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铕(III)离子与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结合的紫外差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pH7.4,温度为25℃的条件下,用紫外吸收差光谱进行了Eu^3^+对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的滴定。结果表明Eu^3^+与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结合后其差光谱在245nm和296nm处出现吸收峰,在245nm处,Eu^3^+-脱铁转铁蛋白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是(2.2±0.1)×10^4cm^-^1.mol^-^1.dm^3,Eu^3^+可占据脱铁转铁蛋白的2个金属离子结合部位,Eu^3^+优先占据脱铁转铁蛋白的C端结合部位,条件平衡常数是logK~C=8.42±0.12,logK~N=6.03±0.42。Eu^3^+与R~E^3^+(R~E=Nd,Sm,Gd和Tb)间的线性自由能关系表明,稀土离子占据脱铁转铁蛋白的C端结合部位时受离子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铝(Ⅲ)与脱铁伴清蛋白结合的紫外差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pH7.4、 0.1mol· L~(-1)N-2-羟乙基哌嗪- N′-2-乙磺酸( Hepes)及室温条件下,使用紫外吸收差光谱进行了铝(Ⅲ)对脱铁伴清蛋白的滴定。结果表明铝(Ⅲ)与脱铁伴清蛋白结合后其紫外差光谱在 238nm和 291nm处出现吸收峰。在 238nm处铝(Ⅲ)-脱铁伴清蛋白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是 (1.52± 0.04)× 10~4cm~(-1)· mol~(-1)· L。铝(Ⅲ)可占据脱铁伴清蛋白的两个金属离子结合部位,条件稳定常数是 lgK_N=11.21± 0.12,lgKC=9.53± 0.24。 N-端单铁伴清蛋白的紫外差光谱滴定表明,铝 ?优先占据脱铁伴清蛋白的 N端结合部位。  相似文献   

3.
稀土离子与伴清蛋白结合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pH=7.4和25℃下,用紫外吸收差光谱进行了Eu^3+对脱伯伴清蛋白的滴定,Eu^3+与脱铁伴清蛋白结合后其差光谱在245nm和296nm处出现吸收峰,在245nm处Eu^3+脱铁伴清旧白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是(2.1±0.1)×10^4cm^-1.L.mol^-1,Eu^3+可占据脱铁伴清蛋白的2个金属离子结合部位,条件平衡常数loKN=8.21±0.20,lgKc=4.60±0.11,脱铁  相似文献   

4.
稀土离子与伴清蛋白结合的紫外差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7.4 ,25 ℃的条件下, 使用紫外吸收差光谱进行了Eu3+ ,Tb3+ ,Lu3+ 对脱铁伴清蛋白的滴定。结果表明, 稀土离子与脱铁伴清蛋白结合后其差光谱均在244 和294 nm 处给出吸收峰, 在244 nm 处, 稀土离子脱铁伴清蛋白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相近, 约为(2.1 ±0.1) ×104 cm -1·mol- 1·L;稀土离子可占据脱铁伴清蛋白的两个金属离子结合部位, 但优先占据脱铁伴清蛋白的N端结合部位。C端结合部位与稀土离子的结合量受CO2 -3 浓度及离子半径的影响, 离子半径越大、CO2-3 浓度越高,稀土离子在该部位的结合量越少。  相似文献   

5.
稀土离子与乳铁蛋白结合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用紫外示差光谱、荧光光谱及圆二色谱等方法研究了Tb3+和Eu3+在pH7.4的条件下与乳铁蛋白及脱铁乳铁蛋白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Tb3+及Eu3+可特异性地结合在脱铁乳铁蛋白的两个Fe3+结合部位,但不能从已经结合铁的乳铁蛋白中把铁置换出来.测得Tb3+ 与这两个部位结合的条件平衡常数为lgK1=8.48±0.24和lgK2=6.72±0.18(25℃,0.10mol/L NaCl, 0.10mol/LHepes,pH=7.4). Tb3+在这两个位点结合时,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在 Tb3+ 与蛋白质的浓度比低时,构象趋于紧缩,色氨酸残基进入疏水的环境;当Tb3+结合得较多时,构象转而开放,色氨酸残基转向亲水性环境.但无论哪种情况,Tb3+与脱铁乳铁蛋白的结合都不影响蛋白的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6.
