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MgO催化剂上甲醇分解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Greenler等用IR光谱研究了甲醇在氧化铝上的分解反应后,对各种氧化物表面上甲醇的吸附及反应的IR光谱、TPD及NMR研究已有较多报道.田丸等研究了酸性氧化铬表面上甲醇分解反应机理,认为甲醇首先形成甲氧基吸附态,然后变成甲酸根吸附态,再进一步分解为H_2、CO、H_2O及CO_2,并认为稳定的吸附态甲酸根离子在甲醇气氛下更易于分解为产物.本文对碱性MgO表面上甲醇分解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TPSR-MS技术考察CH_3OH在Mgo催化剂上的分解反应,并与MgO固体碱催化剂表面的酸碱性质进行关联。发现CH_3OH在238℃、342℃和533℃处有三个脱附峰,对应地有三种表面吸附形式。这三种吸附形式与催化剂表面的酸、碱中心的强度有关,弱的酸碱中心上,CH_3OH以分子和弱吸附的表面甲氧基形式吸附,238℃时的脱附峰主要为甲醇和二甲醚;较强的酸碱中心上表面甲氧基吸附较牢固,于342℃脱附,产生的二甲醚的相对量亦多;强酸强碱中心上吸附的甲醇易脱氢而形成表面吸附的(H_2CO),高温533℃脱附时分解成CO和H_2。 相似文献
4.
5.
研究了Ni- 3催化剂分解氨的动力学。考察了各种反应条件如温度、空速以及气体中的氨和氢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确立了氨催化分解动力学方程式。当操作空速为3000h- 1 时,在580 ~630℃的温度区间内,反应主要受化学反应控制;在630~700℃的温度区间内,反应受扩散影响较为严重;在700℃以上的温度区间内,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受平衡的影响。随着空速的增大反应速率增大,但转化率却有所减小;气体中氨浓度的增大对反应转化率没有什么影响,氢浓度的增大使反应转化率明显减小。在580~630℃的温度范围内,空速3000h- 1 的操作条件下动力学方程式如下:R= 3.423×1013e- 276 .45 ×103RT CNH3·C- 1-5H2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以IR、TPD、丁烯异构化及直接脱氢反应为手段,对不同Li+添加量的MgO催化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面低配位氧集团是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物种,起碱中心作用;表面金属离子起L酸中心作用。酸、碱中心的数目、强度随Li+添加量不同而呈规律性变化。这种变化影响了酸、碱中心的协同作用,从而影响其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高温煤气中氨的脱除:Ⅰ.氨催化分解催化剂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和筛选了12 种氨催化分解催化剂,所选催化剂包括Cu - Mn 基脱硫剂,Zn- Ti 基脱硫剂,Fe 基催化剂及Ni 基催化剂四大类,其中Ni-2 催化剂及Ni- 3 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转化率。然后对Ni-3 催化剂进行了寿命试验,100h 内其活性基本维持不变;耐硫性实验表明Ni-3 催化剂具有一定的耐硫性能,因而它是所选的最优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12.
13.
采用“柠檬酸法”制备的W-Fe-MgO催化剂,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中分别以Ar和H2为载气在1073~1373 K下催化甲烷分解制单壁碳纳米管(SWCNTs). 实验结果表明,用H2作载气制备SWCNTs的最佳温度为1373 K,在Fe∶Mg摩尔比≤10∶100时,催化剂上的碳产率随其W载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产物中的SWCNTs含量也保持在较高水平,最高碳产率可达55%(相对于催化剂的质量分数). 而使用Ar载气时最佳反应温度为1073 K, 用W∶Mg摩尔比为1∶100的催化剂可制得SWCNTs含量较高的产物,而W∶Mg摩尔比超过1∶100的催化剂上产物中的SWCNTs含量显著下降. 根据XRD和XPS实验结果推测了W-Fe-MgO催化剂上生长SWCNTs的活性相. 相似文献
14.
