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万亚  章蓓 《中国稀土学报》1995,13(4):316-319
研究了Si(100)注入铒后所形成的表面非晶层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固相外延结晶以及铒的迁移和掺杂规律。结果表明,表面非晶层先以基体单晶硅为晶种固相外延结晶,铒在晶体-非晶界面偏析,但当铒偏析聚集到一定浓度时则外延结晶停止,剩余损伤层变为多晶结构。在350keV的高剂量注入下,再结晶区域内的最大掺杂浓度随退火温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对150keV的低剂量注入,观察到850℃退火温度下掺杂浓度的反常增强。  相似文献   

2.
Bi3+敏化的SrSiO3:Eu3+,Bi3+发光体的合成与发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扩散法合成出一种新的发光体SrSiO3:eU^3^+,Bi^3^+。研究了激活剂Eu^3^+与敏化剂Bi^3^+浓度变化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实验发现,组成为Sr0.817Li0.0915SiO3:Eu^3^+0.075,Bi^3^+的发光体其发光强度最大。给出了发光体SrSiO3:Eu^3^+,SrSiO3:Eu^3^+,Bi^3^+的激发光谱与发光光谱;测定了发光体的X射线粉...  相似文献   

3.
CrOx/SiO2催化剂上丙烷在CO2气氛中脱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RD、UV-vis  DRS、ESR和微分吸附量热等技术,考察了铬担载量分别为2.5、5和 10wt%的 CrOx/SiO2催化剂的结构、表面性质和氧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上存在多种Cr的氧化态和聚集形式。随着Cr担载量从2.5wt%到10wt%的逐渐增大,催化剂表面占主导地位的Cr物种由CrO3单体转为多聚CrO3和Cr2O3晶相。在 CO2气氛中催化剂对丙烷转化率和丙烯选择性的大小顺序为 2. 5wt% CrOx/SiO2 >5wt% CrOx/SiO2>10wt% CrOx/SiO2,反应过程中的原位 ESR和 UV-visDRS测定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活性中心为Cr5+, Cr5+可由催化剂预处理过程中 Cr3+的氧化及丙烷反应过程中 CrO3单体的还原产生,在反应中 CO2可使Cr3+重新氧化为Cr5+。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一个简便,快速的用ICP-AESBi(Pb)SrCaCuPbO,Bi(Pb,Sb)Sr-CaCuO,Bi(Pb,Y)SrCaCuO超导体块材及薄膜中Bi,Pb,Sb,Y,Sr,Ca,Cu含量的方法。样品溶解在50%HCl及50%HNO3的混合酸中,直接引入等离子体光谱中进行测定。对共存元素的相互干扰及基片成分的干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大量样品,给出了各组分的挥发情况及Pb的挥发量与烧结温度  相似文献   

5.
应用渐进因子分析法研究了SiO2/Si样品俄歇深度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利用渐进因子分析法对SiO2/Si样品俄歇深度剖析过程进行研究,发现SiO2/Si界面处有SiOx成分存在,x值在1.0~1.5之间,厚度约为30nm,含量接近50%,Ar^+离子束的轰击使得SiO2薄膜内分解产生亚稳态SiO2含量在17%左右,研究结果表明,渐进因子分析法非常适合于俄歇深度剖析的化学态分析。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SiMnCr钢和SiMnMo钢低温回火过程中机械性能的变化。稀土对低温回火时的材料强度没有明显的影响。SiMnCr钢和SiMnMo钢分别在350和400℃存在TME谷底值;稀土对谷底值的温度虽然没有影响,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数值。稀土改善回火脆性是细化晶粒和抑制奥氏体晶界脆化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对射频溅射法制备的a-Si:H:Y薄膜进行电子衍射、红上吸收和卢瑟福级散射测试,结果表明,退火可从以下几方面摹结构和性质,使合金膜晶化,从非晶态向多晶或单晶态转化,改变原子间的键合状态,将某些Si-H键断裂,形成更多的Si-Y键;Y原子向Si衬底方向扩散,使膜表面Y的浓度降低,Si:Y的合金层厚度增大。  相似文献   

8.
首次利用渐进因子分析法对SiO2/Si样品俄歇深度剖析过程进行研究,发现SiO2/Si界面处有SiOx成分存在,x值在10~15之间,厚度约为30nm,含量接近50%。Ar+离子束的轰击使得SiO2薄膜内分解产生亚稳态SiO2,含量在17%左右。研究结果表明,渐进因子分析法非常适合于俄歇深度剖析的化学态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射频溅射法制备的aSi∶H∶Y薄膜进行电子衍射、红外吸收和卢瑟福背散射测试,结果表明,退火可从以下几方面改变膜的结构和性质:使合金膜晶化,从非晶态向多晶或单晶态转化;改变原子间的键合状态,使某些SiH键断裂,形成更多的SiY键;Y原子向Si衬底方向扩散,使膜表面Y的浓度降低,Si∶Y合金层厚度增大。  相似文献   

10.
用真空双源蒸镀法在NaCl和Si单晶衬底上沉积了RE-Fe(RE:Dy、Y)成分调制多层膜,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台及真空退火方式研究了多层膜受热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规律。受热温度≤200℃时,多层膜各单层的非晶结构不发生显著变化,且成分调制结构不被破坏,因此,可以认为非昌单支在多层膜在200℃以下的结构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1.
Eu^2+和Mn^2+在Sr3MgSi2O8中的光致发光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Eu^2+和Mn^2+共激活的Sr3MgSi2O8的荧光性质。Eu^2+和Mn^2+在460nm和690nm的发射峰分别由Eu^2+的5d→4f跃迁和Mn^2+的^4T1(^4G)→^6A1g(^6S)跃迁产生。未观察到单掺杂Mn^2+的Sr3MgSi2O8的荧光发射,而掺入Eu^2+后则出现了Mn^2+的690nm光致发光峰,表明Eu^2+对Mn^2+有敏化作用。Eu^2+的荧光寿命也受M  相似文献   

