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云东海旅游区土地覆盖变化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三水市云东海湖区恢复可行性研究,采取如下研究步骤:(1)利用GIS技术提取数字地形数据,进行湖面不同高程方案的蓄水模拟,确定湖区恢复范围;(2)利用SPOT卫星影像数据结合GIS技术建立云东海湖区恢复范围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进行土地覆盖变化分析;(3)从湖区蓄水条件和开发利用方向进行湖区恢复可行性分析;(4)分析湖区恢复存在的不利条件和以水文化为主题的湖区旅游开发应注意的生态安全问题。认为,云东海湖区恢复从技术分析角度而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重要物质资源.在对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背景、大型研究计划和研究重点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预测、解释和和优化决策模型,比较了这些模型在应用上的优点与局限性,指出了针对中国特有的社会制度、自然条件、经济高速发展与土地匮乏等问题开展土地利用区域模型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本文回顾了这个全球性热点领域所进行的研究,着重综述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中动态信息的获取、动力机制、区域问题以及环境效应几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简要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未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资源、环境和人口问题的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己成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也相应地开展了大量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文章回顾了中国在这个全球性热点领域所进行的研究;着重综述了中国土地利用/上地覆盖变化研究中时空变化、动力机制以及环境效应等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阐述了未来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本文回顾了这个全球性热点领域所进行的研究,着重综述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中动态信息的获取、动力机制、区域问题以及环境效应几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简要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未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借鉴使用土地利用类型净变化量、交换变化量和总变化量的计算方法,以都江堰市中心城区2005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2005年数据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2009年数据为土体利用规划数据),对都江堰市中心城区土地覆被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都江堰市中心城区农用地、园林地、建设用地以及其他土地的覆被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首先简要论述了土地利用/覆盖的内涵和LUCC研究的基本内容,然后着重总结了目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黄河流域2005、2010、2015年三个时相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黄河流域2020和2025年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分布特征,分析黄河流域过去及未来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5-2025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以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以内部转移为主;整体呈"三增两减"特征:未利用地和耕地的面积变化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城乡工矿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积不断增加,不同土地利用/覆盖面积变化速率不同.②2005-2025年,黄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不断提高,分别为1.041 3%、1.625 4%、1.624 9%和1.624 4%,说明人类活动对该流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干扰度与日俱增.③过去10 a(2005-2015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并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但总体维持相对稳定的态势.未来几年与过去10 a相比维持较稳定的空间增减特征,除黄土高原地区外,黄河流域其他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尚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6,2010年遥感影像获得的宁夏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结合RS和GIS技术,对宁夏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用生态服务价值方法对宁夏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宁夏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总体生态服务价值增加4.92×107元,年增长率为2.27%,整体生态环境指数从15.37增长到17.07,整体生态环境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借助淮南矿区1985、1995、2000、2005、2010年共5期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在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辅助之下,通过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获取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基础数据,由此计算各年份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分析矿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结构和变化情况,并利用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对矿区未来20a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预测。研究表明:耕地是矿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并逐年减少,城镇用地、塌陷区增长最为明显,水域、工矿用地表现为增长的趋势;1985—2010年间,塌陷区的动态度为11.07,变化速度最快,其次为城镇用地,在各个分时段内,塌陷区的动态度相对都比较高,而2005—2010时段内,城镇用地的动态度达到了9.12;城镇用地、塌陷区、水域、工矿用地和园林地的增加主要依靠耕地的转化;到2030年时,耕地减少到3 012.47km2,城镇用地、塌陷区、园林地和工矿用地依然增长,水域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11.
