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溶剂效应,选择合适的溶剂,合成了2,4,8,10-四氯-12H-双苯并[d,g][1,3,2]-二氧磷杂(硫代)磷酰氯,首次合成并纯化得到了2,4,8,10-四氯-12H-双苯并[d,g][1,3,2]-二氧磷杂(硫代)磷酰氯。  相似文献   

2.
利用白地霉菌株和啤酒酵母催化还原α-氯代酮 4分别制得光学活性的(R)和(S)-α-氯代酶 8,并以它们作为关键步骤合成了 Ro25-8210(1)和 Ro25-6630(2).  相似文献   

3.
γ-氯代丁酸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γ-氯代丁酸酯的合成研究周龙虎,史达清,戴桂元(徐州师范学院化学系,221009)γ-氯代丁酸醋是重要有机合成试剂,它是用于合成广谱抗菌剂环丙氟哌酸和环丙氟啶酸的中间体环丙胺及新型拟除虫菊醋中间体环丙酸的原料 ̄[1]。合成γ-氯代丁酸酯常用的方法有 ̄...  相似文献   

4.
2,6-氯吡啶的定向合成及结构测定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6-氯吡啶的定向合成及结构测定研究赵增国张和王桂林郝金库(天津师范大学化学系300074)关键词吡啶氯代吡啶光氯化氯代吡啶是重要的农药、医药中间体。通常2-氯吡啶和2,6-二氯吡啶的合成是用吡啶和氨基钠进行齐齐巴宾反应,生成的氨基吡啶再进行重氮化...  相似文献   

5.
李再峰  罗富英 《合成化学》2001,9(2):164-166
先以间二氯苯,氯乙酰氯和咪唑为原料合成β-(1-咪唑基)-2,4-二氯-α-苯乙醇(I),再以二卤苯为原料合成α-氯-卤代乙苯(Ⅱa-Ⅱd),然后, Ⅰ分别与Ⅱa-Ⅱd反应,生成α-α′-甲基-卤代苄氧基)β-(1-咪唑基)-2,4-二氯乙苯硝酸盐4个新化事物,产率分别为66.8%,78.5%,76.8%和81.2%,新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表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N^1-(2-呋喃烷基)-5-氟脲嘧啶的氧化以及与O,O-二乙基硫代亚磷酸酯的加成反应合成了新型N^1-(2-呋喃烷基)-5-氟脲嘧啶的α-羟基(硫代)膦酸酯衍生物,进一步以间氯过氧苯甲酸氧化得到相应的α-羟基膦酸酯衍生物 。  相似文献   

7.
3,7-二取代双环[3,3,1]壬烷衍生物具有许多有趣的反应特异性,可合成各种官能性金刚烷衍生物。本文以1-金刚烷醇为原料经二步反应合成7-亚甲基双环[3,3,1]壬烷-3-酮。再用催化量四氧化锇进行氧化几乎定量地得到7-羟甲基-7-羟基双环[3,3,1]壬烷-3-酮(9)。9用对甲苯磺酰氯处理得11,然后转换成1-羟基-4-原金刚烷酮(8)。根据光谱数据分析,(9)有一互变异构体(10),研究表明10的存在对合成8没有影响。预计8可以作为合成各种三取代金刚烷的原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两个新的双核铜(Ⅱ)配合物:[Cu2(L)(μ-Cl)Cl2],配体L为2,6-二甲酰-4-基苯酚双缩苯甲酰肼,取代基分别为氯(L1)和叔丁基(L2)。配合物具有相同的组成和配位构型。变温磁化率测定结果表明,由于取代基不同,其磁交换参数分别为-46.2cm^-1(L1)和-57.6cm^-1(L2)。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氯代膦酰异氰酸酯与5-氨基-3-苄硫基-1,2,4-三唑及其类似物的成环反应,合成了12个,7-芳基(烷氧基)-2-苄硫基-5,7-二氧代-4,5,6,7-四氢-7-磷杂-1,2,4-三唑(1,5a)三嗪,利用HNMR,PNMR确定其为Z型,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0.
无机化学稳态同位素瞬变动力学分析11(1),49生物矿化纳米结构材料与植物硅营养11(2),119水溶液中银团簇的生长、稳定与物化性质——脉冲辐解研究进展11(3),239有机化学青蒿素研究进展11(1),41超级材料——高维分子基铁磁体的设计与合成11(2),109杂原子烯反应研究进展11(2),129杯芳烃的配位性质11(3),275新型镇痛剂地棘蛙素的化学和药理11(3),313圆二色谱和诱导圆二色谱在卟啉及其配合物研究中的应用11(3),327分子烙印技术进展11(4),358水相中金属…  相似文献   

