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忆卢瑟福     
<正>近代物理学大师﹑原子核物理学奠基者之一﹑著名英国科学家卢瑟福(E.Rutherford)辞世已经50年了。当他在世的最后两年,我有幸作为他的学生,亲聆他的教诲。他的治学作风﹑待人接物﹑音  相似文献   

2.
丁义 《现代物理知识》2023,35(S1):290-290,291
1973年,在原中关村原子能研究所一部基础上成立高能物理研究所,地址在玉泉路原科大校址。1974年作为先遣队,我们从中关村迁到高能所。我本是科大毕业的,到了高能所,等于女儿回到娘家,对环境我很熟悉。但当时人去楼空,面目全非。现在1号厅-6号厅的场地是原科大的操场,都变成了一片菜地,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它自然变成地震棚的优选场所。整个物理楼真是破乱不堪,急待清理和维修。我和张庆国等人住在物理楼二层,三、四层住着铁道兵的一些人。  相似文献   

3.
卢瑟福     
1871年在新西兰一个小农场主焦姆斯·卢瑟福的家里,出生了一个小孩,名叫爱涅斯特。他是第四个孩子,以后在这个家里一共有十二小孩。他的父亲主要从事亚麻加工工作,当时爱涅斯特很可能继承这一份职业。但是,由于他在学校里对各门功课都表现了卓越的天才,因而他的父母决定让他继续学习下去。中学毕业之后,卢瑟福(Rutherford)考入新西兰克拉斯切希开办的大学,当时称为喀捷贝尔大学,一共只有七位教授和一百五十名学生。卢瑟福在大学时期对科学非常有兴趣,并曾经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 1894年卢瑟福在喀捷贝尔大学毕业,由于  相似文献   

4.
 去年谢世的张文裕先生,生前一直敬重他的老师卢瑟福,常常怀着深深地感激之情对我们说:“30年代,作为一名学生,我曾有幸在卢瑟福的直接指导下学习和从事物理研究,卢瑟福父兄般的关怀与教导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不仅在科学研究上,甚至他的为人都成为我学习的楷模,在与同辈人的交往中,他热情地赞扬他们取得的科学成就,在与自己有关的成绩面前诚恳谦让”.我们的张老也是如此,令学生终生敬佩.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填充因子与电缆参数(股数、股径、节距和截面尺寸)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填充因子随电缆横截面积减少而增加;同时指出填充因子的极大值取决于成缆前后股线截面积不变时的电缆的最小横截面积.  相似文献   

6.
正新中国建立之前,我国已有一些科学家从事过原子光谱分析的教学、研究、和应用的工作[1];但是它作为一种元素分析方法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以及在理论、方法、仪器装置等方面的迅速发展,当自20世纪50年代始[2-4]。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与国家引进大量"苏新国家"的光谱仪器,不少重要的(特别是前苏联援建的)厂矿都设有光谱分析实验室有关。为了要解决有关厂矿迫切需要的光谱分析技术人员的培训问题,一些训练班便应运而生。《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孟广政先生邀我将我国早期在这方面的情况回忆一下,写点东西记录下来,以飨读者。本文就是根据我所记得的事情,以及我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和有关人士的回忆,拉拉杂杂写成。内容主要是在原子光谱分析方面。由于年事已高,记忆力衰退,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知情同行不吝赐教、补充!  相似文献   

7.
卢瑟福对现代科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德 《物理通报》2001,(7):33-35,36
介绍了卢瑟福的生平,阐述了卢瑟福在创建原子与原子核科学、培养高质量人才等方面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英国实验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出身于新西兰一个清贫的、重视教育的农民兼手工业者的苏格兰移民家庭。父亲富于创新精神,有一定的创造能力,作为小学老师的母亲对他的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卢瑟福在新西兰“接受了真正全面的教育”,并靠奖学金完成全部学业。新西兰美丽的原始自然风光和崇尚科学的风气,勤奋实干、温馨和睦、崇尚教育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卢瑟福散射实验在核理论的建立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使汤姆逊原子模型被抛弃,使原子的核式模型得到证实,学生通过作卢瑟福散射实验,不仅可以验证卢瑟福散射理论,证实原子核的存在,而且可以学习许多重要的原理(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库仑定律等)和实验技术(真空技术、电子技术、核物理实验技术).二、仪器的制造和描述 图1是散射室(真空室)的照片,图2是真空室及其抽气系统的照片.真空空圆筒内直径为46.4厘米,高30厘米,由厚度为6毫米的不锈钢板卷成,圆筒的上下端都焊接有法蓝,法蓝上有密封槽,底板由不锈钢板制成,盖板由厚度为2厘米的有机…  相似文献   

10.
卢瑟福散射公式在大角度散射时其理论值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但在小角度散射时,却发现卢瑟福散射公式已经失效.一些研究者对此问题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其中认为忽略核外电子屏蔽效应是主要的原因.通过相关理论推算、建立模型以及数据验证,给出了一种回答,即卢瑟福散射公式在小角度散射时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入射粒子单次散射的假设不成立.  相似文献   

