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常规资料、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1年7月29日暴雨过程进行多尺度分析,并对该过程的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东退,蒙古低槽东移引导冷空气南下,与中层的西南低空急流人字切变,低层的中尺度辐合线、中尺度低压,地面冷空气相互作用,不断激发对流系统,促成了此次暴雨过程的维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郑皓文  杨强 《山西科技》2013,28(2):42-4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及区域加密资料,对2012年8月16—18日出现在山西南部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短波槽东移与副热带高压南退的背景下,700 hPa、850 hPa切变线及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强烈的上升运动与热力不稳定条件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动力及热力条件。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与暴雨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地面观测、探空资料和卫星云图等,对2008年8月9日至11日在河北、京、津地区的一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系统的发生发展、结构与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1996年8月9日陕西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能量场、稳定度和地面中尺度系统特征及演变,揭示了突发性暴雨过程的物理机制和要素场特征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一次连阴雨过程中暴雨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图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6月15-22日宁夏连阴雨天气是由5次相对明显的降水过程组成,其中第1次过程为对流性降水,后4次过程为混合性降水,暴雨出现在16日下午到17日上午的第2次过程中.利用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发现,此次连阴雨天气的形成和维持是西风带和副热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北支干冷气团与南支暖湿气团稳定交于宁夏上空、高低空急流相互耦合作用的结果.暴雨发生期间,有4条多单体回波带和1条飑线自雷达站西南方经银川移向东北部,这种"列车效应"是宁夏中北部降水量较大的主要原因.飑线低层弱回波区、中高层悬垂结构明显,多单体回波带与飑线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2005年10月1-2日秦岭近邻地区连阴雨中的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500hPa东亚稳定的东高低环流形势下;低空西南急流为雨区提供了大量热量、动量及水汽,而高、低空急流的次级环流以及锋面次级环流之间的耦合加大了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使暴雨区产生了强烈上升运动,为产生暴雨的中-α尺度系统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秦巴山区复杂地形对产生暴雨中-α尺度的形成和发展也有一定的激发作用;螺旋度强度变化对暴雨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暴雨发生前对流中底层有较大螺旋度值,且呈下正上负的垂直结构,暴雨一般发生在对流层低层螺旆度正值中心的前方.  相似文献   

7.
利用NCEP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7日-9日淮河流域强降雨过程,并通过WRF模式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500hPa环流形势的发展有利于波动不断向下游传播;东北冷涡横槽转竖,更有利于冷空气南下。低空切变线、低涡是这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西南急流加强,并与高空急流配合,有利于对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天气图、Ncep再分析资料(1°×1°)、地面加密站资料、雷达资料、数值预报模式产品等,对2011年7月5日发生在江淮流域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这次强降水过程处于江淮梅雨期,高低空上冷下暖配置,各种物理因素相互影响作用,促成了这次强降水过程的发生。各家数值模式对西太平洋副高动态、强降水落区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面自动站、雷达及NCEP数据,采用标准化异常度方法,对北京市2018年7月15—16日出现的极端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极端降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和高空槽之间,低层有明显的西南急流,水汽充沛;暴雨发生时,环境条件标准化异常度均超过3σ,为此次极端降雨创造了极其有利的动力、水汽和不稳定条件;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可分为对流系统触发和局地强降雨、对流系统组织化加强和强降雨区北移两个阶段,均伴有明显的“列车效应”,且降雨效率极高;低空西南急流利于大气不稳定层结的建立、水汽持续输送,地面辐合线方向与850hPa低空急流方向、对流云团的移动方向均一致,是导致对流系统触发后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T213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晋中地域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冷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副热带高压、地面的冷锋是造成晋中地域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前期不稳定能量、水汽的积累和过程中物理量场的良好配置有利于产生暴雨;触发暴雨落区位于高能舌与对流不稳定重合的区域;中尺度辐合线为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11.
运用常规天气图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结合卫星云图和D opp ler雷达回波资料,对2009年"4.19"暴雨天气过程中天气系统演变及其物理量场进行分析,意在了解此次暴雨过程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一次短历时特大暴雨系统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平分辨率为1.25km的FY2-C地球同步卫星的可见光云图,对2005年8月14日发生在北京北部山区一次百年一遇的短历时特大暴雨进行了云图分析,发现高分辨率的可见光云图可以在一个多小时前就识别出水平尺度只有几公里的初始对流,并可利用它在地面上的阴影判别其垂直发展的强度。暴雨发生前水平尺度发展到数十公里,其云顶上的暗影表明强烈的对流已突破对流层顶。  相似文献   

