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己酸铁对乙醇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江  戴猷元 《应用化学》1999,16(1):107-109
乙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一般通过发酵法和合成法生产,其在发酵液及合成液中的浓度较低[1~3].一些工业过程产生的大量废水中往往含有微量乙醇,需要进行脱除或回收.传统上,乙醇的分离和回收多采用蒸馏法[1,4].但稀溶液蒸馏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对于含微量醇...  相似文献   

2.
有机酸;烷基膦酸酯;丁醇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相似文献   

3.
齐江  戴猷元 《应用化学》1999,16(6):50-52
有机酸;烷基膦酸酯;丁醇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相似文献   

4.
三辛胺萃取多元酚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义燕  冯颖 《应用化学》1995,12(1):55-58
采用三辛胺为络合剂,苯或正辛醇为稀释剂研究了邻苯干分配,间苯三酚稀溶液的萃取相平衡,讨论了稀释剂,溶液pH值和硫酸钠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负载有机相的红外谱图分析表明,三辛胺与酚类的萃取同时存在氢键缔合溶剂化和离子缔合成盐历程。  相似文献   

5.
柴金岭  李文华 《应用化学》1993,10(3):100-101
三辛胺(TOA)从盐酸介质中萃取、富集金,已应用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其高灵敏度及选择性使该方法成为金的十分理想的测定方法。本文考查了TOA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金(Ⅲ)的机理,试图对金(Ⅲ)的萃取分离及测定提供理论依据。 TOA系Fluka进口分装,使用时按计算量配成所需浓度的CCl_4溶液;HAuCl_4用纯金(99.99%)制备;NaCl为基准试剂;其它试剂均不低于分析纯。水相由HAuCl_4-HCl-NaCl配  相似文献   

6.
对氨基酚络合萃取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凤玉  韦洪屹 《应用化学》2005,22(10):1155-0
对氨基酚络合萃取机理的探讨;对氨基酚; 络合萃取; 萃取机理; 萃取反应热  相似文献   

7.
气浮络合萃取分离富集L-苯丙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溶剂浮选和络合萃取,提出了气浮络合萃取(floatation complexation extraction)的概念,应用该方法实现了对L-苯丙氨酸的分离富集。在试液的pH为11、NaCl浓度为0.20 mol/L、有机相为80%P204的正己烷溶液、通气流速为40 mL/min、通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对水相中L-苯丙氨酸进行气浮络合萃取。在分离富集的基础上,用pH<1的HCl水溶液对L-苯丙氨酸进行反萃取,通过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确认了分离产物为L-苯丙氨酸。  相似文献   

8.
以对氯苯酚稀溶液为研究对象,以正辛醇为稀释剂,研究了萃取剂种类及其浓度、水相平衡pH、对氯苯酚初始浓度等因素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并用NaOH对其负载溶质的有机相进行反萃.结果表明,络合萃取对处理高浓度对氯苯酚废水具有优势;磷酸三丁酯(TBP)的浓度和体系的pH是影响络合萃取的关键因素;采用NaOH对有机相进行反萃,当NaOH浓度为0.5mol/L时反萃率达到98.5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TBP萃取对氯苯酚基于氢键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在盐酸介质中以三辛胺氮氧化物(分子式为(C_8H)O,简称TOO),萃取金(Ⅲ)的行为及其机理。用等温曲线、斜率、Job法、紫外光谱、摩尔电导、红外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表明系由两个TOO分子和H~+发生氢键作用,并与AuCl形成离子缔合物,其组成可表述为[TON0…H~+…0NOT]AuCl_4-。  相似文献   

10.
三异辛胺从盐酸介质中萃取Au(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剂萃取法提取金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课题之一。由于胺类萃取剂具有化学稳定性高,价廉易得,能克服含磷类、含氧类萃取剂水溶性大或选择性差的缺点,因此,胺类萃取剂萃取金受到人们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层出不穷[1-4]。本文报道三异辛胺(TiOA)从盐酸介质中萃...  相似文献   

11.
乙醇酸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综述了乙醇酸的合成方法,分离提纯以及在有机合成和生物中的应用,参考文献25篇。  相似文献   

