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配合物理化学实验“凝固点降级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研制出半导体制冷凝固点测定仪,实现了凝固点测定和摩尔质量计算的自动化,解决了老式实验装置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环己烷凝固点和萘摩尔质量的测定,验证了该仪器的可靠性,同时还探讨了搅拌速率和冷阱的温度变化对凝固点测定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改进的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摩尔质量的实验装置,通过调节合适的阻凝温度与散热补偿电流,对样品凝固点的测定精度可以达到±0.003℃,对样品摩尔质量的测定误差可控制在0.5%左右。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绘制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考试说明》指出,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以下简称制图)的能力是实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制图能力谈一点认识和做法。1 基本认识绘制规范、美观的实验仪器装置图是化学实验基本功之一。通过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不仅能使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具备一项较好的化学实验基本功;而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观察和绘图,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仪器构造与用途的了解,巩固对装置组合原理与应用的认识,强化相关实验操作知识,促进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的发展,训练心眼手的配合,培养科学素质,提…  相似文献   

4.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保华 《大学化学》2006,21(1):47-48
对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操作简单,所得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5.
茅树国 《化学教育》1982,3(5):51-52
为了使高一学生加深理解摩尔这一概念和掌握有关摩尔最基本的化学计算,笔者从日本高中理科用的化学教材中摘译了碳酸氢钠分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特点是能把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摩尔数、气体摩尔体积等基本概念既能严格地加以区分,又能有机地统一在同一个实验之中。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试剂的选择和引进凝固点测定软件对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摩尔质量的实验进行改进。选用水作溶剂测定尿素的摩尔质量,解决了环保问题;使用凝固点测定软件,使实验过程通过电脑绘制步冷曲线,降低了人为误差,实验结果的精确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孙越  刘懿  冯春梁 《大学化学》2007,22(4):44-46
以葡萄糖-水为体系对传统的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进行了改进,以低温小钢珠代替晶种,建立了一种控制过冷深度的有效方法;利用干燥的方法解决了葡萄糖样品中结晶水不确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化学》2006,21(6):66-68
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乌氏粘度计测定粘度的方法。(2)测定一未知高聚物的平均分子量。二、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1实验原理高聚物是由单体分子经加聚或缩聚过程而合成的,其聚合度不一定相同,一般高聚物是摩尔质量大小不同的大分子混合物,摩尔质量常在103~107之间,通常所测的高聚物摩尔质量是一个统计平均值。高聚物溶液的粘度是它流动过程中内摩擦力的反映。粘度比较大是高分子溶液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其特性粘度与平均摩尔质量有关,可利用这一关系测定其摩尔质量。有关粘度的定义式如下:相对粘度ηr:ηr=ηη0(1)式中,η为高聚物溶液的粘度,…  相似文献   

9.
李朝略 《化学教育》1985,6(5):18-20
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图表示仪器的形象、装配、组合形式和实验的某些操作方法等。在学生作化学笔记,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习题的要求设计仪器装置时,都要画出实验装置图。通过绘图,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仪器装置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现在谈谈培养学生绘制实验仪器装置图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教育教学功能,而且具有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功能。从认识层面、实践层面和价值追求层面来看,化学实验在发展学生科学本质观、科学实践观和科学价值观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呈现真实的科学发现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基于实验事实证据的推理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可以通过开展化学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拓宽认识视角和认识思路,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评价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素养。  相似文献   

11.
《大学化学》2006,21(6):60-62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摩尔质量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技术. (2)测定水的凝固点降低值,计算未知物的摩尔质量.  相似文献   