13.
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相似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和探讨了1966~1995年6~9月西江流域16个暴雨洪涝个例,总结出相似的天气形势.选取地面、850hPa、500hPa层的17个气象要素来表征三维空间的相似.计算相似系数时,分别对高度场、温度场、湿度场、极值位置和风场进行计算,在满足规定的阈值时,以加权综合评定的方式计算总相似系数,加以判别,作出预报.  相似文献   

14.
2011年6月14日20时-6月15日11时,由于08时500hpa高原东部有低涡车移,宜昌一芷江一贵阳有切变南压,以及02时越过秦岭的地面冷锋共同影响,邵阳市区普降大暴雨与特大暴雨,其中新邵县184.6mm、邵东县170.6mm、邵阳市99.5mm、邵阳县124.8mm、隆回县110.7mm.通过对“11615”大暴雨与特大暴雨过程某些特理量的计算分析.为以后大暴雨过程的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1971—1983年之间,长江中上游出现56次暴雨,据此,求出暴雨的日雨量与24小时前印度季风区各站850hPa和200hPa纬向风的相关系数分布图,得出暴雨与南亚低空急流和高空急流存在着很高的相关关系。进而对其中3次暴雨过程低空和高空流场及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其形势十分相似。暴雨期间,索马里低空急流和阿拉伯海高空东风急流强而稳定,高低空散度场也较强。沿经圈剖面的季风环流圈、哈得来环流圈和中纬度环流圈都十分显著。当低空和高空急流减弱时,暴雨也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6.
利用Schauder不动点理论,得到了一类二阶奇异脉冲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上下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群中模糊集的上近似集合与下近似集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粗糙集概念是由Pawlak于1982年提出的,现已从许多方面作了推广,粗糙集与模糊集的结合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现在研究群中模糊集的上,下近似,并且讨论了近似算子的乘积结构,定义了粗糙模糊子群的概念,证明了模糊子群一定是粗糙模糊子群,在同态映射下,子群的像的上下近似也一定是它的上,下近似的同态像。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数中,任意自然数n都可由若干个1通过加、减、乘法运算表示出来;也可以去掉减号,由若干个1通过加和乘法表示出来。在n的所有可能的表示法中,我们分别用f(n)和g(n)记这两种表示法中包含1的个数最少的那种表示法中所含1的个数,参考文献[1]中给出了f(n)的一个较强的上下界估计,本文进一步证明了不等式3log3n≤f(n)≤3.68log3n3log3n≤g(n)≤4.76log3n并讨论了∑n≤xf(n),∑n≤xg(n),的渐近性质  相似文献   

19.
引进微分方程上下解的概念,应用极限夹逼准则的思想,以椭圆型偏微分方程为例,用上解与下解来夹逼,证明了半线性椭圆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这种证明是构造性的证明,它比单纯的存在性证明(如不动点定理)来得优越。因为我们不仅证明出解的存在,而且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逐次迭代,把这个解按任意事先要求的精度把它估算出来。  相似文献   

20.
结合拓扑空间的特性讨论函数上(下)极限,得到了一些与实直线上几乎一致的结果。首先给出了拓扑空间中函数上(下)极限的定义。然后证明了满足第一可数性公理的拓扑空间中函数上(下)极限是子极限集的最大(小)元。针对在某点存在单调递减的可数邻域基的函数,得到了上(下)极限的等价条件和几个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