0IntroductionSince1950s,more and more dams,withincreasing capacities of water supply,have been built upfor water supply,electricitygeneration andflood control in the world.Thenumber of dams(height>15m)is rapidlyin-creasingfrom5000in1950to38000nowa-days.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world aquatic environment within a very shortperiod of ti me.These hydropower stations hasrelievedthe shortage of power supply,agricul-ture and industrial water supply and enhancedflood control for the local …  相似文献   

1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undwater and the surface eco-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is very clos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extract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nd vegetation conditional ratio (VCR) from MODIS images,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NDVI, VCR and the measured data of groundwater of the same location in the research region. Based on this, the depth of groundwater suitable for vegetation growth in the upper-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has been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th of groundwater suitable for vegetation growth in the research region ranges from 0.8 to 4.5m, and the optimal groundwater depth is 1.2m. The method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is applicable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undwater and land surface vegetation environment on large-scale in arid area.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区域气候、水资源量、生态格局、农业牧业生产、地质灾害、文物保护的影响,阐述了应对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影响的未来趋势,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即统筹建设黄河流域气象、水文、环境、地质灾害观测和预报预警系统;厘清多因素影响下的流域水资源时空过程,提升流域水资源效能;调整坡耕地和生态用地,加强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加强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优化流域农业和草业布局;修订文化遗产赋存环境区划,进行预防性保护技术研发;加强流域黄土滑坡加固新材料和生态修复协同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于监测水体的营养状况和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连接三江源、祁连山、汾渭平原、华北平原等一系列“生态高地”的巨型生态廊道,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目前,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主要以水质监测为主.受黄河特殊的水文条件和生境异质性等因素影响,黄河流域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开展较少且数据较为分散,缺乏系统的分析研究.为此,系统总结了黄河流域干支流及其附属水体底栖动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遥感技术进行黄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研究.对LANDSAT TM图像进行解译判读,建立了反映黄河流域20世纪90年代末期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情况的110万比例尺的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数据库.对旱地的信息进行分层提取,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对旱地分布的生态环境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在黄河流域进行退耕还林还草是非常必要的.根据黄河流域旱耕地分布的坡度大小与水土流失情况,提出了退耕压力分级方案,依照退耕压力大小来确定退耕的区域以及先后顺序,为定性定量研究黄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40年来鸭绿江口地区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5):6262-6268
为了研究鸭绿江口地区近40年来河岸、岛屿的变迁,冲刷和淤积情况。以1968年的侦察卫星遥感影像,2000年左右的ETM要遥感影像,2008年的ALOS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进行河岸岛屿等专题信息的提取,并对提取结果进行GIS空间分析来研究河岸、岛屿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表明:40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朝方和中方的面积都有所增加,但是朝方面积的增长率近我国增长率的80倍。增长速率近我国增长速率的10倍。  相似文献   

17.
"四星三源"模式监测黄河凌汛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简要回顾黄河凌灾特征及所造成的历史灾害基础上,详细阐述了2002-2003、2003-2004、2004-2005三个年度利用RS、GIS等现代高新技术,采用“四星三源”模式监测黄河凌汛的内容、方法、主要技术和实施成果,得出主要结论:①“四星三源”监测黄河冰凌是现阶段在轨运行卫星中最佳的数据组合模式,对江河污染、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具有较好的参考和借鉴价值;②CBERS-02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冰凌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其侧摆快速获取数据功能在突发灾害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黄河数字流域模型原理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黄河数字流域模型以DEM数据及其存取系统为依托,以流域分级理论为依据,将坡面、小流域、区域、全流域四个层次的模型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流域整体模型.文中提出了不同层次模型之间的联系途径和整合方法,探讨了模型框架、参数提取、模型计算原理方面的技术问题.按照这种模式建立的黄河数字流域模型可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模拟流域上任意空间点的水沙量、水沙过程以及非点源污染物的扩散过程和结果等,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近50a葫芦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静宁、秦安两站的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葫芦河流域近50a气候变化特征.采用Mann-Kendall法分析,结果显示近50a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下降走向.利用Meyer小波及Morlet小波分别分析并相互检验校正葫芦河流域年均气温及年降水量的主要变化周期,其中:年平均气温普遍存在30a以上,22,12~14,10a左右的中长周期以及4~7,2~3a的短周期,而年降水量存在30a以上,20,12~14,10a左右的中长周期以及6~8,2~4a的短周期.近50a葫芦河流域河川径流的变化主要受当地降水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RS和GIS的黑河流域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Landsat TM影像、土壤数据、DEM数据及气象资料,基于RS和GIS技术,针对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和水土流失等主要生态问题,选取植被类型、干旱指数、地形、降水侵蚀力值等8个指标,建立了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黑河流域景观生态质量.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景观生态综合指数平均值为5.870,以3级和4级为主体,占总面积的68.65%,景观生态质量一般;(2)景观生态质量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出流域上游最好、中游次之、下游最差的特点,从行政范围来看,民乐县、山丹县、甘州区、祁连县和肃州区较好,额济纳旗、金塔县、嘉峪关市等则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