11.
卢瑟福公式在《理论力学》教材中一般是从比耐公式出发导出来的,过程比较复杂.现介绍一个用动量矩(角动量)守恒律来导出卢瑟福公式,方法比较简单.-a质点运动的性质 把一个a质点射入原子中,因为a质点带电荷2e,原子核带正电荷2e,(Z为原子的原子序数)它们相互作用遵循库仑定律斥力:又因原子核的质量一般比a质点的质量大许多倍,故近似的可以认为原子核不动,所以a质点运动的性质,是在平方反比斥力的有心力的作用下的运动问题.a质点的轨道是双曲线的一支,这时力心(原子核)在轨道凸的一边.二示意图说明 如图:o代表原子核(力心)的位置,设a质点在力…  相似文献   

12.
1919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发现了质子。在质子发现100周年之际,CERN COURIER杂志在2019年5月刊登了来自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约翰·坎贝尔(John Campbell)教授的特辑文章①,详细地讲述了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来龙去脉。我们将其编译成文,以飨读者,同时以此表达对这位被誉为\  相似文献   

13.
 1919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发现了质子。在质子发现100周年之际,CERN COURIER杂志在2019年5月刊登了来自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约翰·坎贝尔(John Campbell)教授的特辑文章①,详细地讲述了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来龙去脉。我们将其编译成文,以飨读者,同时以此表达对这位被誉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的科学巨擘的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某些理论力学教材在推导卢瑟福公式过程中,处理正负号问题不完善的地方,并给出了一种新的推导方式,从而达到对卢瑟福公式全面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研制了一种鼎瑟福散的实验装置,并介绍了其实验结果,由于要用了步进电机和半导体探测器,该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17.
 张文裕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是宇宙线及高能实验物理的奠基人之一.他从研究生学习期间就开始进行核物理的研究工作,对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的α能谱进行精密测量,并用云室进一步确定μ子和原子核没有强作用。还在μ子吸收研究中确证μ介原子的存在,从而开创了关于μ介原子的研究,导致利用重氢的μ介原子产生轻核反应的研究,以探索释放氢核能的可能途径.这在国际上被称为“张原子”、“张辐射”.他曾系统研究大气贯穿簇射△0粒子.在苏期间,研究中子照射丙烷气泡室产生的粒子及其衰变性质,特别在△0超子和核子散射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他与肖健先生共同领导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云室组,培养了一代宇宙线研究者,作出了有意义的物理工作.他是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第一任所长,为中国高能加速器和高能物理的研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丁林恺研究员根据张文裕先生1986年5-6月口述,整理此篇题为《关于选著及有关的回忆》的文章,最先在叶铭汉先生主编的《张文裕论文选集》上发表.这次发表时,丁林恺先生作了个别文字上的改动.本栏主持人卢鹤绂先生认为:“此文对物理学工作者多有指导,对物理学本身多有体会,当是后学极愿阅读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冯端 《物理》2010,39(11):788-788
在我的记忆中,南京大学1953年就在当时学苏联的浪潮下建立了金属物理教研组.当时施士元教授担任主任.1958年,施士元教授调任新建的核物理教研组,由我开始担任金属物理教研组主任.  相似文献   

19.
张文裕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是宇宙线及高能实验物理的奠基人之一.他从研究生学习期间就开始进行核物理的研究工作,对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的α能谱进行精密测量,并用云室进一步确定μ子和原子核没有强作用。还在μ子吸收研究中确证μ介原子的存在,从而开创了关于μ介原子的研究,导致利用重氢的μ介原子产生轻核反应的研究,以探索释放氢核能的可能途径.这在国际上被称为“张原子”、“张辐射”.他曾系统研究大气贯穿簇射△~0粒子.在苏期间,研究中子照射丙烷气泡室产生的粒子及其衰变性质,特别在△~0超子和核子散射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他与肖健先生共同领导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云室组,培养了一代宇宙线研究者,作出了有意义的物理工作.他是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第一任所长,为中国高能加速器和高能物理的研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丁林恺研究员根据张文裕先生1986年5—6月口述,整理此篇题为《关于选著及有关的回忆》的文章,最先在叶铭汉先生主编的《张文裕论文选集》上发表.这次发表时,丁林恺先生作了个别文字上的改动.本栏主持人卢鹤绂先生认为:“此文对物理学工作者多有指导,对物理学本身多有体会,当是后学极愿阅读的资料”.鉴于此,本刊从这一期开始,陆续转载张文裕先生回忆录,希望广大读者从中受到教益与  相似文献   

20.
眭平 《物理通报》2003,132(7):39-42
"卢瑟福将不仅因为他个人的贡献,而且还因为他作为教师这个字眼最高意义上的一个教师,而被铭记在科学史上.在他的周围发展起来了,不仅向他学习研究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向他学习作为科学家主要需要的毅力和创造性的一个最大的和最成功的研究者集体[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