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类是地球上的生命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的最高级产物,与地球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地球上有92种天然元素,在人体内已经找到了81种,它们构成人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虽然有70余种元素合起来仅占人体质量的0.05%,而被称为微量元素,它们同样在生命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体内的变化也影响着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人体必需生命元素的数量是在随着分析技术的进展及人们对元素研究的逐步深入而不断扩展的。  相似文献   

2.
从协调人和自然关系及人民体质建设的宏观角度,探讨了环境元素与生命健康关系及其规律的方法论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元素存在的普遍性、内外环境元素的相关性,提出了生命元素周期变化节律及内、外环境元素整体动态的相对平衡和纵横向相对的比例关系是保证生命基础等概念。  相似文献   

3.
从协调人和自然关系及人民体质建设的宏观角度,探讨了环境元素与生命健康关系及其规律的方法论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元素存在的普遍性、内外环境元素的相关性,提出了生命元素周期变化节律及内、外环境元素整体动态的相对平衡和纵横向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是保证生命健康的基础等概念。强调系统研究元素生物效应的重要性和人类活动在扩大元素三维分布不均匀性和增加元素与健康问题复杂性中的作用,由此提出了通过生物地球化学食物链系统研究和解决环境元素与生命健康关系问题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人民体质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化学与地理学的边缘学科大家知道,由于环境中缺乏碘,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氟过多或缺少,会分别引起氟骨症和斑釉病,龋齿病等。为什么环境中某种元素成分的缺少或过多会使人生病呢?恩格斯指出:“地球表面和一切生活条件的渐次改变,直接导致有机体的渐次改变和它们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导致物种的变异性。”人和环境的关系正是如此。人与环境处于对立的统一之中。人体从环境中获得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要的化学元素,而这些元素在人体中的组成和含量就是长期在地理环境影响作用下进化、遗传变异的结果,并与地理环境之间建立了一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们发现古代人和现代人体中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古人与今人必需微量元素含量相差无几,而现代人毒害元素含量却远比古代人要高得多。由于必需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可以抑制毒害元素对人体的部分侵害作用,人为地预防由于工业污染而不断增加的毒害元素在人体内积累,适当提高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吸收是极为必要的。环境中的汞污染十分严重。现在的工业发展已使得80多种工业需用汞,而且这些工业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中含有的汞正不断污染环境。据统计,美国从1944年到1970年排放到环境中的汞,总计达22 550t。瑞典光造纸工业每年排出的废水含汞量为35t,…  相似文献   

6.
人体内微量元素的丰度与该元素在环境中的丰度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环境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必将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功能,甚至可以影响人体的健康而形成疾病。各类及各地岩石、土壤、天然水中元素含量是不均一的。除了这些原生环境的不均一性外,还由于在地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地质作用及人为活动又进一步造成了环境中各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各化学元素在环境中的这种分布的不均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各地区人类和生物的发展,从而造成生态的明显地区性差别。资料业已表明,由于环境所含的某些元素的过剩或不足,可使人类和各种生物产生疾病,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健康。而引起人们疾病的主要元素应是易迁移、能形成可溶解化合物及易挥发的元素,这几乎包括了全部生物必需的宏量和微量元素。而造成元素贫化、富集的主要作用是天然水的溶滤、迁移和沉淀作用。人体对于必需微量元素有一个最佳需要范围。机体内某元素含量过低,可产生缺乏症;过高则可能出现中毒反应。如硒,一般认为每天摄入0·07~0·14 mg为最佳范围。若长期摄入量低于0·05 mg,就会引起贫血、心肌损害等疾病。而过量摄入,又可能出现腹泻及神经官能症等硒中毒的反应。人体不需要的或有害的微量元素的摄入,对机...  相似文献   

