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荣  蔡雪增 《化学教育》2013,34(3):56-57
按照教材中用燃烧红磷除去氧气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存在实验现象不明显和实验数据不严谨的问题;采用邻苯三酚法改进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操作更为简单,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数据严谨,宜作为演示实验在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根据近年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反馈,将邻二氮菲测铁实验进行教学改进与实践。在原有标准曲线法测定总铁的基础上,增加了Fe2+-邻二氮菲配合物摩尔吸光系数的计算以及未知水样中Fe2+、Fe3+浓度的测定及计算。实验内容的改进,不仅解答了学生的疑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脯氨酸、L-谷氨酸、乙酰苯胺和水杨酸修饰的吸附树脂为吸附剂,邻甲酚为吸附质,在288K,303K和318K下的水溶液中进行静态吸附实验和脱附实验,考察树脂的吸附性能及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4种经化学修饰的吸附树脂对邻甲酚的吸附过程中,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4种化学修饰的树脂对邻甲酚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脱附率均大于85%,循环使用效果较好;在相同条件下,脯氨酸修饰的树脂和L-谷氨酸修饰的树脂对邻甲酚吸附性能更优异。热力学研究表明,4种树脂对邻甲酚的吸附过程均为自发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4.
晶体中邻甲氧基苯甲酸以分子间氢键形成的二聚体形式存在,但邻乙氧基苯甲酸却以分子内氢键形成的单体存在.本文用低温红外光谱,结合氘代和酰氯化实验揭示了邻乙氧基苯甲酸晶体中也存在二聚体,但室温时含量很少,随着温度降低,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醋酸锰(Ⅲ)催化合成2-邻氯苯甲酰氨基萘并[1,2-d]噻唑”研究型综合化学实验,以自制的醋酸锰(Ⅲ)为催化剂,催化氧化1-萘基-3-邻氯苯甲酰基硫脲合成2-邻氯苯甲酰氨基萘并[1,2-d]噻唑。通过该实验项目的教学,可使学生掌握醋酸锰(Ⅲ)、1-萘基-3-邻氯苯甲酰基硫脲和2-邻氯苯甲酰氨基萘并[1,2-d]噻唑的合成方法,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该实验项目集无机合成实验、有机合成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作为基础化学研究型综合化学实验或开放性实验开设。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8-羟基喹啉制备实验装置存在的不足,在现有大学有机化学教学实验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一种8-羟基喹啉合成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利用自制的微型小漏斗和常规磨口玻璃仪器连接组装。解决了8-羟基喹啉制备实验中,后期未反应的邻硝基苯酚处理和8-羟基喹啉分离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操作简便,安全,节省时间,实验效率明显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7.
实验发现,Fe-邻菲啰啉体系中存在化学振荡。本文对振荡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振荡抑制剂。添加抑制剂后,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可以在Fe(Ⅱ)存在时,准确测定Fe(Ⅰ)。  相似文献   

8.
以制备的Co/Mo/γ-Al_2O_3为催化剂,采用过氧化氢催化氧化工艺合成邻苯二甲醛,在前期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邻苯二甲醛的合成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选用Box-Behnken对实验进行设计,研究了对反应有较大影响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过氧化氢加量三个因素对邻苯二甲醛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模型的建立。实验表明:过氧化氢催化氧化合成邻苯二甲醛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邻苯二甲醇的加量为5g,30%过氧化氢加量15g,反应温度为81℃,反应时间为3h,催化剂为0. 3g,邻苯二甲醛收率可达51. 4%。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气相色谱对产品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9.
利用从头计算法计算了邻氯代甲苯在光解过程中氢的迁移问题 ,为了解释实验结果 ,提出了一个新的机理 .即氢原子的迁移发生在氯原子从苯环上消去之前而并不是在此之后 ,计算结果强有力地支持了这一机理 .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化学和薄层光谱电化学方法,以三电极系统在酸性介质中对邻联茴香胺(ODA)电氧化性质进行了研究,测得邻联茴香胺的克式量电位,电子转移数和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邻联茴香胺在铂网栅电极上的电氧化为可逆的两电子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以邻甲酚和二氧化碳为原料,以磷酸钾为中和剂一步羧化合成邻甲基水杨酸及相关产物。探讨了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磷酸钾与邻甲酚物料比为2.5∶1,反应温度150 ℃,反应压力3.0 MPa时,羧化反应产物总收率达到95.4%,同时邻甲基水杨酸收率也达到最大。与传统碳酸钾中和法相比,磷酸钾中和法产物在后处理过程中无二氧化碳放出,后处理过程中的磷酸根可制备为磷酸钾使用,新工艺是一条绿色化工路线。  相似文献   

