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碳纳米管与纳米金结合修饰在金电极上制成修饰电极,并用于柔红霉素(DNR)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和检测.在4.4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5.81)中,DNR在碳纳米管-纳米金/Au电极上有一对灵敏的氧化还原峰.还原峰电流与DNR的浓度在3.2×10-8~1.0×10-6mol/L和1.0× 10-6~2.2× 1...  相似文献   

2.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纳米颗粒,将其修饰到氧化铟锡导电玻璃电极表面;在此修饰电极基础上,利用电沉积还原氯铂酸盐法制备了铂纳米颗粒/水滑石复合修饰电极.由于水滑石层板表面的外限域作用有效抑制了铂纳米颗粒的聚集,使该电极对过氧化氢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性能.基于镁铝水滑石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葡萄糖氧化酶进一步修饰到该电极表面,实现了对葡萄糖高灵敏的电化学检测,检出限(S/N=3)达1.0μmol/L.  相似文献   

3.
β-环糊精修饰电极对柔红霉素的电化学定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柔红霉素(DNR)是强效的抗白血病制剂,但具有心脏毒性,基因毒性和生殖器官毒性。因此,研究柔红霉素的用量,建立多种微量检测方法,在临床医学方面具有积极的和现实的意义。本文研究了DNR在β-环糊精(β-CD)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DNR能在β-CD俢饰电极上发生包络反应,其包络常数为6.1×104 L•mol-1。而且,只有包络的DNR能进行不可逆的电化学反应。其速率常数为28.03 s-1。在3-30 μmol• L-1的浓度范围内,DNR还原峰峰电流与DNR浓度成线性关系,因此,β-CD修饰电极可用于DNR的定量检测。在pH=7.0的中性电解液和温度接近40℃时,DNR在β-CD修饰电极上有最好的电化学活性。此时,β-CD修饰电极对DNR有较低的检出极限。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一种碳量子点(CQDs)/金纳米颗粒(AuNPs)@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OHs)复合膜修饰电极用于鸟嘌呤(GA)和腺嘌呤(AE)的同时检测.与裸电极和其它修饰电极相比,复合膜修饰电极能显著提高GA和AE的氧化峰电流及峰电位差,能够对GA和AE同时高灵敏检测.研究了GA和AE在复合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2 mol/L PBS(pH 7.0)中,GA和AE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分别在1~200 μmol/L和2~8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0.9和1.8 μmol/L.将该修饰电极用于人体血清样品中GA和AE的同时电化学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0.4%~107.4%之间,证明了该修饰电极在生物样品分析领域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纳米金/多壁碳纳米管(MWNT)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并将此电极应用于鲁米诺电化学发光体系.电化学发光实验表明,此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同时具备了纳米金和碳纳米管的催化性能.此外通过电极活性表面积测算、电化学交流阻抗实验等方法研究了纳米金和碳纳米管在此体系催化过程中的作用.纳米金/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可以广泛应用于鲁米诺电化学发光测定体系.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一种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修饰碳糊电极,并用于NO的高灵敏电化学检测。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通过烷基链在电极表面形成的疏水性单分子层微环境对NO的电化学响应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NO的电化学氧化表现出最强的催化活性和增敏作用。在Nafion膜覆盖的CTAB修饰碳糊电极上,NO的安培响应与其浓度在3.6×10-8~1.8×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8×10-8mol/L。该电极作为低成本、高灵敏的NO电化学传感器,被成功应用于大鼠肺组织细胞中NO释放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7.
将Nafion 膜固定在金电极(Au)表面, 通过静电吸附和共价键合作用将硫堇(Thi)和纳米金颗粒(nano-Au)层层自组装到Nafion膜修饰的金电极表面. 再通过形成的纳米金单层吸附癌胚抗体(anti-CEA), 最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代替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电极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位点, 并同时起到放大响应电流信号的作用, 从而制得高灵敏、高稳定电流型酶-癌胚抗原(CEA)免疫传感器. 通过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考察了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 并对该免疫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该传感器对CEA检测的线性范围为2.5~80.0 ng/mL, 检测限为0.90 ng/mL.  相似文献   

