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拟四氢叶酸辅酶一碳单元转移反应,通过其甲酸氧化态模型化合物苯并咪唑盐与一碳单元的受体G rignard试剂进行加成-水解反应合成了α-萘甲醛,为制备稠环芳醛提出了一种仿生合成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烷基取代的大环酮(例如,名贵香料麝香酮)是珍贵的香料,天然来源稀少,它的人工合成一直是有机合成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在本文中,受四氢叶酸辅酶的一碳单元转移反应的启发,作者以双苯并咪唑盐作为四氢叶酸辅酶模型,利用格利雅试剂与双苯并咪唑盐的加成-水解反应,成功合成了二十四种作为麝香酮及类似大环酮重要前体的长链二酮,同时,提供了一种麝香酮及类似大环酮的仿生合成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甲基酮香料的仿生合成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媛  吴新亮  徐若千  李剑利  史真 《有机化学》2008,28(12):2181-2185
四氢叶酸辅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是转移不同氧化态的一碳单元, 当一碳单元处于甲酸氧化态时, 活性部位是具有五元环状结构的咪唑啉环. 模拟四氢叶酸辅酶转移一碳单元的反应, 以苯并咪唑甲基碘盐作为四氢叶酸辅酶甲酸氧化态模型, 以格利雅试剂甲基碘化镁作为接收一碳单元的亲核试剂, 将甲酸氧化态的一碳单元转移给甲基碘化镁, 成功合成了三种重要的甲基酮香料甲基己基酮、甲基壬基酮和甲基十一烷基酮, 其结构用元素分析, 1H NMR, IR和MS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并对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进行了讨论, 为甲基酮香料提供了一种仿生合成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邻苯二胺和乙酸为原料,经3步反应合成了8种烃基乙烯基取代的苯并咪唑盐,其结构用元素分析,1HNMR,IR,MS和UV-Vis进行了表征,并以其作为取代的甲酸态四氢叶酸辅酶模型,同亲核试剂(格氏试剂)反应得到烃基乙烯基取代的一碳单元完全转移的产物α,β-不饱和酮,为α,β-不饱和酮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简便的仿生合成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2种四氢叶酸辅酶模型化合物咪唑啉盐7和8. 它们与双官能团亲核体作用, 分别完全转移了3个和5个碳单元; 化合物7与单官能团亲核体作用, 部分转移了3个碳单元; 以部分转移产物化合物17作为四氢叶酸甲醛态模型, 与胺类反应实现了带硝基的4个碳单元的完全转移; 并研究了模型化合物7的还原反应. 这些反应模拟并扩展了四氢叶酸辅酶在生物体内转移一碳单元的功能, 产生了几种新的合成方法和试剂, 可以应用于有机合成中.  相似文献   

6.
以2位环己基取代苯并咪唑盐作为甲酸氧化态的四氢叶酸辅酶模型, 与亲核Grignard试剂作用, 将甲酸氧化态的一碳单元转移给亲核试剂, 成功地实现了6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环己基甲酮的绿色仿生合成, 其结构用元素分析、1H NMR、IR和MS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并对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新的四氢叶酸辅酶(THF)模型化合物碘化1-甲基-2-异丙基-3-苯磺酰基咪唑啉(5a)和碘化1-甲基-2-丙基-3-苯磺酰基咪唑啉(5b),研究了其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化合物5与双官能团亲核体邻苯二胺或邻氨基苯酚反应,完全转移了4个碳的异丁基和正丁基单元,基于此探索了合成2-取代苯并咪唑及2-取代苯并唑的新方法;化合物5a与单官能团亲核体胺类反应部分转移了4个碳的异丁基单元,生成不同基团取代的N,N,N'-三取代乙二胺盐;化合物5a在Na BH4作用下可发生还原反应,在Na OH水溶液中可发生水解反应,也可与碳负离子基团(硝基甲基负离子或二腈基甲基负离子)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了3类不同基团取代的N,N,N'-三取代乙二胺衍生物,探索了此类化合物的简易合成方法.这些反应模拟了四氢叶酸辅酶在生物体内转移一碳单元的功能,并将其扩展到4个碳原子单元,获得了可应用于有机合成的新方法和新试剂.  相似文献   

8.
5,6,7,8-四氢叶酸辅酶(简称THF)在生物合成和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是传递一碳单元,除二氧化碳外,相应于甲醇、甲醛和甲酸各氧化态的一碳单元均由THF辅酶传递.THF辅酶的仿生化学研究是当前生物有机化学研究中一个较为活跃的领域.将THF辅酶模型作为被转移的功能团化的一碳单元的载体,与各类亲核试剂作用,用来合成杂环、稠环化合物和生物碱,反应可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地进行,这在有机合成化学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1,2],合成了一系列模型化合物,并将其应用于仿生有机合成,得到了一些杂环、稠环化合物[3].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合成了一种新的甲酸氧化态的THF模型化合物:碘化1,2-二甲基-3-对甲氧基苯基咪唑啉盐.  相似文献   

