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Po奇A同位素α约化宽度的相对趋势和绝对值对核模型波函数和半径R_0的关系,利用了单组态波函数、BCS波函数、不考虑阻塞效应的投影波函数(简称不阻塞PBCS)和考虑阻塞效应的投影波函数(简称阻塞PBCS)等四种波函数进行了计算,半径R_0的范围从8f—9.5f。计算结果表明,单组态和BCS的结果不好,不阻塞 PBCS最好,阻塞PBCS其次。Po~(211)的α约化宽度和邻近的偶A同位素Po~(210)的α约化宽度之比和R_0关系不大,在20%的范围内和实验值一致。取半径R_0=8f左右,利用不阻塞PBCS波函数,可使α约化宽度随A变化的相对趋势及绝对值大小与实验结果有良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2.
高美娟  陈金全  施士元 《物理学报》1965,21(10):1725-1743
本文利用BCS波函数及投影波函数计算了84Po的偶-偶同位素及85At的奇-偶同位素的α约化宽度γα2的绝对值。文中仔细研究γα2的绝对值及相对趋势和参数b,R0,G的关系;b为谐振子势阱参数,R0为道半径,G为对关联相互作用常数。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1)对关联有利于α的形成,它可以使α约化宽度的绝对值增加一个数量级,且可以使相对趋势与实验符合得更好。(2)BCS波函数的粒子数不守恒的缺点,对于满壳外粒子数不多的核的α衰变来说相当严重。用了粒子数守恒的投影波函数,绝对值可以增加1—2倍,且可以使相对趋势变好。(3)考虑了阻塞效应后,宽度约减小10%,使奇A核的阻碍因子的理论值和实验值一致。(4)绝对值对参数的选择很敏感,而相对趋势对参数则不太敏感,要使理论的绝对值接近实验值,必须取R0在8f以内。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BCS波函数及投影波函数计算了_84Po的偶-偶同位素及_85At的奇-偶同位素的α约化宽度γ_α~2的绝对值。文中仔细研究γ_α~2的绝对值及相对趋势和参数b,R_0,G的关系;b为谐振子势阱参数,R_0为道半径,G为对关联相互作用常数。 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1)对关联有利于α的形成,它可以使α约化宽度的绝对值增加一个数量级,且可以使相对趋势与实验符合得更好。(2)BCS波函数的粒子数不守恒的缺点,对于满壳外粒子数不多的核的α衰变来说相当严重。用了粒子数守恒的投影波函数,绝对值可以增加1—2倍,且可以使相对趋势变好。(3)考虑了阻塞效应后,宽度约减小10%,使奇A核的阻碍因子的理论值和实验值一致。(4)绝对值对参数的选择很敏感,而相对趋势对参数则不太敏感,要使理论的绝对值接近实验值,必须取R_O在8f以内。  相似文献   

4.
用Skyrme Hartree Fock模型系统地研究了40Ca到70Ca到Ca同位素偶偶核的基态性质及其同位旋依赖性.讨论了结合能、均方根半径、密度分布随同位旋的变化,研究了壳效应对结合能、双中子分离能S2n及和表面弥散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壳效应在S2n、表面弥散厚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质子均方根半径Rrms随相对中子数I=(N-Z)/A的变化满足Rrms=3/5(1+αI+βI2)rpZ1/3.离心位垒对核表面以外的密度分布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相对论Thomas-Fermi近似下的核半径公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超原  邱锡钧 《中国物理 C》1990,14(12):1126-1129
使用QHD-I的相对论核场论模型,在Thomas-Fermi近似下讨论核力作用半径公式 R=R0A1/3,发现理论计算R0的结果与高能α粒子与原子核散射的实验结果很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6.
孙洪洲 《物理学报》1964,20(6):483-500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Elliott引入的SU3波函数Ψ(α(λμ)KLM)=(2L+1)/(C(λμKL))∫xΩ(a(λμ)K)×DMKL(Ω)dΩ的若干性质。利用SU3群的无穷小算子的对易关系,可以较容易地求出“内部态”波函数x(α(λμ)K)的表达式,并由此求出了波函数Ψ(α(λμ)KLM)的母分数系数(f·p·c.)。作为例子,本文还计算出了sd壳中有两或三个核子的SU3波函数Ψ(α(λμ)KLM)。  相似文献   

