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芳香族偶氮化合物的顺反异构化反应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1,2 ] .当把偶氮生色团引入到聚合物中时 ,在线性偏振光的激发下 ,偶氮生色团能发生“反 -顺 -反”光异构化循环 ,并且偶氮发色团会沿着偏振光偏振方向的法线重新取向 ,从而导致光致双折射现象的发生 [3 ] .因此 ,这类聚合物在光学存储 [4 ] 、光学开关和全息光栅 [5] 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研究偶氮苯的结构对光诱导双折射性质的影响 ,本文制备了偶氮苯取代的三苯基吡唑啉衍生物 ,并把其掺杂入 PMMA中 ,研究了薄膜的偏振光诱导光致双折射性质 ,讨论了温度对其光致双… 相似文献
2.
采用α-三唑-β-烷氧基芳酮与肼关环,制备了1,3-二苯基-4-三唑基吡唑啉1a,1-苯基-3-对氯苯基-4-三唑基吡唑啉1b和3-取代苯基-4-三唑基吡唑啉(7),并研究了化合物7的成环优化条件.使用α,β-不饱和酮与肼关环合成了1,3,4,5-多取代吡唑啉衍生物1c-1h,并初步用质谱法确定了该反应产物的结构;同时,以3,5-二取代吡唑啉(6)和7作为中间体合成了1-,3-,4-或5-取代的化合物2a-2l.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杀菌、激素和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含偶氮苯生色团的短梗霉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梗霉多糖(Pullulan)是由出芽短梗霉(Aureobacidium pullulans)合成的一种细胞外水溶性大分子中性多糖。该多糖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医药制造、食品包装和化妆品工业等众多领域,由于偶氮苯及其衍生物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会发生反式-顺式结构变化,而经可 相似文献
5.
在合成两种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吡唑啉衍生物PD1和PD2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取代基效应对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甲氧基取代的化合物PD2较N,N-二甲氨基取代的化合物PD1具有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而在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掺杂染料,当其器件结构为ITO/TPD/TPBI:2% PD/TP-BI/Mg:Ag时,PD1掺杂染料却有着较PD2更高的电致发光效率.当器件的电流密度为420 mA/cm2时,掺杂染料为PD1的器件在487 nm处发射蓝光,其发光亮度为1224 cd/m2. 相似文献
6.
对四种不同结构的吡唑啉化合物在溶液和薄膜中的光致发光行为及作为掺杂染料组成两种不同结构电致发光(EL)器件的发光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相同共轭部分,但未成环的腙类化合物,不论在溶液中或在固相条件下,都不能很好的发射荧光。而构成了吡唑啉环的化合物,则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有较强的荧光发射能力。在5位处联有苯基的非平面状吡唑啉化合物,由于不易于结晶化而有良好的成膜性能;相反,在5位处无苯环联结者,如EP3,则由于其易于结晶化,因而不利于器件的制作。 相似文献
7.
A new photochromic organic compound of thiosemicarbazone, 4-(p-bromo-α-methylaminothiocarbonyl hydrazonobenzal)-2,5-dihydro-3-mcthyl-5-oxo-1-phcnyl pyrazolc,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1H NMR spectra, and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ompound exhibited an interesting photochromism in the solid state when irradiated by ultraviolet light at 365 nm. The photochromic kinetics was studied by the time-dependent powder UV-Vis reflectance spectra. The intcrmolecular and intramolecular hydrogcn-bonding interaction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photochromic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8.
吡唑啉衍生物的电化学性质及其能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 /聚合物电致发光是当今世界上的热门研究领域[1 ,2 ] ,因而有机 /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能带结构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3] .目前 ,确定有机 /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能带结构的方法主要有电化学法[4] ,光谱法[5] ,量子化学计算法[6] ,紫外光电子能谱法[7] ,光电子发射法[8] 等 .这些方法中 ,由于电化学方法操作简单 ,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 ,故被广泛使用 .虽然不同的测试方法测得的能带数据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 ,但由于电发光器件中考虑的是材料间的能带匹配 ,因此 ,在不同的条件下测定的能带数据相对来说是可信的 .吡唑啉化合物具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9.
