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采用Cl2流量250mmol/s列管射流式氧发生器的COIL出光实验,得到了激光输出功率随碘副气流相对于氧主气流混合穿透深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穿透深度对激光功率影响较大,存在最佳穿透深度,约为3.16mm,计算的最佳穿透深度与实验得到的最佳穿透深度基本一致。通过逐步改变供碘系统的碘气流流量,测量激光的输出功率,在实验上证实并找到了COIL的最佳碘流量值,约为4.5mmol/s,这一结果比以往文献所登载的最佳碘流量值要确切。  相似文献   

2.
范志新  潘良玉  何良明 《光学学报》2002,22(11):303-1306
介绍电致变色薄材料最佳掺杂含量的定量理论。该理论建立了电子薄膜材料的某一物理性能与晶体结构、制备方法和掺杂剂含量之间的联系,给出了一个能够拟合实验曲线的具有确定物理意义的抛物线方程。该方程的极值点确定了最佳掺杂含量与晶体结构和制备方法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得到了一个最佳掺杂含量的表达式。分析三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材料的掺杂改性的实验结果,应用最佳掺杂含量表达式定量计算了三氧化钨以及三氧化钼电致变色薄膜材料的最佳掺杂含量,定量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合。该理论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材料最佳掺杂粒子数分数的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3.
用新的紫外荧光光源对维生素D2的最佳光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维生素D2(以下简称VD2)的光化反应与光照时间的关系,即由麦角甾醇为原料,在与之转化所需的最佳匹配光谱照射下,找到VD2的最佳光转化时间。结果表明,在283nm波长的紫外荧光光源照射下,其转化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麦角甾醇转化率随照射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但同时VD2的异构体(副产物)也随之增多,因此综合以上两种因素,从而可确定18 ̄21分钟是VD2光化反应的最佳时间段。  相似文献   

4.
安晓强  邱昆  张崇富 《应用光学》2006,27(4):268-273
介绍了严格最佳和准最佳(ν,k,1)光正交码的定义,阐述了它们与(ν,k,1)循环差集族的关系。基于Wilson均匀分布差引理和初等数论的基本理论,提出一种最佳(ν,k,1)循环差集族的构造方法,即构造定义在ν阶有限域上满足特定约束条件的k元集合。将该方法用于光正交码的设计中,可以有效地设计一些严格最佳(ν,k,1)光正交码,其中,码长ν为素数,码重k的取值为4、5和6。最后结合具体实例,给出严格最佳(ν,k,1)光正交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同其他设计方法相比,该设计方法既简单又实用,尤其对严格最佳(ν,k,1)光正交码而言,设计效率较高;随着码重k的增加,码的设计效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硫化锌纳米微晶锰掺杂最佳含量的一个简单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范志新  陈玖琳 《发光学报》2002,23(4):373-376
介绍一个从晶体结构出发建立的晶体结构配位数与最佳掺杂含量关系的一个简单的理论表达式,对硫化锌纳米微晶锰掺杂最佳含量作出理论计算,定量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合。该理论也适用于其他电子薄膜材料的最佳掺杂含量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茺  张鹏翔  张国勇 《物理学报》2004,53(6):1727-1730
根据高温超导体(HTSC)和巨磁阻(CMR)薄膜中激光感生电压信号的时间关系公式,进一步导出产生最大激光感生电压所需的薄膜最佳厚度的方程式.结果表明,感生电压不是简单地与厚度的倒数成正比,而是存在一个最佳厚度 .该方程给出了影响器件响应设计的主要因素,讨论了决定最佳厚度的薄膜参数,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关键词: 激光感生电压 最佳厚度 HTSC CMR 探测器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冲击加载PZT铁电陶瓷材料的电响应理论,讨论了垂直模式的矩形和柱形铁电陶瓷样品含电感负载时的最佳匹配关系、最佳状态的某些特性及最佳装置的设计方法。计算举例表明,理论同已做过的矩形爆电换能实验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静态拉伸法测定金属丝杨氏模量实验的最佳条件作了进一步探讨,给出了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的d-f曲线.并从误差角度出发,结合最佳实验条件的选取,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9.
声学消息     
声学学报 2000年度论文奖揭晓 2001年10月22日在中国科学院声学所主楼229会议室召开了声学学报最佳论文评审会。会议由声学学报主编、声学学报最佳论文评委会主任马大猷院士主持,到会的评委会委员有田静、诸国桢、关定华、杨锦刚、张仁和等,列席会议的有声学学报编辑部籍顺心。 根据声学学报最佳论文评选办法,会议首先对所有推荐论文进行了充分讨论,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2000年年度奖论文,最佳论文奖暂缺。会议一致认为:简晓明、李明轩、张建生《层状介质界面超声检测的理论分析和自适应噪声抵消处理》…  相似文献   

