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平稳随机序列的变秩顺序统计量的联合渐近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李平 《应用概率统计》2004,20(2):179-183
考虑一类混合模型g(x)=(1-ξ1-ξ2)f(x,θ'0) ξ1f(x,θ'1) ξ2f(x,θ'2),其中ξ1,ξ2属于区域Ω:0≤ξ1,ξ2,ξ1 ξ2≤1,f为一给定的概率密度函数,θ'i(i=0,1,2)为m维常数向量,本文讨论了该模型的似然比统计量的极限分布.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金融高频数据研究,并未充分考虑微观结构噪声对波动建模和预测的影响.以非参数化方法为理论框架,基于高频数据,采用适当方法分离出波动中的微观结构噪声成份,构建了新的跳跃方差和连续样本路径方差,将已实现波动分解为连续样本路径方差、跳跃方差和微观结构噪声方差.同时考虑微观结构噪声和跳跃对波动的影响,对HAR-RV-CJ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HAR-RV-N-CJ模型和LHAR-RV-N-CJ模型.通过上证综指高频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新模型在模型拟合和预测方面均优于HAR-RV-CJ模型.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具有随机波动率的未定权益定价问题,建立了两状态波动率的股票价格行为模型,在股票价格过程是连续过程、跳风险不可定价的假设下,推导出未定权益的定价公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跳跃、好坏波动率的视角,采用比ABD检测更稳健的ADS检测法进行甄别跳跃,提出HAR改进模型,进一步考虑到实际波动率的非线性和高持续性动态,文章引入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机制以构建对应的MRS-HAR族模型,推导其参数估计方法,并运用滚动时间窗预测技术和MCS检验评估预测模型结果,并采取不同的窗口期进行稳健性检验.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黄金连续(AU0)期货合约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表明:结合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机制,跳跃波动在上涨行情时会抑制未来波动性;结合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机制,好坏波动率在上涨行情时正负冲击相对平衡,而在下跌行情时好(坏)波动率抑制(加剧)未来波动性;MCS检验证实,结合马尔科夫状态转换的MRS-HAR族模型相比于HAR族模型具有更优的预测精度,进一步考虑由ADS检测修正的好坏波动率和符号跳跃能够改善波动率模型的预测能力,其中基于符号跳跃和马尔科夫状态转换的MRS-HAR-RV-SJ模型展现了最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极值分布和威布尔分布异常数据的检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威布尔分布的极值分布异常数据的检验给出了一系列的方法,首先,导入了极值分布下一般Dixon型统计量的精确分布,同时还给出了改进的G型统计量,及它们的分位点表。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统计量;F型统计量,并用Monte-Carlo模拟的方法给出其分位点表,从而首次给出威布尔分布异常值的直接检验方法。本文进一步讨论了这些检验方法的功效,且表明F型检验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检验统计量的不同在两种情况下证明了单峰分布的最佳双边检验是存在且唯一的,同时给出了求参数最佳双边检验需满足的条件;并且将最佳双边检验与传统检验进行了比较.最后讨论了最佳双边检验与最短区间估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跳跃扩散波动理论,利用非参数方法估计波动中跳跃成份,研究我国股市波动中跳跃的动态演变特征,将跳跃作为股市波动的重要因素纳入模型,建立我国股指收益率的非齐次自回归已实现波动率模型,利用条件极值方法对我国股市的波动风险进行动态预测.统计结果表明:在股市大波动时期跳跃发生更为频繁,而且和连续成份相比较,跳跃对股指波动的贡献占据主要地位。和传统的EGARCH模型相比,包含跳跃的已实现波动率模型对股指波动风险预测性能明显优于EGARCH模型风险预测,跳跃对股指波动风险预测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对股市历史数据的分析和预测表明,跳跃对于股指日收益率尾部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大跳跃的发生导致尾部风险显著增大。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政府监管部门监控股市和制定有效的调控措施加强股市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态分布的小样本数据的相容性检验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现有的任意分布的相容性检验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 .指出了现存的一些问题 .并研究了正态分布的小样本容量的相容性检验问题的理论 ,提出了新的检验方法 .检验效果较好 .  相似文献   