12.
梅帆  秦炜  戴猷元 《应用化学》2002,19(6):517-0
磷酸三丁酯;正辛醇;苯甲酸稀溶液的萃取特性  相似文献   

13.
银离子配位萃取银杏叶中多萜长链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立了银杏叶中多萜长链化合物Ag+配位萃取方法,构筑了含Ag+配位萃取体系。研究了萃取剂极性、萃取温度、Ag+浓度等因素对分配比D的影响,分析测定了银杏叶聚戊烯醇(PPs)与Ag+的配位萃取比m,确定了配位萃取条件及解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含Ag+配位萃取剂用于分离浓缩聚戊烯类化合物选择性好、效率高,萃取剂再生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4.
三正辛胺与丙酸的萃取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振宇  秦炜  戴猷元 《应用化学》2001,18(11):861-0
三辛胺;离子对萃合物;三正辛胺与丙酸的萃取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以三正辛胺为络合剂,四氯化碳为稀释剂,采用络合萃取法对糖果中的柠檬黄、新红、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亮蓝和赤藓红8种合成色素进行了预处理研究。考察了样品溶液p H值、稀释剂种类、三正辛胺浓度、反萃相组成等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样品溶液p H值为6.0,以四氯化碳为稀释剂,三正辛胺浓度为5%,无水乙醇-15%氨水(体积比1∶1)为反萃相时,8种合成色素的回收率为90%~98%。该预处理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有机溶剂用量少、回收率高,适用于糖果中多种合成色素的分离提取。  相似文献   

16.
磷酸体系中微量稀土元素萃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恒界面池法进行了磷酸体系中用P204萃取La(Ⅲ),Sm(Ⅲ)和Y(Ⅲ)的动力学研究,考察了搅拌速度、温度、比界面积、磷酸浓度及萃取剂浓度等因素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体系中用P204萃取La(Ⅲ),Sm(Ⅲ)和Y(Ⅲ)的表观活化能E_a分别为27.0,22.2和21.1 kJ·mol~(-1),在体相P204浓度大于在液一液界面饱和吸附时的最低浓度C_(min)时,其在界面已达到吸附饱和,反应的主通道由界面变为体相,在该体系下P204萃取La(Ⅲ),Sm(Ⅲ)和Y(Ⅲ)反应为体相化学反应和扩散反应混合控制.  相似文献   

17.
刘川楹  陈继  邓岳锋 《应用化学》2018,35(12):1492-1496
稀土元素钪(Sc)在相关原料中含量低,伴生杂质元素多,回收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系统对比了直链三烷基氧化膦(Cyanex 923)、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环烷酸在硫酸体系中对Sc的萃取、分离和反萃。Cyanex 923在高酸度下能完全萃取Sc,而环烷酸和P507则在低酸度下有较高萃取率。Cyanex 923分离Sc与锆(Zr)、钛(Ti)的最佳水相酸度为1 mol/L,分离系数分别为5. 6和10. 6。P507在水相H~+浓度为2 mol/L时对Sc/Zr、Sc/Ti有最大分离系数,分别是21和59. 7。虽然P507有更好的分离效果,但难以反萃。3种萃取剂中仅有Cyanex 923能被有效反萃,在反酸H+浓度为0. 4 mol/L时有最大反萃率。因此,Cyanex 923更适合从含Sc二次资源浸出液中分离回收Sc。  相似文献   

18.
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稀溶液的粘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乌氏粘度计研究了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稀溶液的粘度行为,探讨了羧基含量对聚丙烯腈稀溶液偏离Huggins方程的异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羧基含量增加,溶液粘度偏离Huggins方程越严重,要准确测定聚丙烯腈树脂的分子量,必需适当提高其溶液浓度,避开偏离区域.  相似文献   

19.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Co/CeO2及其钙掺杂系列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低温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高分辨透射电镜表征以及乙醇水蒸气重整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Co/CeO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乙醇水蒸气重整催化性能,500oC时乙醇能全部转化为C1,氢气产率高达85%以上.Ca掺杂减小了载体CeO2纳米颗粒尺寸,但对还原后Co0尺寸的影响较小.当Ca掺杂量大于5.0%时,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和乙醇水蒸气重整催化性能下降.较高的还原温度有利于体相Ce4+还原为Ce3+,并且提高了催化活性,认为金属-氧化物边界的增加提高了催化活性.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5%钙掺杂后的催化剂具有更好的抗积炭性能.  相似文献   

20.
A new process to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metal nanoparticles is proposed. It involves the use of complexing microcapsules obtained by interfacial polycondensation. The latter are hollow spheres constituted of a polymer membrane, containing an insoluble active ingredient, such as a polyacrylic acid, which can complex Co2+ ions. These capsules are dispersed in a silica sol followed by thermal treatments and reduction under H2 which results in metallic Co nanoparticles confined in the capsules domains. The particles do not diffuse in the matri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