7.
原子核电荷半径Rc所有的实验数据都表明, Rc系统偏离A1/3律, 即随A增大Rc/A1/3系统地递减, 而Rc/Z1/3则比较接近于一个常量. 原子核巨单极共振能量Ex ∝ R-1的大量实验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 根本原因在于A1/3律与同位旋无关, 而Z1/3律已部分反映了同位旋的影响. 基于壳模型, 给出了Z1/3律的微观诠释. 壳模型中质子和中子谐振子势强度参数ωp和ωn的差异, 可以用Z1/3律说明. 基于与Wigner的原子核同位旋多重态质量公式(IMME)相似的理论考虑, 提出了核电荷半径改进的Z1/3律.  相似文献   

8.
曾谨言 《物理学报》1975,24(2):151-163
本文仔细调查了近几年来从μ介原子X射线及电子散射实验所确定的原子核电荷分布半径。根据70多个原子核的电荷半径的实验数据分析,核电荷半径系统地偏离国际文献上所习用的A1/3律,而相当好地遵守Z1/3律,即Rp=ropZ1/3 其中rop≈1.64fm。本文还讨论了同位素和同中子异荷素的核电荷半径的变化规律。此外,按照Z1/3律,原子核库仑能差△的变化近似地  相似文献   

9.
芶清泉  黄树勋 《物理学报》1965,21(6):1293-1303
我们在文献[1]中设计了一套五个参数的变分波函数用来计算了周期表中前面十个原子的能量,所得结果比过去一些作者用四参数波函数所算得的结果为好。我们在过去计算经验的基础上,另外找到了一套特别简单的解析波函数,其形式为1s电子:ψ1(r)=N1e-μar,2s电子:ψ2(r)=N2[(μr)e-μr-Ne-μar],2p电子:ψ3(r)=N3(μr)cosθe-μr4(r)=N4(μr)sinθeiφ-μr5(r)=N5(μr)sinθe-iφ-μr,式中的α与μ为变分参数;N1,N2,N3,N4,N5为归一化因子;N为正交化系数。μ可用解析法来决定,因而只有一个参数α要由数值法来决定。我们用这样的波函数算出了第二周期元素的正常态原子和离子(共有八十几个原子态)的各电子的各种能量积分值及总能量值,并确定了波函数的最佳参数值。其结果与五参数波函数的计算结果相比,一般相差在万分之一至千分之一的范围内,并比最近有些作者用一种三参数波函数所算的结果还好。根据这些结果,我们还讨论了Slater近似计算法的可靠程度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有实验证据表明,6Li核的基态和第一、三激发态主要是d-a集团结构态.本文采用单道共振群方法(RGM)计算了6Li的这些集团态之间的电四极跃迁,算得的电四极约化跃迁几率B(E2;E1→E0)=21.06fm4,比用含P态激发的双中心集团模型算得的12.14,13.11和18.14fm4以及和用LCCO算得的13.88fm4更符合于实验值25.1±2.0fm4.算得的B(E2;E3→E0)=9.67fm4,亦在实验值6.483±3.360fm4的误差范围内符合:这些符合说明了所用的RGM波函数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11.
钟朝武 《物理学报》1961,17(9):425-429
考虑原子核理论中超导效应对gR因子的影响,在给出偶核gR因子在推转模型(cranking model)基础上的计算公式之后,利用Nilsson波函数计算了62Sm152核的gR因子。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很好,反映了原子核超导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在壳模型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146Gd区A=147-153核的Gamow-Teller跃迁.这些相对146Gd核心为粒子态的核唯一的β允许衰变道为π1h11/2→v1h9/2的Gamow-Teller跃迁.计算结果表明,实验的约化几率B(GT)与计算的B(GT)比较,存在一个阻塞因子γ2,即γ2=Bexp(GT)/Bcal(GT)=0.17±0.05.  相似文献   

