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由于巨大质量造成的光线扭曲效应,天文学家辨认出一个主要由暗物质构成的矮星系,该星系属于一个距地球40亿光年的较大星团。该星系介于地球与另一个命名为SPD.81的更遥远星系(距离我们120亿光年)之间,遥远星系发出的无线电波在经过地球与其之间的星团时被扭曲成一个环,这就是"引力透镜"(gravitational lensing)效应。环的大小和形状有助于天文学家测量介于其间的星系的质量,大约相当于1万亿个太阳。研究者说,由于环的大小和形状不能与单个星系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家一直认为。早期宇宙是一个浑沌、风暴激烈和彼此被撕裂成碎片的星系王国,而现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NU)天体物理学家阿利斯捷尔·格雷厄姆博士仔细分析了距离我们约1亿光年的许多星系照片,这些照片是由“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的Wide Field Planetary Camera 2照相机拍摄的.对天文学家公认的观点提出怀疑。  相似文献   

3.
《现代物理知识》2014,26(2):64-64
<正>天文学家发现迄今为止最遥远、最古老的星系,是一个距大爆炸仅仅7亿年的高度活跃的恒星工厂。研究者估计这个命名为z8_GND_5296、距地球131亿光年的星系产生行星的速率要比今天的银河系高百倍。这一发现已发表于《自然》(Nature),它可能已经证明恒星爆发式诞生的活跃程度超乎天  相似文献   

4.
<正>天文学家知道多数超大质量黑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小到大。不过这种成长是怎样发生的?研究者测量一个类星体(61亿光年远处一个星系的闪亮核心)中超大质量黑洞的旋转情况后,认为黑洞很可能是通过其所在星系与其他星系合并时成长的。研究者能够研究类星体的细节,要归功于引力透镜的放大效果,其前方的大质量星系团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最新的研究,一个已知最古老的星系中存在最早的氧。这个命名为SXDF-NB1006-2的巨大星团位于距地球131亿光年处,2012年被发现时曾荣膺当时已知最古老星系(这一记录后来已被刷新数次)。在发现之初,天文学家就观测到一个电离氧形成的环,来自星系恒星的辐射能量足以将该处空间原子的电子剥离。现在,来自该星系的特殊红外波长表明这里存在失去两个电子的氧原子,研究者在《科学》(Science)网络版上做了报告。因为重于氢、氦和锂的元素,都是在恒星核聚变反应中产生,然后通过超新星爆发散布到宇宙空间中  相似文献   

6.
 测光术是天文技术中主要的方法,尤其当要测定某一天体,例如变星、小行星、活跃星系核以及超新星的光度时.布格(Pierre Bouguer)被称为“测光术之父”,他是18 世纪的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在测光术方面完成最早有记录的一些测量  相似文献   

7.
我们人类能够感知到的这个宇宙是有限的,这一点在科学界已经无可置疑,因为宇宙在时间上是有限的,形成已有大约150亿年的时间,那么它在空间上也必然是有限的.2008年2月哈勃望远镜拍摄到距地球130亿光年的最远星系,科学家称这些星系已经很接近宇宙的边缘,宇宙的边缘距离地球约为150亿光年(150亿光年的距离和150亿年的形成时间似乎是一个巧合).  相似文献   

8.
 给天文学家几个小时的时间,他们就能告诉你24.4 亿光年范围内任何黑洞的质量。这项新技术需要测量光吸收物体对星系中心周围盘旋的分子气体云的影响。研究者在《自然》(Nature)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报告,他们利用这一方法计算了5.3 亿光年外NGC4526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  相似文献   