Eu:GGG纳米荧光粉体制备及其光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共沉淀方法并在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得了Eu:GGG荧光粉体。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样品的结构,计算了其晶格常数,为1.2371nm。室温下,测量了Eu:GGG的光致发射光谱、激发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激发光谱在波长240~287nm的谱带内和393。。处有强的激发,分别来自于Eu^3+O2^-间的电荷迁移态吸收和Eu“的^7F0→^5L6的跃迁吸收,同时在274nm处也出现了Gd^3+的^8S7/2→^6I1的特征吸收。393nm激发下,591nm处的发射峰最强,对应Eu^3+的^5D0→^7F1的磁偶极跃迁,可能由于部分Eu^3+处于反演中心对称格位所致。随着烧结温度升高,Eu:GGG的发光强度增强,这可能由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样品晶粒尺寸变大,单位体积内被激发的Eu^3+离子数增加引起,而591nm发光的荧光寿命变短,可能是由Eu^3+离子的能量共振传递过程中发光被陷阱捕获所致。  相似文献   

7.
Eu^3+和Eu^3+在LnBaB~9O~16是的紫外和真空卜外发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智  林建华  苏勉曾  陶冶  王渭 《化学学报》2001,59(5):736-741
研究了Tb^3+和En^3+在LnBaB~9O~16(Lu=La,Gd,Y,Lu)中的卜外和真空紫外光谱性质。X射线粉未衍射数据脂标化结果表明,LnBaB~9O~16(Lu=La,Gd,Y,Lu)系列化合物属于三方晶系。Eu^3+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LnBaB~9O~16和GdBaB~9O~16中稀土离子占据非是心对称的格位,Eu^3+在其中的特征发射5D0→7F2电偶极跃迁为主;而在YBaB9O16和LuBaB9O16中稀土离子占据中心对称性的格位,Eu3^+在其中的特征发射以5D0→7F1磁偶极跃迁为主.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Tb^3+和En^3+在LnBaB~9O~16(Lu=La,Gd,Y,Lu)中的卜外和真空紫外光谱性质。X射线粉未衍射数据脂标化结果表明,LnBaB~9O~16(Lu=La,Gd,Y,Lu)系列化合物属于三方晶系。Eu^3+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LnBaB~9O~16和GdBaB~9O~16中稀土离子占据非是心对称的格位,Eu^3+在其中的特征发射5D0→7F2电偶极跃迁为主;而在YBaB9O16和LuBaB9O16中稀土离子占据中心对称性的格位,Eu3^+在其中的特征发射以5D0→7F1磁偶极跃迁为主.  相似文献   

9.
螯合剂对铽(Ⅲ)-转铁蛋白配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温及pH7.4下,观察了一些螯合剂对铽(Ⅲ)-转铁蛋白配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铽(Ⅲ)与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的结合是可逆的;EDTA和次氮基三乙酸可使铽(Ⅲ)-脱铁转铁蛋白配合物定量释放铽(Ⅲ).用ECCLES程序计算表明,血清中微摩尔数量级的铽(Ⅲ)主要以小分子配合物形式存在,其中铽(Ⅲ)-柠檬酸约占62%,而铽(Ⅲ)-脱铁转铁蛋白配合物约占21%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一种新颖的双β-二酮有机配体9-乙基-3,6-二(乙酰基-3-苯甲酰基)咔唑(H2L)及其铕配合物,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表明Eu^3+与H2L发生配位。配合物的溶液荧光光谱不仅有613 nm处的中心离子Eu^3+的特征红光,属^5D0→^7F2跃迁带,还有445nm处配体的宽带蓝色发光,属H2L^*→H2L跃迁带,而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光谱只有611 nm处为中心离子Eu^3+的特征红光,属^5D0→^7F2跃迁带,峰形尖锐,半峰宽仅7 