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萃取法研究Cu~(2+)-bpy-PCA~-体系有机配体间的芳环堆积作用徐景华,龚钰秋,黄宪(杭州大学化学系杭州310028)关键词芳环堆积作用,铜,联吡啶,苯基羧酸可用pH电位滴定、质子核磁共振、电子光谱和CD光谱、萃取等方法研究混配配合物配体间的芳...  相似文献   

2.
用萃取法研究Cu^2+-phen-PCA^-体系中配体间的芳环堆积作用(phen=1,10-邻菲罗啉,PCA^-=苯甲酸根(Bz^-)、α-苯乙酸根(PAc^-)、β-苯丙酸根(PPr^-)和γ-苯丁酸根(PBu^-),结果表明,配合物中芳环堆积作用依赖于PCA^-事苯环与羧酸根间碳链的长度,其顺序为:Bz^-〈PAc^-〈PPr^-〈PBu^-。  相似文献   

3.
用萃取法研究Cu2+-phen-PCA-体系中配体间的芳环堆积作用(phen=1,10-邻菲罗啉,PCA-=苯甲酸根(Bz-)、α-苯乙酸根(PAc-)、β-苯丙酸根(PPr-)和γ-苯丁酸根(PBu-),结果表明,配合物中芳环堆积作用依赖于PCA-中苯环与羧酸根间碳链的长度,其顺序为:Bz-<PAc-<PPr-<PBu-。  相似文献   

4.
用萃取法测定Cu2+dpxPCA体系中的堆积百分数,其中dpx=2,2′联吡啶胺(dpa),2,2′联吡啶甲烷(dpm)和2,2′联吡啶酮(dpk);PCA-=苯甲酸根(Bz-),2苯乙酸根(PAc-),3苯丙酸根(PPr-)和4苯丁酸根(PBu-)。结果表明:堆积百分数与羧酸根中亚甲基数有关,其顺序为Bz-<PAc-<PPr-<PBu,同时还与dpx的结构有关,其顺序为dpa<dpm<dpk。这是堆积作用对配体的结构要求及存在π电子协作效应的缘故。  相似文献   

5.
6.
用萃取法测定Cu2+-dpx-PCA-体系中的堆积百分数,其中dpx=2,2′-联吡啶胺(dpa),2,2′-联吡啶甲烷(dpm)和2,2′-联吡啶酮(dpk); PCA-=苯甲酸根(Bz-), 2-苯乙酸根(PAc-),3-苯丙酸根(PPr-)和4-苯丁酸根(PBu-)。结果表明:堆积百分数与羧酸根中亚甲基数有关,其顺序为Bz---π电子协作效应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配体结构对三元混配配合物分子内芳环堆积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孙洪良 《应用化学》1996,13(1):47-49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含1,10-邻菲咯啉(Phen)和羧酸(CA)配体的三元混配配合物Pd(Phen)(CA)+体系的稳定常数,比较和讨论了各种三元混配物之间的稳定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三元混配物Pd(Phen)(PCA)+中(PCA,苯基羧酸)存在分子内芳环堆积作用,堆积程度依赖于苯基和配位的羧酸根之间的亚甲基数目,最适宜堆积的苯基羧酸是2-苯乙酸和3-苯丙酸。  相似文献   

8.
芳环堆积作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生物分子间识别的基础之一,对于它的研究始终是生物配位化学家们所关注的热点[1]。本文的研究体系为Cu2+-biq-PCA-,结果表明堆积程度随PCA-的碳链增长而加大。1实验部分1.1试剂2,2′-联喹啉(bi...  相似文献   

9.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含l,10-邻菲咯啉(Phen)和羧酸(CA)配体的三元混配配合物Pd(Phen)(CA)体系的稳定常数,比较和讨论了各种三元混配配合物之间的稳定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三元混配配合物Pd(Phen)(PCA)中(PCA为苯基羧酸)存在分子内芳环堆积作用,堆积程度依赖于苯基和配位的羧酸根之间的亚甲基数目,其中以2-苯乙酸和3-苯丙酸与邻菲咯啉为最佳堆积.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Cu(bipy)」BMA「.3H2O混配配合物单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晶胞参数:a=1.6593(3)nm,b=1.4673nm,c=1.6747(3)nm,Z=8。R和Rw分别为0.037和0.038。  相似文献   

11.
Ca(Ⅱ)-NTP-HRB混配物的稳定性和配体堆积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he ternary mixed-ligand complexes of Ca(NTP)(HRB) n-(n=2 or 3)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potentiometric pH titra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I=0.1mol/L,KNO3,25℃),Where NTP refers to adenosine 5′-triphorphat e (ATP) and uridine 5′-triphoophate (UTP);HRB,1,10-phenanthroline (Phen),2,2 ′-bipyridyl (Bpy),and L-tryptophan (Trp).The stabilit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ernany complexes and the binary complexes has been compared and discussed.The increased stability in ternany mixed-ligand complexes was attributed to the coo perative effect of πA-πB and the intramolcular ligand-ligand aromatic st acking interaction.The extent of the stacking interaction in the ternary calcium compl exes was calculated,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ize of the aromatic rings f orming the stacks.  相似文献   