9.
正精确测定我们附近星系或是遥远星系的距离,对于研究宇宙的膨胀速率以及暗能量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具体操作中,天文学家使用"距离阶梯递推"的方法,测量遥远星系的距离:首先测定近处天体的距离,以此为尺子,用以测定稍远天体的距离,以此类推,最终实现距离达几十亿光年的星系的测定。Pietrzyński在Nature周刊上发表文章,宣称已经对我们银河系的最近邻星系——大麦哲伦星系的距离做出了迄今为止最高精度(2.2%)的测定。长期以来,上述距离一直是"距离阶梯"逐级延伸过程中的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概述窄线SeyfertⅠ型星系 (包括具有类似性质但光度较大的类星体 )的主要观测特征、物理内涵及其理论解释和在活动星系核内部结构上的反映。窄线SeyfertⅠ型星系 (NLS1 ,以后NLS1都认为包括NLSI星系和NLS1类星体 )具有窄的允许线Hβ,它兼有Sy1和Sy2的某些特征。它具有强的FeⅡ光学线和弱的 [OⅢ ]λ5 0 0 7禁线 ,这明显不同于Sy2。在观测相关量的主成分统计分析中表明NLS1是活动星系核第一主向量表现为极端的一类。这包括 :( 1 )HβFWHM取极小 ;( 2 )FeⅡλ45 70 /Hβ 取极大 ;( 3)SⅢ ]λ1 892 /CⅢ ]λ1 90 9取极大 ,亦一定范围内宽线区电子密度取大值 ;( 4 )CⅣλ1 5 4 9线中心蓝移取极大 ;( 5 )高光度NLS1的软X射线光子数谱指数Γx 取极大 ;( 6)X射线相对流量变化方差最大等。基于以上观测结构和相应统计规律 (观测量与HβFWHM的关系 ) ,解释NLS1现象最佳的模型是高相对吸积率L/LEdd模型。NLS1比之典型宽线活动星系核具有较低的中心黑洞质量MBH。进一步 ,还发现这一模型是活动星系核主...  相似文献   

11.
天文学家从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观测望远镜拍摄的类星体照片上 ,发现了最遥远的X射线流 ,从超巨黑洞到类星体中心延伸达 1 0万多光年的由高能粒子组成的这一射流 ,为天文学家提供了有关 1 2 0亿年前宇宙微波背景状态的信息。它能研究大爆炸后经过 1 4亿年的宇宙辐射 ,而此前最遥远的X射线流是在大爆炸后 30亿年左右。天文学家认为 ,类星体是拥有活跃中心超巨黑洞的星系 ,恒星与气体都被吸入这黑洞 ,这一吸入过程经常伴随有强烈高能粒子流的形成。当射线流中的电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离开类星体时 ,电子会穿透宇宙背景辐射“海洋” ,宇…  相似文献   

12.
<正>天文学家最近观察到150光年远处的一颗行星上刮起了时速高达1万千米的炽热风暴。这一切源于它过分靠近主恒星,并围绕其同步旋转。该行星编号为HD 209458b(如图),它与主恒星的距离是水星到地球距离的1/8,远比水星距太阳近得多。  相似文献   

13.
秦克诚 《大学物理》2004,23(2):63-65
同星系天文学方面的工作相比 ,哈勃更重要的贡献是关于红移 -距离关系的哈勃定律的发现 (图1,圣文森特所属格林纳丁斯 2 0 0 0年 ,2 0世纪重大事件 ,邮票下方的英文是“192 9:哈勃和膨胀的宇宙”) .星系光谱的频移是美国天文学家斯里弗 (V .Slipher)发现的 ,他发现了绝大部分红移和个别同我们距离近的蓝移 .对光谱频移现象最现成的解释是多普勒效应 :红移表示星系离我们而去 .星系的这种退行并不是以我们为中心 ,而是整个宇宙的膨胀 ,如同一个膨胀气球的表面上的各点 ,每一点都相对于其他点退行 .个别星系的谱线蓝移表示离我们距离近的一些星团或星系的本动超过了膨胀运动 .192 9年 ,哈勃利用美国哈佛大学女天文学家勒维特 (H .S .Leavitt)发现的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确定星系的距离 ,发现了星系光谱的红移与星系离我们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当时他掌握的资料只有 33个近距离星系的数据 ,距离测量也不准确 ,数据分布非常弥散 ,离拟合的直线很远 .但是后继研究却证明了上面的关系是正确的 .两年后 ,1931年 ,哈勃积累了更多的更远的星系的数据 ,发现这个关系仍然成立 ,而且拟合的质量好多...  相似文献   