nm,单色性好,表明该固体铕双β-二酮配合物是一种潜在的红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二苯并18冠6与Pd,Pt生成的新颖配合物:[K(DI18C6)]2[Pd(SCN)4](1),(K(DB18C6)]2[Pt(SCN)4](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两个配合物均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1的晶体学数据:a=087375(17)nm,b=1.1990(2)nm,C=1.3180(3)nm,α=73.56(3)°,β=99.90(3)°,γ=82.34(3)°,V=1.2986(4)nm^3,Z=1,F(000)=584,R1=0.0752ωR2=0.1660.2的晶体学数据:a=0.8553(5)nm,b=1.3127(3)nm,c=1.1819(3)nm,α=106.21(2)°,β=82.77(3)°,γ=99.72(3)°V=1.2516(8)nm^3,Z=1,F(000)=818,R1=0.0254,ωR2=0.0682.1,2均由两个[K(DB18C6)^+配离子和一个[M(SCN)4]^2+配阴离子组成。在固态、配合物两个分子的[K(DB18C6)]^+和[M(SCN)4]^2-通过K^+-π相互作用形成假一维无限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二苯并18冠6与Pd,Pt生成的新颖配合物:[K(DI18C6)]2[Pd(SCN)4](1),(K(DB18C6)]2[Pt(SCN)4](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两个配合物均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1的晶体学数据:a=087375(17)nm,b=1.1990(2)nm,C=1.3180(3)nm,α=73.56(3)°,β=99.90(3)°,γ=82.34(3)°,V=1.2986(4)nm^3,Z=1,F(000)=584,R1=0.0752ωR2=0.1660.2的晶体学数据:a=0.8553(5)nm,b=1.3127(3)nm,c=1.1819(3)nm,α=106.21(2)°,β=82.77(3)°,γ=99.72(3)°V=1.2516(8)nm^3,Z=1,F(000)=818,R1=0.0254,ωR2=0.0682.1,2均由两个[K(DB18C6)^+配离子和一个[M(SCN)4]^2+配阴离子组成。在固态、配合物两个分子的[K(DB18C6)]^+和[M(SCN)4]^2-通过K^+-π相互作用形成假一维无限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La2CaB10O19:Eu^3+的VUV—VIS范围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La2CaB10O19:Eu^3 红色发光材料的高分辨发射光谱和UV-VUV激发光谱,根据发射光谱和荧光寿命,认为进入晶格的Eu^3 占据了两种格位,一种Eu^3 占据了与O^2-离子十配位的La^3 的格位,另一种Eu^3 则占据了与O^2-离子八配位的Ca^2 的格位,又从激发光谱的分析中,得到Eu^3 的电荷迁移带(CTB)是峰值位于244mm的带,而位于130-170nm之间的成份复杂的宽带包括硼酸盐基质的吸收带和Eu^3 的f-d跃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Tb(Sm,Dy, Tm)-BPMPHD-CTMAB共发光体系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b^3^+(Sm^3^+, Dy^3^+, Tm^3^+)-BPMPHD-CTMAB三元离子缔合物能够发射该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La^3^+, Gd^3^+, Lu^3^+, Y^3^+和某些常有猝灭作用的离子如Yb^3^+, Eu^3^+, Ho^3^+和Tm^3^+等, 对上述体系也有一定的共发光效应。本文测定了离子缔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研究了体系的溶剂效应, 对该共发光体系的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 认为共发光离子配合物不仅起到能量给体的作用,而且还具有"能量绝缘壳"的作用; 利用Forster理论估算了该体系分子间能量传递的临界距离R0(1.67nm)和能够产生共发光效应的最大距离γmax(5.48nm), 进而推测该体系分子间能量传递是以电偶极共振的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GdVO4:Eu^3+的真空紫外激发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道GdVO4:Eu^3 的光致发光光谱和真空紫外-紫外激发光谱。GdVO4:Eu^3 是高效率的真空紫外-紫外激发荧光材料。GdVO4:Eu^3 在60-350nm真空紫外-紫外波段的激发可能主要来源于基质的吸收,有明显的Eu^3 及Gd^3 的4f^n-15d吸收,在GdVO4:Eu^3 中,存在如下能量传递过程:VO4^3-→Eu^3 ,Gd^3 →Eu^3 ,Gd^3 →VO4^3-→Eu^3 ;通过后两个过程,Gd^3 -Eu^3 可实现量子剪裁。  相似文献   

16.