11.
钒取代型多金属氧酸盐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自制的α-1,2,3-K6H[SiW9V3O40]、α-1,2-K6[SiW10V2O40]和α-K5[SiW11VO40](以下分别简写为α-SiW9V3、α-SiW10V2和α-SiW11V)钒取代多金属氧酸盐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在pH=6.8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α-SiW9V3对酪氨酸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对酶稳态活力的抑制作用和对迟滞时间的延长作用,在DMSO溶液中,其IC50为0.6841 mmol/L,0.7 mmol/L α-SiW9V3可使单酚酶的迟滞时间由235 s延长至650 s,增加了2.77倍。 α-SiW9V3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抑制为可逆作用过程,抑制类型为混合型,其抑制常数KI、KIS分别为4.22和2.39 mmol/L。 α-SiW10V2不溶于DMSO,故未研究其对酶的抑制作用,α-SiW11V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很弱。  相似文献   

12.
张雪  龚晓娜  朱若华 《应用化学》2011,28(11):1298-1304
合成了α-环糊精(α-CD)修饰的有机聚合整体材料,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比较了α-CD修饰整体材料作为室温磷光固体基质的效果以及14种有机化合物在其上的室温磷光分析(RTP)行为。 α-CD修饰的有机聚合整体材料背景干扰低, 对二环芳烃类物质有较好的选择性和富集能力。 在α-CD修饰膜上,萘和7,8苯并喹啉的分配常数分别为5.03×103和2.94×102,表明修饰材料对萘有较好的选择性。 萘酚也能与修饰材料形成包络物。 但是由于较强的极性和在水中的溶解性,不能被有效富集。 对5.0×10-11 mol/mL萘,最大富集体积为300 mL。 采用SPE-RTP,萘和7,8苯并喹啉的检出限分别为9.80×10-12和4.60×10-11 mol/mL,RSD小于3.7%;线性范围分别为5.00×10-11~8.00×10-9 mol/mL和6.00×10-11~5.00×10-10 mol/mL。 应用修饰的膜片对土样中的萘进行选择性富集和测定,结果由GC-MS进一步确认。 用环己烷一步提取和SPE-RTP测定,萘可以被选择性富集。 在土壤样品中加萘标准0.012 8 mg,测得回收率(104.9±6.5)%。 土样中萘的浓度为(5.61±0.12) mg/kg,与GC-MS的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3.
采用AC→ABC的合成策略,以α-环柠檬醛为A环起始原料,通过与C环化合物8缩合、选择性还原及分子内环合得到关键中间体11,再经过官能团修饰和转换,合成了16-羟基-6,7-脱氢铁锈醇甲醚及其3个类似物.  相似文献   

14.
Two eremophilane-type sesquiterpenoids from the rhizomes of Ligularia veitchiana(Hemsl.) Greenm were isolated and determined as 10α,11-endoperoxide-1(2)-en-7α-hydroeremophilane(1) and 1(10)-en-2-oxo-7α-isopropanol-eremophilane(2).Compound 1 was a new compound and compound 2 was a new natural product.The structures of the two compounds were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spectral methods including 1H NMR,13C NMR,2D NMR and MS.  相似文献   