10.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阵列的偏振态反馈叠加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效东  汤伟中 《光学学报》1998,18(9):243-1248
提出了在干涉光纤传感器阵列中将各传感器的最佳输入偏振态反馈控制信号叠加用于阵列最佳输入偏振态控制的方案,并对阵列各单元最佳输入偏振态的较差分布时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对达到这一较差分布的概率也进行了计算,分析表明,该方案简单易行,经过信号处理能使各个光纤传感器在降低信噪比的情况下吏可见度均达最大值1,从而消除了阵列中各单元的偏振态衰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三维荧光检索法和数据处理方法相结合,进行荧光光度分析的最佳条件(包括同步谱)的选择及样品分析。通过对多种体系的荧光光度法测定的实验证明,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可避免主观因素影响,容易找到最佳定量条件,并可判断未知组成样品可否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金逢锡 《应用光学》2003,24(6):27-28,40
通过移动变倍组和补偿组,在保证所要求的变焦倍率的同时,考虑高级像差对最佳像面的影响,调整各组之间的间隔,使之尽量符合各焦距最佳像面的位移变化,最终达到在各种焦距位置时对高斯像面的严格一致。  相似文献   

13.
激光告警是激光对抗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手段,如何在复杂背景噪声下识别来袭激光信号,进而准确报警是激光告警面临的首要问题。该文分析了激光告警设备检测概率与信噪比的关系,从关系式可以看出,为了提高激光告警设备的检测概率,需要增加激光信号的信噪比。提出了一种最大信噪比的自适应算法,进行了算法分析,并利用矩阵变换作出了算法简化,从而保证了系统信噪比的最佳化。最后对最佳权向量的求解这个问题,给出了适用于工程化的最佳权向量求解的简单迭代算法。  相似文献   

14.
程平东  沈炜 《计算物理》1997,14(4):577-578
为低泄漏堆芯燃料管理发展了一种多循环优化方法和程序系统。多循环优化过程分三步完成。第一步,用线性规划确定能使多循环总寿命最长的相继各循环功率份额最佳分布的循环长度最佳分配;第二步,以前一步结果为条件,用线性规换直接法对多循环中相继的各个单循环进行燃料组件的优化布置第三步,用可为容差法实现可燃毒物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15.
适用于量子阱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斌  方祖捷 《光学学报》1996,16(3):74-277
首次在理论上用量子阱激光器增益与载流子密度的对数关系替代了原有速率方程中的线性关系,得到了改进了速率方程,分析了稳态和调制特性,从理论上得到了获得最低阈值的最佳阱数和最大调制带宽的最佳腔长。  相似文献   

16.
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模式法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严海星  陈涉 《光学学报》1998,18(1):03-108
建立了利用模式法笃自适应光学系统进行数值模拟的理论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并与激光大气传输计算程序衔接起来,进行了大量数值模拟计算。首次发现:存在泽尼特多项式展开的最佳项数。大于一定项数的展开式的效果迅速变坏,竖排和斜排经特面式展开有类似的结果。文献中认为可以采用的15项经特多项式展开的效果不好,最佳项数随着横向风速的增加而减小,在风速较大时最佳项数下的模范地结果稍好于直接斜率控制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给出电极引出系统中,最佳电场强度比随间隙间的变化,以及最佳导流系数比随电场芘和间隙间距比的变化的一般表达式。当间隙间距比由0.5变至3.2时,电场强度比仅由1.81减至1.46。  相似文献   

18.
在2002年度的基础上,通过对纳米金属的表面改性,完成了纳米金属与聚苯乙烯的掺杂纳米金属在PS中的分散规律中研究,从实验过程中找出最佳掺杂配方和工艺,最后采用乳液法制备出纳米复合材料的空心微球。确定了最佳的纳米金属-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合成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9.
高斯光束经过负球差透镜的聚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高斯光束经过负球差透镜的聚焦,得到了聚焦光场轴上点的光强分布的表示式,并对其进行数值计算。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负球差的情况下,得到光强的最大点位置(最佳聚焦点)相对于无球差情况,往透镜方向移动,并且,最佳聚焦点的光强较无球差时大,当Nw=1,Na=5,kS1=-0.2时,得到的最佳聚焦点的光强是无球差时的1.34倍。本文还讨论了透镜的菲涅尔数对聚焦光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透镜的菲涅尔数小于1时,球差对高斯光束的聚焦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0.
智能硬目标侵彻武器是攻击深埋地下或有其他防护层的军事目标的重要武器,设计目标是在确定介质目标的最佳深度引爆弹头,达到最佳的毁伤效能。硬目标侵彻武器引信功能的实质,就是收集到弹体侵彻这些介质的充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适时起爆的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