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新春 《中学数学》2012,(19):63-64
学生步入高三,复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要想再有所提高则非常费力,学习遇到了"瓶颈",传统的做法是搞题海战术,其结果是学生苦不堪言,效果也不是很好,本文从问题的创设和解题反思两个角度谈谈高三数学复习应如何有效地突破"瓶颈".一、合理设置问题,增强课堂复习的紧凑感1.问题的设置应具有层次感案例1:笔者在和学生一起探究求函数值时,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考虑到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具有梯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描述问题是创新的开始."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通过恰时恰点地提出问题,提好问题,不仅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可以使学生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然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都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一些肤浅平庸的问题,再加上单调的问法,经常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3.
4.
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并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已深入人心,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探究中,应注意适度、适量、分层,避免盲目探究.在探究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探究的问题不宜过难.探究的问题应是位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学生够得到,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发展思维、提升信心.若难度过大,会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阻碍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5.
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新知、掌握技能的主渠道,也是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学思课堂倡导“学”和“思”,在学思课堂的例题教学中应对例题进行精选、变式、重组,根据例题的特点,通过一系列思考性的问题挖掘例题的功能和价值,使学生掌握例题的本质,推广例题解决的通性通法,提升思维层级.  相似文献   

6.
揭示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合理性,创设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借助有效提问,展示了概念自然的生成过程,实现了真正的以旧迎新,以旧助新的教学功能.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尝试感悟新概念,通过类比旧知识,尝试领悟概念内涵和外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尝试探索新知识,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开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新局面,使概念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张丽君 《中学数学》2012,(13):36-38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出现了一个比较显著的趋势,即将问题探究引入到教学设计之中."问题解决"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具体情境,启发和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有探索性或求证性的问题,形成多向思维的意识,寻找在不同条件下的多种解决问题途径,探索可能出现的多种答案或结论.因此,"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知识技能大,是一种思维积极参与的发现式学习,更是一种选择和调节相关智慧技能的运用性学习,即"元认知策略"的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是目的明确,主题突出,信息量大的师生对话式教学模式;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从学习方式来讲,它不同于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基于接受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也不同于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基于有意义学习"的教学设计,它是与当今"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10.
在试卷讲评课上,教师对小题(填空题、选择题)往往是快讲或报答案,甚至不讲.笔者认为,小题虽然难度不大,但它是复习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的极好的题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研究习题的  相似文献   

11.
发挥好“问题链”的助学作用,可以实现对新知的深度学习.文章结合“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的教学,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问题链”设计,即从具体学情出发,设计“导入式问题链”,激发深度探究;从教学内容着手,设计“逻辑式问题链”,激起深度思考;从教学重点铺开,设计“应用式问题链”,引领合作学习;与生活实际对接,设计“反思性问题链”,实现深度反思.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获得新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并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设计好问题,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进而带动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有两个主要的话题:一是核心素养,二是深度学习.尽管这两个概念是分别提出来的,但通过比较与研究即发现,后者是实现前者的重要途径,于是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在研究者的面前: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实现深度学习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的观点是深度学习虽然是一个新的概念,但不可忽视的是,无论什么样的学习理念,要转变为具体的教学实际,都必须在已有的基础之上建立理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传统,那就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精心设计问题,通过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以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笔者发现,结合深度学习的相关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问题引领深度学习,是一条理论与实践均可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殷作铆 《中学数学》2012,(15):78-79
著名数学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因此,只有通过反思,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5.
在无锡市学科带头人评选的赛课环节中,课题是《必修4》"1.3.4三角函数的应用",是一堂数学建模课,笔者有幸作为评委,观摩了十多位选手精心设计的课,各显特色,但差异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根子在于对教材、学生和对教学的理解上.下文呈现教材内容,分析几个代表性的设计方案,谈谈教学设计的优化.一、教材内容——1.3.4三角函数的应用一句话:三角函数能够模拟许多周期现象,因此在  相似文献   

16.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新的未知的问题气氛之中,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一个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有问题,更重要的是包含着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以及学生对问题的应激状态.让课堂最初由问题引起,最终远远胜过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17.
董伟丽 《中学数学》2023,(24):94-95
“问题链”不仅是沟通知识与思维的有效载体,还是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合理设置科学有效的“问题链”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本文中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一课的教学为例,介绍了课堂问题链教学的实施策略,在实践基础上总结了问题链教学的成效,并针对问题链的设置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
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能力目标提出问题的要求是: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动手操作中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识.科学家爱因斯坦曾  相似文献   

20.
王小琴 《中学数学》2012,(20):56-57
有效地提问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热情,使学生在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培养情感,创造性地达成教学目标.不过,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由于思考往往停在点上,缺乏宽度、深层次地探究问题的能力,使思维停留在粗浅的层面上.对于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教师充分地预设问题,提高设问的有效性,特别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