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3-二苯基-2-吡唑啉-5-酮(1)对查而酮(苯丙烯酰苯,2)的碱性催化加成,生成相应的Michael加成物,4-[α-(苯甲酰甲基)苄基]-1,3-二苯基-2-吡唑啉-5-酮(3),3在沸醇中经肼或羟胺处理得腙或肟(4),4经沸乙酸处理生成1和2的吡唑啉衍生物(5)的混合物,3的还原产物为相应的仲醇(6a~c).Grignard试剂与3反应生成叔醇(6d~1),新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和~(13)C NMR证明。  相似文献   

2.
1.1,2-双(对-氯苄基胺基)乙烷是鉴定醛的适宜的试剂。这二胺与一般酮不起作用。2.制备二十种新的固体1,3-双(对-氯苄基)二氮国衍生物。3.2-取代-1,3-双(对-氯苄基)二氮国可用稀盐酸分解为相应的醛和二胺的盐酸盐。此反应几为定量的。4.合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N,N′-二乙酰-1,2-双(对-氯苄基)乙烷及 N,N′-二苯甲酰-1,2-双(对-氯苄基胺基)乙烷。  相似文献   

3.
首次报道了牛血清蛋白(BSA)催化二苯甲酰甲烷和丁烯酮的Michael-Aldol串联反应,并对1,3-二羰基化合物进行了研究,丁烯酮与α,β-不饱和酮酯化合物只生成一分子Michael及双分子Michael加成产物,该方法为合成环状化合物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Kishner-Wolff 还原法经改良后,曾应用于硝基化合物及甾体化合物已见诸文献。现因此改良法在有机合成上广被采用,颇为重要,故再进一步研究其范围以希推广其应用。我们首先鉴于本反应是个强碱性反应,故要晓得是否能用于还原对碱敏感之物资。又根据以往的经验双酮、酮酸或酮醇如其功能团在一定之位置,则往往形成含氮环状化合物,因此在这一方面亦欲交详细的探悉一切。又按文献记载,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用老的 Kishner-Wolff 还原法,先形成呲唑啉衍生物,遇碱即分解成环丙烷衍生物,或虽能正常还原,但α,β-双键发生转移,因此我们以 RCH=  相似文献   

5.
黎星术  谢如刚 《有机化学》1998,18(2):142-145
以L-半胱氨酸盐酸盐出发,经与二卤代烷偶联,成酯和格氏反应制得三种双手性β-氨基醇,1,2-双[R-2-氨基-3-羟基-3,3-二苯基丙硫基]乙烷(4a),1,3-双[R-2-氨基-3-羟基-3,3-二苯基丙硫基]丙烷(4b),1,4-双[R-2-氨基-3-羟基-3,3-二苯基丙硫基]丁烷(4c)。将此类双手性β-氨基醇与硼烷在THF溶液中反应,in situ制备双手性恶唑硼烷催化硼烷对芳酮的不对称还原,产物苯乙醇的光学收率达72.8%、α-溴代苯乙醇的光学收率达91.4%。  相似文献   

6.
α,β-环氧甾酮类化合物Ⅰ,Ⅶl及Ⅺ经用Kishner-Wolff改良法还原分别得相应的煤丙醇型化合物Ⅱ,Ⅷ及Ⅻ.至于芳基取代的链状环氧酮化合物ⅩⅦ及ⅩⅩⅡ则分别还原生成相应的吡唑化合物ⅩⅧ及ⅩⅩⅢ.化合物ⅩⅤ用水合肼处理得双羟基化合物ⅩⅥ.对于上述反应产物以及副产物的生成机理曾加以推测.  相似文献   

7.
纳米Cu-Cu Fe_2O_4通过质子去硼策略能高效催化α,β,γ,δ-不饱和酮、酯和腈酯发生1,4-还原.与已报道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以乙醇溶剂为氢源、催化剂量低(0.5 mol%)、催化剂可循环使用等优点.同时,研究了该催化体系的克级规模反应和反应机理.此外,也研究了还原产物(E)-γ,δ-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应用,如可转化生成3-丁烯-1-醇、3-丁烯-1-胺、γ-酮酸、环醚和环硝基酮.  相似文献   