13.
李增花  陆广成  左维 《中国物理 C》2003,27(12):1084-1088
利用Brueckner Hartree Fock和BCS理论方法,计算了β稳定中子星物质中处于1S0 态的质子和中子的对关联能隙,着重研究和讨论了三体核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体核力对β稳定中子星物质中1S0态中子超流性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1S0态质子超流性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其效应随核子数密度增大而迅速增强.三体核力的主要作用是强烈地抑制了高密度β稳定中子星物质中的1S0态质子超流性.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利用蓝宝石介质谐振器技术测量MgB2超导薄膜的微波表面电阻Rs、0K时的穿透深度λ(0)和超导能隙Δ(0).λ(0)和Δ(0)的值是通过先测量样品穿透深度λ(T)的变化量Δλ(T),然后由BCS理论模型拟合Δλ(T)的实验数据得到的.测试样 品是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MgO(111)基片上制备的c轴织构的MgB2超导薄膜, 薄膜的超导转变温度和转变宽度分别为38K和01K.微波测试结果表明在10K,18GHz下M gB2薄膜的Rs约为100μΩ,可以和高质量的YBCO薄膜的Rs值相比拟;BCS理论拟合得到的MgB2超导薄膜的λ(0)=102nm,Δ(0)=113k Tc.  相似文献   

15.
王杰敏  张蕾  施德恒  朱遵略  孙金锋 《物理学报》2012,61(15):153105-153105
采用包含Davidson修正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MRCI)方法结合价态范围内的最大相关一致基As/aug-cc-pV5Z和O/aug-cc-pV6Z, 计算了AsO+ (X2+)和AsO+(A2∏)的势能曲线. 利用AsO+离子的势能曲线在同位素质量修正的基础上, 拟合出了同位素离子75As16O+75As18O+的两个电子态光谱常数. 对于X2+态的主要同位素离子75As16O+, 其光谱常数Re, ωe, ωexe, Be和αe分别为 0.15770 nm, 1091.07 cm-1, 5.02017 cm-1, 0.514826 cm-1和0.003123 cm-1; 对于A2∏态的主要同位素离子75As16O+, 其Te, Re, ωe, ωexe, Be和αe分别为5.248 eV, 0.16982 nm, 776.848 cm-1, 6.71941 cm-1, 0.443385 cm-1和0.003948 cm-1. 这些数据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均符合很好. 通过求解核运动的径向薛定谔方程, 找到了J=0时AsO+(X2+)和AsO+(A2∏)的前20个振动态. 对于每一振动态, 还分别计算了它的振动能级、转动惯量及离心畸变常数, 并进行了同位素质量修正, 得到各同位素离子的分子常数. 这些结果与已有的实验值非常一致. 本文对于同位素离子75As16O+(X1+), 75As18O+(X1+), 75As16O+(A1∏)和75As16O+(A1∏)的光谱常数和分子常数属首次报导.  相似文献   

16.
应用ACQM理论和方法研究介分子离子(αp,μ)和(αp,2μ).发现(αp,μ)的基态(X2Σ+)为排斥态;(αp,2μ)为束缚态,平衡核间距Re=0.0078bohr,能量极小值E=-551.78a.u..  相似文献   