14.
 1 美学者宣称黑洞存在可望得到证实据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天文学学会在一次会议上公布了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壮观照片,证实在一个遥望星系的中心处,有一个巨大黑洞正把星体吸进去,喷发出由辐射与热气组成的湍流.在这幅哈勃照片上还发现:在M-87星系中心有一个星体凝聚和象点那样的亮光源,距地球5200万光年;若其速度符合理论预测,那将最终证明黑洞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1暗物质存在的发现1937年,天文学家弗·扎维奇(F.Zwick)发现,大型星系团中的星系的运动速度,远远超出星系团核心物质形成的结果,这表明除了人类已知的星系团核心物质对该星系的引力外,还存在其他物质的  相似文献   

16.
最近,来自法国巴黎天文台的M.D.Lehnert等通过反复的光谱观察,确认了一个迄今为止最遥远的星系.这个星系位于所谓哈勃超深场(Hubble ultra deep field)天区,与地球的距离大于40亿秒差距(1秒差距=3.26光年),而红移z=8.56.这一发现打破了先前对γ射线暴(gamma-ray burst)观察所保持的z=8.2的高红移记录.值  相似文献   

17.
 探测遥远星系的重要意义至少有下列3点:探究宇宙的形状、检验宇宙学模型的正确程度和积累有关星系形成和演化的知识。1961年,美国天文学家桑德奇(AllanSandage)提出用星系团中最亮的星系做“标准烛光”来延伸哈勃(EdwinHubble)开创的更远星系距离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磁旋风     
1984年夏天,美国天文学家在新墨西哥州用甚大阵(VLA)射电望远镜观测到在远离银道面上方有若干弧形气体纤维.这些缠绕着的涡旋状气云,看来是由磁场约束在一起的.这种磁场形成一个可能伸展达500光年的磁旋风.这一发现证明磁涡旋在宇宙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如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等离子体物理学家A.A.Peratt所评论的,“看来,磁场越来越象是在宇宙中起着和引力同样重要的作用”. 磁涡旋是象龙卷风那样旋动着的、炽热的带电气体(即等离子体)纤维.它受到由等离子体自身运动和其所带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约束.很小的,直径只有一毫米的这种涡旋的…  相似文献   

19.
 一、宇宙观测新发现 在过去一个长时期里,人们普遍认为星系在广阔的天空中分布成均匀的闪烁光点。可是事实不然。近几年来,天文学家极目观察最遥远的宇宙区域,发现宇宙的总体结构实际上是群集的;它们聚集成层块,层块结集成板片,板片又挨次卷曲成泡状空心球,球的直径长达3亿光年;空心球又垒在一起成了被称为“宇宙泡沫”的东西,充斥于宇宙。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英-澳天文台的D.F.Malin 和D.Carter于1980年在南天的NGC 1344等五个椭圆星系的周围,拍摄到了与星系同心的巨大椭球形外壳的象.现在已知有11%的椭圆星系具有这样的外壳,但旋涡星系没有.这种外壳多达20层,但各层多是椭球的弧片,而且顺着星系的长轴方向在星系两侧相间地排列,例如第1,3,5…层外壳在星系以东,2,4,6…层外壳在星系以西,最外的一层离星系中心远达星系半径的30倍.从壳的颜色,天文学家判定它们是由恒星组成的:从星系中的星或活动核喷出的气体,在星系际空间急骤冷却凝聚成恒星,成排的星显示出亮椭圆形狭弧壳.但这个外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