8.
采用丙烯酸酯基桥联γ-取代的β-二酮分别与水合肼和盐酸羟胺反应,合成并表征了含有长链和共轭结构的吡唑和异嗯唑类新化合物,研究了不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用乙醇为反应溶剂时,γ-取代的β-二酮与盐酸羟胺反应得到异嗯唑化合物;与水合肼反应不能得到目标吡唑化合物,而得到α,β-不饱和双键被还原的酰肼化合物;当用乙酸作为反应溶剂时,γ-取代的卢一二酮与水合肼反应得到目标毗唑类化合物.进一步探讨了生成酰肼化合物的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9.
在金属前体[IrCl(COD)]2, 1,2-双(二苯基膦)乙烷(dppe)和碳酸铯的催化下,用异丙醇做氢源时,含卤素或杂环的α,β-不饱和酮可以选择性地发生1,4-还原得到饱和酮,产率高达90%.反应中未出现卤素被还原和催化剂中毒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发展了一种碳酸铯催化吡唑与α,β-不饱和酮的氮杂Michael反应新方法.在5 mol%Cs2CO3存在下,于1,4-二氧六环中回流反应7~12 h,以86%~95%的产率得到21种β-(N1-吡唑基)酮.此法对芳香类和脂肪类α,β-不饱和酮均适用良好,易实现克级放大.产物可容易地转化为相应的γ-氨基醇.发展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吡唑与丙烯酸甲酯和硝基苯乙烯的氮杂Michael反应.  相似文献   

11.
色醇类衍生物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化合物,具有广谱的药理和生理活性.报道了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和1-羟基苯并三唑(HOBt)作为缩合试剂,在温和的条件下对各种取代的色醇与β,γ-不饱和α-酮酸进行的缩合酯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β,γ-不饱和-α-酮酸色醇酯类化合物.该方法底物适应性广,原料易得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2.
周洪兵  谢刃  邓超  冯新德  周其凤 《化学学报》1992,50(12):1182-1186
邻位上含有苯甲酰氧取代基的苯甲醛化合物2,5-双[(4-甲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醛用NaBH~4还原时,产物与体系中是否含水有重要关系.在无水的情况下,还原按正常的方式进行,并生成相应的苯甲醇化合物;在有水的情况下,醛基首先被还原成醇,接着被还原成甲基,同时发生邻位(而不是间位)苯甲酰氧基的水解,产物为邻甲基酚类化合物.模型化合物邻(对甲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醛和间(对甲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醛的反应证实了上述发现.这一特殊反应可以推广到邻位上含有酰氧取代基的基本甲醛及其相应的醇.  相似文献   

13.
邻位上含有苯甲酰氧取代基的苯甲醛化合物2,5-双[(4-甲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醛用NaBH_4还原时,产物与体系中是否含水有重要关系.在无水的情况下,还原按正常的方式进行,并生成相应的苯甲醇化合物;在有水的情况下,醛基首先被还原成醇,接着被还原成甲基,同时发生邻位(而不是间位)苯甲酰氧基的水解,产物为邻甲基酚类化合物.模型化合物邻(对甲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醛和间(对甲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醛的反应证实了上述发现.这一特殊反应可以推广到邻位上含有酰氧取代基的苯甲醛及其相应的醇.  相似文献   

14.
α,β-不饱和醛或酮与单取代肼反应生成Δ~2-吡唑啉的反应机理,一般认为是通过1,2加成脱水生成腙,然后闭环而得.分离得到的中间体腙在酸性溶液中加热亦可得到Δ~2-吡唑啉.等人曾报道烯键上无取代基的α,β-不饱和酮与单取代肼反应是经过1,4加成所生成的β-肼基取代的酮闭环而得Δ~2-吡唑啉.我们在研究苯丙烯酰苯和甲肼的反应中,发现用略微过量的甲肼与苯丙烯酰苯(摩尔比  相似文献   