甲醇在氧化物催化剂上的分解反应及其机理已有不少文献报道[1-6],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甲醇及其反应中间体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形式和反应历程的动力学过程,而对于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性质对反应机理的影响的研究不多。本文运用TPD-MS和IR技术考察了MgO,... 相似文献
15.
用浸渍法制备了Pt/MgO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对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Pt/MgO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甲烷转化率与合成气选择性在120 h内保持稳定.以金属状态存在的Pt对甲烷分解具有较高的活性,从而使催化剂对甲烷部分氧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活性组分Pt的存在状态和分散状态非常稳定,而Pt/MgO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抗积碳能力,使得催化剂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对H2O2催化分解反应催化剂加入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实践证明所提出的方法操作方便,计量准确,可提高实验精度. 相似文献
17.
加压下Ni/MgO催化剂催化CO2重整CH4反应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流动N2中热处理的Mg(OH)2醇凝胶制得的纳米氧化镁(MgO-AN)为载体,制备了Ni/MgO-AN催化剂. 这种催化剂在常压下的CO2重整CH4反应中表现出了高活性和稳定性,而在加压反应中的催化活性随着反应压力的升高而降低,并呈现出自稳定特性. 采用TG,XRD和TPH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常压反应中催化剂表面的积炭量很少,而在加压反应中催化剂表面有明显的积炭,且积炭量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增加,并在12 h左右达到一个稳定值. 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金属Ni在常压CO2重整CH4反应中不发生烧结长大,而在加压反应中发生明显的烧结. 常压反应中催化剂表面只形成一种积炭物种,而在加压反应中形成两种积炭物种. 因此,Ni/MgO-AN在加压反应中的催化行为与常压反应中的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8.
在常压流动反应装置上评价了一系列La_2O_3/CaO催化剂和SrO-La_2O_3/CaO催化剂。实验表明:La_2O_3/CaO体系是很好的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在1073K和CH_4:O_2:He=4:1:5(总流速120ml/min)的实验条件下,20%La_2O_3/CaO催化剂上的甲烷转化率为26%,C_2选择性为53%;加入助剂SrO(15—20%)后,在同样实验条件下,甲烷转化率为29%,C_2选择性为66%。表明SrO对La_2O_3/Cao催化剂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用XRD,XPS和TPD(CO_2-TPD和O_2-TPD)技术表征了SrO-La_2O_3/CaO催化剂体系,结合反应评价结果,认为SrO的促进作用可以归结为:(1)调变了催化剂的碱性强度分布,提高了催化剂表面强碱中心的数目;(2)提高了La_2O_3的分散度;(3)抑制了催化剂的低温氧吸附物类。 相似文献
19.
用红外光谱考察了不同温度下CO2(1.3kPa)同CaO,La2O3,SrO,LC及SLC催化剂表面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O2容易与表面作用生成各种碳酸根物种.从有关碳酸根的红外峰强度可以看到,CO2与催化剂表面作用主要生成单齿碳酸根物种.对于LC催化剂,室温引入CO2主要形成与Ca2+相连的单齿碳酸根物种;温度高于473K时,形成与La3+相连的单齿碳酸根.对SLC催化剂,温度在573K以下,只能检测到与Ca2+相连的单齿碳酸根物种;温度升至673K时,形成与Sr2+相连的单齿碳酸根物种以及桥式碳酸根物种.根据表面碳酸根的分解温度及表面碳酸根的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峰的波数差值Δσ随晶格氧的电荷增加而降低的原理,表征了催化剂表面的碱性.其结果与CO2-TPD中基于峰温顺序发现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负载钯催化剂上亚硝酸乙酯的催化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亚硝酸乙酯在不同载体及负载钯催化剂上的分解行为.结果显示,固体酸性中心和金属钯中心都可以催化亚硝酸乙酯的分解反应.在C2H5ONO与CO合成草酸二乙酯的反应中,亚硝酸乙酯是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发生分解,而不是在气相发生热裂解.并且,该反应的活性与亚硝酸乙酯的分解程度不存在正比关系.通过对分解产物的分析,提出了亚硝酸乙酯在固体催化剂上分解的连续脱氢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