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检测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的主阵地之一,基于学情分析的作业设计能更好地服务于“教”与“学”.笔者通过对沪教版教材八年级第十九章第二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这一单元作业的设计实践,结合具体作业实例,阐述如何通过学情调查与分析指导作业设计,为教师的作业设计提供有效的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2.
张晓兰 《数学之友》2022,(23):29-30
研究学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起点.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师可从学前调研起步,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心理特征,把握“出发点”;择机退后,把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突破“生长点”;适时向前,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提升“关键点”.以学促教,以学评教的课堂理念,让学生自主站在课中央,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地把“育人为本”作为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要求,其要求从“以学习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战略转移,突出课堂教学以“学”之当头,从学生的思、想、惑基本点设计教学,以主体间“活动”实施教学;所以,课堂教学首先要改变“学习本位”“知识第一”的观念,做到“目中有人”,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力争实现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的‘话语权’、‘尝试权’、‘生成权’、‘展示权’、‘活动权’交给学生”.本文以“频率分布表”一节为例,频率分布表内容较简单,学生易掌握,一般教师在开设公开课时,都不愿选择这样的课上.简单的问题怎么上?这是新课程理念很关注的教学问题,是需要我们思考和研讨的问题.笔者以“频率分布表”教学研讨活动为例,评析“活动”观下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杨泽明 《数学之友》2022,(23):39-40
复习课与新授课相比,更需要精心选编学材,而且要在理解学情的基础上恰当选编,对于一些较难习题,还需要预设铺垫式问题,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对话相机呈现不同“强度”的铺垫式问题.复习“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时,课前预设的小问不宜过分密集,而要根据学情相机呈现有挑战的问题,最好还能提供一些开放式问题,以吸引更多学生的思维参与.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介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标要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是教学评价的尺度和标准.但在以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节“一元二次方程”为载体的“多人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活动中发现,课堂教学普遍与“课标要求”存在较大偏差.网上查阅同类课例发现也有类似的现象.鉴于此,笔者在重复式观课  相似文献   

6.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学情,精心创设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融入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自主探索、构建知识,提升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呈现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课的教学设计,通过一系列导向性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同时运用描点法和信息技术绘图,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7.
这是浙江省2005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与观摩活动中的一节展示课,执教者尚俊获得了一等奖.课例给我们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一步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讨论内容,本文是在此基础上对这节课的重新设计.1.教学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第三章第五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2.教学对象浙江省衢州二中(省一级重点)3.设计要点本教案在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以“设景—切入—探索—应用—反思”为基本教学过程,通过揭示知识的发现和发生过程,使学…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起因 2016年3月24日,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在沈巷中学举办了高二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课题为人教A版数学选修“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座谈的评语是“主讲的两位老师在课前都作了精心准备.他们针对学情,认真进行了磨课,在同课中做了异构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两堂课师生都能进行良好互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基于“理解数学是当好数学老师的前提”的观点,笔者对该课例进行了深度思考,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进行了教学考证.  相似文献   

9.
周佳 《中学数学》2021,(2):30-31
"学为中心"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开展,最终达到学生高效学习的效果.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学情,研究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并在该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高效化数学探究,以此促进他们数学思维能力与探究学习能力的双重提升.以下,结合"圆周角"一课的教学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0.
高明霞 《中学数学》2023,(14):91-92
<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课前教师通过对教材的钻研、学情的了解,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据此预设教学方案和教学环节,并预设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预设展开教学活动.课堂生成是学生在课上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所达成的超过教师预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当下讨论的热点话题.很多教师课上得很精彩,但所在班级的数学成绩一般.这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仅靠课堂,应该注意到学生间的差异.课外作业的批改可以检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情”,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相似文献   

12.
数学“问题性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为课堂教学的起点 ,通过师生共同整合、选择、确定待解决的问题 ,以及把待解决的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不断转换、分解成学生“现有发展区”内的问题加以解决 ,让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情境”之中 ,最后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和对探索新问题的期待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课题组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 .本文是问题性教学的一个课例 .1 设置情境怎样引导学生走上“发现之路” ?由于学生有比较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以及显示欲 ,所以精心设计的情境能激起学生发现的欲望…  相似文献   

13.
发挥好“问题链”的助学作用,可以实现对新知的深度学习.文章结合“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的教学,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问题链”设计,即从具体学情出发,设计“导入式问题链”,激发深度探究;从教学内容着手,设计“逻辑式问题链”,激起深度思考;从教学重点铺开,设计“应用式问题链”,引领合作学习;与生活实际对接,设计“反思性问题链”,实现深度反思.  相似文献   

14.
一、"还课"概述还课起源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尝试,是近年来主动学习、建构学习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一般认为,还课教学模式是建构理论在教学中的一种延伸,其利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将课堂教学还给学生,但与建构理论有所区分的是,还课教学需要教师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引导,而建构理论纯粹要求学生做自主学习和探索,这对于我们现在所处的学情而言是比较难以实现的.还课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从近年来的一些还课探索来看,很多教师在还课研究和尝试中并未领会到还课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思维提升与深度学习一直是数学教师寻求突破的重点,笔者以“幂函数(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探索在微视频先导下的课堂教学重构,让学生自主“学”在前,教师课堂“导”在后,通过“目标引领—自主预习—评价反馈—释疑深化—合作探究”五个教学环节实现数学课堂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6.
2014年9月25日,学校教研组要笔者开设一堂组内观摩课,借此来一起研究"学为中心"理念下数学课堂的组织形态问题.按照教学进度是上浙教版八上教材第二章特殊三角形中第2节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但笔者在仔细研读教材后,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设计,并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现将它整理出来,以飨读者,也欢迎广大同仁批评指正.一、目标定位与学情分析1.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并能正确识别;  相似文献   

17.
张红琴 《数学之友》2017,(16):32-32
1案例背景 优化问题设计,以问导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我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中,笔者听了两节“图形的旋转”展示课.两位老师在探索“旋转的性质”时设计了不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江苏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的课题是“指数函数”、“几何概型”,并提前3个月公布于众.为配合此次活动,南京市教研室举行了一系列活动:以同样的课题,通过说课、上课,挑选推荐参加省级比赛的选手,并为参加省赛课进行集体备课.笔者作为评委参与其中,受益匪浅:经历了研究探索的过程,深化了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引发了对教学设计的深度思考……这里,笔者以指数函数为例,谈谈自己的真切体会.  相似文献   

19.
近日,笔者在“第39届浙派名师暨全国初中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活动中,演绎了一节“实数”复习课.这节课以生长型构架为理念,智慧地、立体地呈现数系及其运算发生、发展的过程,不留痕迹地再创数学运算发展进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展开教学活动,为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打开了一个创新的通道.本文拟对这节复习课的教学价值、活动设计及实践反思作一个简单梳理,现与同仁们交流,以期得到更多、更好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20.
最近,宁波市组织了首届“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笔者有幸执教“探索拼图中的数学”一课,本课让学生在探索拼图中的数学规律过程中积累经验,在反思中形成思想,受到与会教师的广泛好评.现将本课的教学设计及后续反思撰写成文,以期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