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IP组播视频会议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IP网络上多媒体通信领域的带宽资源缺乏问题,论述了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及系统实现过程中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提出了采用IP组播方式传输视频流,以节省网络带宽;参照H.332协议设计该系统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机制;使用DirectShow技术处理每个客户端之间的视频数据交互,并开发了网络视频流传输Filter。测试结果表明,使用组播传输有效地节省了网络带宽,系统具有很好的规模扩展性。  相似文献   

2.
许德兴 《科技资讯》2009,(27):193-193
视频会议系统是指通过现有的各种电气通讯传输媒体,将人的静态/动态图形、语音、文字、图片等多种信息分别送到各个用户的计算机上,使得在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可以共聚一处,通过图形、声音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本文首先介绍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实现技术,分析了视频编码标准H.264中引入的新特性,提出了基于H.323协议和H.264视频编码标准的视频会议的软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在开放性网络上构建视频会议系统时,如何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及如何保证视频会议的传输质量。  相似文献   

4.
陈楠 《天津科技》2016,(4):81-83
国际电信联盟ITU-T于1996年公布了H.323协议,它是局域网和企业网使用的多媒体通信标准。H.323是Internet上端与端之间进行实时声音和视频会议的规程和协议,包括系统和构件的描述、呼叫模型描述、呼叫信令过程、控制报文、语音编码解码器、视像解码器及数据协议等。H.323能提供更稳定的视频会议需求,实现了不同场景下更加稳定、灵活的音视频解决方案。提出一种基于H.323的新型软硬嫁接的视频会议系统方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基于 Internet的多点视讯会议系统的设计方案并着重介绍基于 TCP/IP网络的 H.32 3协议集。并结合目前的办公自动化的实际要求设计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袁丹洪  郭外庚  邓叔恒 《江西科学》2006,24(4):191-192,204
介绍了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混合网络环境下,采用隧道技术构建软件视频会议的实例,并实现与硬件视频会议终端互通。  相似文献   

7.
人在最原始的时候就被定义为社会人的属性,即人们的生活方式离不开群体,人类的生活方式是群体的、交互的、分布的,通过沟通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随着人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交流的方式也越来越现代化,科技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沟通的方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通信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视频会议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通信方式。  相似文献   

8.
薛海 《科技资讯》2011,(1):17-17
本文从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入手,着重讲述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协议、功能和未来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赵宝会 《科技资讯》2006,(17):14-14
本文简要叙述了天津港集团视频会议系统的功能和视颂会议召开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据专网的视频会议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323会议系统是采用H.323标准规范的一种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编码与通讯是该系统的两个核心技术.文章着重讨论这两个技术在H.323会议系统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MPLS VPN技术的H.323视频会议系统。先简要介绍了基于IP的H.323协议及MPLS VPN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H.323协议结构在与MPLS VPN结合前后的相关变化,以及视频会议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关安全问题;最后给出了系统实现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Web Services technology is a new branch of Web application program. and it has become a hotspot in computer science. However, it has not made great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Web Services security. Traditional security solutions cannot satisfy the Web Services security require of selective protection, endto-end security and application layer security. Web Services technology needs a solution integrated in Web Services frame work to realize end tc~end security. Based on cryptography and Web Services technology and according to W3C, XML encryption specification, XMI. digital Signature specification and WS-Security, which proposed by IBM and Microsoft. a new Web services security model based on message layer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The message layer is composed of message handlers. It is inserted into the message processing sequence and provides transparent security services for Web Services. To verify the model, a Web Services security systern is realized on . net platform. The implementation version of the model can provide various security services, and has advantages such as security, scalability, security controllability and end-to-end security in message level.  相似文献   

13.
Web services是一种新型的分布计算技术,是解决传统中间件技术问题的重要方法。信息服务是Web services软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分布环境中信息的有效处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从介绍Web services中信息服务系统的基本内容入手,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信息服务系统,论述了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特点和执行过程。最后,对基于Web services的信息服务系统进行评价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b services的Agent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布式技术Web services和人工智能技术Agent,建立了具有新型体系结构的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在新系统中,各个独立的决策资源被看作是一种分布在Internet上的Web服务,利用Web services技术和Agent技术,将这些服务抽象构成系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界面Agent、信息Agent、协作Agent和业务Agent等.新系统摒弃了传统决策支持系统以库为中心的结构模式,优化了系统的决策支持性能,体现了防洪决策的智能性、分布性和群决策的特点.利用新结构建立的桑园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表明,新结构的防汛决策支持系统更具有智能性,更易于使用、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15.
基于XML Web服务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一般监控系统的缺点 ,然后针对这些缺点提出了XMLWeb服务体系结构 ,并介绍了XMLWeb服务的基本原理和所用协议 .最后基于XMLWeb服务 ,在分布式环境中 ,设计和实现了机群监控系统 .在系统设计中采用了模块化设计 ,使系统可以按照不同的功能分成不同的模块 .该系统能够通过网络收集车辆状态信息和位置信息 ,并通过GIS组件显示车辆位置以达到监控目的 .该监控系统还利用分布式设计 ,实现了数据共享、功能分散 ,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 ,并使系统易于扩充和维护 .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单机版储层建模软件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分布式储层建模系统。基于Web Services技术,给出了其基于Web Services的体系架构设计、业务处理逻辑设计、各处理单元的功能设计及系统的实现模型。该系统能够弥补单机版储层建模软件在海量数据处理、与异构系统的数据共享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18.
在面向服务的应用中引入语义协商的思想,使服务Agent能够在Web服务部署、发布、发现和组合过程中共享服务知识.并且具有足够的自治和理解能力.通过描述抽象和具体的语义Web服务以及分析服务Agent之间的交互过程,提出了适合协商的服务Agent和服务知识模型,并给出了服务Agent之间信念知识修正和更新的方法,形式化描述了协商过程中服务Agent的角色和行为以及针对服务属性的语义协商协议.实验结果表明,在服务发现过程中使用这种服务知识模型及语义协商交互协议,能够显著改善服务Agent的理解能力.随着部署的具体服务数和协商的服务属性数增加,返回服务发现结果的时间有所延长,但其精确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软交换中呼叫控制信令和媒体流传输的特征,分析了目前通用控制协议转化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背对背的体系结构和在协议栈的上层设计了统一的呼叫控制原语解决协议转化问题的新方法。提出的解决方案有效地弥补了目前多协议转换方法的不足,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