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干荷锌-氧化银电池已广泛地用于宇航和导弹技术。当负极锌过量的时候,正极活性物质高价氧化银的含量将与电池的容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掌握它的贮存寿命及其热分解的动力学过程。AgO 受热后分解为 Ag_2O 并放出氧气。即使在室温下,这一反应亦能缓慢地进行。由于 AgO 的热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许多人对此已做过一些研  相似文献   

2.
进出口锌-氧化银、锌-空气、锌-二氧化锰扣式电池(下称扣式电池)将于7月1日起实施汞含量专项检测。  相似文献   

3.
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Ag/SnO2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考察了Ag/SnO2系列催化剂对甲烷燃烧反应的催化活性,并采用XRD、BET、XPS、TEM和TPR等技术对催化剂中银的存在状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Ag/SnO2体系具有较高的甲烷催化燃烧活性,样品的载银量不同,银物种的存在状态及样品的比表面和催化性能也很不相同. Ag/Sn原子比低于0.20的样品中,银物种为分散态氧化银及晶相氧化银,这些样品具有较高的比表面和催化活性;载银量继续增加时,金属银开始出现并成为主要的银物种,样品的比表面和催化活性也随之迅速下降. Ag/Sn原子比为0.20的样品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银锌电池三醋酸纤维素膜中铜铁含量,并对测定条件和干扰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该测定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干扰少,选择性和重现性好等优点.测定样品铜铁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标准加入回收率均在97.3%-98.8%范围内.完全适用于银锌电池三醋酸纤维素膜中铜铁含量的控制和样品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柔性锌-空气电池由于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以及对像人体一样不均匀表面的适应能力,有望成为下一代电子产品的电源。在柔性锌-空气电池研究领域,人们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各种柔性锌-空气电池的制备方法已被报道。本文阐述了近年来柔性锌-空气电池的主要成就以及面临的困难,特别是关注凝胶电解质、金属阳极以及柔性空气阴极对柔性锌-空气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最后讨论了柔性锌-空气电池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银的卤化物常作为实验室或工厂生产中的副产物而得到。由于金属银价格较贵,因此,一般都要回收。实验室中,从氯化银回收银常采用在煮沸的氢氧化钾溶液中,用葡萄糖将其还原成银.  相似文献   

7.
程岩  于明  严曼明  江志裕 《电化学》2006,12(2):134-139
首次研究高价银氧化物Ag3O4(可看作为由Ag(Ⅲ)和Ag(Ⅱ)*组成)在碱性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循环伏安和XRD测试表明,Ag3O4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还原过程比较复杂:在较慢的放电条件下,Ag3O4中的Ag(Ⅲ)按照Ag(Ⅲ)→Ag(Ⅱ)→Ag(Ⅰ)→Ag反应途径逐步还原为单质银;在较快的放电条件下,Ag(Ⅲ)可以直接被还原为Ag(Ⅰ),即Ag(Ⅲ)→Ag(Ⅰ)→Ag.而Ag(Ⅱ)*可直接还原成金属Ag.Ag3O4的理论放电容量可以达到553.1 mAh/g,比通常锌-氧化银电池所用AgO的电容量高出27.8%.在119C放电倍率下,Ag3O4的放电容量依然达到理论容量的83%.显示了作为新型化学电源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刘光达 《大学化学》1995,10(4):34-38
本文通过计算和实验证实了用银电极电解氢氧化钠水溶液时,在阳极上首先发生的反应是银的氧化而不是析出氧。从而使本属可溶性阳极的银电极成为不可溶性阳极──银-氧化银电极。  相似文献   

9.
将市售硝酸银试剂配成溶液,滴入氨水,反应液始终保持澄清,初步认为这种异常实验现象是由硝酸银试剂中含有少量硝酸铵杂质引起的。测定了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氨水生成氧化银沉淀的质量,指出制取银氨溶液时只有少部分硝酸银与氨水反应生成中间产物氧化银,大部分硝酸银与氨水反应直接生成银氨络合物。探析了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入氨水,反应液始终澄清或生成白色沉淀的异常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0.
碱性锌锰电池具有能量大、贮存性能优越、无记忆效应、成本低、可互换等优点,其产量和消费量都相当大[1],根据1995年日本松下电池公司川崎先生统计的数据推算,1997年全球各类一次性电池的总量近300亿节,其中碱性锌锰电池约80亿节,占电池总量的25%以上[2-3]。据资料介绍[4-5],2003年中国电池产量达209·3亿元,占世界电池总产量的50%以上,年消费量达100多亿节,其中大部分为锌锰和碱性锌锰电池,并且碱性锌锰电池正以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5年碱性锌锰电池将达到50亿节,面对如此大的产量和用量,若不对用过的废旧电池采取有效措施,不仅会造成严…  相似文献   