10.
我们将证明一类m-相依随机变量序列加权和的极值分布定理.该定理既无需i.i.d.这一假设,也不必计算协变量部分和的极限值,更没有繁杂的有关条件分布方面的假设.更重要的是该定理的结论有许多统计方面的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股票模型是人们用来描述股票价格波动特征的重要工具,包括Black-scholes'模型,随机波动率模型和更一般化的指数Lévy过程模型等.同时,一些流行的技术指标(例如布林带,RSI,ROC)被股市交易者广泛使用.交易者将每日(小时,周)实际股价作为计算某个技术指标的样本,通过观察相关频率指导投资.技术指标的有效性已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充分验证.已有研究成果证明股价模型成立时,一些常用的技术指标有良好的统计性质,从而解释了技术分析的合理性.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利用技术指标ROC的历史数据,拒绝股票价格波动服从指数Lévy过程模型的假设.  相似文献   

12.
对区间长度为定值均匀分布位置参数的点估计量进行了研究,得到位置参数点估计量的渐近分布.讨论了渐近分布的相关性质.给出了位置参数的区间估计及其假设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市波动性的非线性结构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随机模型框架下考察股市波动性对于风险控制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沪、深股市收益率波动性的非线性结构方正启体简体进行了检验。首先,通过M cLeod-L i检验初步确定了非线性结构的存在;然后,使用BDS检验做了进一步的验证;最后,通过Hsieh检验对波动性的非线性结构类型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14.
假设股票价格遵循指数O-U过程,利用随机分析中的鞅方法,得到了具有随机波动率的欧式期权的定价公式,推广了B-S模型.  相似文献   

15.
深发展(A0001)自1993 4 9至2001 4 9的日收盘价的统计分布呈"双峰分布":早期(93 4 9~96 5 31)表现出左偏态分布,近期(96 6 3~2001 4 9)呈近似正态分布,这说明我国股市尚未达到半强有效;但是,本文还分析了两个阶段A0001的日、周、半月、月、季、半年和年收益率分布,发现二者随着"时间之窗"的增长而渐进有效。  相似文献   

16.
深沪综合指数的收益率不服从正态分布,收益率是负斜的,呈现胖尾和峰态;其收益率序列均服从有着分形概率分布的持久性时间序列,它们遵循有偏随机游动,市场表现出较强的趋势行为和非周期循环特征,深市非周期循环为4个月,而沪市为6个月,深沪股市月收益率序列则为确定性的混沌序列;而沪深股市的波动性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对称特征,沪深股市之间还存在着波动性的溢出效应,深市还存在着一定的杠杆效应,而且,沪深股市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波动性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股票价格分布理论的基础上,对平均建仓成本价及其分散程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平均建仓成本价与其一期滞后的分散程度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通胀环境和连续时间模型假设下,研究股票价格波动率具有奈特不确定对投资者的最优消费和投资策略的影响.首先在通胀环境和股票价格波动率具有奈特不确定的条件下,建立最优消费与投资问题的随机控制数学模型,得到了最优消费与投资所满足的HJB方程,并在常相对风险厌恶效用的情形下,获得最优化问题值函数的显式解.其次在通胀环境中当股价波动率具有奈特不确定时,得到了含糊厌恶的投资者是基于股价波动率的上界作出决策,并给出了投资者的最优投资和消费策略.最后在给定参数的条件下,对所得结果进行数值模拟和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股指波动所具有的动态结构信息特征,在状态空间建模理论的框架下,将服从Markov过程的潜在波动状态变量引入状态方程,同时在观测方程中考虑极值点的影响,构造出一类非高斯Markov随机波动状态空间模型。针对传统的MCMC方法对该类模型估计时效率低下的缺陷,设计了基于序贯Monte Carlo方法的贝叶斯滤波算法进行仿真分析,并且从算法效率和准确性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沪深300股指波动的实证研究表明:对于一类非线性非高斯状态空间模型,贝叶斯滤波算法在保证估计精度的同时较MCMC方法更加有效率,能够有效刻画股指波动的动态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two independent samples X1,X2,…,Xn and Y1,Y2,…,Ym with respec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F and Q are considered. The joint asymptotic distributions of exceedance statistics defined as the number of Y observations falling into a random interval of order statistics constructed from the X sample i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in the context of a two-sample probl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