对四种不同结构的吡唑啉化合物在溶液和薄膜中的光致发光行为及作为掺杂染料组成两种不同结构电致发光(EL)器件的发光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相同共轭部分,但未成环的腙类化合物,不论在溶液中或在固相条件下,都不能很好的发射荧光。而构成了吡唑啉环的化合物,则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有较强的荧光发射能力。在5位处联有苯基的非平面状吡唑啉化合物,由于不易于结晶化而有良好的成膜性能;相反,在5位处无苯环联结者,如EP3,则由于其易于结晶化,因而不利于器件的制作。 相似文献
10.
11.
设计合成了4种含有不同取代基团的偶氮苯(Azobenzene,AZO)双亲化合物,研究了它们在环己烷中的聚集行为,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它们的微观形貌。结果发现,取代基不同的偶氮苯化合物在环己烷中分别组装得到球状、棒状和管状聚集体。紫外光谱测试表明,这些聚集体在350nm附近有1个最大吸收峰,取代基对其没有明显影响。4种化合物在环己烷中均出现了波长为625nm的荧光发射峰,这是由于化合物发生聚集所引起的。考虑到分子的结构特征及其组装环境,初步断定,在环己烷中聚集行貌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取代基之间和疏水尾链之间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两种带有不同取代基吡唑啉化合物的光谱和光物理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吡唑啉环3-位处所联基团推一拉电子能力的改变对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荧光猝灭等有巨大影响.这是由吡唑啉化合物本身的结构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一类吡唑啉衍生物(1-苯基-3-(N,N-二甲基氨基苯乙烯)-5-(4-N,N-二甲基氨基苯基)-2-吡唑啉)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谱行为,研究了该衍生物和溶剂分子间的一般相互作用和特殊相互作用.发现利用吡唑啉溶液的荧光猝灭现象能对其和溶剂分子间不同相互作用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15.
合成了3个系列各6类的偶氮苯衍生物1a~6a, 1b~6b和1c~6c. 凝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这些化合物均能在多种极性或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形成凝胶.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核磁共振波谱仪对代表性化合物4b形成的凝胶结构和成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 化合物4a~4c形成的凝胶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下, 能够发生凝胶-溶胶的相互转化. 计算了溶剂和凝胶因子的梯氏参数, 利用梯氏三角图分析了凝胶测试结果, 发现凝胶因子在溶剂中的4种行为(溶液、 半凝胶、 凝胶和沉淀)分别分布在三角图的不同区域; 在凝胶区域, 溶剂与凝胶因子之间的距离反映了凝胶的热稳定性, 距离越远表示凝胶的热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16.
设计合成了具有不同末端烷基链长度的偶氮苯类联酰胺衍生物N-(3,4-n-氧基苯基)-N'-4-(偶氮苯基)苯甲酰肼(Dn,n=7,8,10).Dn可以形成稳定的有机凝胶,末端烷基链增加有利于提高凝胶能力和热力学稳定性.凝胶形成的驱动力主要为联酰胺基团间的分子间氢键以及偶氮苯基团间的π-π相互作用和烷基链间的范德华力.在紫外光照射下,Dn中的反式偶氮苯向顺式转化,并且在溶液中的光响应性非常显著,但凝胶态下偶氮苯的光致顺反异构不能诱导凝胶-溶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新型偶氮苯硫醇衍生物自组装膜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Self Assembled Monolayers(SAMs) of a series of mercapto contained azobenzene derivatives with the structure of CnH2n+1AzoO(CH 2)mSH (where n =4,6,8,10,12; with m =3,5 respectively)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Wettability measurement of water on the SAMs demonstrates that molecular packing density in the monolayers increases while the alkyl chain in the molecules is lengthened. Both the n and m values have similar contribution to the wetting property of SAMs. The RA IR spectra reveal that the alkyl chains in the SAMs tilt away dramatically from the surface normal direction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ir length. However, the orientation of azobenzene moiety is found to be influenced slightly by the alkyl chain length, which is due to the tenderness of the molecul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