8.
纳米金颗粒具有高的消光系数和良好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 其等离子体共振特性受纳米金颗粒的尺寸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基于半导体纳米晶电化学发光信号对金纳米颗粒的距离依赖性制备了DNA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首先利用循环伏安法(CV)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原位沉积金纳米颗粒(AuNPs), 巯基丙酸包裹的CdS量子点(QDs)与氨基修饰的双链DNA (dsDNA)通过酰胺键缩合, 形成量子点修饰的双链DNA(QDs-dsDNA). 最后将QDs-dsDNA 通过dsDNA 另一端的巯基组装到纳米金表面, 得到CdS QDs-DNA/AuNPs/GCE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在优化电极表面QDs-dsDNA密度、金纳米颗粒沉积方法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 对不同传感器的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 如形貌和电化学阻抗等. 进一步通过控制纳米金和CdS QDs之间的DNA研究了纳米金对CdS QDs发光信号的影响作用. 结果显示DNA链的长度和类型对发光信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将此传感器用于环境污染物的DNA损伤检测, 显示出很好的灵敏响应.  相似文献   

9.
利用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L-Cys,Au/SAMs), 在0.05mol/L H_2SO_4 底液中研究了 Na_2SeO_3 的电化学特性.在0.00~1.30 V (vs. SCE) 电位范围内对微量Na_2SeO_3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发现L-Cys, Au/SAMs修饰电极在峰电位0.89 V处有灵敏的Se的氧化溶出峰.通过比较裸金电极和修饰电极在Na_2SeO_3 溶液中的电化学特性发现,修饰电极通过巯基中的S与Na_2SeO_3发生氧化还原作用生成Se,且修饰电极对沉积在电极表面的Se的氧化过程具有催化作用.根据Na_2SeO_3在单分子膜上的电化学行为,提出了单分子膜中硫(Au-S)与Se(Ⅳ)作用生成Se的反应机理、Se电化学催化氧化机理及巯基化合物通过生成纳米硒生物吸收Se的类生物膜模型.  相似文献   

10.
白红艳  包建春  戴志晖  刘可 《化学学报》2008,66(15):1786-1790
纳米ZnO修饰玻碳电极在0.23 V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氧化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 与裸电极上NADH的氧化电位0.70 V相比, 该电位降低了0.47 V, 同时增强了抗干扰能力, 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电极污染. 以乙醇脱氢酶(ADH)为例, 制备了ADH/ZnO修饰电极, 可用于脱氢酶底物乙醇的快速、灵敏检测, 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研究表明纳米ZnO为构建脱氢酶底物的电化学传感器提供了一种新的生物兼容性材料.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study,we have prepared the blending of gold nanoparticles-multiwalled nanotubes (Au-MCNTs) and then applied the new nanocomposites to modify the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GCE) for highly sensitive detec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ticancer drug daunorubicin (DNR) and cancer cells.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Au-MCNT modified GCE shows high sensitivity and could track the real time response of cancer cells under DNR treatments. Therefore,this new nano-interface and Au-MCNT modifie...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聚合方法制备了聚烟酸修饰玻碳电极(PNA/GCE),并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考察了盐酸吡哆辛(VB6)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VB6在PNA/GCE上的氧化峰电流显著提高,电极反应为扩散控制的一电子两质子反应。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VB6进行测定,线性范围为0.08~400μmol/L,VB6的检出限为0.02μmol/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n=8),加标回收率为95.8%~103.7%。该方法可用于VB6片中VB6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首先通过电聚合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聚(3-甲基噻吩)(P3MT)修饰膜,然后在一定电位下将DNA分子电沉积到P3MT表面,制备了DNA/(P3MT)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8-羟基-2’-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在该复合膜修饰电极上的伏安行为以及扫描速度、pH值和尿酸对其伏安行为和检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膜修饰电极结合了P3MT和DNA两者的优点,使8-OH-dG在复合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明显改善,而且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在0.1mol/L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8-OH-dG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28~4.2μmol/L和4.2~19.6μmol/L两个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6nmol/L(S/N=3).该研究可以为制备HPLC或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器检测8-OH—dG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检测尿样中8-OH-dG的研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将铁氰化铈(CeHCF)薄膜修饰于玻碳电极(GCE)表面,得到铁氰化铈薄膜修饰玻碳电极;将血红蛋白(Hb)固载于该修饰电极表面,成功制得了Hb/CeHCF/GCE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考察了铁氰化铈薄膜修饰玻碳电极的氧化还原机理和制备条件,并对血红蛋白在电极上的电子传递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铁氰化铈薄膜为血红蛋白提供了温和的固载环境,可实现血红蛋白与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子转移,提高了血红蛋白的电化学活性;所制得的传感器对过氧化氢具有较高的催化响应和较强的稳定性.相关研究结果在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成功构筑了β-环糊精修饰的三维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3D-rGO/β-CD),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等一系列的表征,分析了其形貌和结构的特征。进一步将其修饰到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了一种新型电化学传感器(3D-rGO/β-CD/GCE)。利用3D-rGO/β-CD/GCE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左氧氟沙星(LEV)进行了检测。其中,具有多孔结构的三维还原氧化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好等优良的性质,而修饰的β-环糊精能在其环形腔内与客体分子结合形成超分子包合物,进而可以对LEV进行有效识别。研究结果显示,在最优实验条件下,3D-rGO/β-CD/GCE对左氧氟沙星的检测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1~150μmol/L),且检测限可达0.33μmol/L,同时该修饰电极还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此外,成功将其应用于实际水样中LEV的检测,表明该传感器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草酸电解液一步阳极氧化法在高纯铝表面制得纳米孔阳极氧化铝(AAO)薄膜;随后通过纳米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电聚合,将磷钨杂多酸(PW12)掺杂吡咯(Py)溶液修饰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得高灵敏的纳米微粒修饰电极(PW12-PPy/AGCE);研究了PW12-PPy/AGCE的伏安行为,考察了其影响因素;并将该电极应用于废水中对苯二酚的测定.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W12-PPy/AGCE可以用于测定废水中的对苯二酚.  相似文献   

