平性,提高了上行带宽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同轴的家庭电话线网络联盟(HomePNA)3.0网络是一个上下行共享同一频段,使用同步媒体接入控制(SMAC)或异步媒体接入控制(AMAC)方式工作的系统.为保障视频、语音和数据等多业务的服务质量(QoS)特性,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即高优先级业务基于流的带宽预留和低优先级业务基于流量统计的上行带宽分配.给出了模型和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余稀  胡鸿豪  陈昌虎 《信息技术》2010,(7):132-134,137
EPON以其各方面的优点即将成为接入网的主流技术,但现有的EPON上行链路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对结合EPON中的算法对现有的算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带宽利用率和时延抖动。在对MAC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进行了EPON系统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具有较高的带宽利用率和较EF业务时延抖动,与此同时,也明显降低了AF、BE业务的队列时延抖动。  相似文献   

8.
沈欢欢 《信息技术》2006,30(12):116-120
在未来几年里,光网络已经为主宰接入网领域做好了准备。首先简单介绍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以及目前已经提出的不同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然后针对每个算法不同的特点与适用范围进行了性能分析和比较,最后对动态带宽算法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对现有的EPON上行链路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进行了改进,有效地提高了带宽利用率和时延抖动两个指标.同时利用OPNET构建了EPON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具有较高的带宽利用率和较低EF业务时延抖动.为制定多业务QoS的EPON上行接入带宽分配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动态带宽分配是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的两层三次带宽分配的DBA新型算法.该算法在兼顾动态带宽分配的带宽利用率和QOS保证方面进行了改进,通过研究分析给出了最优算法,并在模拟流量下进行了性能分析.通过与已有算法的对比,证明其有很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由于它的低成本和高带宽,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下一代接入网的解决方案.而动态带宽分配算法(DBA)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回顾了最近几年已提出的DBA算法,并提出一种新的提高带宽利用率和降低延时的DBA算法.OLT依据接收到的REPORT帧判断ONU缓存队列的大小,如果队列小于最大传输窗口则先授权.在仿真中可以看到采取此算法可以降低延时并提高了带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等级协议(SLA)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该算法根据SLA为光网络单元(ONU)分配带宽权重和相应的优先权,确保了ONU的带宽分配和服务质量,改善了网络的性能,满足了网络业务的QoS要求.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这种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李昭  陈前斌 《通信技术》2008,41(5):72-74
以太无源光网络综合了PON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的优点,以其高带宽、低成本、易使用.易升级的优良特性成为目前光接入网的优选方案.文中在IPACT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支持队列优先级的上行接入带宽分配算法,并构建了基于OPNET的系统仿真模型,评价了在信源到达为Pareto分布下该算法的性能.仿真表明该算法满足业务的QoS,提高了带宽的吞吐率,并保证了各业务队列带宽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日益繁忙的网络中,无论是骨干网还是接入网,用户时常都面临带宽不足的窘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网络运营者而言,如何在用户感知质量和网络带宽投入之间权衡,进而取得较好的网络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有必要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带宽管理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向可调节多业务令牌桶工作机制,在这个基于FPGA的硬件方案中,各种业务最小带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网络带宽可以得到尽可能多的利用。经测试表明该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一种EPON-WiMAX融合网络带宽分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提出了一种应用于EPON和WiMAX的融合网络,实现用户多优先级业务区分并保证用户QoS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算法让EPON网络和WiMAX网络协同分配带宽,在EPON网络带宽分配的过程中加入WiMAX网络的带宽分配。整体算法使得因得不到足够带宽而受到影响的用户数保持在最小,同时加入令牌机制兼顾了用户之间的公平性。文中在现有融合网络框架的基础上提出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具体设计步骤,详细分析了带宽申请和分配的过程,讨论了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EPON中保证QoS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郭海  陈福深 《现代电子技术》2005,28(14):13-15,19
作为一种新技术,EPON系统采取在下行信道使用广播方式而在上行信道使用时分多址(TDMA)方式,为用户提供共享传输介质的接入方式,因此就需要一种接入控制机制来为用户分配带宽。为了使EPON系统更好地支持QoS并且进一步提高带宽利用率,提出了一种新的固定周期轮询动态带宽分配算法,针对不同时延特性业务采用不同的授权分配算法。算法包括两部分:OLT时ONU的调度以及ONU内部不同优先级的队列之间的调度。最后讨论了包时延、系统吞吐量等仿真结果和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7.
袁伟  金燕  陈彪 《中国有线电视》2005,(14):1384-1389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国际标准和区分服务(Differentiated Service)的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动态带宽分配(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DBA)方案,该方案不仅能够在上行方向为多个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高效并公平地分配有限的带宽,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不同ONU间及不同通信等级间的公平性以及高等级通信的服务质量(QoS)要求.仿真结果证明,与现有算法相比,本算法在延时和利用率方面均有改进,在重负荷情况下改进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A Novel Dynamic Bandwidth Assignment Algorithm for Multi-Services EP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IntroductionIt seems that providing broadband services is thesaver of telecom industry. Long-haul and Metro corenetworks are capable of carrying broadband servicessince they have experienced a dramatic i mprovement inbandwidth capacity and efficiency with the advent oftechnologies such as Dense Wave 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DWDM)[1 ~3]and other newtechnologies .Buta clear bottleneckexistsinthe“first mile”of access net-work[4]. Without eli minationthe bandwidth bottlenecksthat ex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