11.
以卤化银或氧化银作为前驱体,室温下以水为溶剂,在较高溶液浓度下,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单分散性银纳米粒子,并通过改变前驱体的种类,实现了粒径可控制备。采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所制备的银纳米粒子的形貌及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备的银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单分散性,粒径在40~150 nm之间,具有面心立方多晶结构。该方法制备的银纳米粒子可用于喷墨打印RFID天线。  相似文献   

12.
表面吸附质对银亚胶体吸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纯银溶胶在390nm处有一吸收峰。当银溶胶吸附了1-苯基-5-巯基四氮唑(PMT)或2-巯基苯骈噻唑(MBT)时, 银溶胶由亮黄色转变为橙红色, 即在510~550nm处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研究发现, 卤素离子在银溶胶颗粒上与PMT和MBT有竞争吸附作用。但是卤离子对银溶胶的光谱吸收的影响完全不同于PMT和MBT。在讨论这种差别时应首先考虑金属银溶胶颗粒表面性质因吸附不同物质所产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连续测定银锌电池材料用无甘油玻璃纸中铜、铁含量。介绍铜铁最佳测定条件及呈良好线性关系的浓度范围,并对样品消化处理条件及在样品测定中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考察。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n=10),加标回收率为98.0%~98.5%。该法适合生产现场控制分析和样品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4.
Ag、Ag2O纳米粒子对Pb电极的电催化作用;银溶胶;纳米氧化银;电催化;吸附;循环伏安  相似文献   

15.
压电陶瓷滤波器目前在国内几乎都采用银电极,其制作方法大致分为两类:烧银法和真空镀膜法,前者是将Ag_2O用有机溶剂调制成糊状银浆,再将银浆印制在已灼烧成型的陶瓷片上,经烘干、高温灼烧,使氧化银分解为银渗透在瓷片表面上;后者是在高真空下使银蒸气蒸镀在陶瓷表面上形成银层。复盖了银层的陶瓷片,再在高压下进行极  相似文献   

16.
室温离子液体中银纳米微粒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化学还原方法在室温离子液体1-甲基-3-丁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中制备了金属银纳米微粒,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银纳米微粒具有立方相结构,粒径约为20 nm.离子液体不但作为反应的溶剂而且作为修饰剂修饰在银纳米微粒的表面,从而有效地阻止了银纳米微粒的团聚.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卤化银的光化学是相当了解和熟识的。而卤化银乳剂颗粒的结构和光物理一直是许多述评和专著的内容[1]。卤化银进行光化学分解释放出金属银和游离的卤素。照相层的曝光涉及单个颗粒的曝光。  相似文献   

18.
邹隽  徐耀  候博  吴东  孙予罕 《化学学报》2007,65(8):768-772
在碱性水醇溶液中, 硝酸银与用3-(2-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aminoethyl)-3-aminopropyl-trimethoxy- silane, AMPTS]表面修饰后的二氧化硅胶体颗粒相互作用, 发现所生成的氧化银纳米颗粒可以在二氧化硅颗粒表面自组装为氧化银纳米线. 通过调变反应物中Ag/Si摩尔比, 可对氧化银纳米线的形貌进行调控. 在较小的Ag/Si摩尔比下, 可以得到结构均匀、直径约为50 nm、长度几十微米的氧化银纳米线. 随Ag/Si摩尔比增大, 得到的氧化银纳米线逐渐变短变粗, 且结构变得不均匀.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显示, 所有的氧化银纳米线均由直径10~20 nm的氧化银颗粒定向堆积而得. 利用透射电镜(TEM)对氧化银纳米线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 并对氧化银颗粒形成及组装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水系锌二次电池凭借其安全性高、环境友好、成本低廉、能量密度较高等诸多优势,有望应用于下一代大规模储能系统。电池的发展依赖于电极材料,二氧化锰由于其高丰度、低成本、毒性小等优势,在水系锌二次电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从二氧化锰的晶体结构、反应机理及电化学性能出发,对其在水系锌二次电池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特别地,针对其容量低、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文从储能机理(包括嵌入-脱嵌机制和溶解-沉积机制)角度出发,总结相对应的优化策略,为先进水系锌锰二次电池的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金属银在高升温速率下的熔化和过热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QSC(quantum Sutton-Chen)力场研究了升温速率对金属银的熔化和过热行为的影响.模拟中考虑了缺陷和表面对熔化和过热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金属银的熔化和过热行为有很大影响,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金属银的熔点有所升高.高的升温速率会导致金属银体系内部无序化程度增加,降低了熔化相变的能垒.升温速率导致的银完美晶体的过热极限大约为1450 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