17.
利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对玻碳电极(GCE)进行修饰,制备了BMI-MBF4/GCE电极.在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抗坏血酸在BMIMBF4/GCE电极和裸玻碳电极(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pH=5.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最佳测定底液,最佳富集时间为120s;BMIMBF4/GCE对抗坏血酸的氧化反应有很好的电化学催化作用.抗坏血酸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4~1.0×10-2 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为4.53%(n=5).  相似文献   

18.
邵姗  张剑  邓凯强  杨杰  杨绍明 《应用化学》2022,39(7):1098-1107
以Ni、Co为金属节点,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为金属配体,合成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催化材料,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乙炔黑(ACET)作信号放大材料,制备出一种灵敏度高、稳定性高、选择性好的无酶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检测多巴胺(DA)。通过一步水热法制成rGO-NiCoTCPP,再用滴涂法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即得GCE/rGO-NiCoTCPP电极,最后将ACET滴涂在此电极上,得到GCE/rGO-NiCoTCPP/ACET电极。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阻抗对此电极进行了表征,并将不同修饰电极放在磷酸缓冲液中进行循环伏安表征。GCE/rGO-NiCoTCPP/ACET传感器对DA具有较宽线性范围(0.4 ~160 μmol/L)及较高的电流响应(检出限为0.198 μmol/L),有望应用于实际样品中D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通过镀膜/循环伏安法制备了钴氢氧化物膜修饰的玻碳电极。该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CA)和对苯二酚(HQ)具有较强的电催化活性。考察了支持电解质酸度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电化学响应的影响,选用0.1 mol/LPBS(pH 10.0)作为支持电解质。利用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进行选择性检测,当两者浓度同时改变时,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在6~100μmol/L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2×10–7,5×10–7mol/L(S/N=3)。钴氢氧化物膜电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将此修饰电极应用于模拟水样中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测定,回收率为95.4%~100.4%。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巴胺易于在电极表面发生自聚反应,且聚多巴胺膜中富含邻苯二酚等反应性基团,可通过二次反应实现电极表面的进一步功能化修饰的特点,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将多巴胺自聚膜(PDA)与铜微粒(Cu)进行层-层自组装,构建了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GCE/(PDA/ Cu) n )。传感器的灵敏度可通过控制多层膜的组装层数进行调控。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跟踪表征了多层膜的组装过程,结果表明,多层膜的生长是逐步且均匀的过程。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流-时间曲线法研究了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对于GCE/(PDA/ Cu)4,检测葡萄糖的线性范围为0.5~9.0 mmol/ L,检出限为5.8μmol/ L(S/ N=3)。本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将本传感器用于血清中葡萄糖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