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一学生在“元素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反应条件如温度、催化剂、酸度、浓度或试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考虑不周,可能出现某些实验现象和预想的或理论分析的结果不一致的“异常”现象。本文就学生在Mn元素化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借助生动直观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异常”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和直观认识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一学生在“元素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反应条件如温度、催化剂、酸度、浓度或试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考虑不周,可能出现某些实验现象和预想的或理论分析的结果不一致的“异常”现象。本文就学生在Mn元素化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借助生动直观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异常”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和直观认识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化学教学中的"自黑"是指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教育工作者有意无意地对化学进行负面宣传,使得学生或社会对化学产生不良的印象。化学教学中的"自黑"主要表现为使用负面素材,课堂导入"自黑";设计负面情境,试题作业"自黑";夸大负面危险,实验操作"自黑";放大负面影响,社会认知"自黑"。根据以上4个方面的"自黑",提出采用积极课堂导入,设计正面试题情境,客观解释化学实验,引起社会认知共鸣等4种克服策略。  相似文献   

4.
曹洪昌 《化学教育》1999,20(1):21-25
仅戴一只手表的人能知道某一时刻准确的时向,但戴两只手表的人呢?反而不能确定某一时刻的时间了,这便是“萨盖定律”现象。  相似文献   

5.
高三化学复习的应遵循“高效性、有效性、针对性”的原则.本文重点结合镇江市的复习教学实践和所见所闻所思探讨复习中常见的3种偏差现象及防偏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复习效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链接”化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链接”化学(click chemistry)的一些基本概念, 综述了近几年来“链接”化学作为一种新的组合合成方法, 在先导的发现、优化、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和DNA的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化学是以炼丹术的原始形态出现的。公元前二世纪炼丹术就在我国产生了,从汉朝到唐、宋各代一直盛行着。我国炼丹家留下很多出色著作,其中公元二世纪时魏伯阳所写的“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的炼丹著作。所以,从近代科学来看“周易参同契”,无论对于我国化学史或世界化学史,都有很大意义。在欧洲,古老的炼金术书籍或手稿早已送进了博物馆,或是被图书馆珍藏起来。但是“周易参同契”却有所不同,它在中国有着极广泛的流传,“周易参同契”的各种版本和注解本相当多,它是受到正统的儒家的推  相似文献   

8.
从教师的实验设计、学生的实验准备、教科书等3个维度探查了化学实验教学中恩斯特·马赫所定义的"思想实验"的成分。在此基础上分析挖掘了"思想实验"的教学价值,即教师可借助思想实验优化实验教学设计;学生可借助思想实验优化实验准备问题;教师可用思想实验来彰显化学学科魅力。  相似文献   

9.
欧洲文艺复兴以后,早在拉丁语处于学术中心地位的时代,在法语、德语、英语等民族语言文献中就出现“炼金术”和“化学”2个不同的词语.但起初很长时间内这2个词语基本是同义语.18世纪以后,随着西方学术的“地方化”,欧洲民族语言逐渐取代拉丁语成为主要的学术语言.于此同时,“炼金术”与“化学”2个词有了明确的区别,并逐渐产生了2个不同的学科.本文简要考察了民族语言中“炼金术”与“化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并进一步说明,18世纪以后,现代化学与炼金术的分离是西方现代科学发展的一般特点:即与思辨哲学和神秘主义法术分离,走向学科的分化独立.  相似文献   

10.
11.
熊言林  刘惠黎 《化学教育》2014,35(10):62-64
简介了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化学实验证明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以及钻石燃烧的一个有趣史话。同时还介绍了日本一学校突破性地将钻石燃烧实验应用到化学教学中,结合二氧化碳被还原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同素异形体概念。  相似文献   

12.
《化学教育》2002,23(Z1):15-2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均摘自某科普杂志,其中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铅笔芯的原料是重金属铅,儿童在使用时不可咬铅笔,否则会引起铅中毒 B.CO有毒,生有煤火的居室多放几盆清水,可有效吸收CO,防止中毒 C.过量的铝元素的摄入,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故应减少铝制炊具的使用 D.回收废旧电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回收利用其外壳的金属材料  相似文献   

13.
孙丹儿  占小红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10,31(2):13-16,25
从实验研究的角度出发,对"争议"化学实验进行了界定;以化学实验系统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展开对"争议"化学实验来源的探讨,分析了中学化学中较为关注的源自药品或试剂、反应原理或机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现象的"争议",从而引出对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的相关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军 《化学教育》1996,17(7):31
“图像”具有简洁、形象、直观等优点。在化学计算中有丰富多彩的“图像”计算题,分述如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识图”──抓曲线的特殊点(起点、终点、转折点)、变化趋势及变化量。  相似文献   

15.
1957年7月出版的现行高中化学第一、二两册中,在学生实验部分都增添了“实验习题”。这对于一般的中学可能过去进行得不多,因此这是一个新的内容。为此,把我们对“实验习题”的认识和体会,谨提出来,并请先进指正为感。一、什么是实验习题实验习题是实习作业的一种形式,不同于实验作业,也不同于一般地验证已学知识的实习作业。实验习题的任务是在学生对教材彻底掌握,并对一般操作已比较熟悉的基础上,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某些习题,使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  相似文献   

16.
曹波 《化学教育》1997,18(6):31
点拨是指教师用简炼、精辟的语言,或鲜明生动的实验等方式,指示或指点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是化学教学中的一种艺术。点拨是否恰当,也是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本文仅就“点拨”时应遵循的原则、“点拨”的类型作些探讨。一、”点拨”的原则1.启发性原则点拨要点在点子上,拨在关键处,即通过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揭示问题的实质,启发学生醒悟,虽然只有一言半语,却能一针见血,达到“。已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效果。2.适度性原则点拨得…  相似文献   

17.
谢世龙 《化学教育》1997,18(9):21-22
教师提出问题,启迪学生开动脑子思考是启发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联系双边活动的一条重要纽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干千万,起点在一间,智者间得巧,愚者问得笨。”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目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文人写文章,讲究含蓄,目的是让读者从有尽文字中体会无尽之意,作为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中也应如此,在细针密线、鞭辟入理、娴熟操作的同时,应给学生留一点回味思考的余地,这就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布白”。回顾十余年的化学教学实践历程,笔者体会到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巧妙地实施“布白”艺术,确实不失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举措之一,总结起来,大体可采取如下几种方法:1引发法所谓“引发法”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使课堂教学呈现“…  相似文献   

19.
刘秀英  吴晗清 《化学教育》2017,38(15):15-19
课堂实践考察表明,当前化学概念教学中以“规训”为主。主要原因是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无视概念形成的历程,忽略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代替学生对知识进行整齐划一的总结等,导致高耗低效,师生效能感降低。基于催化剂、勒夏特列原理等案例的分析,提出概念、原理等教学的变革性策略是:从学生的已有基础出发,以实验探究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在合作与讨论过程中展示学生不同的概念思维,让学生在主体体验中由科学事实、现象抽象出科学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对七十年代初在显影理论研究领域中出现并有一定影响的一个新的化学显影机理假说——络合物还原假说(Mueller,Gross),进行了实验考察。 观察到下达实验事实与Mueller假说及按其假说所作的预期不符:①用来稀释的显影液在显影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