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计算机中央处理器上串行实现GPS捕获算法耗时长的缺点,利用具有强并行处理能力的图形处理器设计实现了两种分别适用于不同载噪比信号的并行捕获算法以提高捕获速度。所提算法基于计算机统一设备架构的设计思想,采用了并行码相位搜索捕获策略,通过对GPS星座32颗卫星多通道、多频点的并行搜索实现了强信号捕获,而对弱信号则采用非相关积分法,通过对单颗卫星多时段、多频点的并行搜索再进行通道的串行处理来实现并行捕获。仿真结果表明:两种并行捕获算法比串行实现的捕获算法速度提高了10倍;采用非相干积分提高了弱信号捕获能力,对于载噪比为40 dB的10 ms中频数据,在保证捕获速度的同时,仍能够有效实现正确捕获。  相似文献   

2.
流场有限元分析的并行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流场有限元分离式求解法的基础上 ,导出了并行计算的算法流程 ,可利用并行计算机同时求解的相互耦合的流场描述非线性方程组 ,并在曙光 2 0 0 0并行计算机系统上成功实施 ,比之串行计算 ,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四个处理机的Transputer并行计算机系统,建立了建筑风压数值模拟问题基于SIM-PLEC算法的几种并行化策略:分区并行策略、方程并行策略和双重并行策略。对各种策略的计算流程、数据通讯及并行效率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通过实例计算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在几种典型的计算网络上,给出了实现有限元并行分布计算的一种全新策略。它对子结构的划分方式没有任何限制,使结构划分方式对通讯不产生任何影响,并利用所谓的Σ通讯完成有关迭代计算。这种策略广泛适用于多项式加速法的并行分布迭代计算,使有限元并行分布计算的算法及程序与具体的计算网络有很好的分离性,同时也很大程度地保留了已有串行有限元算法及程序的优点。以预处理的共轭斜量法为例,在InmosT800Transputer系统上实现了有限元并行分布计算。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实现有限元并行分布计算的一种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几种典型的计算网络上,给出了实现有限元并行分布计算的一种全新策略。它对子结构的划分方式没有任何限制,使结构划分方式对通讯不产生任何影响,并利用所谓的∑通讯完成有关迭代计算。这种策略广泛适用于多项式加速法的并行分布迭代计算,使有限元并行分布计算的算法及程序与具体的计算网络有很好的分离性,同时也很大程度地保留了已有串行有限元算法及程序的优点。以预处理的共轭斜量法为例,在Inmos T800 Tran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类多线程并行、组合了光滑化与局部重连操作的四面体网格优化算法。采用传统的基于拓扑的数据分解策略实现了并行光滑化算法,利用图染色算法将待光滑化的点分解成多个独立点集。同时提出将一类基于几何的数据分解策略应用于局部重连操作的并行化,在每个局部重连操作涉及的几何区域中定义一个特征点,然后沿希尔伯特(Hilbert)曲线对特征点进行排序,曲线的均匀分解对应局部重连操作在各线程的分配。这一分配策略的优点是使并行执行局部重连操作时重连区域相互干涉的情形极少出现。因此,当干涉情形出现时,可选择放弃产生干涉的操作,并行优化效率和效果并无明显的负面影响。最后,数值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效率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大型边界元方程组的并行直接分块求解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大型边界元方程组和网络微机机群环境提出了一种并行直接分块求解算法,算法基于分块高斯-若当消去法的原理,采用内外存交互技术,并行分块消去方法,节点超行的卷帘存储方案和并行环状循环逐次修正策略,增大了解题规模,提高了计算速度。算例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并行加速比和并行效率,适用于大型问题的边界元法求解。  相似文献   

8.
为了扩大结构弹性动力分析的规模和提高分析速度,在微机机群环境下给出了两种基于边界元法的瞬态问题并行求解算法,即并行拉普拉斯变换求解算法和并行时域求解算法.并行拉氏变换法通过拉氏变换隐去时间变量,由各结点机独立求解各自负责的变换边界元问题.并行时域法采用与时间有关的基本解,使得边界元系统矩阵可以实现时间域上的并行形成.系数矩阵采用卷帘存储,以保持负载平衡.通过矩阵向量运算的并行化实现时间步进算法的并行化.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算法都具有较好的并行性能.可以用于大型问题的高效求解.  相似文献   