15.
β,γ-不饱和α-酮酸酯是一种多官能团的合成子,其1,2-双羰基的结构便于进行活化和手性控制,多个反应位点可以进行多样的反应设计.近20年来,许多手性路易斯酸催化剂和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被应用到β,γ-不饱和α-酮酸酯参与的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得到了各种光活性化合物.根据β,γ-不饱和α-酮酸酯中的β,γ-不饱和α-酰基共轭体系、碳碳双键及羰基三种不同的反应位点分类,对近几年来β,γ-不饱和α-酮酸酯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γ,δ-不饱和-β-酮酸酯也称为Nazarov酯或丙烯酰基乙酸酯,由于其分子中含α,β-不饱和酮和β-酮酯等活性官能团,故在天然化合物,特别是萜类和生物碱类的合成中是一个较重要的中间体。常用的一个合成这类化合物的方法是产生一个带有适当官能团的β-酮酸酯后发生消除反应产生共轭双键,或者经由丙二酸酯在分子中引入γ,δ-不饱和-β-酮基团。本文报道一个以丁二酮为起始原料来制备γ-甲基取代的标题化合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吴照华  周维善 《化学学报》1982,40(7):629-636
16,17α-环氧-5α-和5β-孕甾-3β-醇-20-酮(1,2)用诺卡氏菌脱氢分别得到4,5,6,7和8,5,6,7四个化合物,其中16,17α-环氧-⊿4-孕甾烯-3,20-双酮(5)是主要产物.1和2分别用节杆菌脱氢时则均得到两个20α-羟基的不饱和化合物15和16,其中⊿1,4-双酮16是主要产物.16,17α-环氧-16β-甲基-5α-⊿9(11)-孕甾烯-3β-醇-20-酮(3)用诺卡氏菌脱氢可得到12,13,14三个化合物,其中16,17α-环氧-16β-甲基-4,9(11)-孕甾二烯-3,20-双酮(13)是主要产物.综上所述,5α和5β甾族化合物用诺卡氏菌脱氢主要脱去C4,5两个氢原子形成⊿4-烯-3-酮化合物,而采用节杆菌可使Cl,2和C4,5位同时脱氢形成⊿1,4-双烯-3-酮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侯雪龙 《有机化学》2009,12(3):488-489
α-手性酮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合成中间体. 至今已有很多工作致力于在酮羰基α-位构建手性中心, 但由于产物易于消旋, 有效地不对称催化合成α-手性酮化合物的方法非常有限. 从结构看通过α,β-不饱和酮的还原是一个构建酮羰基α-位手性中心的直接方法, 但α,β-不饱和酮的还原往往是羰基而不是双键被还原.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侯雪龙小组发现, 利用Phosphinooxazoline (PHOX)为配体的Ir催化剂1能有效地催化氢化α,β-不饱和酮的碳碳双键, 反应可以在常压下进行, 产物ee值均大于97%. 这一方法提供了一个高效、简便的α-手性酮化合物的合成手段[在此论文寄至Angew. Chem.编辑部前一星期, 德国的Bolm, C.也投寄了相似工作: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8920].  相似文献   

19.
设计并合成了5种具有胆酸单元的氢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模型化合物,并以苯甲酰甲酸甲酯为底物,镁离子为催化剂,研究了模型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能力.结果表明这些模型化合物能够将α-酮酸酯还原为α-羟基酸酯,有一定的负氢转移能力,但它们的手性还原能力不佳,对映体过量值最高为26%.  相似文献   

20.
发展了一种吡唑基导向的钌催化的1-苄基-1H-吡唑与烯烃或a,β-不饱和酮的C(sp~2)-H键烯基化和烷基化反应.该反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烯基化和烷基化选择性地发生在苄基的邻位.为1-苄基-1H-吡唑的官能团化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