12.
13.
在Ni^2+存在下二氧四胺大环配体液膜传输Cu^2+的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12-十八胺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的氯仿-正辛醇液膜在Ni^2+存在下对Cu^2+的传输速率,结果表明,传输是通过中性配合物进行的,无阴离子参与,Ni^2+的存在对u^2+的传输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晓钟  蒋锡夔  黎占亭 《有机化学》2004,24(7):753-760,J002
综述了近年来中性单体分子之间的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在超分子自组装研究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应用广泛的典型中性芳环富电子和缺电子体系的种类,然后重点介绍了DAB和DAN作为富电子单元,PDI和NDI作为缺电子单元的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在互相锁链的超分子体系,非天然分子折叠体和二聚体组装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铂(Ⅱ)与核苷酸NTP (NTP为腺苷5′-三磷酸和尿苷5′-三磷酸)和另一芳环系列配体ArL形成的三元混配配合物Pt(ArL)(NTP)n-(ArL=Phen, Bpy和Trp; n=2或3)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常数(I=0.1 mol/L, KNO3; 25℃).用ΔlogKPt比较了二元和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性差异,认为三元混配配合物稳定性的增加可归因于π-酸与π-碱之间的合作效应和分子内芳环配体的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Cu(bipy)[BMA]·3H2O混配配合物单晶(BMAH2为苄基丙二酸),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晶胞参数:a=1.659 3(3)nm,b=1.467 3 nm,c=1.674 7(3)nm,Z=8.R和Rw分别为0.037和0.038.晶体结构表明分子间芳环堆砌作用和分子间氢键作用是此晶体形成的主要作用力.晶胞中的分子间芳环堆砌作用不同于已往的文献报道,具有分子识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H2O2-SC(NH2)2-Cu^2+-H^+反应体系在封闭条件下以及在CSTR中的振荡行为,体系在封闭条件下出现单峰振荡行为,其振幅和诱导期与反应温度,(H2O2),(SC(NH2)2)等有关,在CSTR中体系的Pt电极电位,铜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以及pH值均显著稳定的周期性振荡,考察期振荡过程的流速序列,发现在低流速下的出现周期性复杂振荡,体系没有双稳态出现。  相似文献   

18.
NaBrO3—CH2(COOH)2—H3PO4—CuL^2+体系的振荡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四氮杂大环配合物是生物体内一些金属酶结构单元的模拟物,可作为振荡反应催化剂来加以研究.我们报道的一些四氮杂大环铜(Ⅱ)、镍(Ⅱ)配合物所参与的催化振荡反应体系中采用的底液都是稀H_2SO_4,尚未见以H_3PO_4作底液的报道。然而研究以H_3PO_4作底液的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新的三元配合物 [Cu(L tyr) (TATP) (H2 O) ]ClO4 ·H2 O (L tyr=L 酪氨酸 ,TATP =1,4,8,9 四氮三联苯 ) ,并用红外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晶胞参数 :a =0 .786 2 (2 )nm ,b=1.0 5 10 (5 )nm ,c=1.476 8(3)nm ,β =97.74(3)° ,Z =2 ,V =1.2 0 92 (5 )nm3 ,R1=0 .0 34 1,wR2 =0 .0 919.中心Cu(Ⅱ )离子具有变形四方锥配位结构 ,与TATP中两个氮原子、L tyr的氨基氮和羧基氧原子及一个水分子配位 .晶体中芳环堆积及氢键作用类似于稳定DNA双螺旋结构的碱基之间的作用 ,具有分子识别的特点 .  相似文献   

20.
镧系四元配合物近几年的研究甚为活跃^[1~6],对此领域的研究能更深入理解深液中配体配位竞争的能力、热力学与动力学稳定产物的竞争反应以及三元和四元配合物反应稳定性等,在含CH2ClOO^-配体系列四元配合物中,[La(CH2ClCOO)2(NO3)(phen)(H2o)]n为一维线性配位聚合物^[7];[Nd(CH2ClC002)(NO3)(phen)]则不含水分子,且至今末能获得此配合物的单晶,[Cd(CH2ClCOO)2(NO3)(phen)]则不含水分子,且至今未能获得此配合物的单晶,[Ce(CH2ClCOO)2(NO3)(phen)(H2O)则为双核子,迄今未见有在相同合成条件下得到的La,Ce和Nd的配合物显示出不同的配位结构类型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