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亮  李正名  杨娜  张云  郭维明 《应用化学》2005,22(6):630-633
?-3-O-酰基-2-O-苄基-甘油二烷基磷酸酯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O-酰基-O-苄基-甘油二烷基磷酸酯;磷脂类似物;生物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2.
3-O-甲基槲皮素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化军  栾新慧  赵毅民 《有机化学》2004,24(12):1619-1621
以芦丁为原料经苄基化、酸水解、选择性甲基化和氢化脱苄四步反应,合成了3-O-甲基槲皮素,总收率为76%.利用1H NMR和MS对中间体及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该发现有望为3-取代槲皮素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3.
单2-O-和单6-O-(2-羟丙基)-β-环糊精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毅民  王轶伟  张志飞  周琴  李平 《分析化学》2007,35(10):1464-1468
以β-环糊精和环氧丙烷为原料,分别在1.5%、30%(m/m)NaOH水溶液和β-环糊精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1∶7的条件下合成了2-O-(2-羟丙基)-β-环糊精和6-O-(2-羟丙基)-β-环糊精,以异丙醇-水-氨水(6∶3∶1,V/V)为洗脱液,分别经柱色谱分离得到单2-O-(2-羟丙基)-β-环糊精和单6-O-(2-羟丙基)-β-环糊精,并利用DSC,ESI-MS,1HNMR,13C NMR对单2-O-(2-羟丙基)-β-环糊精、单6-O-(2-羟丙基)-β-环糊精的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2-O-(2-羟丙基)-β-环糊精的热稳定性要高于6-O-(2-羟丙基)-β-环糊精。13C NMR结果表明,当β-环糊精2-位上引入取代基后,会影响2-位、1-位、3-位碳化学位移的变化,当β-环糊精6-位上引入取代基后,会影响6-位、5-位碳化学位移的变化,因此,可以用13C NMR方法有效地识别2-HP-β-CD取代基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七(2,3-二-O-乙酰基-6-O-叔丁基二甲基硅烷基)-β-环糊精,并采用静态法成功地将其涂渍到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上。研究了其气相色谱分离性能,发现此固定相涂渍性好,柱效较高,热稳定性好,对卤代芳烃异构体以及难分离的二取代苯的位置异构体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芦丁和溴化苄为原料,经选择性苄基化和酸水解去芦丁糖基反应合成了7,4’-O-二苄基槲皮素,总收率57.6%,其结构经1H NMR和IR确证。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一条立体选择性合成赤式8-O-4'新木脂素的新路线. 以Sharpless双羟化反应构筑2个手性中心, 经过几步转化, 得到关键中间体6, 通过Mitsunobu反应进行偶联, 可以得到单一赤式的8-O-4'新木脂素化合物. 通过此路线, 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一个天然8-O-4'新木脂素的赤式异构体.  相似文献   

7.
3-羟基-6-O-甲基红霉素的合成优化与副产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涛  庞思平  姚国伟  庄洁  黄成 《化学研究》2006,17(4):38-40,44
分别以甲醇和水为溶剂,探讨了克拉霉素脱克拉定糖反应的主要产物,结果发现:以甲醇为溶剂得到的不是3-羟基-6-O-甲基红霉素,而是3-羟基-8,9,10,11-二脱水-9,12-半缩酮-6-O-甲基红霉素.以水为溶剂得到了3-羟基-6-O-甲基红霉素,收率94.7%.  相似文献   

8.
为克服四-O-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的兼容性问题,本文合成了D-氨基葡萄糖的一个衍生物:四-O-烯丙基-β-D-氨基葡萄糖。在用席夫碱保护D-氨基葡萄糖氨基的情况下,使其羟基与烯丙基溴发生Williamson反应,然后酸解脱保护,获得高纯度1,3,4,6-四-O-烯丙基-β-D-葡萄糖盐酸盐,产物经熔点、红外、1H-NMR、13C-NMR和高精质谱表征。  相似文献   

9.
16-O-去甲基去氧乌头碱在肠内细菌中的生物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肠内细菌和乌头碱体外温孵的方法,探讨乌头碱的代谢产物16-O-去甲基去氧乌头碱在人肠内的生物转化。利用离子阱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n)方法直接分析16-O-去甲基去氧乌头碱的代谢产物。乌头类生物碱在ESI正离子模式条件下形成质子化分子[M H] 。16-O-去甲基去氧乌头碱可被人肠内细菌转化,通过脱乙酰基、脱苯甲酰基、脱甲基、脱羟基以及酯化反应产生新型的单酯型、双酯型和脂类生物碱等10余种代谢产物。双酯型生物碱具有较高的毒性,相对应的单酯型和脂类生物碱毒性较低。16-O-去甲基去氧乌头碱被肠内细菌转化为单酯型和脂类生物碱会使其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一条立体选择性合成赤式8-O-4′新木脂索的新路线,以Sharpless双羟化反应构筑2个手性中心,经过几步转化,得到关键中间体6,通过Mitsunobu反应进行偶联,可以得到单一赤式的8-O-4′新木脂索化合物.通过此路线,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一个天然8-O-4′新木脂素的赤式异构体。  相似文献   