17.
张焕乔 《物理学报》1963,19(8):477-482
本文分析了中子平面晶体谱仪的分辨宽度,给出它的近似表示式为:△θ=((α12α2212β222β2)/(α12+4β222))1/2;同时对几种常见情况也作了简略的讨论。为了确定计算参量△θ,又给出了晶体摇动曲线半宽度的近似表示式为:△γ=1/2(α12+4β222)1/2。以上两式中的α12是第一、第二准直器的散开角;β是晶体单色器嵌镶结构(mosaic)分布半宽度。最后,依据上述结果,计算了我们仪器的分辨宽度,另外从该仪器测量的中子共振截面估计了它的分辨宽度,并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杨立铭  曾谨言 《物理学报》1964,20(9):846-862
本文提出了一个处理原子核中nn及pp对力的近似方法。这个方法避免了通常将BCS-Боголюбов方法应用于原子核所引起的困难,例如粒子数不守恒,假态的出现以及不同激发态波函数不正交等。但这个方法只有在所需考虑的粒子数n及能级数Ω不太大时(n≤10,Ω≤10)才能较方便地被应用,近似程度才比较好。在这个方法中,毋须引入准粒子的概念,激发的多体性质被明显地表示出来。系统的激发可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型激发是一种以多体系为背景的单粒子跃迁,相应于一个准粒子的跃迁αv+αv,或两个准粒子的激发αv+βv′+v+αv′+(v≠v′)。第二类型激发是对激发,在这种激发中,各能级上共轭粒子对的填充几率改变了,相应于共轭的准粒子对的激发αv+βv+v+βv+αμ+βμ+,….本文还考察了对力在r及β跃迁中的影响。在β跃迁中,对力一般是使跃迁受阻。在r跃迁中,对力的效应随初末态间的相对激发类型不同而异,如相对激发属于第一类型,则跃迁受阻,受阻程度随跃迁的电磁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别,如相对跃迁属于第二类型,则在无对力作用时跃迁是禁戒的,在对力作用下也只有由电荷电流所产生的电跃迁是允许的。最后本文以Hf178为例,应用上述方法,初步分析了对力对偶偶核的内部激发能谱及β衰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量子力学中的线性叠加原理,构造了由多模相干态|{Zj}〉q与多模虚相干态|{iZj}〉q这两者的线性叠加所组成的第类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φ6(2)q.利用多模压缩态理论,研究了态|φ6(2)q的广义非线性等阶N次方H压缩特性.结果发现:1)在腔模总数q与压缩阶数N这两者之积取偶数亦即qN=2p的条件下,如果p=2l(l=1,2,3,…,…),则无论各模的初始相位和∑j=1qφj、态间的初始相位差(θpq(R)pq(I))以及各单模相干态光场的平均光子数之和∑j=1qRj2等如何变化,态|φ6(2)q总是恒处于等阶N-H最小测不准态.2)在qN=2p的条件下,如果p=2l+1(l=0,1,2,3,…,…),则当∑j=1qφj、(θpq(R)q(I))、∑j=1qRj2、[(θpq(R)q(I))-∑j=1qRj2]等分别满足一定的量子条件(或者在一些特定的闭区间内连续取值)时,态|φ6(2)q总可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等阶N次方H压缩效应.  相似文献   

20.
王德宁  程兆年  王渭源 《物理学报》1980,29(11):1452-1461
本文在Thomas-Fermi势能基础上,导出了全射程R的解析解:R=2/a[E1/2-A1(arctg(2E1/2-f)/△1/2+arctg f/△1/2)+B1ln((E1/2-f)2)/(E-fE1/2+d) ·d/f2],其中A1,B1,f,d和△均为与离子及靶的质量、原子序数有关的常数。结合导出的η=R/(Rp)(Rp指投影射程)比值的双曲线函数关系 η=F(μ)[A2(μ)+(B2(μ))/(ε1/2+C)],和ω=Rp/△Rp(△Rp指投影射程的标准偏差)比值的线性关系ω=A3(μ)ε1/21/2+B3(μ),可简便而又准确地计算R,△Rp,Rp.这里F(μ),A2(μ),B2(μ), B3(μ)和A3(μ)为μ的代数函数,μ为离子与靶的质量比,C是经验常数.并对η等关系式的物理意义作了讨论。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与Gibbons的数值解结果及有关实验结果作了比较,表明可用于元素半导体如Si、二元化合物如GaAs以及三元化合物如SiO2等;既对较轻离子适用,也对重离子适用,具有一定的普适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