7.
根据近年环境科学研究的进展,概述了微量元素在环境系统中迁移、转化的条件与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微量元素在环境系统中的分布规律与区域地理特征。比较了环境背景值与污染物在环境中含量值的差异,经历了生物系统对微量元素的富集、遗传、积累,并通过食物链摄入人体,形成生命元素。由于某些生命元素值的异常,引起人体相关的疾病.由此可见,人体微量元素与环境有极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铊在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及其迁移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铊是剧毒重金属元素,它在自然界中是典型的稀有分散金属。环境介质中铊的自然本底值较低,但随着铊矿床的开发和铊资源的广泛应用,岩矿石中的铊在自然力或人为作用下向环境介质中迁移。综述了铊在岩(矿)石、土壤、水体、动植物和人体中的分布,以及在上述环境介质及大气中的迁移行为。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环境介质中铊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铊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是反复循环的复杂过程,通过风化、溶解、淋滤、吸收、沉降、固结等方式在环境介质中循环往复,从而危害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铊污染应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氟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也是环境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常见元素。在生态地球化学中,氟为必测定元素,含量很低,但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在动植物体内无生物降解作用~([1-2])。氟化物污染空气后,能够在植物中富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的危害,即使低水平的污染也能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作用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不利于身体健康~([3])。同时人体缺氟或氟过量也会对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4])。因此,分析植物样品中氟含量的变化对研究生态地球化学以及人体和动植物的健康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地质环境、水文环境、大气环境和地球化学环境阐述了湘潭市区的城市环境,提出进一步开展城市生态地球化学研究,对环境状态未来的变化进行预测,加强环境保护,使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1.
反向流动注射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锑(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锑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有毒元素,许多研究证明锑对人体及生物具有毒性及致癌性,由于锑矿的开采和加工以及自然过程的影响,环境水样中锑污染日趋严重,而人体及生物对锑的摄取,一般来自饮用水、空气等,因此有效、快速、灵敏的测定环境水样中的锑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元素与健康     
世界上万物,大到星球,小到微生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太阳由64种元素组成,月亮的岩石有66种元素,地球上存在94种天然元素。人也是由元素组成的,目前检测出90种元素。在身体各器官中,血清有74种元素,脑48种元素,心脏49种元素,肝脏50种元素,胸腺18种。元素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13.
人体无机元素含量在头发中较其它体液或组织中高,易于检出。头发能够存储较长的时间信息,并且能提供其空间信息。通过分析其中的无机元素含量和同位素比例,可以说明元素在体内特定时间的变化以及反映人体的地理位置迁移。综述了头发中无机元素分析的前处理和仪器分析方法,重点介绍头发中无机元素分析在环境、医学及法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未来的技术发展和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人体无机元素含量在头发中较其它体液或组织中高,易于检出。头发能够存储较长的时间信息,并且能提供其空间信息。通过分析其中的无机元素含量和同位素比例,可以说明元素在体内特定时间的变化以及反映人体的地理位置迁移。综述了头发中无机元素分析的前处理和仪器分析方法,重点介绍头发中无机元素分析在环境、医学及法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未来的技术发展和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虽然碘缺乏假说一直被认为是导致甲状腺肿的病因,但实质并不清楚。本文根据中外文献资料、多学科交叉理论,结合江苏省苏南西部地区地甲病与环境地质条件关系综合研究,论述了碘元素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差异取决于是否有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碘元素靠生物吸收聚积,碘流失理论无法解释。人体甲状腺缺碘,并非环境缺碘,甲状腺肿机制在合成蛋白质时Zn/Ca失调.摄入体内Ca含量高,合成Ca蛋白质高,阻碍Zn元素合成Zn蛋白质,Zn蛋白质合成的醉不足,摄入的无机碘(I-)不能被酶活化为分子砍(Io)合成甲状腺素,而经细胞外──肾系统排出体外,导致恩者尿中高I-、Ca2+,而甲状腺内缺碘的反常病理生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元素是构成所有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人也不例外,它不可能从生化反应中转化生成,必须全部从外界摄入。地球上的环境按照一定规律在缓慢地变化,为了抗衡这种变化,生物建立了自己的调控系统,通过调整吸收、存贮和排泄,以保持供给的稳定,这就是内稳态。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中,内环境是主  相似文献   

17.
人体内的氟     
成年人体内氟约为2-9g,比锌略多,仅次于硅和铁。人体内的氟含量由于受铝、钙、镁等元素的影响而有所波动。但是,从满足人体对氟的需要到由于过多而导致中毒的量之间相差不多。因此,氟对人体的安全范围比其他元素要窄得多。正因为这样,就更要注意自然界、饮水及食物中氟含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工业排放的氟对环境的污染给人带来的危害。氟的生理需要量为0-5~1mg/d。氟在人体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骨骼、牙齿、指甲和毛发中,尤以牙釉质中含量最多,骨骼中以长骨的含氟量最多。依次为股骨>肱骨>掌骨>颅骨>腰椎。男人…  相似文献   

18.
近地表大气尘采集于人的平均呼吸高度,是较长时间累积的大气颗粒物和地表扬尘的混合物,通过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粒度分析,可直接获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素,是小区域及城市环境元素迁移转化研究的重要介质,它补充了大气污染0~5 m高度梯度上的研究,对城市环境的治理、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元素在城市生态环境中迁移转化机理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钒是地壳中含量第21丰富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介绍钒元素的发现、自然分布以及在人体内的循环。重点从化学结构分析钒酸盐磷酸盐的拮抗作用机制,从生化机理阐述钒化合物对激酶与磷酸酶的调节、对RNA和DNA功能的影响、对活性氧作用的影响,从人体健康视角探讨钒对治疗糖尿病和癌症及保护心血管等的潜在药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20.
出生缺陷发生率与环境特征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新生儿高出生缺陷发牛率影响着人口素质,选择了出生缺陷率高的山西省和顺县作为研究地点,从轻重病区分别采集了土壤、水、粮食、头发等作为指标,在实验室中用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了指标中23种元素含量,比较后得出可能与出生缺陷有关的环境元素。结果表明,致病因子可能是以Se为主的复合元素,在和顺县除了低Se外,As,Mg,S,Mo,Ca等元素的小协调叮能起着与低Se复合致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