11.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12A7-O-{[Ca24Al28O64]4+·4(O-)}纳米材料. 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顺磁共振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最佳焙烧条件(1150 ℃, 6 h)下制备的材料平均粒径为74 nm, 并具有晶胞参数为(1.199±0.004) nm的C12A7(Ca12Al14O33)笼状结构, 材料内包含浓度高达1.2×1020 cm-3的氧负离子(O-).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合成的C12A7-O-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七-O-乙酰基-β-麦芽糖基芳香酸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七-O-乙酰基-β-麦芽糖基芳香酸酯  相似文献   

13.
以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原料,制得D-氨基葡萄糖希夫碱(1);在无水DMF溶液中,1与苄溴反应得1,3,4,6-四-O-苄基-β-D-氨基葡萄糖希夫碱(2);2经酸解,甲醇/水重结晶合成了高纯度的1,3,4,6-四-O-苄基-β-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其结构经1H NMR和IR确证。  相似文献   

14.
薛莲  杜杨  张宇  罗军 《合成化学》2024,(5):424-436+443
2′-O-烷基核糖核苷由于其在赋予寡核苷酸高度的目标特异性、代谢稳定性以及优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征上所展现的重要作用,成为了反义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尤其是2′-O-甲基腺嘌呤核苷,作为第二代反义寡核苷酸的关键原料药,其的高效合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合成方法存在的成本高和选择性不足等问题,本文基于专一选择性反应思路设计了一条新的合成路线,即以腺嘌呤核苷为起始物,经过缩醛化实现2′-和3′-位羟基选择性地保护、环状缩醛保护基可控区域选择性还原开环、2′-位羟基选择性甲基化及氢化脱苄反应,成功实现了2′-O-甲基腺嘌呤核苷的高效合成,单程总产率为36.7%。此策略不仅每一步反应表现出高选择性以及温和的反应条件,而且使用的试剂更加廉价易得,合成步骤也相对简短,为核苷类化合物核糖骨架上羟基的区域选择性功能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2′-O-乙酰基-3-羟基-11,12-环碳酸酯-6-O-甲基红霉素为原料,通过DMSO/P2O5氧化其3-羟基;再以六甲基二硅胺基钠为碱,经消除、咪唑酰基化"一锅煮"方法合成了抗生素泰利霉素的关键中间体--2′-O-乙酰基-3-酮基-10,11-脱水-12-O-咪唑酰基-6-O-甲基红霉素,总收率68.3%.  相似文献   

16.
对槲寄生中的有效成分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并对其含量进行了分析。色谱条件:C18柱(200 mm×4.6 mm i.d., 5 μm),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体积比为18∶82),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84 nm,进样量为10 μL。结果表明,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7;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0%~100.1%。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精密度好,可作为槲寄生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用同核相关二维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碳谱两种核磁共振方法来鉴别氟代去氧六碳糖化合物合成中关键性中间体2-O-乙酰和3-O-乙酰-α-D-4,6-苯亚甲基葡萄糖甲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二氯化钴催化经氢化钠活化的蔗糖与芳基酸酐反应,选择性地在蔗糖3′-OH上引入芳香酰基,通过"一锅煮"合成了3′-O-(4-甲氧苯甲酰基)蔗糖(3a,中药远志的抗抑郁活性成分)及其类似物3′-O-(3-甲基苯甲酰基)蔗糖(3b)和3′-O-(4-氯苯甲酰基)蔗糖(3c),收率54%~59%,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MS表征。3a为首次化学合成的与相应天然产物结构相同的化合物,3b和3c未见文献报导。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防风中有效成分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方法.防风根的粉末经甲醇浸泡提取和减压蒸馏,得粗提浸膏.以V(乙酸乙酯):V(正丁醇):V(水)=2:7:9为溶剂,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0 mL/min.从316 mg防风粗提物中一步分离得到13.9 mg升麻素苷和25 mg 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纯度分别为98.1%和99 2%.采用ESI-MS, 1H NMR 和13C NMR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氢氧化钠作催化剂使β-环糊精(简称β-CD)被烯丙基修饰合成了七-(2,3,6-O-烯丙基)-β-环糊精[Heptakis-(2,3,6-O-allyl)-β-CD].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修饰剂--烯丙基溴用量等因素对合成目标化合物的影响,得出合成七-(2,3,6-O-烯丙基)-β-环糊精的最佳实验条件:n(β-环糊精)∶n(烯丙基溴)=1∶86.92,n(催化剂)∶n(烯丙基溴)=1∶1.052.产物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表征和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