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趋向动词是一个特殊的类 ,其特殊性在于它可以放在谓语动词后做补语 ,文章对趋向动词进行了考察 ,把它们分为两大类 ,三小类。认为 ,补语位置为趋向动词的语法化提供了一个优选位置 ,在这一位置上不同类型的趋向动词表现出不同的语法化进程。这一进程与谓语动词后体词性成分做为趋向动词论元载体有关。A类单音节趋向动词保存了较多的动词功能 ;双音节趋向动词的语法化进程因论元载体身份角色不同而有变化 ,表现出一定的条件性 ;B类双音节趋向动词在语法化进程中走得最快 ,与此相联系 ,我们根据动词与体词性成分语义联系的特点建立了体词性成分前移测试框架 ,使上述结论可以在形式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 ,更具可操作性 ,从而建立了趋向动词语的语法化系列。  相似文献   

2.
趋向动词作补语既可表示实义,也可表示抽象义或引申义。引起趋向动词语义引申的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是趋向动词有谓语变为补语,语义重点发生了转变,为语义引申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主观因素是说话人的心理感受对作补语的趋向动词的选择加深了其语义引申的程度。语义引申后的趋向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或者时态。  相似文献   

3.
利用“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系统”中动词和趋向补语的搭配数据,分析现代汉语动词和趋向补语的结合情况和结合方式等。研究发现: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均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具体使用情况不尽相同;能够带趋向补语的动词数量并不多,这些动词带趋向补语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处所词语作补语并不一定要通过介词的引导。在判断动词之后的处所词语是否为补语时,不能仅仅从介词的角度考虑,关键是要根据动词本身的语义特点和该处所词语在句中的语法地位和作用来确定。  相似文献   

5.
动词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手致其语法化的因素在不同的语言中并不完全相同。壮语动词语法化的主要因素是句子的分裂、与词义相结合的句法变化、语法意义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双音节定中式复合词主要是名词、形容词,它们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不一样。双音节定中式复合词的语法化使得其构词方式发生变化;其它非词成分向复合词的转化(即词汇化)是定中式复合词产生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8.
9.
藏语的古今演变十分复杂,其中包括动词语法化。语法化只有具备语义相宜性和合适的句法环境才能发生。敦煌藏文里的语法化包括三个静态动词和一个动作动词的语法化。三个静态动词语法化为施动持续体标记和状态持续体标记,一个动作动词语法化为受动持续体标记和结果体标记。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特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是汉藏语系中最重要的语言之一。通过横向与印欧语系的对比发现,现代汉语语法具有缺乏形态变化、重视语序与虚词,词类与句子成分不一一对应,句子的构造原则与短语的构造原则基本相同,有丰富的量词、有语气词,有重叠形式等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元刊》中单音节动词与单纯趋向动词的组合搭配占有统领性地位,这与汉语双音节化的特点有密切联系。在与动词组合的过程中,趋向动词本身的活跃程度也决定了与它组合的普通动词数量上的优势。从语法功能上看,《元刊》中的趋向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在句法结构中,作补语的趋向动词"来、去"等的位置比较灵活,可置于宾语前,也可置于宾语后,但"出、入、上、下、起、到、开"等,它们作补语时只能放在宾语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现代汉语大詞典》(第5版)C字母下的双音节复合词结构关系的考察,阐述了现代汉语平面下复合词的结构划分的大致面貌和划分的原则,并且指出目前的五种结构关系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词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假设连词“使”产生于先秦,由泛义动词“使”发展而来,经历了“使令动词-泛义动词-假设连词”的演变模式。“使+N+V2”格式中V2所表示事件实现可能性的弱化、事件所在时间的变化以及事件关涉人物的变化是“使”语法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一组同义单音节动词在一般情况下词义相同,组合结构能力也相同。但有些同义词在词义相同的情况下,它们的结构能力是有强弱之分的。通过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词中的35组同义单音节动词进行封闭式研究,发现它们在带宾语、补语能力方面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5.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法化研究是国内外语言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粗略地概括了近年来有关"语法化"几项研究,并提出了当前和未来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几个值得着力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V 一下2”格式有两方面的语法意义:一是强化动词的动作性,客观上突显动作自主的短时量持续;二是弱化动词的动作性,从主观上减弱动作的量。控制动作的量是“V 一下2”格式最根本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大数据文献分析法对近30年国内外趋向动词“回”的研究进行调查与梳理,分析未来趋向动词“回”的研究方向,发现学界对“回”的研究立足于普通话、方言以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从句法、语义、语法化与二语习得四个方面展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未来“回”的研究仍需往广处和深处拓展,既应该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加强“回”的语言类型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斌先生《新编现代汉语》是21世纪出版的一部影响很大的普通高等教育教材,但该教材语法部分还存在许多可以商榷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9.
双重谓语因其结构简单、表达内容相对丰富而被广泛使用.自20世纪50年代M.Ganshina等人研究并指出"双重谓语"这一语言现象以来,语法学界曾对双重谓语作过较多研究,但对于充当第二成分的分词的研究则很少.本文作者认为,双重谓语中分词的情况十分复杂,尤其容易同其他非谓语动词形式的分词相混淆.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将双重谓语中的分词同其他非谓语动词形式的分词进行比较,对其若干语法特征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形容词在英语句子中除了作表语外主要作定语修饰名词。 Real life is sometiomes stranger than fiction. 现实生活有时比小说更离奇。 Have you heard the regular noise of the clock? 你听到时钟规则的滴答声了吗? The campaign was designed to increase ofthe problem. 这个运动的目的在于提高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There is only one sure way to do it 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