12.
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C_(60)NAr,THEFIRSTAZIRIDINEFULLERENEDERIVATIVE¥JunFENG,JiShengLa,GuoXiaoDONG,GaiJiaoJI(Institut?..  相似文献   

13.
三羰基环戊二烯基钼负离子与1,3-二卤丙烷在一缩二乙二醇二甲醚介质中反应,生成环卡宾配合物CpMoX(CO2)CO(CH2)2CH2(X=Br.I)硅桥连双环戊二烯基三羰基钼负离子与1,3-二卤丙烷顺利地进行类似反应,生成相应的硅桥连双(环卡宾钼配合物)-E(C5H1MoX(CO)2CO(CH2)2CH2)2(E=Me2Si,Me2SiSiMe2,Me2SiOSiMe2),化合物硅氧硅桥联二茂二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俄歇参数法用于SiO2/Si界面层硅过渡态的研究。使用一种新的AlKα-AgLα混合X射线激发源,获得了界面层上Si2P,SiKLL谱峰。给出了从表面到界面硅的化学状态变化与俄歇参数值。  相似文献   

15.
林君  李彬 《中国稀土学报》1993,11(4):307-310
在紫外光激发下,Eu^3+和Bi^3+在Me2Y8(SiO4)6O2基质(Me=Mg,Zn,Ca,Sr)中分别发射红光(^5D0-^7F2)和蓝光(^3P1-^1S0).Eu^3+发光的红橙比随着激发波长和Me^2+的不同而变化。荧光拉曼光谱表明,Eu^3+在四种基质中同时占据了4f格位和6h格位。依据Bi^3+发光的Stokes位移推断,当Me=Ca,Zn时,Bi^3+主要占据4f格位,而当Me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近红外激光(1064nm)激发和扫描式双光栅单色仪研究了卤素、卤酸根离子及吡啶对结晶紫近红外表面增强喇曼散射光谱(NIR-SERS)的影响.揭示了这些离子(或分子)与结晶紫及银表面的相互作用.Cl-、Br-、I-、BrO-3离子及吡啶均能引起结晶紫NIR-SERS的明显增强,而ClO-3和IO-3离子则不能.观察到NIR-SERS中化学增强的直接证据,并估算了化学增强因子.Cl-、Br-、I-和BrO-3离子引起结晶紫NIR-SERS的化学增强因子分别约为49、77、15和36.  相似文献   

17.
HDEHP萃取Ga(Ⅲ)的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生长液滴法研究了HDEHP在盐酸介质中萃取Ga(Ⅲ)的动力学,结果表明,萃取反应速率取决于发生在界面区域内两步连续反应Ga3++Ai-=GaAi2+GaAi2++Ai-=GaA2+i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ABS对HDEHP萃取Ga(Ⅲ)的影响,二者均不改变HDEHP萃取Ga(Ⅲ)的分配比,但使其正向萃取初始速率降低,原因是表面活性剂与萃取剂在界面上发生了竞争吸附;其次是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导致了界面膜上分子排列更致密和界面膜增厚,产生了更大的传质阻力。  相似文献   

18.
高健  钟顺和 《催化学报》2000,21(4):341-344
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合成了MoOCl/SiO2催化剂。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钼(Ⅴ)离子夺SiO2表面以双齿配位形式与表面氧刍合;双核钼(Ⅴ)间以u-双氯基桥联。用IR,TPD,TPSR-MS和TPSR-IR研究了MoOCl/SiO2催化剂对CO2与EO(环氧乙烷)的化学吸附特性及催化合成EC(碳酸乙烯酯)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CO2在催化剂表面形成桥式吸附态,桥基配体是表面反应的活性中心;EO在催化剂表  相似文献   

19.
以二氧化硅担载铁氧化物(1wt% Fe/SiO2)为探针,结合XRD、XANES以及EXAFS分析结果首次从表面配位几何的观点讨论了钠助剂对Fe/SiO2催化剂结构及其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所产生的影响。XRD分析表明,Fe/SiO2经800℃焙烧后仍保持无定形特征,添加钠助剂并经800℃焙烧后,N2Fe/SiO2已转化为α-方石英结构。Fe/SiO2的EXAFS拟合结果显示,铁中心被5个近邻氧环绕,平均Fe-O键长为0.194nm。与Fe/SiO2相比,Na-Fe/SiO2的径向结构函数谱中最强峰的相对强度提高了1/4,表明形成了一个更加密集的Fe-O壳层。拟合结果表明围绕中心铁原子0.189nm处平均有4.1个氧近邻。Fe-K边XANES谱表明钠的参与使催化剂的活性组分由配位不饱和的八面体位逐渐向四配位四面体位迁移。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结果显示,添加钠助剂后甲烷转化率有所下降,但是C2烃的选择性提高了近42个百分点,COx的选择性则明显下降。说明钠的引入使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发生变化,所形成的多数四面体/少数八面体混合结构有效地抑制了甲烷的深度氧化,乙烯乙烷的选择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在200℃抛光的氮化铝(AlN)陶瓷衬底上淀积200nm的Cr膜,并在高真空中退火。利用MCs+-SIMS技术(在Cs+一次离子轰击下检测MCs+型二次离子)对样品进行了深度剖析,给出了界面组分分布随退火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MCs+-SIMS技术是研究金属-陶瓷界面扩散与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