9.
α-萘基环己基甲基酮仿生合成新方法;四氢叶酸辅酶;苯并咪唑甲基碘盐;Grignard试剂;α-萘基环己基甲基酮;仿生合成  相似文献   

10.
麝香酮是麝香中重要的具有生理活性的组分.自Ruzicka[1]确定其结构以来,化学家研究和发展了许多合成麝香酮的方法[2].Stoll[3]提出的由2,15-十六二酮经分子内环合后氢化得到麝香酮,其操作简便,但尚需解决2,15-十六二酮的来源问题.5,6,7,8-四氢叶酸辅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及仿生合成已成为仿生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4].四氢叶酸辅酶在生物体内传递不同氧化态的-碳单元,当-碳单元处于甲酸氧化态时,活性部位是形成的咪唑啉环[5,6].因此,本文以咪唑啉盐作为四氢叶酸辅酶模型,与亲核试剂双格利雅试剂作用,仿生合成2,15-十六二酮.  相似文献   

11.
本课题组曾提出了苯并咪唑盐与格利雅试剂的加成水解反应[1],本文对苯并咪唑盐与另一类亲核试剂硝基甲烷碳负离子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苯并咪唑盐的一种新反应,为α-硝基醛、酮提出了一种仿生合成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四氢叶酸辅酶模型化合物与邻苯二胺、乙二胺、邻氨基酚作用则得到相应的一碳单元转移,而与芳胺、丙二腈碳负离子以及苯基溴化镁反应分别生成辅酶模型化合物的衍生物。讨论了其可能的一碳单元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洪星  康从民 《合成化学》1999,7(4):411-414
四氢叶酸辅酶模型化合物与邻苯二胺、乙二胺、邻氨基酚作用则得到的相应的一碳单元转移,而与芳胺、丙二腈碳负离子以及苯基溴化镁反应分别生成辅酶模型化合物的衍生物。讨论了其可能的一碳单元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生物体系中酶催化的一碳单元转移反应以及四氢叶酸辅酶的结构和作用,综述了一碳单元转移反应的人工模型进展,展望了上述反应的理论研究方法及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模拟了四氢叶酸辅酶的结构和反应性能, 合成了模型化合物碘化1, 2-二甲基-3-对甲氧苯磺酰基咪唑啉, 研究了模型化合物与单官能团亲核体、双官能团亲核体相作用, 以甲酸、甲醛氧化态转移取代一碳单元[≡C-CH~3, =C(CH~3)CH~2NO~2]的反应, 部分反应生成了咔啉类生物碱衍生物和其它杂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酶催化的一碳单元转移反应在生物合成和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并与抗癌药物设计和合成密切相关 .虽然催化不同一碳单元转移反应的酶不同 ,但大多数酶需要四氢叶酸作辅酶 .四氢叶酸辅酶传递一碳单元的化学与其N5,N1 0的ΔpKa 密切相关 ,而与嘧啶环及谷氨酸残基部分无关 ,后两部分的作用是把辅酶结合在适当的酶蛋白表面上[1 ] .当可转移的碳处于甲酸态时 ,四氢叶酸辅酶以衍生物 5,1 0 CH+ THF(1 )的形式存在 ,其中可转移的碳与N5,N1 0相连形成五元环 ,是反应的活性中心 .由于酶反应体系的复杂性 ,在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大多建…  相似文献   

17.
四氢叶酸辅酶模型的合成及甲基取代的一碳单元转移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甲基取代的甲酸态的四氢叶酸辅酶模型--碘化1, 2-二甲基-3-对氯苯磺酰基咪唑啉的合成。研究了模型与单官能团亲核体(苯胺、对氯苯胺、对硝基苯胺)和双官能团亲核体(邻苯二胺、邻氨基酚、乙二胺)作用, 转移甲基取代的一碳单元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生物体系中酶催化的一碳单元转移反应以及四氢叶酸辅酶的结构和作用,综述了一碳单元转移反应的人工模拟进展,展望了上述反应的理论研究方法及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与PM3相结合的方法对叶酸辅酶模型——2-甲基-1-乙酰基咪唑啉盐向邻苯二胺转移一碳单元的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咪唑啉环有两种开环方式,反应可以通过两条互相竞争的途径完成,得到相同的产物.每一条途径都经历了6个反应步骤,包括两种反应物的结合,质子转移,五元环的断裂,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形成,再次质子转移和最终产物的生成.上述反应的每一条途径中,两次质子转移过渡态的能量较高,说明该反应存在一般酸碱催化作用,与酶催化甲酸氧化态一碳单元转移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与PM3相结合的方法对叶酸辅酶模型——2-甲基-1-乙酰基咪唑啉盐向邻苯二胺转移一碳单元的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咪唑啉环有两种开环方式,反应可以通过两条互相竞争的途径完成,得到相同的产物.每一条途径都经历了6个反应步骤,包括两种反应物的结合,质子转移,五元环的断裂,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形成,再次质子转移和最终产物的生成.上述反应的每一条途径中,两次质子转移过渡态的能量较高,说明该反应存在一般酸碱催化作用,与酶催化甲酸氧化态一碳单元转移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