9.
付朝江 《应用力学学报》2012,29(4):475-480,490
采用蒙特卡罗模拟(MCS)和加权积分法对二维问题进行随机有限元分析。尽管MCS方法对任何有确定解的问题都具有求解精度高的优点,但由于求解所需的计算量巨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利用并行求解技术可有效地处理这种密集型计算问题。基于有限元分裂对接法(FETI)的并行特性并利用预处理共轭梯度法(PCG)的求解高效性,结合整体子区域实现(GSI-PCG)和FETI法,提出二级求解算法,并在工作站机群上实现了数值算例。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GSI(PCG)-FETI算法具有较高的并行加速比和并行效率,具有良好的性能,可有效地进行二维问题的随机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由Dai和Yuan提出的非线性共轭梯度算法(CG_DY)的并行实现,并应用并行CG_DY算法在高性能计算机上求解圆柱体压力场测定的问题,比较了曙光2000和深腾6800的性能。数值计算给出了满意的结果,发现并行CG_DY算法在最优化问题的设计中具有很好的性质,并显示其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动力分析建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将桥梁划分为梁段单元,考虑T形梁的弯曲、自由扭转、约束扭转变形以及桥梁局部构件(如横隔板等)的作用,由能量原理建立结构的单元特性矩阵。实践应用表明,本文提出了方法使用方便,适合于计算机求解,是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结构动力分析的一种实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EBE策略 ̄[1]的基本思想,给出一类有限元结构分析的EBE计算方法,即EBE共轭梯度法EBE-CG和EBE预处理共轭梯度法EBE-PCG,这类方法避免了传统有限元结构分析中总刚度阵的组集而可大大降低存储量要求。同时它们还特别适合在各种粒度下的多处理机系统上实现。初步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这类EBE有限元结构分析方法对串行和并行计算都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复杂边界条件下渗流场流线分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流线分布研究已受到油藏工程师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从无限大油藏稳态渗流场基本解出发,结合边界元方法求解出复杂边界条件下稳态渗流场的势分布,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流线场的生成办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本文方法的优点在于求解过程中将问题的维数降低了一维,减少了计算量;计算精度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普遍应用性;适应于求解任意形状的包括定压、定流量或混合边界在内的组合边界问题。实例表明,利用本文方法产生的流线分布因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出油藏流体在注采井间的运动轨迹,为优化井网和注入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加权残值法在钢筋混凝土拱桥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圆弧梁离散拱肋;用圆柱拖带坐标、三次位移插值函数及平截面假定来描述单元位形;用加权残值配点法来消除曲梁单元的剪力与膜力闭锁。按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U.L.列式建立单元增量平衡方程,以考虑几何非线性。假定钢筋为理想弹塑性材料。按三参数各向同性强化塑性模型,建立混凝土的弹塑性本构矩阵。将拱单元分段分块,根据钢筋及砼的本构特性,建立拱单元及梁段单元的弹塑性刚度矩阵,以考虑材料非线性。用编制的程序对两座模型拱桥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模型测试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15.
无单元法计算钢筋混凝土筏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无单元法的基本理论作了介绍,并从变分原理出发推导Winkler地基上钢筋混凝土筏板的无单元法刚度矩阵,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计算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流体力学问题的并行自适应有限元算法。首先,基于初始稀网格上获得的事后误差估算值,应用反复谱对剖分方法对初网格进行划分,使各子域上总体误差近似相等,从而解决并行自适应计算中的负载平衡问题。然后在各处理器上独立地求解整体问题,并进行指定子域上的网格自适应处理。最后将各子域上的自适应网格组合成一个整体网格,应用基于粘接元技术的区域分裂法在该网格上获得最终解。文末给出了数值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非概率模型的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结构设计受控于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基于可靠性方法的优化设计是结构设计的合理途径。不确定结构的可靠性优化设计,通常是用概率模型求解。但概率模型的应用是以有足够的数据信息为基础的。且结构的概率可靠性优化设计通常计算量很大,设计效率低。本文基于不确定性的凸集模型描述,提出了一种不同的基于非概率可靠性的结构优化设计模型。它只需知道不定参量的界限,而不要求其分布型式。可显著降低可靠性优化的计算工作量。且由于对初始数据的要求低,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实例计算表明文中方法是实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可扩展的冲击—接触并行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击—接触计算模型在汽车碰撞、金属成型等的模拟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鉴于冲击—接触计算过程复杂和计算量大,本文在分布式可扩展的并行计算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冲击—接触的并行计算。算例证明,计算平台稳定可靠,算法简单实用,且具有较好的并行效率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9.
A comparison of a new parallel block-implicit method and the parallel pressure correction procedure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in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is presented. The block-implicit algorithm is based on a pressure equation. The system of non-linear equation s is solved by Newton's method.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linear algebraic systems the Bi-CGSTAB algorithm with incomplete lower–upper (ILU) decomposition of the matrix is applied. Domain decomposition serves as a strategy for the parallelization of the algorithms. Different algorithms for the parallel solution of the linear system of algebraic equation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ressure correction procedure are proposed. Three different flows are predicted with the parallel algorithms. Results and efficiency data of the block-implicit method are compared with the parallel version of the pressure correction algorithm. The block-implicit method is characterized by stable convergence behaviour, high numerical efficiency, insensitivity to relaxation parameters and high spatial accuracy. © 199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用离散速度方法计算浅水长波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离散速度法计算浅水波方程,将空气动力学方程和浅水波方程作了比较,用Nadiga提出的近平衡流动方法模拟浅水波方程的连续和间断解。计算了一维的溃坝波问题和Thacker提出的连续解问题,结果与精确解作了比较,并且计算了水流跃过障碍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