Eu3+在SrZnP2O7中的发光性能和Eu3+, Bi3+间的能量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ZnP2O7:Eu^3+荧光粉,该荧光粉的激发主峰值位于400nm,适用于UVLED管芯的激发;在紫外激发下的发射峰由位于591和597nm(^5D0~^7F1),616,624和629nm(^5D0~^7F2),656nm(^5D0~^7F3)及688nm(^5D0~^7F4)4组线状峰构成,对应Eu^3+的特征跃迁,呈现橙红色发光。分析了Eu^3+离子浓度对样品发光效率的影响,随着浓度增加,其发射一直增强,但其发光效率已经开始减弱。Bi^3+的加入使发光强度得到很大提高,并讨论了在SrZnP2O7基质中Bi^3+对Eu^3+的能量传递和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荧光熄灭定量的测定铜(II)的新方法。从新鲜菠菜中提取叶绿素-a,用高氯酸溶液处理,制得脱镁叶绿素-a。测量脱镁叶绿素-a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观测到505和535nm处有特征吸收峰。在60 ℃水浴中,脱镁叶绿素-a的丙酮溶液与铜(II)离子水溶液混合,5分钟后发现混合液颜色变绿,505和535 nm处吸收峰消失。铜(II)离子水溶液与脱镁叶绿素-a的丙酮溶液混合后发生荧光猝灭现象,而类似浓度的其它生理离子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对脱镁叶绿素-a的荧光猝灭现象不明显。 研究了铜(II)离子与脱镁叶绿素-a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荧光强度衰减的影响。并通过阿累尼乌斯经验关系估算铜(II)离子与脱镁叶绿素-a反应的活化能约为10 ±1kJ·mol-1。研究了铜(II)离子的浓度对脱镁叶绿素-a的丙酮溶液荧光强度的影响,在8.0×10-5 ~8.0×10-7 mol·dm-3范围内,铜(II)离子的浓度与混合液的荧光强度成线性衰减关系,检测限可达8.0×10-7 mol·dm-3。利用脱镁叶绿素-a的丙酮溶液的荧光强度变化测量,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检测铜(II)离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苯并18-冠-6(B18C6)与M2[Pt(SCN)6](M=Na,K)的配合物:{[Na (B18C6)]6[Pt(SCN)6]}[Pt(SCN)6](SCN)2(1),[K(B18C6)]2[Pt(SCN)6]·4H2O(2).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1为单斜晶系、空间群R3^-, a=b=1.9933(3)nm,c=2.9760(6)nm,α=β=90°,γ=120°,V=10.240(3)nm^3,Z=3, Dcalcd=1.564g/cm^3,F(000)=4908,R1=0.0535,wR2=0.1030.2为三斜晶纱、空间群 P1^-,a=1.1692(3)nm,b=1.1853(4)nm,c=1.2381(5)nm,α=61.419(5)°,β=80.757 (8)°,γ=89.003(5)°,V=1.4836(9)nm^3,Z=1,Dcalcd=1.476g/cm^3,F(000)=666, R1=0.0696,wR2=0.1346.1由{[Na(B18C6)]6[Pt(SCN)6]}^4+配阳离子、[Pt(SCN)6] ^2-配阴离子和SCN^-阴离子组成。相邻{[Na(B18C6)]6[Pt(SCN)6]}^4+通过Na-O键 形成三维网状结构。[Pt(SCN)6]^2-和SCN^-仅起平衡电荷的作用.2由两个[K (B18C6)]^+配阳离子和一个[Pt(SCN)6]^2-配阴离子组成。相邻[K(B18C6)]2[Pt (SCN)6]离子对通过K-O键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利用激光光解装置检测了C60-地塞米松(C60-DE)的苯溶液在355 nm激光照射下产生的激发三重态, 3C60-DE*出现四个吸收峰, 分别位于700、440、350 和310 nm. 在330 nm处观察到了它的漂白吸收最大值, 这与其基态吸收最大值相对应. 3C60-DE*能够将能量转移给O2分子而淬灭. 与3C60*相比, 3C60-DE*的三重态鄄三重态(T-T)淬灭速率常数减小(3C60*为(5.03±1.31)×109 L·mol-1·s-1, 3C60-DE*为(3.53±0.87)×109 L·mol-1·s-1), 而寿命增加了(3C60*为(12.0±2.6) μs, 3C60-DE*为(18.0±3.3) μs), 这可能是C60分子上连接了地塞米松分子后减小了C60球之间碰撞的几率所致.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热方法合成出RbLn2F7(Ln=Gd,Y,Er,Yb和Lu),均为六方RbEr2F7型结构。掺杂Eu^3+离子样品的光谱表明水热产物中氧杂质含量极低。在RbGd2F7:Eu^3+(0.5mol%)的激发光谱中只观测到Gd^3+离子f-f跃迁,Eu^3+离子的激发跃迁很弱。激发Gd^3+离子到^6IJ能级后,观测到Eu^3+离子的特征发射,Gd^3+离子与Eu^3+离子之间存在能量传递过程。Eu^3+离子的^5D0→^7F1和^5D0→F2跃迁发射较强,表明稀土离子在六方HbLn2F7中处于非中心对称的格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