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Fimeman-Ross法处理数据,测定了乙烯基聚硅氧烷(SV)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的共聚反应的竞聚率,结果为rST=1.45和rSV=1.08,rMMA=0.78和rSV=2.01,rn-BMA=0.46和rSV=3.49.以含SV的乳液作为种子进行烯类单体的乳液聚合,单体和SV共聚反应对复合粒子的形态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乙交酯与丙交酯共聚反应和竞聚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PLG)是一种很好的生物医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对人体无毒害,可用作医用缝合线[1]、药物缓释胶囊[2]、内固定及牙科材料等[3].Gilding和Reed[4]在乙交酯和丙交酯共聚反应转化率较高(12.9%~16.4%)时,利用二元共聚方?..  相似文献   

3.
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结构复合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结构复合粒子的制备;种子乳液聚合;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4.
氨基聚硅氧烷对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将带有N-(β-氨乙基)-γ-氨丙基侧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环氧树脂共混,制备了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研究了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对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形态与性能主要依赖于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在环氧树脂中引入适宜氨基含量的氨基聚硅氧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模量,提高其柔性,并可明显改善环氧树脂的表面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乳液聚合制备的聚苯乙烯乳液为种子,加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水解溶液进行缩聚反应,合成亚微米级聚苯乙烯/聚硅氧烷核壳粒子,并以此作为光散射剂添加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中,制备了光散射材料;考察了亚微米级核壳粒子添加在PMMA树脂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经过双螺杆剪切作用的挤出加工后,可以实现核壳粒子在PMMA树脂中的良好分散。核壳粒子可以大幅度提高PMMA的雾度,当聚苯乙烯/聚硅氧烷核壳粒子(NS82)的含量为1%时,制得的PMMA样片(厚度为2 mm)的雾度为89%,透光率为69%,有效光散射系数为61%。  相似文献   

6.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PMMA/P(AN-MMA)纳米复合粒子,在第二阶段聚合过程中分别采用水溶性引发剂、油溶性引发剂以及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来观察复合乳胶粒子的形态结构,得到的PMMA/P(AN-MMA)纳米复合粒子为半球形结构,与热力学理论预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将含有多乙烯基的聚硅氧烷与菲式环戊二烯酮和苊式环戊二烯酮分别在α-氯萘中进行Diels-Alder反应,生成含有稠环侧链的聚硅氧烷.该聚硅氧烷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将其作为组分制成高温加成型硅橡胶,综合性能达到较高水平(高模量).随着其用量的增加,可使其耐热性能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8.
研究预置粒子对于均匀胶体粒子形成的影响,对深入了解均匀粒子的形成机理以及开拓覆盖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所谓预置粒子就是在经升温陈化能够生成均匀胶体粒子的溶液中,于陈化前加入的具有一定形态(组成、形状和大小),一定浓度的胶体粒子,新形成的沉淀物因预置粒子的表面性质、形态和浓度的不同而变化.据文献报导,新沉淀的形成过程有:①新粒子的形成与预置粒子的存在无关,新沉淀物独立成核并成长为独立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金银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光散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Ag^ 和AuCl4^-还原能力的不同,采用分步进料,柠檬酸钠一步还原的方法制备不同摩尔比的Au—Ag复合纳米粒子。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透射电镜等手段对所得复合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u-Ag复合纳米粒子的形状近乎球形,结构密实,单分散性好。金银摩尔比1:1组成的复合纳米粒子的粒径为48.7nm,最大吸收波长为459nm。采用同步光散射和发射光谱对金、银及复合纳米粒子光散射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显示,随着复合纳米粒子中银摩尔分数的减小,主散射峰逐步红移,其峰值与Ag摩尔分数呈线性关系,λmax=619.5—153.4XAg相关系数r=-0.9927,散射光强度与Ag摩尔分数也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L=272.1 625.7XAg相关系数r=0.9957;采用不同的激发波长均能获得多个倍频峰和分频峰,激发波长越短,分频峰的强度越大,说明Au—Ag复合纳米粒子具有非线性光学特性。复合纳米粒子散射波长、散射强度对组成的这种依赖特性,对于设计特定要求的光学探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姜绪宝  朱晓丽  张召  孔祥正 《化学学报》2011,69(9):1115-1125
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仲羟基封端的聚硅氧烷(PMTS)反应在聚硅氧烷分子链端引入异氰酸酯基团, 然后将其与聚丙二醇、二羟甲基丙酸等反应制备聚硅氧烷改性聚氨酯(PSU)预聚体, 再以甲基丙烯酸甘油酯(GM)为偶联剂在PSU链上引入双键, 最后加入丙烯酸酯单体和交联剂乳化后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偶联型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PSU-X-AC)三元复合乳液. 同样条件下不使用偶联剂制备了非偶联型三元复合乳液(PSU-AC). 无论是否使用偶联剂, 三元复合乳液的稳定性都明显优于不含PAC的PSU二元乳液. 对于三元复合乳液及其胶膜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 与非偶联型PSU-AC三元乳液相比, 偶联型PSU-X-AC乳液的乳胶粒尺寸较小, 粒径分布更均一|偶联型三元乳液的表面张力较小|其胶膜的力学强度远优于非偶联型|除非在PMTS分子量较高的情况下, 偶联型乳胶膜中未观察到非偶联型所见的相分离, 偶联剂GM的使用对提高材料的憎水及力学性能有明显作用. PMTS分子量及其用量对乳液的乳胶粒径、表面张力和粘度影响不明显. 但对于复合胶膜的性能来说, 三元复合乳液聚合物中PMTS分子量及其用量存在上限, 分子量上限值约为2000, 其用量上限约为PSU二元聚合物的10%, 在此之下PMTS的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胶膜的力学及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丙烯酰胺与4-乙烯基吡啶共聚反应的竞聚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4-乙烯基吡啶均聚物的吸光度,从而求出在低转化率不同初始单体组成的共聚物中4-乙烯基吡啶含量。用FR和KT两种作图法及YBR计算法对单体的竞聚率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KT法和YBR法计算法较为准确,4-乙烯基吡啶的竞聚率和丙烯酰胺的竞聚率分别为γrVP=0.636,γAM=0.379。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酰胺共聚合及产物分散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溶性引发体系研究了丙烯酰胺的均聚以及与几种乙烯基单体的共聚反应。探讨了引发剂、温度、单体浓度及加热时间对所得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散性能的影响。对产物的结构特性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共聚物的分散性能。丙烯酰胺共聚物同均聚物相比,分散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李坚  林明德  黄利忠 《应用化学》2001,18(12):991-993
共聚合;竞聚率;过氧化物;醋酸乙烯酯与1-(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D120)的共聚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张凯  黄春保  沈慧芳  陈焕钦 《应用化学》2012,29(10):1111-1116
以氯丁胶乳(Pa)为种子乳液,甲基丙烯酸甲酯(Pb)为第二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氯丁胶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乳胶粒。 热力学分析表明,当Pb的体积分数Φb<0.69时,可同时形成Pa-Pb型正核-壳和(Pa+Pb)分离型乳胶粒,当Φb>0.69时,形成Pb-Pa型翻转型核壳结构乳胶粒,并伴有Pa-Pb型正核-壳结构乳胶粒的形成。 动力学分析表明,引发剂类型、第二单体的加入方式、种子乳胶粒的交联、单体/聚合物质量比是影响乳胶粒形态的主要因素。 采用水溶性引发剂过二硫酸钾(KPS),以饥饿态方式加入单体,氯丁胶乳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R-PMMA)复合乳胶粒呈现正核-壳结构,以充溢态方式加入单体则不能形成明显的核-壳结构;而以油溶性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时,单体无论以充溢态方式加入还是饥饿态加入均倾向于形成翻转核-壳型粒子。 在种子乳胶粒中加入一定量交联剂二缩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有利于形成明显的正核壳结构。 以饥饿态进料,KPS为引发剂时,随着单体用量增加,壳层变厚,仍呈正核-壳结构,与热力学分析结果相吻合;以AIBN为引发剂时,随着单体用量增加,PCR-PMMA复合乳胶粒逐渐由翻转核壳型结构变为互穿结构。  相似文献   

