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中专物理试题统测样卷(2)一、填空题(2X16—32分)1·自然界存在种电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做力.2.一平行电容器的电容为50卜F带电量为5X10-’C,两板间电压为_V,若极板间距离为5cm,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为V/m.3.金属导体中自由...  相似文献   

2.
一、填空题 1.基本电荷量e=,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e的倍. 2.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与场源电行距离为r的球面上各点场强的大小,方向.(填“相同”或“不相同”) 3.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0.25μF,两极板间的电压为100V,则电容器的电量是. 4.电阻 R1=5、 R2= 10,串联起来接入端电压为 45V的电路中,则 R1两端电压为, R2两端电压为. 5.若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是1A,则1分钟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C,通过这个导体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是个. 6.电源提供的电压大于负载的额定电压时,…  相似文献   

3.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一、1.-1.6×10-19C,6.25×1018;2.正,5.0×10-10C;3.<,<;4.弱,零;5.A,D;6.相同;7.4.0×103V/m,B→A;8.电场,负;9.负,增加;10.C1,C2;11.电荷,电势差;12.增加,增...  相似文献   

4.
孙维元 《大学物理》1990,9(10):42-43,44
本文根据国内外资料,讨论了地球电场、电荷和电势的状况.指出:地球与大气层间组成了一个球壳“电容器”,其电容为 1.67F,地面带负电 3.0 × 105C,大气层带正电3.0×105C,以大气层为零电势的话,地面电势则为- 5.0 × 105V.地面平均场强为- 120V/m.分析了地面与大气层间电势差稳定的原因,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电荷交换,但始终维持电荷分布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激光产生等离子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强激光(≈10^8-10^9W.cm^-^2)轰击固体靶产生等离子体,用4kV电势引出,得到最高总束流峰值为4.5mA,观察到离子最高电荷态为C^3^+,Al^3^+,Cu^4^+,Ta^5^+,Pb^4^+。另外,还详细研究了激光能数对等离子体的影响及激光等离子体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此文计算了Z=18-82的原子在北京同步辐射4B9A束线的白色X光照射下的光电离积分截面G值。结果表明,有三个G值较大的区域,Z=18-20,39-47和59-82,最大值分别为3.8×10-6,1.6×10-5和3.5×10-5photons·cm2/s。同时,估计了平衡时主要多重电荷态离子数目,分析了用同步辐射和离子阱进行多重电荷态实验的新的候选原子,讨论了有关实验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7.
低压驱动薄膜电致发光特性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家雨  顾培夫 《光学学报》1996,16(4):51-555
采用低电阻率为Ta2O5/SiO2,Ta2O5/Al2O3复合层制备了出低压驱动Zns:Mn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它的阈值电压在40V以下,当驱动电压为60V,频率为50Hz,发光亮度在200cd/m^2以上,这种器件具有其独特的亮度-电压特性和电荷存储量-电压特性,利用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模型分析了发光层中空间电荷,电场强度在这种低压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中的分布特性,并对低压驱动薄膜电致发光机理,亮度  相似文献   

8.
激光驱动的光阴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激光驱动的光阴极实验研究。包括直流高压真空试验系统,测试装置和实验结果及其分析讨论。LaB6、纯金属铜(Cu)和钐(Sm)以及半导体碲化铯(Cs2Te)三类有代表性光阴极的量子效率分别是6×10-4、3.8×10-4、11.6×10-4和(2~6)×10-2。利用KrF激光,18kV极间电压下饱和电流密度分别为70A/cm2、50A/cm2、102A/cm2和57A/cm2。用多孔板法测得的归一化发射度约10πmm·mrad。  相似文献   

9.
表面复盖有介质薄膜的平面导体的镜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平面导体的镜象法运用到平面理想导体表面上有一层厚度为d的电介质薄膜的情况,计算表明离平面导体距离为x3的点电荷有无穷个镜象电荷,分布在导体内的连线位置,分别位于x3-2d、x3、x3+2d、x3+4d等距离。  相似文献   