15.
含硅多金属氧酸盐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按文献方法合成了α-1,2,3-K6H[SiW9V3O40]、α-1,2-K6[SiW10V2O40]和α-K5[SiW11VO40](以下分别简写为α-SiW9V3,α-SiW10V2,α-SiW11V)3种多金属氧酸盐,并通过紫外和红外光谱对3种多金属氧酸盐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纸片法研究了3种钒取代的硅钨酸盐及硅钨酸(H4SiW12O40?xH2O,简写为SiW12)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黑曲霉和青霉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4种物质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黑曲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但对青霉的抑菌效果较差。由于引起果蔬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本实验将为多金属氧酸盐作为广谱高效果蔬保鲜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Two new steroidal alkaloids,veraussines A(1) and B(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and rhizomes of Veratrum nigrum var.ussuriense.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as N-(ethoxycarbonyl)- 1α,2β,3α,15α-tetrahydroxy-5β-jervanin- 12-en- 11-one(1) andN-(methoxycarbonyl)- 1α,2β,3α,15α-tetrahydroxy-5β-jervanin- 12-en- 11 -one(2)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17.
齿叶橐吾中新吉马烷型倍半萜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科案吾属植物在我国约有100种,是民间广泛应用的中草药资源,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化痰止咳、活血止痛等功效D‘.本文报道了通过反复柱层析(溶剂石油醚:丙酮体积比为10:1~3:I)和制备薄层层析(溶剂苯:丙酮体积比为5:1)从齿叶蠢吾(*fggLggfgdentata)中分离得到的一新吉马烷型倍半储,命名为la,4卢,6a,10a一四羟基一3卢,sa,sa一三当归酸氧基吉马一11一烯一9一酮(1).化合物1为无色胶体,卜」g+3·2“(**Q。,C几51).其’H、”C**R和***T谱表明1中存在3个当归酸氧基,在FAB-MS谱中有连续失去463…  相似文献   

18.
利用溶液2D-ROESY谱,利用溶液2D-ROESY谱, 13C固体高分辨谱以及自扩散系数测量等核磁共振技术, 研究了环糊精(CD)和α-萘乙酸(α-NA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α-CD和β-CD均能与α-NAA形成包络物, 但是由于尺寸更为匹配, β-CD与α-NAA体系的包络相互作用强度明显比α-CD和α-NAA体系的大; 通过测量 β-CD与α-NAA混合溶液中α-NAA的自扩散系数, 计算出包络物结合与解离的平衡常数, 以此为基础对β-CD/α-NAA 体系在实现α-NAA缓释方面的应用方式进行了探讨. 13C固体高分辨谱以及自扩散系数测量等核磁共振技术, 研究了环糊精(CD)和α-萘乙酸(α-NA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α-CD和β-CD均能与α-NAA形成包络物, 但是由于尺寸更为匹配, β-CD与α-NAA体系的包络相互作用强度明显比α-CD和α-NAA体系的大; 通过测量 β-CD与α-NAA混合溶液中α-NAA的自扩散系数, 计算出包络物结合与解离的平衡常数, 以此为基础对β-CD/α-NAA 体系在实现α-NAA缓释方面的应用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Nanostructured α-Fe_2O_3 were prepared by precipitation followed by calcination method.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AB) was used as surfactant.The nano α-Fe_2O_3 was then silanized with(3-chloropropyl)-triethoxysilane(CPTES) by room temperature mixing of α-Fe_2O_3 and CPTES to produce silane coated α-Fe_2O_3(ClPr-Si@Fe_2O_3).As-synthesized ClPr-Si@Fe_2O_3 was functionalized via covalent grafting of benzimidazole to produce 3-(l-benzimidazole)Pr-Si@Fe_2O_3.This was further reacted with bromine to afford α-Fe_2O_3 immobilized benzimidazolium tribromide(α-Fe_2O_3-BIM tribromide).This ionic liquid(IL)α-Fe_2O_3 BIM tribromide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XRD,TEM,SEM,TGA,VSM,EDX and BET analysis.The as-synthesized IL tribromide was used as catalyst for one-pot synthesis of highly substituted piperidines.The method is greener in terms of solvent selection,recovery of the catalyst and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未掺杂α-MnO2和Al 掺杂α-MnO2, 对产物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扫描电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观察表明制备产物呈纳米管形态.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计算了产物的能带间隙: 随着Al 的掺杂, α-MnO2的能带间隙值降低. 以未掺杂α-MnO2与Al 掺杂α-MnO2作为电极材料, 通过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电极的超级电容器性能. 在50 mA·g-1电流密度下, 未掺杂α-MnO2与Al 掺杂α-MnO2电极的比电容分别达到了204.8 和228.8 F·g-1. 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表明Al 的掺杂降低了α-MnO2在电解液中的阻抗, 有利于提高其电化学比电容. 增强的比电容及在1000个循环后仍具有良好的容量保持率,使Al 掺杂α-MnO2在超级电容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