12.
林美凤 《化学教育》2003,24(12):25-26
1课题的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高一化学新教材学生实验 (P - 181) ,通过实验用 4种方法鉴别浓、稀硫酸。不同学生分别采用了 4种不同的方法予以鉴别 ,由此学生产生了对浓、稀硫酸的鉴别到底有几种方法的想法。环绕这一想法 ,我们确定了这一课题。2实验方案的确定方法鉴别题的关键是 :寻找物质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性。根据鉴别题的要求“装置简单 ,操作方便 ;试剂常见 ,价格低廉 ;现象明显 ,少 (无 )污染” ,学生分别从浓、稀硫酸的 4方面差异“物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寻找浓、稀硫酸的鉴别方法。全班学生 (4 0人 )分成 8组 ,进行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习作业来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须从多方面着手而且要经常进行。过去通报上曾刊登过不少有关这方面的文章,现在我再提出下列两点补充意见,我认为这些问题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教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不要处处限制学生操作。所谓逐步放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并不是说可以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所谓不要处处限制学生操作,也并不是说可以让学生任意操作。逐步放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的机会,要随年级的增加与学生操作熟练程度的增加而递增,同时应注意下列两方面的培养:1.关于装置仪器方面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装置,而且要培养学生能独立地进行装置。例如在实验氧气的制取和它的性质时,仪器管理员和教师只须把铁架台、试管、导管……等仪器准备好就行了,并不须要事前替学生装置好,应由学生按照已预习过的装置图形来练习操作。教师应在实验前检查学生准备情况时结合检查学生对仪器的装置情况,这样才可能逐步地培养学生使用仪器的技能技巧,从而达到独立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 新编的初中化学课本,在内容和安排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修改,使整个教材的逻辑性和科学系统性更趋完善了。就以物质不灭定律一课的位置来谈,旧教本将它安排在第五章。科学系统性是不够严密的,使学生在学习置换反应、分子式等内容时难以自觉地去掌握知识。而新课本把它排在原子-分子论之后,分子式、化学方程式之前,既能使前面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和印证,且能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原子-分子论等知识来解释所学得的新知识;同时为学习定组成定律、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章节打好理论基础。这样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符合用理论来探讨实际,从实践来丰富和印证理论的科学原则。再就该课的内在联系来看,它较之旧教材也更全面、系统和生动得多了。本课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反应物质与生成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论证原子-分子论的正确性,并借以巩固这一理论;另一方面使他们获得对自然变化的一般规律的正确概念,从而揭发宗教有神论的反动本质。为完成上述任务,新教材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即就学生对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绿色化学的原则,对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装置、实验内容进行“绿色化”改造,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知识,认识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并将绿色化学的前沿内容引入物理化学实验中,丰富物理化学实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运用手持技术测定丙酮摩尔质量,改进后装置简易、操作方便,所得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7.
王跃恩  赵扬 《化学教育》2011,32(2):65-65
喷泉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过,由于所用原料NH3具有刺激性气味,且喷泉装置大多繁琐复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手做此实验,成为一个难题。鉴于此,教学通常采用由教师操作演示, 学生在下面观察的方式完成。针对这个问题, 笔者采用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 向大家介绍一种简易的喷泉实验装置, 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很方便地在课堂上亲手做喷泉实验,以增强学生对实验本质的认识, 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刘玲  李永明 《化学教育》1997,18(8):25-26
“中学化学疑难实验研究”是对化学系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已有的教育学科和化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中学化学教学法,针对中学化学教材中较为疑难的实验,从药品、仪器、实验装置、实验条件、实验结果等方面对疑难实验进行研究和改进。该课程题材新颖,方法灵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有利于为他们将来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和化学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该课程对全日制学生开设30学时,约10周时间。主要步骤是:给定实验研究题目;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再进一步收…  相似文献   

19.
张弛 《化学教育》2013,34(1):42-44,81
指导高一学生利用金属探测仪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带领学生一起构思立足于化学、指向实践和应用的研究体系,主要对金属探测仪从功能(即“能”与“不能”的问题)和性能(即灵敏度的“好”与“差”问题)2个方面加以实验研究。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研究,再对金属的带电状态、电磁辐射的存在状态加以探测对比分析,而后对原理加以分析,形成了基本结论,提出了实践操作的建议,并对整个活动加以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文艳霞  肖梦媛 《化学教育》2018,39(22):27-31
为了找到己二酸制备实验效果不佳的原因,从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环己醇最佳滴加速度的确定、反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凝聚时间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及浓缩液的适宜体积。通过实验探究,找到了学生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改进了实验装置,并确定了实验最佳工艺条件:环己醇的滴速20 s/滴左右,凝聚时间8 min,浓缩液的体积约20 mL。改进后的实验成功率达到90%以上,产品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