10.
利用嵌入原子簇模型结合F心的类H离子波函数研究了α-Al2O3晶体中F3聚集型色心存在时,晶体的能带结构,态密度,Muliken电荷布居的变化,讨论了色心的光学吸收跃迁模式。结果表明,由于F3聚集心的存在,在α-Al2O3中引入了1个单能级和1个2重简并色心能级,产生了一个3.54eV的从色心能级到导带底的新的吸收跃迁。经与高能量,大注量中子辐照后的刚玉晶体的光学吸收实验结果比较,我们认为实验测得的0.356μm(3.483eV)处的吸收峰是由于F3聚集心的电子的吸收跃迁所引起的。同时,也发现F3聚集心的格点处的电荷布居比单F心格点处的电荷布居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导体系电容系数的计算及测量方法,利用*。x一11电荷方程组确定了两导体间电势差和静电放电能量,并讨论了临近接地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MOCVD法在YSZ衬底上制备YBCO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低压MOCVD多源法在单晶YSZ和具有双轴取向IBADYSZ的金属基带上沉积了YBCO膜,它们的Jc(77.3K,0T)分别为~2×106A/cm2和~7×104A/cm2.分析了本试验中的Jc差别原因.在单晶YSZ上YBCO高Jc数值显示了用MOCVD制备涂层膜导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平行导体板间点电荷的静电场问题,由于其物理图像清晰,已经得到解决.平行导体平板问线电荷的静电场,可用分离变量法求解其问的电场,但比较繁琐、不直观.本文采用保角变换法分析了平行导体板和线电荷形成的静电场问题,采用指数变换与镜像法联合使用的方法,求解其间的电场分布.通过电势表达式,得到电场的解析形式,并结合Maflab画出电场线图形,最后将结果引申到平行导体板带电情况下的电势分布.  相似文献   

14.
杨平雄  邓红梅 《物理学报》1997,46(7):1449-1450
在低温Pt/Ti/SiO2/Si衬底上用脉冲准分子激光沉积技术结合氧气氛下700℃退火获得高质量的SBT薄膜,其择优取向为(008)和(115).薄膜厚度约为200nm.铁电性能测试显示较饱和的、方形的电滞回线,其剩余极化和矫顽电场分别为10μC/cm2和57kV/cm,在1010次开关极化后没有显示任何疲劳,在5V直流电压下的漏电流密度约为4×10-8A/cm2,直流击穿电场约为250kV/cm.  相似文献   

15.
1kA级铋系高温超导模型电缆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研制了一根1000A级铋系高温超导模型电缆。电缆由不锈钢波纹管骨架、导体层、层间绝缘和外绝缘绑扎带组成。电缆的导体层由6层共171根Bi-2223/Ag多芯带材绕制而成,电缆外径为45.2mm,长度为1m。在液氮下的通电实验表明,电缆的临界电流超过1180A(1μV/cm判据),接头总电阻小于0.06μΩ,均超过设计指标。经两次热循环实验,电缆的临界电流仅退化2.7%,在半小时传输电流1kA的  相似文献   

16.
物理上册期末测试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3m/s2.与原速度方向相反;2.23.54N,沿斜面向上;3.2m/s,1m/s,3m;4.慢,快;5.20m/s:6.1:;7.mv2;8.1:1,3:1;9.减少140J,增加140J;10.lm/s,0...  相似文献   

17.
第十一章直流电练习一电流电阻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一、判断题1.无论在液体中还是固体中,只要电荷作定向运动就一定形成电流。()2.导体中产生电流时,导体才有电阻。()3.由公式可知,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越大。()4.如果电阻中没有电流流过,电阻两端的电...  相似文献   

18.
原子核物理一题解解由已知条件知,真空管的内直径为1m,所以真空管的内截面积=π(1m)2/4,环的圆周长=3π(m),构成环的真空管的容积=3π2/4=7.4(m3),压强p=10-5mHg=10-5×13.6×103×9.81=1.34Pa.由气体...  相似文献   

19.
《技术物理教学》2005,13(2):44-45
一、填空题1. 自然界存在种电荷,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做力.2. 一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 50μF带电量为 5×10-3C, 两板间电压为V, 若极板间距离为5cm, 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为V/m.3. 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跟导体中电流的方向 .4. 两根同样材料的电阻丝, 长度之比为 1∶ 5,横截面积之比为 2∶3, 则它们的电阻之比为 .5. 电流通过电动机, 电能主要转变成和.6. 如图所示, AB和CD分别为螺线管的中轴线和中垂线, 交于O点, 当螺线管通电后, 螺线管内的小磁针N极指向在上述五点位置中与点相同.7. 有一边长为 0.30m的正方形单匝线…  相似文献   

20.
中专物理(下册)期末测试卷一、填空题1.在电场中某点放置电量为-3.2×10-9C的检验电荷,它受到的电场力为8.0×10-6N,此力方向跟该点场强方向相,该点场强大小为2.在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A点场强是B点场强的4倍,B、A两点距Q的距离之比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