12.
盐酸胍中微量铁的光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盐酸胍对邻菲口罗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实验条件的影响,并建立了邻菲口罗啉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盐酸胍中微量铁含量的方法。当盐酸胍中铁含量为5μg/g时,相对标准偏差为2%。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水溶液中邻溴苯甲酸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脱溴反应,与Ti和C电极相比,Cu电极对邻溴苯甲酸有较好的电化学还原活性。同时采用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邻溴苯甲酸在Cu电极上的电还原脱溴反应是一个脱溴加氢的过程,邻溴苯甲酸在电极表面首先得到一个电子变成邻溴苯甲酸自由基负离子;然后脱去溴离子得到苯甲酸自由基,该自由基再得到一个电子变成苯甲酸负离子;最后加成氢质子得到最终产物苯甲酸,这一产物已经通过恒电流电解实验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14.
采用“科学问题为目标导向”的实验教学指导原则,将邻硝基苯甲醛的绿色合成工艺开发为有机化学基础实验,丰富了绿色氧化反应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本新创实验以水溶性2-(2,2,6,6-四甲基-4-亚哌啶基-1-氧化物)乙酸(简称TEMPO-COOH)为催化剂,在摩尔分数0.1%用量下,催化次氯酸钠氧化邻硝基苄醇,实现了重要有机合成中间体邻硝基苯甲醛的高选择性绿色催化合成,产率达93%,纯度>99%。作为本科生基础教学实验,本案例不仅涉及多种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还包含反应监测、结构表征、纯度分析等重要环节,同时还融入了绿色化学理念和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的实验探究过程。该新创实验所用试剂环境友好,安全性高,教学时长约为3–4 h,非常适合用于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以本实验方案为蓝本,结合有关氧化反应研究进展的微课学习和拓展练习,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合成实践之间的有效互动,提升了化学专业本科生解决较为复杂有机合成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化学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滴涂法和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电沉积一层稳定的单壁碳纳米管/聚对甲基吡啶纳米薄膜(SWNTs/POMP)。研究了邻、对硝基苯甲酸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电化学同时测定邻、对硝基苯甲酸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0.1 mol/L HClO4溶液中,邻、对硝基苯甲酸在SWNTs/POMP电极上发生不可逆的还原反应,由于碳纳米管和聚合物薄膜的协同效应,SWNTs/POMP电极对邻、对硝基苯甲酸有很好的的电催化作用,并对其响应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一道高考化学题曾引起过不小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一种甲基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2种,它应该是对甲基苯酚还是邻甲基苯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用GC/MS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甲基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能观察到1种,而邻甲基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则能观察到2种,二者均未观察到生成羟基间位溴代产物。由此可得出结论,该化合物应该是邻甲基苯酚。  相似文献   

17.
张书胜  梁丽  袁倬斌 《色谱》1999,17(1):52-54
在玻碳纤维微电极上研究了电解液中β-环糊精(CD)的浓度对邻、间、对苯二酚的循环伏安特性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和分子结构水平方面考察了β-CD与邻、间、对苯二酚的包结作用。研究结果表明,β-CD与邻、间、对苯二酚的包结作用强弱顺序为间苯二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讨论了电泳缓冲液中ΝΗ4Cl,SDS,β-CD的浓度及pH值对邻、间、对苯二酚迁移时间的影响。建立了苯二酚异构体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玻碳微电极柱上安培检测分析方法,方法的回收率在98%~103%之间。  相似文献   

18.
邻二氮菲-Cd2+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邻二氮菲作为分子探针,在磷酸盐-氯化钠中性介质中(pH=7.2),用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邻二氮菲-Cd2+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d2+离子与邻二氮菲形成1∶2型的配合物,该配合物与DNA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这是位于配合物中心的Cd2+离子与DNA发生键合。实验发现,在邻二氮菲-Cd2+-DNA体系中加入EDTA或柠檬酸,邻二氮菲-Cd2+与DNA的相互作用减弱,这表明EDTA或柠檬酸对Cd2+的毒性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不同浓度、不同体积的pH=7.4磷酸盐缓冲溶液对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检测羟基自由基体系的影响.将pH=7.4,浓度分别为0.1,0.15和0.2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加入邻二氮菲-Fe2+体系中,随着各自缓冲溶液加入量的增加,其ΔA536不断减小,当加入量超过3mL时,ΔA536基本保持不变.采用抗坏血酸清除含有不同浓度磷酸盐缓冲溶液的邻二氮菲-Fe2+体系,实验结果表明,缓冲溶液浓度和加入量的不同,对于测定体系中清除羟基自由基的作用结果有影响.因此,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测定羟基自由基需明确体系中磷酸盐缓冲溶液的浓度及用量,在明确的统一体系中,才能进行有效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讨论了低温常压条件下氧气液相氧化邻硝基甲苯的表观动力学。在确定了邻硝基苯甲醛和邻硝基苯甲酸为主要产物的基础上,建立了连串反应模型,根据不同温度下的实验数据,确立了首步一级,第二步二分之一级的反应级数,进而求得了两步反应的速率参数k1、k2,并将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表明在较低温度(0℃以下)下,拟合的级数与使用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