15.
聚硅氧烷大单体与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静  彭慧  程时远 《应用化学》2003,20(8):778-0
乳液聚合;交联程度;聚硅氧烷大单体与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合  相似文献   

16.
The batch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vinyl acetate with different vinyl silane functional monomers (vinyl trimethoxysilane [VTMS], vinyl triethoxysilane [VTES], and vinyl silanetriol [VSTO]) is studied. The nature of the silane strong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rosslinking ability of the latexes. A combination of techniques (Soxhlet extraction, centrifugation, assymetric‐flow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AF4/MALS/RI) shows that the factor controlling the molar mass and crosslinking density is the degree of hydrolysis of the alkoxysilane, producing higher molar masses and degrees of crosslinking when the degree of hydrolysis is high. Thus, the copolymer containing VSTO produced a very crosslinked latex, the one with VTMS produced a latex with a low degree of crosslinking in the wet state that can yield high degrees of crosslinking upon drying, and the latex with VTES do not produce significant amounts of crosslinking neither before nor after drying.  相似文献   

17.
利用核磁共振法(NMR)测定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共聚合的竞聚率,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以验证所得产物为共聚物而非2种均聚物的共混物。本实验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在全面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含硅乙烯基醚单体的合成及光聚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含氯硅烷或硅氧烷与含羟基的单乙烯基醚的取代反应合成了8种含硅乙烯基醚单体,并研究了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光聚合反应过程. 该合成反应过程简单、产率高,是合成含硅乙烯基醚单体的有效方法. 性质研究表明6种单体黏度合适,6种单体热稳定性好;光聚合反应研究表明,随着引发剂浓度(< 2.4wt %时)增加,单体聚合反应速率随之增大. 双官能度的单体在聚合速率和诱导期上表现整体优于单官能度单体. 含硅乙烯基醚单体的固化速率非常快,可以通过增加产酸剂浓度或光强来提高双键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